第一百七十二章:出使扶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殿下!”

“殿下,真的有效,曹魏商人開始大量購買蜀錦了。”

糜威興沖沖前來彙報,運用了劉禪的“競爭宣傳法”後,糜威和黃權互相彈劾,弄出了一些花邊新聞。

這些訊息就好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南陽、長安流傳。

曹魏商人自以為撿了大便宜,開始囤貨,大量的蜀錦銷往北方。

之前因為曹丕抵制,蜀錦滯銷,現在銷路繼續打通了。

曹魏商人都瘋了,此前的壓抑反而促進他們“報復性消費”。

“只可惜蜀錦最終還是降價了。”糜威遺憾道。

貿易的體量由谷底上漲了,卻無法恢復到此前的繁榮。

“放心,只要有銷量,直百通寶就能流通,以後還有的賺。”劉禪心態良好。

曹丕罷免了五銖錢,說不定會促進直百通寶搶佔市場。

畢竟現在沒有戰爭,直百通寶是相當穩定的貨幣,有漢室的信譽作為依託。

劉禪在荊州這幾天也沒有閒著,他著手安排起大冶鐵礦的生產。

鹽鐵是一個政權經濟的命脈。

為何如此重要呢?

簡單地說,如果漢室貿然加稅,世家豪紳、百姓都會瘋狂地抵制,表達不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稍微提高一些鹽鐵的價格,他們反倒是能夠接受,最多抱怨兩句。

要知道, 一個人長期不吃鹽,身體會越來越虛弱, 以至於無法勞動。

鐵礦可以打造農具、斧頭、鐵鍋等等, 也是關乎民生。

東漢時期曾放棄過鹽鐵專賣, 施行徵稅制。

現在天下大亂,諸侯們都想著如此盤剝軍費, 鹽鐵專營又恢復起來。

大冶鐵礦的存在,能夠為漢室帶來極大地經濟效益。

以孫權的性格,必然不會輕易放棄。

現在為了兩家的盟約, 互相妥協罷了。

劉禪恢復了鐵礦的生產後,交給了馬謖的家族負責管理。

宜城馬家是荊州大族,通商貿。

馬良、馬謖都是朝廷重臣,交給他們劉禪也放心。

也算是對馬謖的嘉獎吧。

“鐵礦的事,絕對不能馬虎, 時時刻刻小心, 不被江東侵擾。”

“更不能虐待勞役, 草菅人命。”

劉禪細心地叮囑, 馬謖都記在心裡。

“臣下一定會好好教導家族子弟。”馬謖抱拳道。

“以後你就跟在我身邊吧。”劉禪凝聲道。

“謝殿下!”馬謖激動萬分,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劉禪在荊州又停留了幾天, 直到趙雲抵達, 接管了防務。

趙雲巡視的第一站,正好是大冶鐵礦。

他精神矍鑠,目光銳意, 似乎並沒有被歲月所影響。

趙雲居高臨下, 仔細打量著劉禪, 很是欣賞。

他下馬抱拳行禮道:“參見殿下!”

“叔父何必多禮?若不是您在百萬曹軍中七進七出, 恐怕禪早就死在亂軍之中。”劉禪深施一禮。

“這是殿下福大命大,臣下只不過是順手為之。”趙雲謙遜道, “如今看到殿下器宇軒昂、天日之表, 臣下心中甚是欣喜。”

“叔父可別這麼說,今後荊州便託付給您了。”劉禪鄭重地一拜。

“為了漢室,雲赴湯蹈刃,在所不辭!”趙雲目光堅定,沒有絲毫的動搖。

劉禪和趙雲同行,觸景生情下, 又說了很多當年的事。

談起糜夫人殉難, 趙雲心神一顫。

“糜夫人性格剛烈, 非一般女子。可惜沒能保全, 雲之罪過也。”

說起來, 糜夫人也算是劉禪的救命恩人。他對待糜家的這份情感,很難斬斷。

從劉禪在襁褓中,就已經決定了。

只可惜了糜芳,如此結局。

但總比悖逆要好。

劉禪心情複雜。

時光荏苒,老將們年紀越來越大。

能夠支撐起漢室的棟樑之材,越來越少了。

劉禪想要挽天將傾,必須挖掘足夠的人才。否則老將提不動刀了,他還如何問鼎天下?

