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 井然有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朱允煐來說,治理好大明江山,這就是他的工作和職責,是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而對於那些文武百官,他們也需要保證自己的立場,或許他們有著自己的一些利益和想法。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和皇帝站在同一個立場,這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也不只是文武百官,很多的宗室也應該知道自己的立場和責任。朝廷給了他們無與倫比的榮耀和奉養,自然也就意味著在必要的時刻,這些人都需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周王朱橚就很清楚,他現在看起來是宗室之長,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是責無旁貸了。

周王朱橚率先上表,申請帶領著周王府上下遷居北平,這是他的立場、這也是周王對於遷都的態度。這就是以身作則了,也必須要這麼做了。

朱允煐自然是非常開心的,看起來他的五叔還是非常靠譜的,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端正立場,也是和皇帝共進退,起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作用。

而朱允煐這個時候也沒有太多的挽留,甚至也沒必要假惺惺的做個樣子。遷都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這就是英示皇帝制定的政策,這就是大明的國策,這是勢不可擋的一個事情。

所以既然周王都已經提出來了,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允准了,這也是遷都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很多人大概也能夠猜得出來,周王肯定也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其他的一些宗室也會接二連三的上表,要開始表明自己的立場了。

除了宗室這邊,周王朱橚也要求將修《孝康大典》的名儒大家帶著一起遷往北平。這也就意味著到時候大本堂的藏書,以及一些參與編修大典的官員,也要跟著遷過去了。

畢竟《孝康大典》的意義不同,這樣一部集朝廷之力編纂的鴻篇巨著,也不是單單一個周王府就可以承擔的,這些也都是需要朝廷的力量。實際上周王府,也就是名義上牽頭而已,很多的主編、編修等等,都是朝廷命官。

翰林院,看起來要成為大明朝第一個被遷都的重要官府衙門了。大家也都知道想要編纂《孝康大典》,翰林院的那些精英人物還是不能缺少的。

雖然肯定還需要留下來不少人在應天府,以備皇帝的垂詢。可是翰林院更多的人,現在就要去北平了,不管這些人樂意還是不樂意,都要開始舉家搬遷了。

當然不舉家也沒問題,只要那些官員去了北平也就行了,朱允煐不在乎那些官員的家人去不去北平,那些其實也確實算不上特別重要的,官員本身才是最主要的。

而對於翰林院的官員們來說,也沒什麼好心裡不平衡的,他們不是唯一的。

國子監的一些官員也很鬱悶,當初大明朝開國的時候,雞鳴山下就是國子監,但是洪武皇帝一直惦記著老家,所以中都鳳陽也是有著國子監。

現在中都的國子監沒什麼好說的了,應天府的國子監才是大明朝的最高學府。而現在國子監也不會完全給搬遷到北平府,只不過也有一大部分人也都需要遷往北平了。

以後的學子們也算是有些福氣了,可以稍微的‘就近入學’,北平府和應天府都有國子監。

只是北平府的國子監必然是越來越重要,一些重要官員的子弟,包括武勳人家的子弟,很有可能也就是入讀北平的國子監。而應天府這個文華之地,當然也不能不在乎。

陪都那也是‘都城’,這裡還是有著一定的重要性,也是需要重視的。

一切看起來都是這麼理所當然,國子監和翰林院成為了遷往北平的兩大機構。也別說這兩個機構不重要,任何的朝廷機構都是有著他們的特殊地位。現在這兩個機構跟著遷往北平府,這也就是前哨站而已,接下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搬遷了。

遷都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耽擱的,這一點也是母庸置疑的一個事情。

朱允煐也覺得比較滿意,雖然看起來稍微有點阻力,不過也比想象中的要小一些。

看起來文武百官還算清醒,他們知道在一些大勢方面,他們也確實阻擋不了,他們也算是認清楚了現實。面對大權在握的強勢皇帝,這個時候還是不要以卵擊石了。

畢竟遷都這個時候,英示皇帝似乎也是佔據著大義。這也是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就制定的國策,英示皇帝現在也就是在進一步的完善洪武皇帝制定的政策而已。

再久遠一點,很多人都知道洪武皇帝對於應天府作為都城的不滿,應天府為都城也只是權宜之計。這件事情很早之前就有了定論,很早之前北平府建都了,就算是讓人知曉了最終的結果。

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到現在也十多年了,自然也就意味著這些事情確實沒必要繼續犟,大家也確實知道這樣的事情真的阻擋不了。

所以這個時候也就需要聰明一點,在明知道無法阻擋的時候,也就不要螳臂當車了。

最多也就是小小的發洩一下情緒而已,最多也就是稍微的添一點亂而已,真的沒辦法影響到大勢,自然也就意味著很多的事情也就接受吧。

對於文武百官們來說,他們都知道這些事情沒辦法阻止,那麼也只能接受。而對於很多的宗室女卷來說,這個時候也就是要哭訴一番了。

很多的朝廷大事對於她們來說也是比較遠的,她們看起來也不需要特別敏感。

在這些宗室女卷看來,北平府到底是苦寒之地,哪裡有江南富庶。更何況宗室雖然身份特殊,可是應天府到底也是陪都啊,宗室在這裡安置也不是不能接受。

這要是一哭二鬧的,說不定就讓皇帝改變了主意。哪怕是被皇帝疏遠也沒什麼關係,畢竟這些宗室也都知道他們的身份,他們也不指望著能夠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話語權,他們更是沒有什麼仕途可言,自然也就沒什麼好在意的。

