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班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朱親自坐鎮天津,自然就是因為如今已經開始了戰爭。哪怕不是滅國之戰,規模也不算小。

如今第一批兵馬已經到位,搶佔了釜山地區。

更何況在正式發動戰爭之前,還化整為零送過去一些人。錦衣衛的探子不說,也有一些軍隊的人,包括收買、脅迫的當地的一些士族等等。

更何況這是第一批人馬,在如今的天津,集結了三萬人馬,如今送過去的第二批人馬也在路上。這裡面還不包括一些工匠、屬官,不包括一些個糧草等等。

高麗和東瀛這兩個地方,加起來估計都是要超過五萬人常駐的,這不只是一個衛所的規模了。這樣的地方,接下來肯定也是需要不斷的鞏固、強化,更需要不斷的在當地紮根。

既然打下來了,當然也就是大明的疆土了,當然需要治理好了。

老朱心情不錯,也在開玩笑,“英兒,你把搗鼓出來的那個神機營,可是咱京師三大營,可別給咱練廢了。若是要去北邊打蒙古人,把你的軍隊給調上去。”

大明的軍隊就是有京營和地方部隊的區別,朱雄英搗鼓出來的神機營是火器部隊,三千營被朱雄英改組成驍勇騎,精銳騎兵、步兵組成的野戰軍組成的五軍營被朱雄英稱為常勝軍。

其實和京營沒太大區別,平時常勝軍習營陣,驍勇騎主巡哨,神機營掌火器,戰時扈駕隨徵。這也是京營平時的訓練模式和職司,朱雄英算起來也就是小小的改了改名字。

當然朱雄英的手裡的部隊,和那些藩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按照老朱在洪武十三年的一些改制,一個衛所是五個千戶所,差不多是五千五百人的樣子。

而那些藩王,現在有一定實力,但是正常來說也就是不到一萬人的樣子。

而朱雄英手裡的直屬三大部隊,每部都超過三千人。更何況還有一些輜重、輔兵,朱雄英也是轄北邊的一些衛所等等,手握十萬部隊誇張了點,五萬還是沒問題的。

老朱心情很好,對朱雄英說道,“咱這些時日也讓人注意了,咱準備給茹瑺進工部右侍郎。嚴震直,就給個郎中。那個卓敬也不錯,不過到底才當官沒兩年,也就是個戶部的郎中。”

戶部在六部當中,可謂是最重要的,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郎中正五品,真的不算低了。而右侍郎是正三品,尚書、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領導。

看看朱雄英手裡的文官也夠嚇人了,一個工部右侍郎不說。還有一個戶部郎中,雖然郎中是職司官,但是可以官吏部一個下屬司。

老朱又想起來了什麼,問道,“咱記得給了你一個探花,還是會試第一,為何不用?”

“腐儒,一門心思的想著復周禮。”朱雄英沒好氣的說道,“一兩千年前的東西拿到現在來用,能用嗎?那人,讀書讀傻了,孫兒可不敢大用。”

老朱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那就讓他去御史臺,給個正五品的御史中丞。”

也行,讓黃子澄去御史中丞,那算得上是紀委、檢察院。雖然朱雄英覺得黃子澄可能真的沒辦法承擔起來更多的責任,但是還是試試吧,希望那家夥能有些長進。

有些人有著自己的一些意願,有著自己的一些理想等等。想要改變這些人的立場,實在是太難太難。尤其是對於一些讀書人來說,為了他們的立場、他們的真理,這些人不要說是自己的性命了,全家人的性命都可以不要。

這樣的事情,朱雄英自然也很清楚,所以有些時候也不會嘗試著扭轉黃子澄這些人的觀點。再者說起來,指望他們改變也不現實。所以就是看看,看看這些人能不能在一些特定的位置發揮一定的作用,現在看起來也只能這樣了。

對於有些人,朱雄英也沒有說看不順眼就殺、就貶,倒不是師出無名之類的。主要還是朱雄英覺得有些人,可能在特定的位置有些作用,皇帝都不能隨心所欲,更何況皇太孫呢!