等到荊州局勢穩定,劉禪立即返回益州。

現在他是儲君,沒有重要的事,還是不能離開成都太久。

沿途中,劉禪提出了一直以來的構想。

“我想擴充白袍軍編制。”

關興、張苞渾身一震,他們等待這一天太久了。

趙統和趙廣也露出振奮的神色,白袍軍終於可以繼續壯大了。

“白袍軍一萬人,交給趙統、趙廣統帥。”

劉禪的話音剛落,張苞就察覺到了不對勁,追問道:

“殿下,那咱們呢?”

他指了指關興,他們可是從白袍軍成長起來的。

怎麼突然就被踢出去了啊?

“你二人統帥五部都尉,組建無當飛軍,編制也是一萬人,以灰袍為飾。”

“沙摩柯帳下的五溪蠻,今後改稱黑袍軍,編制五千。”

劉禪做出了初步的安排。

關興和張苞沉默了半晌,劉禪寬慰道:

“白袍軍的作戰風格已經固定,交給伯忠、元忠我也放心。”

“無當飛軍出身南中, 桀驁不馴,需要你二人去鎮壓、訓練, 讓他們成為一支能戰善戰的精銳。”

“遵命!”關興和張苞異口同聲道。

劉禪命馬謖起草奏摺, 送往成都。

劉備只看了一眼,便同意了,將糧草、物資什麼的,都準備充足。

“陛下!”

“太子殿下還年少,突然統帥這麼多軍隊,不太妥當吧。”

李嚴心中有所疑慮。

他曾為鍵為郡守,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政績突出。

“吏民悅之。”

“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

這些稱讚都是對李嚴功績的肯定。

在劉備北伐漢中時,李嚴擊潰了蜀中的叛軍,保後方穩定。

關羽北伐荊襄,李嚴又作為援軍,立下了功勳。

劉備登基後,將李嚴召回,委以重任。

“有何不妥?今後整個天下,都是阿斗的。”

聽到劉備如此回答,李嚴沒有繼續勸說。

古代太子強勢,對於君王並不友好,會分出部分權力。

只可惜,李嚴漏算了一點。現在是亂世啊,大爭之世!

若是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信任不了,劉備還能相信誰呢?

“莫說這兩萬五千人,以阿斗的能力,掌控二十萬漢軍不在話下。”

“若朕的身體撐不住了,他就是北伐的統帥。”

劉備眺望著北方,恢復漢室的大志,遠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他要在有生之年,看到天下一統,亂世終結。

忽然腳步聲響起,

“陛下,譙周求見。”

“讓他進來。”劉備道。

譙周袖袍一舉,恭敬地向劉備行禮:“臣譙周,參見陛下!”

“免禮。”劉備肅然道。

諸葛亮曾上書提議,以譙周為使者前往扶南國,互通友好。

這是劉備此前便知道的,他打算為譙周加派兩千人,以護衛周全。

可是譙周固執地認為,他不需要這麼多軍隊。

“陛下,臣請使扶南,望陛下成全!”譙周鄭重地一拜。

這個年輕人的眼睛裡泛著光,神采飛揚。

只要稍加培養,以後一定能夠輔佐劉禪。

可這人的腦袋,怎麼就這麼犟呢。

“扶南國不是那麼好去的。”劉備沉聲道。

“陛下,總要有先行者,臣願意擔此大任。”譙周語氣堅定。

“你一介文弱書生,如何敵得過虎豹財狼?此次阿斗與江東交鋒,便已暗藏無限殺機。文偉出使江東,那也是懸著腦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

“出使番邦,的確能夠成功。可那張騫、班超是什麼人物?他們文武雙全吶,幾百年就出了兩個!”

“你會行軍作戰嗎?沿途遇到部落劫掠,你能不失大漢風儀嗎?”

劉備接連喝問,都是在譙周心坎下刀子。

“臣萬死不辭,絕對不會做有辱大漢之事。”譙周堅定道。

劉備一陣頭疼。

等到劉禪歸來,莫名其妙被劉備訓了一頓。

後來仔細一問,才得知是因為譙周之事。

“阿斗,你向來隨心所欲,朕不怪你,但譙周這事,你做得不周全。沒有侍衛的保護,譙周走不出密林,如何去往扶南國?”

劉備語重心長,要跟劉禪講道理。

“譙周堅韌不拔,胸懷大志,就是腦袋有點不好用,總覺得儒學能夠解決一切。”劉禪嘆息道。

“除了他,難道大漢就沒有其他人了嗎?譙周之能,有更合適他的位置,而不是出使!”劉備搖了搖頭。

他並不是拒絕出使,而是打算換一個人。

“伯苗有勇有謀,更適合此任。”

鄧芝?

