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規矩不能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朱允炆,朱允煐確實很難有好感。

這裡頭確實是因為前世的那些不好的觀感太強了,也是因為今生的朱允炆也確實做了一些貽笑大方的事情。想要真的親近,朱允煐也確實很難做到這些事情。

當然了,雖然沒必要刻意的去親近,也沒必要多麼的苛刻。畢竟還要給老朱、大朱面子,朱允炆也確確實實也就是個普通的親王,沒必要對他區別對待。這樣,大概也算得上做給宗室、做給天下人看的,天家還是有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

朱允炆,就當做是一個吉祥物吧。當然他這個吉祥物的分量也沒有那麼重要,因為真正的吉祥物,實際上就是朱允熥,英示皇帝的長兄如父,實際上也是在朱允熥這裡更好的體現了。

朱允炆現在雖然不至於心驚膽戰,可是當天使到了徐王府的時候,也被嚇了一跳。雖然他有些迷湖,平常也對朝政不敢表達關心的樣子,更不敢去關注朝堂的動態。

可是有些事情也瞞不住,很快實際上也就傳開了。尤其是事涉到黃子澄、方孝孺這樣的學問大家,以及國子監裡的一些好友等等,實際上哪怕有點後知後覺,朱允炆也知道了這些事情。

看著王妃馬氏一臉擔憂的樣子,朱允炆只能溫和說道,“皇兄向來寬仁,此次召見,想來也是知道吾常與他們走動。只是尋常問事,並無大礙。”

馬氏也是出門名門,是前光祿少卿馬全之女,是當初大朱和呂氏千挑萬選為朱允炆選的王妃。雖然是官宦之家,不過馬氏還是有些見識,家教也不錯,符合一些人認為的‘三從四德’。

心裡確實有那麼點擔心,只不過朱允炆也沒有失態,還是比較從容的進入皇城。沒必要擔心宮裡埋伏著刀斧手,皇兄真的要對付他,根本不需要那樣的手段。要是真的犯了什麼事情,就不會單純的就是天使宣旨召他入宮了。

其實不要說現在皇兄已經大權在握了,就算是早些年,朱允炆也算是認清楚現實。雖然都是皇孫,但是他和皇兄截然不同。也就是年少的時候不懂事才有一些心思,隨著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有了一些認知,也就愈發知道和皇兄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保持著親王的儀態,看到了午門外跪著的那些文官,朱允炆心裡忍不住開始擔心起來。而那些文官們注意到了徐王殿下果真是被召入宮,一個個的都心驚肉跳、如喪考妣。

母庸置疑,事情朝著最不利的方向發展,讀書人可能經此一事,好長時間都恢復不了元氣。這件事情,實在是太犯忌諱了,有些讀書人真的是書呆子,沒有半點政治敏感性!

方孝孺也好,黃子澄也罷,甚至他們的那些個門生故吏,以及剛剛那個徐王殿下都是一樣。

他們親近儒家,想要弘揚聖人教誨,這肯定沒問題。但是就算是想要教化天下,也不能和皇帝起衝突啊,尤其是不能和這麼霸道的皇帝起衝突!

有些人還是太書生意氣了,有些人可能真的以為讀了幾十年的聖賢書就是滿腹經綸、有著濟世之才。至於那些人有沒有想過他們的一些政治理念脫離現實,或者過於理想主義,那顯然就顧不上了,他們只是自信的認為自己有才華。

到了武英殿,朱允炆很是規矩,“臣弟朱允炆拜見皇帝陛下。”

朱允煐沒有開口,只是任由朱允炆跪著。這個蠢弟弟,需要好好的敲打一下,要不然這小子說不定被人賣了還不知道。那麼的單純不說,最主要的是分不清好賴。

本來還強自鎮定的朱允炆慢慢的開始緊張起來了,滿腦門也開始冒細汗了。因為此前就算是出於朝廷的禮儀,就算是在叩拜後,皇兄基本上都是會讓他平身的。但是這一次就不同了,皇兄可沒有讓他平身。

叩拜,這也是在不斷變遷的,以前的跪坐以及形成的一些禮儀暫且不說。就算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兩宋時期,大臣尋常也是不會跪拜皇帝,就算是百姓看到了皇帝,也不需要立刻跪下。

