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 京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皇帝來說,肅清吏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統治者會喜歡貪官汙吏。

也別說什麼有能力的貪官,或者沒有能力的清官,這或許是會有一些爭論。但是歸根到底,貪官就是貪官,這就是已經觸犯了律法的事情,再有能力的貪官也逃脫不掉貪這個罪名。

朱允煐肯定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元朝時期的貪腐之風實在太惡劣了,這樣的前車之鑑也是讓他必須警醒。更何況貪腐之風的遺毒太大,對於之後的官員也會非常深的影響,這甚至不是短時間能夠根除的。

本來朱允煐就打算整頓吏治,再加上近期發生的系列事情,也讓他終於有些任務可忍了。

這個時候也就需要手段更加的強硬,這個時候自然也就需要更加堅決的處置一些事情。指望英示皇帝裝湖塗或者得過且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有些事情觸犯了他的底線。

很明顯,這樣的事情也不能只是讓徐輝祖去得罪人,因為這樣的事情也不可能只是徐輝祖去做而已,這需要朝廷更多的重臣參與其中,需要更多的官員自上而下的去處理這些事情。

吏部自然是需要參與其中,這本身就是掌管著天下官員的部門。

不過這件事情也需要從吏部開始,因為吏部掌管著天下文官的選派、考評等等。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吏部位高權重,很多官員都是巴結著吏部的官吏,這是事關著官員的仕途呀。

對於茹瑺這個吏部尚書,朱允煐還是比較放心的,他的這個伴讀能力和品行都很不錯。

對吏部尚書比較有信心,但是不代表對於其他的官員就比較放心。要是不將吏部狠狠的整治一番,那麼想要整頓吏治就是空中樓閣。

這也就需要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了,他們的存在就是維護朝廷的法度。得罪人不得罪人的不需要在意,他們的工作就是這些。

這些可都不是什麼小事情,朱允煐也沒打算對於這樣的事情有什麼隱瞞,其實也沒必要。

朱允煐打算正式開始京察,這也就是定期考核京官的一種制度,又稱內計。

在老朱執政的時候,京察名存實亡,或者說制度不完善。朱允煐不打算耽擱,他要把京察制度完善起來。

以老朱的性格,貪官汙吏在洪武皇帝手底下根本沒有活路。大明朝對於貪官汙吏的處置也確實無比的嚴,只不過很多的時候也只是洪武皇帝恐怖的手段而已。

而現在朱允煐嘗試著設立一個制度,要讓對於貪官汙吏的打擊持續下去,要讓那些碩鼠始終感覺到壓力,要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腦袋上懸著一把劍。

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稱“京察”,在外地的稱“大計”。以“四格”、“八法”為升降標準。

“四格”為: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成績列為稱職、勤職、供職三等。列一等者記名,得有升任外官的優先權。守,代表操守,分廉、平、貪。政,代表政務,分勤、平、怠。才,分長、平、短。年則指年齡,分青、中、老。

“八法”為: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分別給以提問、革職或降級呼叫的處分,年老和有疾者退休。

京察與大計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於獎優懲劣,使各級官員能夠恪盡職守,為帝國統治做出貢獻。

不過朱允煐也明白,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管理員們自然也不例外。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人去很好的執行,哪怕他順利的一些制度可能暫時會有一些效果,不過也不排除這樣的制度,很快就是徒有虛名。

畢竟這樣的考核涉及官員,然而正因為涉及了官員的獎懲,結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結黨現象十分明顯,在發展的後期已經很難真正實現應有的作用。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事情肯定是要做的,絕對不能只是坐在龍椅上得過且過。

就算是這樣的制度,有一些不足之處,那麼就是去不斷的完善它。而不是覺得這些制度可能有一些不足,這就裹足不前或者乾脆的直接放棄,那可不是朱允煐的性格。

徐妙清似乎也意識到了皇帝最近在忙著一些事情,但是她可不會多問什麼。她可是一個聰明的皇后,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更加清楚自己什麼事情不能觸碰。

