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熟人聚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周麗麗是屋新天的老客戶了,找牛伊萬租過某國際組織總部旁的豪華公寓。牛伊萬跑前跑後一切都安頓好以後,把周麗麗拉到了屋新天的客戶微信群裡。百忙之中的周麗麗偶爾會參加牛伊萬組織的吃喝玩樂活動,彼此逐漸就成為了朋友。

“北京SF大學王院長,搞一個活動邀請大家參加!由王院長和學藝術教育專業的南茜小姐,本週六上午帶著大家從專業角度互動參觀大都會博物館。歡迎咱們群裡的朋友們帶著孩子來,名額有限儘快報名。” 牛伊萬在微信群裡發出訊息後,專門又邀請了周麗麗。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 位於曼哈頓上東區第五大道/82街,是紐約的地標建築。她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館內有300多萬件展品,牛伊萬每次參觀都是走馬觀花,經常迷失在館內,完全屬於外行看熱鬧。

週六上午牛伊萬一家三口,準時與大家在大都會博物館偏門團隊入口處見面。周麗麗提前到達,熱心的在微信群裡給大家分享了門口的照片,便於之後到達的人能夠找到集合地點。

瘦竹帶著孩子、H大學何院長兩口、哥大訪學哲學的周老師、K院漂亮的劉老師陸續到達。最後等來的是遲到了的留學生小高和他的拉丁裔新女友。

牛伊萬拍著小高的肩膀,開玩笑道:“小高,你應該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富二代,這樣才不耽誤你今後挖石油的買賣。”

小高連忙道歉,說:“牛哥,實在對不起。我女朋友早上出門太慢了,你看我女朋友咋樣,過去學芭蕾出身現在改跳街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牛伊萬豎起大拇指:“相當可以,你小子有本事,比我們都強。”

根據預約的流程,大家提前進入博物館。散客還沒有被放進來,博物館裡非常的安靜,瘦竹說:“這絕對就是VIP待遇了,榮幸之至、榮幸之至。”

南茜帶領大家圍著一張3連幅的畫席地而坐。牛伊萬看到,有躺著的人、揮舞馬刀的騎兵、牧師、教堂窗戶等,畫面非常的充實也很雜亂。讓人看了心裡有些莫名惶恐的感覺。

王院長起身走進畫作說道:“大家可以先仔細的看下這幅畫,然後分成3組討論,每組選出一個代表,談一談感受。”

片刻討論之後,何院長首先發言:“我從這個作品中,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嬰兒時期的柔弱、年輕時的器宇軒昂、中年的財富和最後垂死無常的悲涼……”

何院長精彩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周老師和劉老師也分別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女兒牛藝芸卻始終趴在地上拿著水筆塗抹,用自己熟悉的卡通形象,肆意的臨摹著世界名畫,絲毫不在意大人們的觀點和看法。

王院長起身從這幅畫的作者,馬克思?貝克曼的生平介紹談起,以結構、人物上展開分析,用色和技法上進行了專業的解讀。牛伊萬聽完王院長的介紹後,體驗到了一種看透人生、通透豁達的感覺。收住已經話到嘴邊,“牛逼“、”厲害了”、“超讚”之類,包含著強烈通俗情緒的詞彙。拍拍腦袋想出來幾個應景的讚美之詞,便連連稱讚道:“醍醐灌頂、高屋建瓴”。

約安?米羅的作品非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深藍底色上一條彎曲的白線、如同馬一樣的動物和中間一塊兒白色上有2個黑點,最底部隨意的一抹紅線。南茜給發了問題卡,請大家寫出看到這幅畫頭腦裡想到的第一個詞、聯想到的地方、感受到的情緒。

周麗麗和牛伊萬一家三口為一個討論組,在父母的鼓勵下牛藝芸代表小組發言:“白龍馬翱翔在尷尬的宇宙中。” 這樣的話從3歲小姑娘的口中說出來惹得大家鬨堂大笑。

之後大家還看了莫奈的畫,南茜拿出一些區域性放大圖片發給大家,說道:“請大家對照著手裡4個不同距離的細節放大圖,來觀察原畫中湖水的漣漪。”

牛伊萬盯著細節放大圖和原畫,近距離看都只是簡單乏味的線條和色塊。只要往後退幾步看,湖水似乎就動了起來,再後退2-3步湖水就在流動。大家紛紛的驚歎於莫奈的高明手法,繼而又感慨:原來博物館要這樣看才能看出門道兒。

參觀期間,周麗麗對小小的牛藝芸充滿了喜愛,始終牽著孩子的小手,時而又抱起孩子非常的親切。而牛伊萬夫婦倆也非常願意這樣,有人幫助帶孩子落得暫時的清淨。

當活動結束後,所有的人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大家和王院長與南茜在大都會博物館門前合影留念。握手道別與互相新增了微信好友之後,牛伊萬把還沒有入群的新朋友都拉近微信群裡,便於分享照片和隨時聯絡。