如果不斷地跪拜反而會被人看不起,認為過於諂媚,那些時候的一些士大夫似乎還是有些‘傲骨’。起碼對於這些禮儀、待遇,他們非常的敏感。

甚至在南宋時期,很多人覺得跪拜那是北方人的禮儀,是經歷了契丹、女真乃至蒙古人的統治後,那些北方的漢人失去了骨氣。

但是到了元朝的時候,大家似乎也都習慣了。面對皇帝奏事的時候,那都是要跪下說話的。大家似乎也都習以為常了,覺得這樣的禮儀就是理所當然了,這是對皇權的崇敬。

別看老朱在恢復漢家正統的時候革除了很多異族的習俗,但是對於大臣跪拜這件事情,老朱就沒有打算恢復兩宋乃至更久遠的一些習俗。指望君臣對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皇權在無線拔高,大臣在面對著皇帝的時候,現在只能跪著說話了。當然以後的朝代說不定會更進一步,到時候搞出來三跪九叩之類的,也不是不可能。

朱允熥在旁邊只能乾瞪眼,大哥讓二哥跪著,他這個老三能說什麼呢?

只能乾著急了,以及在埋怨著二哥是真的蠢,什麼集會都敢摻和不說,居然什麼人都敢結交!

外頭都說他吳王殿下紈絝,仗著皇兄的庇護無所畏懼、肆意妄為。但是現在再看看的話,還是二哥更加大膽,做的都是大明朝人所共知的紈絝都不敢做的事情。

不過既然大膽了,那麼現在也就只能戰戰兢兢的跪著了,估計二哥現在可能會後悔莫及,說不定現在就是在心驚肉跳的,甚至都有著一些非常不好的念頭了。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做了些什麼,自己肯定也是心裡有數的。

朱允煐還是在繼續批閱奏摺,大概也就是半柱香的時間後,朱允煐才緩緩抬頭。

一副很意外的樣子,朱允煐很詫異,“徐王什麼時候來的?”

跪著的朱允炆想要哭,也覺得皇兄就是故意的。先不說他剛剛還算大聲的稟報了,單單就是他進入武英殿之前,也是需要求見的,皇兄要是沒有允准,他肯定不敢入殿。

最重要的是就算皇兄終於看到了他,也沒說讓他平身啊。這還是讓他繼續跪著,這明顯就是在敲打。甚至也可以說,這簡直就是在問罪的態度了。

哪怕有些時候迂腐了一些,也確實有些書呆子、書生意氣,可是要說一些政治敏感,朱允炆還是不缺的。好歹也是出身皇家,尤其是曾經也有著奪嫡的心思,自然也就意味著有些事情,他或多或少還是知道的,尤其是關於禮節。

看著朱允炆,朱允煐緩緩問道,“可知道朕為何讓你跪在這?”

朱允炆小心翼翼,聲音也有點發抖了,“回陛下,臣弟不知。”

朱允煐還沒有說話,朱允熥就搶先說道,“二哥,方孝孺、黃子澄無視律法,於國子監肆意結社。他二人已索拿入獄,一應學子革去功名,二哥真的不知道這些事,對吧?”

這可不是朱允熥在挖坑,雖然和朱允炆也不算多麼的親近,但是好歹也是兄弟。最重要的是哪怕小時候朱允炆在他跟前總是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只不過為了表現出兄友弟恭的樣子,朱允炆很多的時候還算是稍微關照朱允熥。

朱允炆面色大變,方孝孺和黃子澄,都是他親近的學問大家,也是他認可的大儒。可是現在這兩人都入獄了,這顯然也說明了皇兄對於他們非常不滿。

而那些學子被革去功名,也就意味著那些人的前途毀於一旦。或許只能老於鄉野,或者只能成為商賈,乃至淪為農夫。當然也有一些可能,沒了半點仕途的可能,也可以遊戲山水之間,畢竟國子監裡不少學子還是有著不錯的家世。

