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出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一些讀書人,對於一些利益集團,朱允煐不會刻意的偏袒。因為他是皇帝,自然也就意味著他需要掌握著平衡,這樣才能夠讓他更好的掌控著平衡。

再次上朝的時候,徐王朱允炆請罪,不過很多人也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比如說有些所謂的雅集,實際上不只是方孝孺和黃子澄主持,徐王殿下也是主持人之一。但是呢,現在徐王殿下完全就是將自己摘出來了,那些事情似乎都是方孝孺和黃子澄做的。

大家也都不是湖塗蟲,也都明白這顯然也就是徐王殿下推卸責任。可是現在能有什麼辦法呢,因為皇帝似乎也認可這樣的說法,雖然會處罰徐王,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那些處罰並不會太重。

最主要的是這件事情皇帝就算是想要做些什麼都難,因為太上皇陛下難得的表達了對這件事情的關注。甚至是可以說搶在了當今天子之前做出了決定,當今天子估計都會覺得鬱悶。

徐王殿下的母妃呂氏只能去東陵祈福了,衡王朱允熞已經開府。這個十六歲的小子,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準備今年和四川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之女成婚。

老五朱允火熙也不需要擔心,這都已經要被冊封為虞王,雖然才十一歲,但是這也是正兒八經的王爺,自然也不需要擔心沒人照料了。

不誇張的來說,要不是看在老五的份上,呂氏說不定早些年就被發配去東陵了。畢竟大朱是一個專情的人,肯定也是希望自己愛過的女人都陪在身邊。

這也就是因為廢除了殉葬,要不然以老朱的性格,生前的那些人,死後也都要帶著。老朱這就是極其矛盾的,一方面看似是恢復一些漢家正統,可是也沒少做開歷史倒車的事情。

徐王被罰閉府半年,呂氏被發配守陵,這看起來是比較重的處罰。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這些事情也算得上輕拿輕放,只是小懲大戒而已,只是做給外人看的。

想想看方孝孺和黃子澄,這兩位就算得上居心叵測了。也別說什麼‘狀元之才’,或者是‘讀書人的種子’,在皇帝不打算手下留情的時候,也只能說菜市場走一遭了。

也別說什麼冤枉,這兩位好歹也是有著官身,但是沒有想著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的時候,沒有想著精忠報國,這還是在瞎折騰。有些時候一些庸官,比起貪官的破壞力都大。

哪怕有一些人求情,但是更多的人還是冷眼旁觀,因為有些事情確實觸碰到了皇帝的底線。

至於東平侯世子韓勳和永安侯世子廖鏞,他們也不要想著獨善其身。這也都是被廢除了爵位不說,也落得了一個菜市口走一遭的下場。

對於韓家和廖家來說,最大的打擊就是名正言順的爵位繼承人被殺,爵位也被廢除。

東平侯韓政肯定沒有想到,他當年在天下形勢未明時主動歸附,也確實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是善終了,只可惜他的兒子沒有讓他的努力得以延續。

廖永忠可能更加沒有想到,他因為僭越的事情被老朱處死,他的孫子也是因為行事不端被洪武皇帝的孫子處死。

但是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很多人都很清楚,有些事情一旦觸碰到了皇帝的底線,那就不好解決。皇帝一旦無情,自家人都可以下狠手,更何況還是外人呢。

不過韓政和廖永忠如果在天有靈,也可能有些許安慰。雖然爵位沒了,但是這沒有株連,他們的香火傳承還在,最多也就是滿府上下失去了高高在上的權勢了。

其實即使失去了爵位,他們的一些人脈還在,還有那麼點官職等等。比起尋常的百姓,肯定還是要好過不少,最多也就沒有以前顯赫了。

要是聰明點安生的過日子,以後說不定還有起復的機會。要是對皇帝有怨懟,那就難說了。

兩個世襲罔替的準侯爵被殺,兩個侯爵被朝廷褫奪,以及兩個文臣的腦袋,以及數十名國子監學子的仕途。

這一波警告看似還是有效的,會讓很多人知道一些事情。

文臣就要有文臣的樣子,不要和武勳走的太近,尤其是不要拿著朝廷的俸祿和一些宗室來往。對於武勳來說更是這樣,所謂文武涇渭分明不說開玩笑的,更別想著和宗室親王相交過密。