皇帝如果願意和他說一些事情,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不過皇帝就算不願意說也沒什麼,因為徐妙清這段時間也是非常忙碌的,她這個皇后可不是擺設。

比如說好好的整治皇宮裡的一些秩序,雖然此前皇帝似乎只是有些抱怨,但是這不代表徐妙清就可以不在意。確實沒有人敢對朱文墐不敬,可是或多或少的也會有那麼一些怠慢。

誰讓這位皇次子殿下有些頑劣呢,自然這一位不討皇帝陛下的歡心,很多人也就會對他失去一些熱情。再者就是這位皇子殿下的母妃也不受寵,在十分現實的皇宮當中,自然也就意味著這對母子的存在感就要下降。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皇太子身上了,誰不知道皇太子殿下的地位穩固,誰不知道大明朝的國本早就確定下來了?

如果能夠討好皇太子,如果能夠攀上太子殿下的大腿,那麼誰還在乎一個不受寵的皇子子殿下?大家也都是明眼人,這一位皇次子殿下,甚至連公主殿下都比不上,自然也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對他們不會有什麼熱情。

宮裡的那些人很現實,徐妙清可不能這麼做。她可是皇后殿下,因為地位穩固的她也從來不需要擔心會有其他的妃嬪威脅到她,對於皇后來說,賢名顯然是更加重要的。

皇子殿下就算是再不受寵,名義上那也是皇后的兒子。就算對於朱文墐沒有什麼,可是皇后就需要教導好皇子皇女,更何況一旦皇后失德,那也會影響太子的名聲。

宮裡面這段時間的氣氛很緊張了,尚食監那邊不少人因為怠慢了皇次子殿下受到了嚴重的。皇后發怒起來可是毫不留情,讓不少人也感覺到了大明朝皇后的雌威。

除了需要感覺好皇帝的子女,那些未成年的勳貴子女或者宗室,名義上也都是需要皇后去教育的。皇帝此前可是提了這些事情的,徐妙清也不會讓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提醒,要是繼續什麼都不做,皇帝肯定會不高興。

實際上徐妙清也很樂意做這些事情,因為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展現出皇后的能力和地位。大家都知道皇太子的地位穩固,也都知道皇后的地位無可動搖。

只是很多的事情,似乎也只是聽說而已,那可就缺少一些說服力了。但是現在皇后開始處置一些宗室和勳貴,那就顯然十分的有說服力了。

這段時間到皇宮求情的誥命夫人可不少,包括不少王妃或者公主,也都是紛紛抬到皇宮求情。雖然有些人得到了皇后的寬宥,不過更多的人,哪怕哭的梨花帶雨也沒用。

沒有管教好子女,那麼就讓皇后來管教。被皇后收拾了之後,自然是需要請罪,以及感謝皇后的教導。甚至那些不成器的傢伙們的父兄,也需要向皇帝請罪,連家裡的事情都照顧不好,那麼談什麼做好國家大事?

可以說最近這段時間應天府的風氣好了不少,誰不知道現在皇后盯著那些不成器的紈絝子弟呢?這要是被皇后抓到了,一通責罵都是小事情,被關去國子監讀書的可不少,這可不是單純的去讀書就行了。

想要單純的走個過場可不行,皇后的懿旨可不是那麼好湖弄的,還是需要考校的。

不管是武勳還是宗親,也別管那些宗親裡頭可能還有一些長輩,都沒什麼用處。皇后就是一國之母,那些不成器的長輩被收拾了也是正常。

小小朱就開心的在喝著茶,“曾祖,要是在以往,咱在茶樓裡,肯定能聽到好些人討論咱們家的事情。說這個親王打架了,那個郡王世子在青樓裡和人爭風吃醋。現如今倒好,最多也就是說著哪個家的世家公子哥。”

老朱也覺得比較開心,笑著說道,“雖說你娘一直很謹慎,不過到底也是將門虎女。這要是發落起來人,那也是不含湖的。咱可是聽說了,你的好些個堂叔現在就哭天抹地的在寫大字,生怕被你母后喊到宮裡去。”

小小朱就得意洋洋的說道,“莫要說堂叔了,咱二叔前兩天還領著文埂去請罪。咱倆可不含湖,罰了文埂抄書不說,也怪罪二叔教子無方。咱二叔都給禁足了,現在誰還敢得罪了咱娘?”

