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趙老闆來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您看這一大片土地都是我們的。這些倉庫現在我只用了不到10%,其餘的空間您來設計如何使用。” 克里斯陳總介紹著腳下的土地和法拉盛的故事,用裝滿了自豪的語氣說:“在這希望的田野上,應該留下咱們的一些東西。”

聽到克里斯陳總的話,牛伊萬內心裡先是升騰起一團火焰。但無法確定克里斯陳總是否只是說說而已,還是只想要用眼前的資源讓自己付出真金白銀的投入。行走江湖這麼多年,牛伊萬反而無法判斷出,“激情中到底有幾分真情”。遂既遵循少談理想,多看實物的原則。要求克里斯陳總帶自己仔仔細細的再看看庫房。

2.5萬多平方英尺左右的(約2300多平方米)的倉庫內,裝滿了玩具、小家電、保健品。在不算整齊的貨架上,包裝箱分門別類的堆積著。一些不知道是暢銷備貨,還是滯銷賣不出去的貨品,幾乎堆積到屋頂。7位大媽大爺級別的工人正在緩慢而認真的打包。辦公區域內10多個工位沒有坐滿,文員客服也在緩慢的忙著手頭的事情。

還有額外數十萬平方英尺的倉庫空置。地面灰塵很厚,空蕩蕩的,連電燈都沒有,需要手電才可以看清其中的一小部分。回到辦公區域,牛伊萬隨手拿起幾個盒子看了又看,問道:“克里斯陳總,你這倉庫裡東西夠齊全的,銷售是走線上還是線下。”

“基本都是走線上渠道。特別是亞馬遜入庫為主,ebay和自己發貨的不多。” 克里斯陳總拿起一盒西洋參塞到牛伊萬手中,說:“這是正宗保真西洋參,威斯康辛州原產。 我這裡好不容易搞到一批。給你拿一盒。”

牛伊萬謝過克里斯陳總,問道:“這西洋參有講究嗎?”

“威斯康辛州原產的花旗參根本沒有那麼多!平時街上買到的美國花旗參很多都是從中國河南和山東的進口到威斯康辛州包裝再賣。就算是美國威斯康辛的西洋參了。” 克里斯陳總壓低聲音,又故作神秘的說。

“明白的,和大閘蟹一樣的玩兒法。” 牛伊萬就給克里斯陳總講了一番陽澄湖大閘蟹的套路。

“對呀,都一樣的。” 克里斯陳總擺擺手說,“真是世界大同呀。”

牛伊萬拿起玩具,看了又看,皺起眉頭。克里斯陳總指著標籤說:“看出來了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過去10多年前我剛開始做的時候,哪兒哪兒都是中國製造。5年前中國製造開始減少。看看現在大批的玩具都是東南亞製造。”克里斯陳總拿起一個塑膠盒子說:“看,這個是以色列過來的。和美國關係好,估計進口都不用交稅。 ”

對克里斯陳總的倉庫和團隊看了又看以後。牛伊萬心裡愈發有底兒了。當做LED燈具的趙老闆從廣東中山到達紐約之後。克里斯陳總的倉庫裡已經準備好了大量接收中國製造。

遵循趙老闆的習慣,在紐約起事之前必須先從不斷的敘舊和大量的回憶開始。用趙老闆的話說就是:“覆盤過去的經驗教訓,才能把現在的事情做好。”

牛伊萬以為,趙老闆畢竟對海外市場的玩兒法不熟悉。從敘舊開始,這樣心裡才更加踏實。於是也就跟著趙老闆穿越回了過去的日子。

趙老闆是溫州人,有著浙商特有的務實與精明。雖然已經40歲出頭,但天生標緻面肉白,顯得特別年輕。在美國人看來趙老闆就如同剛畢業的大學生。

趙老闆祖傳做水暖五金生意。起初是在老家溫州做角閥、地漏之類的小五金。慢慢做大了後。趙老闆從溫州南下,到了福建南安侖蒼鎮的中國水暖城。遇到了正在幫當地規劃網際網路電商轉型的“客座磚家”牛伊萬。

兩人理所應當的相見恨晚。那段時間牛伊萬每次到福建必定要去見趙老闆。兩人除了睡覺沒在一起,幾乎就是形影不離。很快滿腦子新思維、滿口新名詞的趙老闆,在中國水暖城裡第一個具備了“網際網路思維”的超能力。

趙老闆確實有幾把刷子。有別於傳統的生意人,他對新事物有著如同獵犬一般的嗅覺,總是能夠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機。藉著淘寶和D商城的崛起,幾年內就成為了中國水暖城裡的明星人物。

好日子來的太快也太短暫。以龍頭、花灑、水槽、地漏為主的小五金產品進入過度競爭後,毛利率快速下降。正好有福建當地的行業老大想要整合市場。擁有“全網爆款” 傲視侖蒼鎮中國水暖城的趙老闆就是最好的目標。

使人無法拒絕的收購條件。反而啟發趙老闆練起了“太極拳”,想要再尋找更有實力的買家。為了能夠賣一個更好的價錢,短期內迅速拉昇銷量和業績。趙老闆又找到了牛伊萬團隊。

牛伊萬便帶著幾個兄弟。跟隨趙老闆從溫州配件廠出發到福建南安生產基地,一路拜訪客戶走訪供應商。仔細的考察了整個產業鏈。在澆鑄龍頭殼體的小作坊裡,趙老闆指著往模具灌銅水的女工介紹說:“我們溫州人就非常的能吃苦,到了福建才發現來這裡打工的人,更加拼命。”

牛伊萬的團隊也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們,泡在一起體驗生產流程。先是埋頭打磨龍頭殼體、再組裝龍頭花灑。住在重金屬汙染嚴重的小鎮上。白天跑工廠,晚上小飯館裡吃飯喝酒,再去和廠妹們唱鄉村卡拉OK。非常快樂的過了1個月時間。對整個業務流程摸得透透的。牛伊萬甚至有了在當地開廠的衝動。

當牛伊萬團隊拿出快速提升銷量的營銷方案的時候。使所有人都眼前一亮。除了很多當地人沒聽說過的新思維與新名詞,還非常的務實接地氣。從生產到財務走賬、從挖掘賣點到頁面呈現、從市場推廣到配合刷單技巧,都是滿滿的“乾貨”。

幾個月後趙老闆在業績最高點,順理成章的把手中的業務以一個極好的價格賣給了某個來自江蘇的“巨無霸”企業集團。雖然是以現金加股票的交易方式,但趙老闆變現的資金足以讓他進入新的LED燈具行業。

趙老闆帶著一家老小,又從福建南安搬到了廣東中山。據說趙老闆家族為南宋時從中原遷至浙江,此後在浙江生活了800多年。到了趙老闆這一輩人不到幾十年,便完成了南下福建再南下廣東的遷移。過去是躲避戰亂南遷,現在則是被“趨勢”推著往南走。

一路向南,在廣東中山落腳,趕上了LED燈具行業的快速崛起。只是幾年功夫,已經財大氣粗的趙老闆,卻越發低調起來。過去講究披金戴銀的大金項鏈,悄悄的換成了腕上的檀香木手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