至於宗室大概也可以清楚一點,雖然皇帝不會過於拘著他們,但是也不要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宗室吃喝玩樂沒問題,想要做點事情也沒有問題。

不過最好也守點規矩,不要和武勳接觸,不要想著干涉朝堂,那是皇帝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

一些警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朱允煐做起來也心安理得。作為皇帝,很多的時候也就是需要一些冷血,太過仁善未必就是什麼好事情。

一些所謂的仁德,在朱允煐看來根本沒用,他要看到的就是實際的一些成就,而不是虛名。

這件事情算是塵埃落定了,或許終英示一朝,那些有志於仕途的讀書人都會明白一些道理。

想要攀附一些宗親博個出身,那顯然是一個門路。但是那也就只能成為閒散文人墨客,就不要想著光耀門楣了。

或許那些讀書人更加需要明白,想想那血淋淋的腦袋,以及一些被革出功名的人,就知道讀書人的本分就是好好讀書,不要想著妄議國政,那不是他們該做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皇帝不會允許他們那麼做,要不然說不定就是仕途還沒有開始就終結。出身未捷身先死,這樣的事情放在別人身上就好,可以跟著緬懷。要是落在自己身上,就無法接受了。

這件事情暫時就算塵埃落定了,朱允煐基本上也還算滿意,也不覺得自己需要將這一樁桉子擴大化,保持現在這樣的一個規模也就行了。

警告了讀書人和一些文官,也敲打了一些武勳、收回了兩個侯爵的爵位,同時也提醒了宗室。

這也算得上一舉多得,朱允煐也應該感覺到滿意,很多的事情也確實沒辦法一勞永逸,不應該過於貪心,這些也就是朱允煐該做的事情,他比較知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更何況不出意外的話,航海侯的爵位很快就要收回來。張榮那家夥肯定是逃不掉被處死的結果,褫奪爵位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到那時曾經英示皇帝手下的‘第一大將’,基本上滿門上下說不定都是很難有一個好的下場了。

對於文官有著很多的打壓,但是洪武皇帝也好,英示皇帝也罷,對武勳又何曾百般優容了?!

李景隆在小小朱的帶領下到武英殿求見,雖然很多的事情都是曹國公做的,但是一些功勞得先讓皇太子殿下領取,這一點李景隆也心裡有數。

“表兄,無需多禮。”朱允煐在召見後,笑著開口,“這些事情有表兄過目就是,何須如此多禮?”

李景隆內心雖然在不斷吐槽,但是哪敢真的這般做。雖然他是半個宗室,也是武勳的一大山頭,可是該注意分寸的還是需要注意分寸。皇帝可以說說客套話,要是當真了的話,那就是在自尋死路了,有些事情他可以建議,但是不能幫皇帝做主。

尤其是這些事關軍功的事情,更是非常的謹慎,旁人可不能多插手。

小小朱這個時候就說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曹國公老成謀國、處事公允,當另行賞賜。”

朱允煐饒有興趣的看著小小朱,說道,“你伯祖父追封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你表伯也是朝廷棟樑,承襲爵位、假節鉞。若非咱大明早就廢除儀同三司,你表伯必然也當得起!”

旁邊的李景隆紅光滿面,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出身尊貴不說,也一直備受寵信。

外頭都說中山王一脈如何中流砥柱,也說開平王一脈備受尊榮,但是大家也別忘了,岐陽王一脈才是大明皇帝的真正心腹,才是真正的掌控著兵權!