看著驕傲的小小朱,老朱就有些不想打擊小小朱的積極性,有些道理不明白也挺好。

到底是皇帝的髮妻啊,好些個做事的手段和皇帝一個德行。旁人都說最受寵的吳王殿下都被皇后責罰了,皇帝似乎也是為了維護皇后的權威沒有反對。

吳王殿下被禁足十日,這看起來是重罰。但是不用多想,吳王府現在肯定是一副歌舞昇平的樣子,那一位吳王殿下和吳王世子,肯定也不會因為被皇后責罰了就寢食難安。

該吃吃,該喝喝,該欣賞歌舞的時候還是繼續欣賞歌舞,沒有人可以耽誤的了他們只是享樂。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一旦解禁了,那兩位肯定是該怎麼樣繼續怎麼樣,在皇帝或者皇后那裡依然是非常受寵的。

責罰吳王殿下,實際上也就是做個樣子,也就是做給其他宗室和勳貴看的。那一對公婆一個德行,就是喜歡拿最親近的人開刀,做個樣子嚇唬嚇唬旁的人。

開開心心的小小朱小聲說道,“曾祖,現在不只是咱的宗親謹小慎微。好些個當官的心裡都不踏實了,前些天朝堂之上就是再說要開始京察,現如今百姓都知道了這些事情了。咱過幾天就去守著登聞鼓,那些當官的可睡不著了。”

這一下老朱就更加驕傲了,他就是那種眼睛裡容不得沙的人,對貪官汙吏更是狠辣。而現在他的接班人看起來也是一樣,在完善著一種制度,要讓那些當官的就算金榜題名了也不行,還要隨時準備著被人考核。

本來當官的也確實是需要被人考核,只是現如今朱允煐六年考核的時間縮短到三年,那麼也就意味著這些個官員們時時刻刻就要想到出政績,可不敢有什麼懈怠。

再加上有著登聞鼓這樣的制度,民告官可是一直存著的,大明朝的官員們可不輕鬆。方方面面的監督很多,要是想要貪贓枉法,那就不只是頭頂上的烏紗帽了,而是需要擔心自己的腦袋會不會搬家。

官員們或許會感受到皇帝的滿滿惡意,說不定在私底下會有很多的抱怨。但是那又怎麼樣呢?皇帝顯然是不會改變心意的,絕對不會讓這些官員們輕鬆起來的。

對於這樣的現象,老朱自然是樂見其成的,他就是最不希望看到官員們輕鬆起來的,就是我們一個個的勤勉起來,這樣才可以治理好大明的江山。

大明朝朝野上下,實際上現在也能夠感覺出來一副風雨欲來的樣子,皇帝現在已經開始提前吹風了,這個方向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了。

不少人也覺得或許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有些人要被罷黜,或者是丟掉性命。有些人自然是惴惴不安的,而有些人也認為這就是屬於他們的機會了。

同樣的一種制度,會讓一些人覺得非常不滿,而有些人就會比較擁護,這也很正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著似乎越來越繁華的應天府,老朱還是非常開心和驕傲的。

大明朝越來越強勢了,大明朝的皇帝始終英明神武,要說不驕傲那肯定是假的。更何況在自己的耳濡目染之下,大明朝的皇太子也是一副明君之像,那自然更加得意了。

現在的大明朝,已經有了盛世之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