老朱心情不錯,只不過這個工作狂就是這樣的性格。哪怕大孫兒在跟前,聊上幾句之後,就要開始討論起來公務了。遊山玩水是不存在的,老朱是走到哪都帶著小朱,耳提面命、手把手指導,讓朱雄英更多的去學習。

學習行軍打仗、學習後勤補給、學習安營紮寨或者人事任免等等,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哪怕此前的朱雄英也是在學習,只不過更多的也是紙上談兵。

在應天府的時候看的奏摺,很多的時候也都是一些政務,軍事方面的就算有,和這樣直接的行軍打仗等等,還是有著一些區別的。

雖然是六十二的年齡,但是老朱依然霸氣十足。

坐在榻上,老朱看著張赫,“航海侯,太孫與你那些海船,你現下說船不夠?!”

張赫連忙說道,“陛下,末將業已安排了全部海船。只是此前需要不斷輸送兵員、戰馬,輜重、糧草只是隨軍配備。此前遭遇大浪翻覆三條大船,糧草有些吃緊。”

老朱狠狠一拍龍榻,呵斥道,“若是糧草出了問題,咱拿你問罪!”

說著這些,老朱向後一靠,輕輕的用胳膊肘拐了拐朱雄英。

本來站在老朱側後方的朱雄英立刻明白了,趕緊匆忙繞出來,單膝跪地,“皇爺爺陛下,航海侯輸運糧草、開闢海運。此番我大明王師跨海而戰,前方的將士功不可沒,航海侯同樣勞苦功高。再者風浪無情,海船翻覆也人力難為。”

老朱沉吟片刻,說道,“好吧,既然皇太孫給你求情,朕便饒了你這一次!”

湯和那些老將很熟悉這些套路,老朱以前要是想要嚴懲一些文武,很難有人能夠攔得住。有些時候老朱看起來雷霆之怒,但是皇太子出面肯定是可以保下來。

這個套路其實很多人都熟悉,不過這樣的套路真的很有效。

這個年代自然是要講究忠君,可是張赫現在算得上是朱雄英賬下大將,再加上朱雄英的力保。所以說張赫以後身上的標籤就是太孫系,張赫的子孫也必須要忠於皇太孫。要不然的話就是不忠不孝,就是徹底的爛了名聲。

老朱這個時候還是板著臉,說道,“常升、常森,你二人倒是不負開平王威名,這次的差事倒也讓咱滿意。”

朱雄英的二舅和三舅連忙出班謝恩,哪怕只是口頭誇獎也好。

老朱不可能不給朱雄英體面,隨即說道,“只是你二人都是在練兵、督辦糧草,落在你們二人身上的軍功也少。咱看這樣吧,常升此次隨軍入高麗,命你設都指揮使司,任釜山衛指揮使。”

常升連忙謝恩,這就是大明軍制當中的地方衛所最高指揮官,是正三品。這些軍官的職位也是世襲的,因為老朱建立的就是衛所制度。

常升是皇太孫的二舅不假,現在也有著一個正二品的都督僉事之銜。但是都督僉事是恩功寄祿、無定員,說起來就是一個名頭好聽而已,沒有實際職務。

更何況這一次讓常升去釜山設立釜山衛,說不定出去鍍金回來,老朱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給常升封爵了。不說國公之類的吧,一個伯是穩的,說不定侯爵也可以期待一下。

這些事情羨慕不來,常升出身好,常遇春的二子、皇太孫的二舅,他想要建功立業比起別人容易太多,落在他身上的機會也算得上數之不盡。只要把握住一兩次,就可以輕輕鬆鬆的達到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位置。

現在很多人也都看出來了,以前老朱是毫不掩飾的在給皇太子培植班底。現在又在給皇太孫培植班底,只要在皇太孫手下做事,升官封爵會容易很多。

沒辦法的事情,誰讓皇帝陛下就是這個心思呢,所有最好的都要給太子、太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