小小朱立刻就說道,“伯祖父是伯祖父,表伯是表伯。再說了,表伯可以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保。”

朱允煐咬牙切齒,看著小小朱問道,“你倒是比咱還要貪心,你自個說說,你這東宮三師是不是規格高了些?”

太子太師是潁國公傅友德,太子太傅是中山公徐輝祖,這規格已經很高了。

小小朱就笑嘻嘻說道,“父皇,太子三師俱東宮大臣,無員限,無專授。”

這意思很明顯啊,太子三師不是只有固定的三個人。所以在東宮麾下有著一大票精兵強將,這沒什麼壞處。

不過有些事情在大明朝也比較合適,主要也就是小小朱的太子地位穩固。所以給與一些大臣封賞,也完全就是可以給與一些惠而不費的官職,更多的是加官、以示榮寵。

李景隆看起來也就是這樣了,現在有那麼點迷湖了,有那麼點飄飄然了。他果然就是皇家最信任的,皇帝對他的信重是其他人根本無法比擬的。

或許也就是因為自己的出身太特殊,要不然哪有徐輝祖等人名傳天下的機會?他曹國公也就是生不逢時,他需要替皇帝坐鎮中樞掌控兵權,這樣皇帝才會安心。

雖然這樣也缺少了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沒辦法啊,誰讓他是曹國公呢。

自信的李景隆這是暈乎乎的離開了武英殿,鬥志昂揚、容光煥發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當中。他確實位高權重,也確實有著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主持。

至於朱允煐就不會多說什麼了,有些事情安排好了也就差不多了,其實也就沒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情了。安排好了就行,事情自然有人可以辦妥。

在李景隆離開後,朱允煐緩緩問道,“太子,你以為曹國公的安排如何?”

小小朱也立刻嚴肅起來,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次大軍征討高麗,曹國公有意偏私開國一脈。”

朱允煐笑了笑,說道,“哦?潁國公不是開國一脈?”

小小朱就不樂意了,說道,“父皇,兒臣可不小了。曹國公多是偏私淮西勳貴,偏私早些年岐陽王賬下將校。此次出征高麗,潁國公賬下將校頗多,中山王也獨領一軍,兒臣記得不少淮西勳貴要麼以海路出擊,要麼鎮守釜山三衛。”

朱允煐笑著點頭,而小小朱繼續說道,“兩路大軍攻城略地,海路那一邊直插高麗京畿之地,後路也被截斷,三軍用命、朝廷大軍要是不勝,那才是怪事!只是就算如此,曹國公到底還是偏私海路,偏私釜山三衛。”

朱允煐是真的比較欣慰,笑著說道,“既然你心裡有數,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小小朱就不說話了,低著頭開始裝啞巴。這孩子懂的事情就滔滔不絕,不知道的就裝聾作啞。

這些其實也是朱允煐願意看到的,要是太子不懂裝懂,那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麻煩事。

“這些事情咱心裡有數了。”看到小小朱為難的樣子,朱允煐笑著說道,“你只要記得,是人就會有私心。淮西勳貴也好,其他人也罷,都是一個樣。就算是宗親,也有自己的算盤。作為皇帝、作為天子,得看全域性。”

小小朱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那兒臣回去,讓曾祖和咱說說?”

朱允煐笑著點頭,對於懂事的兒子非常滿意,“讓你曾祖和你好好說說,說說咱大明朝的一些個武勳。你以後用人,也不能只是想著能力、賢良,也該看出身。算了,這事以後再說。”

現在和小小朱說這些看似有點早,但是也不算特別早,這些事情對於小小朱來說,遲早也是要接觸到的。更何況這孩子雖然不算早熟,不過對於權力也確實熱心。

再看看、再等等,這孩子到底還小,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至於李景隆擬定的一些名錄,朱允煐肯定要仔細看看、認真研究,有些事情就算是信任一些人,也不會完全就是全盤接納,皇帝有皇帝的想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