劉禪一驚,不得不說劉備的眼光非常不錯。

歷史上鄧芝任官公廉且有治績,後曾隨諸葛亮北伐,與趙雲一起牽制曹真,官至前將軍,領軍有一套真本事。

“全憑父親做主。”劉禪沒有繼續堅持。

譙周聽說了這件事,親自來找劉禪,懇求道:

“殿下,您一定要我說好話啊,若不能出使,我心有不甘。”

劉禪無語了。

本來他已經內定了譙周,劉備也答應了。

沒想到被譙周秀了一波智商。

“看來此次你只能為副使了。”劉禪道。

“這……”譙周沉默了。

“好好積累經驗,先認清這個世界,為出使貴霜做準備吧。”劉禪道。

不久後,劉備正是宣佈,以鄧芝出使扶南國,譙周為副使。

此事註定艱辛,但總要有先行者。

劉禪與諸葛亮一同為使者踐行,但大多數時間都是諸葛亮和鄧芝敘話,家國大事都有談論。

談到南中的發展時,鄧芝更是激動,彷彿有無數說不完的話。

“只可惜,南中的屯田,我可能趕不上了。”

這一聲嘆息,蘊藏了太多無奈,鄧芝也沒想到自己要出使。

劉禪也很意外,起初他只是讓譙周去歷練歷練,成功了是大幸,失敗了譙周也就沒必要回來了。

沒想到諸葛亮、劉備都很重視。

大漢是大國,不可能倉促地派出使者,這代表著大國的顏面。

“伯苗放心,南中的屯田我會親自盯著,倒是你自己,路途要多加小心。”諸葛亮叮囑道。

鄧芝向諸葛亮拱手一拜,又向劉禪行禮,這才向南而去。

劉禪唏噓不已,可別把鄧芝坑了。

諸葛亮望著使團遠去,揹負雙手道:“阿斗,屯田的事,你也多上點心。”

“是,先生。”劉禪恭聲道。

最早的屯田是建安元年,曹操在許縣展開大規模的屯田,一年增產百萬斛。

後來,孫權繼承江東後,也展開了屯田。

唯獨蜀中起步最晚,所幸“雙季稻”的存在,為蜀中挽回了劣勢。

現在屯田要拓展到南中,此乃國策。

可以說南中的發展,決定著漢室北伐的“後勁”如何。

劉禪又瞭解了一些烏戈郡的情況,南蠻部落發動了七次千人以上的侵襲,都被李恢、爨習聯合擊潰了。

目前主要的縣城正在建設中,武敢縣成為了威震一方的存在。

劉禪答應的“自治”理念,被貫徹了下去,南中大姓熱情高漲。

他們甚至膽大妄為地主動侵襲南蠻部落,俘虜勞役。

有人參奏爨習,認為他管教大姓不嚴,做出喪心病狂之事。

劉備只是口頭告誡了一番,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烏戈郡對於大漢來說,仍然處於開拓狀態。

和南蠻和平共處的境況很難出現!

但爨習、李恢也不是等閒之輩,他們貫徹了劉禪的理念。

拉攏一批南蠻,與漢人共治。

藉助南蠻的力量,去削弱南蠻。

有三萬漢軍坐鎮,足夠應付一切叛亂。

劉禪逐漸放心。

正當劉禪準備前去拜訪關羽的時候,劉備派人告訴劉禪,司徒許靖病了,讓他探望一下。

對於許靖此人,劉禪真的是一言難盡。

他去司徒府走了一圈,感觸頗深。

只要一個人養好名望,真的可以“為所欲為”,這也是曹操不殺禰衡的原因所在。

為何古往今來,君主對於殺名士,都很謹慎呢?

因為怕擔上壞名聲。

歷史上,朱鮪殺害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又差點斷送劉秀的帝王夢,卻得到了善終。

因為劉秀指著黃河水發誓,只要朱鮪投降,他既往不咎。

成就了美名。

後來,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不殺曹爽,結果毀約了,司馬家族被歷史所唾棄。

從此指著洛水、黃河發誓,都成了笑話,被司馬懿拉低了下線。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以前冠軍侯是美稱,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讓漢以後再無冠軍侯。

此人就是“王甫”,因誣奏勃海王劉悝謀反,封冠軍侯。

還是個官宦。

宋真宗封禪泰山,也把後面的朱元璋、朱棣噁心壞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