妻子熱情的邀請周麗麗去附近一家日本人開的契茶店簡單的吃午飯喝咖啡。從店面的佈置陳設來看,素雅而整潔的過分,給人傳達出一絲拘謹的感覺。已經是中午二點半,過了飯點只有牛伊萬這桌顧客,餐廳內愈發顯得清淨而適宜交談。

這樣的店裡是沒有茉莉花茶的,妻子給自己點了紅茶,按照習慣給牛伊萬要了清咖。牛伊萬喝咖啡必定要清咖,並不是因為對咖啡的熱愛或者特別的鑑賞能力,而是一旦喝新增了煉乳和牛奶的咖啡,牛伊萬肚裡就會翻江倒海。

當在等待三明治、清咖、紅茶、沙拉與甜品時,牛伊萬介紹妻子給周麗麗:“我媳婦過去是律師,在北京做了很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律師,現在語言學校過度下,正在考慮換一個專業。”

接著又介紹周麗麗,“周老師,社會學博士,現在某國際組織工作是領導,當然也是咱們的客戶。”

說話間菜就上來了,早已飢腸轆轆的牛伊萬不客氣的開動起來。妻子和周麗麗兩位女士邊吃邊聊。簡短的寒暄之後,原來兩位都是人大畢業的。妻子是人大法學碩士,周麗麗是人大社會學博士,如果算起來妻子應該是周麗麗的校友師妹,於是兩人便以姐妹相稱。

牛伊萬看的姐倆聊的熱鬧放下刀叉也來蹭熱度:“我上的西安育才中學和人大的前身都是1937年在延安創立的,只不過一個招大學生,一個招中小學生。咱們都算廣義的上校友啦。”

妻子說:“真會聊天,這樣的八竿子打不到的關係都可以聯絡上。”

牛伊萬繼續說道:“OK,說個聯絡緊密的。過去以為清華畢業生多,最近發現人大的也不少,前幾天遇到一個姑娘是人大化學專業出身。長得漂亮會化妝,在紐約讀研期間成網紅了,據說最近要創業。”

周麗麗說道:“現在的小姑娘們真是不得了,她一定是你的客戶了。”

“是的,找我租的房子。我看她太瘦了,簡直就是皮包骨頭。想了一個好主意,給她送了一個電飯鍋。”

妻子笑道:“哈哈,我和他一起去送的。人家小姑娘接到那麼大的一個電飯鍋,瞬間就感覺好尷尬。”

“上週我安排一個北京朝陽醫院來的醫生住宿好之後,給她介紹下樓下住的中國人,結果敲開門原來是她92年畢業的醫學院師姐,瞬間那位醫生就感覺找到了組織。”

“常常想到,70和80後的同齡人們一起上學考研畢業工作,等到成家買房有了孩子後,這幾年越發感覺到內心充滿了憂慮甚至是惶恐的感覺。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再挪動下,至少先出來體驗下。走來走去反覆比較後,紐約就成了最佳的選擇,既有好山好水也有燈紅酒綠,於是在這裡就總會遇到熟人。” 牛伊萬邊吃著三明治邊說,喝了幾口清咖啡後,胃裡逐漸溫暖起來,有些犯困的感覺。

初秋紐約的午後,天氣還是有些熱的,陽光透過竹簾落在雪白的桌布之上,細膩的骨瓷餐具手感極佳。這頓飯吃的有些長,遲到的午餐和提前下午茶合二為一。周麗麗和妻子依然是聊不完的話題,妻子說:“上週我帶孩子在遊樂場遇到了另外一個人大法學院的同班同學!她在紐約繼續當律師,現在已經有3個孩子了,手忙腳亂的在遊樂場追逐瘋跑的孩子。”

周麗麗端起一杯紅茶說:“真羨慕你們呀,都孩子滿地跑了。我這麼多年被調來調去、在不同的國家工作,今年在單位老大關照下終於調回紐約總部,今後就準備在這裡安家了。”

牛伊萬說:“熱烈歡迎落戶紐約!您要抓緊找男朋友了,紐約可是女多男少,文藝女青年滿街走,各國大美女聚集的重災區。”

妻子打斷了牛伊萬說:“你是後悔結婚早了吧。”

牛伊萬連忙把話題岔開:“我一向對矯揉造作的小姑娘無感,特別不喜歡偽文藝女青年,在紐約最吸引人的就是周大姐這樣成熟有魅力的女博士。”

“可別把我叫老了,說正經的先幫我看看合適的房子,想買一個2室或3室的房子,要有2個衛浴的。從上東到下城東側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去單位上班方便的。” 周麗麗幾天前看到屋新天微信訂閱號發的房源後,正準備找牛伊萬談買房的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