只要過好了自己的日子也就足夠了,其他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也確實是多餘的。

只要不鬧出太大的亂子,宗室就算是被皇帝疏遠也無所謂,皇帝也對他們沒有太多的辦法。

所以這個時候也就意味著徐妙清有的忙了,不少的宗室女卷確實見不到朱允煐,那就只能在徐妙清這個皇后跟前哭訴了。

再現實一點的來說,那些親王之類的也不好在朱允煐跟前鬧。就讓她們的妻女去哭鬧,這樣也不需要擔心失了體面,也不需要擔心被一些言官彈劾等等。

這麼一想的話,女卷這個時候去哭鬧更加合適。真的要是能夠因此留在應天府,那就賺大了,那就算的上一些宗室的終極追求了。

而徐妙清這個時候就算是頭疼不已,可是這個時候也確實需要處理好這些事情。這也是皇后的責任,安撫好這些宗室女卷,這些事情就是皇后該做的事情。

這些事情自然也就不需要朱允煐去操心,徐妙清這個皇后能夠處理好這件事情,她這個國母可不是擺設。哪怕一些宗室女卷按照輩分來說,也是長輩,不過很多的事情也不是輩分就能說事的。

說到底就是國策在這裡,所以可以小小的鬧一番,這要是真的胡攪蠻纏,那必然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哪怕一些宗室女卷裡頭也有一些頭髮長見識短,或者是一些潑婦。但是大概的分寸,這些人也是心裡有數的。

徐妙清這些年其實小媳婦也不好過,早些年老朱在位,後宮裡也多是老朱的妃嬪。所以徐妙清很多的時候,實際上也是要稍微的收斂一些,不太好管教。

再者就是輩分這樣的問題,也確確實實需要考慮到,朱允煐這都是老朱家的第三代,前頭一大堆叔父、姑母的,一個個的也都是長輩,自然也就意味著還是需要注意點。

而現在老朱不在了,皇宮裡頭自然也就是以朱允煐和徐妙清為主了。

在這個時候想要去做一些事情,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順的了,處理一些事情也更加堅決了。

練瓊瓊看到朱允煐,也覺得非常開心。至於朱如意看到朱允煐,那就是更加的開心了。

“父皇,今日好些人到母后那頭哭訴了。”朱如意一邊給朱允煐端茶倒水,一邊說道,“也就是小皇姑和三嬸在幫襯著,二嬸泥胎菩薩一般坐著也不說話。”

朱允煐一點都不意外,說道,“你小皇姑打小就性子潑辣,也一直聽你父皇的話。你三嬸和你三叔一般,雖說心裡沒個主意,但是好在心裡聽話。你二叔和你二嬸都是一個樣,自詡讀了些書、也知書達理,大事小事都是一個腔調。”

“母后也是這般說的,還是說三叔親近。”朱如意立刻滔滔不絕的說道,“二叔和二嬸,親近不來。”

練瓊瓊也不好說些什麼,朱允熥到底是皇帝的胞弟,和徐王朱允炆還是有區別的。甚至有些時候想想看,朱允炆就算是想要和皇帝親近,實際上也不敢、不好親近。

徐王朱允炆這些年也需要小心一點,他必然也需要注意一些。至於吳王朱允熥,他就算是在瞎胡鬧,也是有著皇帝的包容,徐王朱允炆肯定就沒有這樣的待遇。

至於朱如意對徐妙清的稱呼,也一直都是‘母後’。朱允煐的子女也別管是哪一位所出,他們名義上的母親也只能是徐妙清,這一點也是母庸置疑的。

朱允煐抱著朱如意,說道,“你啊,這些時日也和你小皇姑她們走動一下,她們過些時日也要去北平府了。這一個個的都要去北平府,咱們串門都要少了些去處。”

朱如意看起來就不在乎,說道,“小姑還和皇兄說了,公主府和吳王府就在北平皇城跟前。過些時日咱們也去了北平府,就和現如今這一個樣了。”

聽到朱如意這麼說,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好像還真的就是這麼回事了。

現在可能也確實有著那麼點難以接受,可是現實情況就是好像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一回事。

當然這可能也就是孩子們這麼想,他們現在不需要去考慮那麼複雜的事情,因為很多的事情也是非常的簡單。孩子們的世界,也確實單純著一些,也沒必要考慮那麼複雜。

畢竟在這些孩子們的眼裡,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的利益牽扯。他們看起來一些比較天真的想法,也確確實實可以讓很多的事情看起來容易很多。

串門這個事情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就算是一些個親戚不在跟前,但是過一段時間也就行了。不在應天府串門不要緊,去了北平府一樣是可以串門的。

朱如意能想明白這些,小小朱肯定也是能夠想明白這些。而那些宗室們呢,知道這些事情輪不到他們做主,自然也就不會惦記著胳膊去和大腿扭了,坦然接受這個現實就好。

這就是實際情況,看起來也確實是比較的簡單明瞭了。

在有些事情根本無力去抗爭的時候,或許也只能是比較坦然的接受那麼一些事情了。

說到底也就是人力有些時候是有限的,就算是作為皇親國戚,在一些事情上也會無能為力。其實皇帝也是一個樣,看起來掌握著足夠的權力,也不能真的隨心所欲。

不只是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更因為在這個社會,很多的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定位和責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那也就行了。

朱允煐看起來心情非常不錯,一些個事情就這麼有序的展開就好,沒有影響著他的一些個大計,這些看起來也就是朱允煐感覺到開心的。

誰讓他是皇帝呢,該操心的事情自然也就是比較多了。很多的事情能夠按照他的一些預期展開,這就是值得他欣慰的事情了。

現在做的事情還不錯,不過還需要繼續努力,還需要有著一個完美的結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