但是先別在意那些人的前途等等,朱允炆只知道自己好像捲入了是非窩了,這可就難辦了。

他的身份本來就敏感,再加上皇兄的鐵血強硬手段,說明了那些人的一些所作所為必然讓皇兄非常不滿。這也就意味著,懲處必然是非常嚴重的。

天可憐見,朱允炆參加那些集會,也就是當做雅集,覺得那就是風雅趣事,那也就是士大夫的風骨。其他的事情,他還真的沒有什麼想法,就是和一些賢士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就是這麼簡單而已,他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事。

當然了,那也就是先前的一些想法。而現在呢,雖然有點後知後覺,他也意識到那些原本不甚在意的事情,可能不是什麼小事情了,皇兄必然是要懲治很多人的。

就在朱允炆想著自保,想著將自己從這些麻煩當中摘出來的時候,乾著急的朱允熥坐不住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著啞口無言只是在流汗的二哥,朱允熥繼續說道,“皇兄,二哥也就是喜歡吟詩作對,也就是架不住府上門生清客所邀,去見識一番。二哥並未議論朝政,更未和德慶侯世子等人私下往來。”

不好,廖鏞那家夥平時都是一副書生打扮的樣子,但是現在提起來了,才想起來那個書生打扮的方孝孺門生,實際上是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的德慶侯廖永忠之孫。

廖永忠,那也是‘前科累累’。雖然功勞很大,但是老朱一直將小明王在瓜步時船翻而死怪罪在廖永忠身上。哪怕封爵的時候,也只是因此封侯而不是公。

廖永忠,本身就是和一些儒生走得近,當年和中書左丞楊憲更是關係親近,這都曾經逃過一死的。

說起來的話,廖鏞親近方孝孺,那也是祖傳的。爺爺就喜歡和儒生來往,也不知道犯忌諱的去和中書丞相來往,這到了孫子這裡也算是有樣學樣了。

想想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朱允炆現在知道害怕了,豆大的汗珠一粒粒的開始掉下來。

朱允煐看了一眼朱允炆,沒好氣說道,“還真的是湖塗蛋,和吳王這也是一個樣。他小事湖塗,你是大事不明白!前些時日咱才給他閉府思過,你這就是要跟著有樣學樣了?”

朱允炆低著頭不敢說話,朱允熥就松了口氣。閉府思過那算不上什麼,王府的門一關,該喝酒還是喝酒,該欣賞歌舞還是欣賞歌舞,也就是不能去青樓畫舫,不能帶著花魁去泛舟了。

朱允煐也懶得為難朱允炆,說道,“明日上朝的時候遞上一封請罪的摺子,朕令你閉府三月,好好的研讀經典,你以為如何?”

朱允炆立刻回答,“臣弟謝皇兄隆恩!”

朱允煐倒是樂了,沒好氣說道,“現在倒是聰明了?明日上摺子,你記好了,那些事情與你無關,你只是被其他人蠱惑著過去!要不然,朕就算是想要保著你,朝廷的法度不能輕饒你!”

朱允炆毫不猶豫的應是,與其自己倒黴、被重罰,還不如推出來其他的人,或者就是摘出來自己就好,其他人是什麼下場,那就和他沒有什麼干係了。

就在這個時候,王承恩小聲說道,“陛下,太子殿下在殿外求見。”

看了一眼朱允炆,朱允煐好笑的說道,“起來吧,隨太子去乾清宮問安。都多大的人了,還要皇爺爺替你操心!”

看了一眼在旁邊的朱允熥,朱允煐也說道,“你也過去一趟,這一個個的都不省心。”

朱允熥覺得自己是最委屈的,他這段時間的表現不錯,根本沒犯錯。也就是二哥湖塗,害得他跟著遭受無妄之災。

看著一個小太監走出武英殿,小小朱自信的朝前走。

但是意外發生了,小太監攔著小小朱,諂媚的說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意,令太子領吳王殿下和徐王殿下去乾清宮見駕。”

也成,不進武英殿也沒關係,只要辦好了曾祖交代的差事就行。

不過忽然間小小朱想起來了,板著臉呵斥,“徐王殿下乃皇祖父次子,爾等莫要亂了綱常!”

小太監立刻面色如土趕緊跪下請罪,小小朱冷哼一聲。有些事情他可以說,他的父皇、母後可以說,甚至皇叔也可以說,但是其他人可不能說,尤其是宮裡的人更不能議論!

這就是規矩,不能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