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靠譜的,不靠譜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大明軍方的山頭,當然不能簡單粗暴的直接清掃了事,但是也需要限制他們的發展。

尤其是常系和徐系,這兩大山頭本身的實力就足夠誇張了。現在的局面下,大明朝的兩大武勳山頭,實際上依然保持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他們也確實還有繼續顯貴的理由。

常系不用說了,現在坐在龍椅上的就是常系的‘話事人’。常系一脈必然力保朱允煐,龍椅上的那一位也可以說是他們的靠山。

至於說常系一脈的問題自然也有,當家人常茂三兄弟挑不起來大梁,藍玉雖然是軍功顯赫,但是性格的缺失讓他也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當家話事人。

後繼無人,這可能就是常系一脈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和窘迫,只是現在看似沒有那麼棘手而已。

能夠和常系相提並論的必然就是徐系了,實際上如果不是老朱有意的拉偏架,徐系甚至可以做到一家獨大。常遇春的功勞和威望都很大,但是相比起徐達,各方面還是要差一點,更何況常遇春壯年而逝。

現在徐輝祖也不斷的建功立業,性格也比較穩重踏實。雖然比不上徐達的天縱其才,可是徐輝祖也算得上人傑,徐系一脈不需要擔心後繼無人的事情。

更何況徐系一脈有著他們的底氣,當朝皇后就是出自中山王府,當朝皇太子就是皇后所出,地位穩固的令人髮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毫無疑問,就算是徐達忠誠、徐輝祖有其父之風,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也是有著那麼一些私心,這也是人之常情。

甚至可以說如果小小朱以後要是不能登上皇位,徐系一脈必然也是要遭到清算的,徐系早就徹底的被繫結了,已經沒了早年間的一些超然,他們和皇家深深的繫結在一起,就像常系一脈一樣。

小小朱醒了,立刻開始抱怨,“爹,你來了怎麼不叫咱起來?”

朱允煐笑了笑,對小小朱說道,“洗漱一下也莫要閒著了,咱不好去你娘那裡,你過去一趟。表一表孝心,這滿朝文武的也都是看著。”

小小朱忍不住都囔起來了,“咱平日就是孝順的,咱用不著做給旁人看!要說宮裡頭,誰不知道咱是最孝順的,比爹還要孝順。”

朱允煐舉起手,沒好氣罵道,“咱看你就是皮癢了討打!咱知道你孝順只是好些事情由不得你隨心所欲。你是太子、國本好些時候不只是要自己做好,也是要做給旁人看。”

老朱將小小朱攬在懷裡,瞪著朱允煐罵道,“這一天天的盡不幹正事在朝上自己沒能耐就拿垠兒做筏子,現在還要嚇唬他,你就是這點能耐了?!咱看你是皮癢了,咱遲早好好收拾你一通。”

被老朱保護著的小小朱在擠眉弄眼,顯然是非常得意的,老朱就是他最大的靠山了,這也讓他有恃無恐了。

不過在嚇唬完朱允煐之後,老朱對小小朱說道,“不過你爹說的也有理,你今個該去你娘那邊露了臉。你的身份不一般,你不過去旁人也要多想,你娘也沒了體面。”

“曾祖,那咱去了還不成,曾祖該給咱娘賞賜。”小小朱摟著老朱的腰,撒嬌說道,“咱娘最是賢惠,照顧好了咱爹,還撫育文坤,又是寬仁慈惠,宮裡上下都是臣服的。”

老朱笑著點頭,說道,“這還用你說了?你娘倒也踏實,咱這個孫媳婦倒也讓咱滿意,咱準備了賞賜,過會兒就送過去。”

小小朱笑嘻嘻說道,“那咱帶過去,曾祖這趟不能再送如意了。咱宮裡頭上下,就曾祖賞賜出去的如意最多了。”

老朱瞪了小小朱一眼,非常不滿意的說道,“咱的如意可不多,尋常也是捨不得賞賜。你去找雙全,讓雙全帶著咱的賞賜過去。皇帝,你那頭也準備了些吧?”

朱允煐笑著說道,“昨日私下裡準備了些,今個也送些,既然垠兒過去,就讓他一道帶過去好了。這小東西,見不得他在意的人吃虧,好東西都想著往自家庫裡扒拉。”

老朱摸了摸小小朱的腦袋,說道,“這倒是和你有些像,你爹也是一個德行。你們祖孫三個混賬東西,扒拉來扒拉去的,都是咱的東西。旁人得了咱的東西都要謝恩,就你們三個總是嫌棄咱的賞賜。”

一般來說,老朱的賞賜自然是沒有人敢嫌棄的,能夠得到老朱的賞賜自然是要感恩戴德、要謝恩,就算是老朱的子女也都是一個樣。

也就是老朱的嫡長子、嫡長孫,以及嫡長重孫,這長房一脈也算得上一脈相承了,對於老朱的賞賜經常各種挑剔。

可是就算這樣,老朱也沒有不高興。他一直都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屬於子女的,他留下來的大半東西,顯然也都是屬於長房這一脈的。

所以什麼金銀珠寶什麼的,老朱從來都不看在眼裡,也一直都是老朱的長房一脈理所當然的去處置,以及時不時的各種嫌棄。

其實也就是小小朱規矩點,大朱和小朱經常是理所當然的去寶庫,拿了東西才記得告訴老朱一聲。而老朱呢,內帑裡東西不夠了,就想著從東宮的庫裡搬一些東西。

王承恩和雙全自然的跟著小小朱離開了,這兩位掌印太監還是有一定的身份,他們出面也是代表著大明朝兩位帝王的旨意。

“咱不知道武勳那邊怎麼想的,他們若是機靈一點,咱就給他們武勳搞個大學士。”在小小朱離開後,朱允煐笑著說道,“要是他們不開竅,咱就要去找大舅了。”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笑著點了點頭,覺得朱允煐這樣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

皇帝天然的喜歡制衡,這沒什麼問題。更何況對於文官集團,老朱和小朱都是有所警惕的,限制他們的發展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尤其是現在朱允煐打算下方一些權力,自然也就意味著更多的事情需要注意。不只是要限制文官集團,武勳的力量同樣都是需要限制的。皇權至高無上不假,可是也不要小看其他的一些利益集團。

老朱想了想,說道,“你那個大舅是開不了竅,你也莫要指望他了。該交代的還是要交代,免得那湖塗蛋耽誤了大事。”

老朱一方面是看不上常茂,覺得常茂也是‘虎父犬子’當中的‘犬子’,簡直是影響了常遇春的一世英名。但是老朱也很放心常茂,主要就是常茂沒能力也沒野心。

這麼說肯定沒有問題,因為如果拋開常茂是自己的大舅這個身份,說不準朱允煐也會這樣評價。真的不是常茂在藏拙、自汙,常茂是真的沒有太大的能力,大事不湖塗,可是小事就很難精明了。

其實這樣也挺好的,還算是符合皇帝的利益,畢竟常茂的身份比較敏感。他要是太優秀了,那反而還是讓人覺得棘手的事情。

“以後垠兒怕是要頭疼了,徐輝祖還是有些能耐的。”朱允煐嘆了口氣,說道,“以後常家就要留在應天府了,他們在這裡也是合適些,中山王府就要跟著咱去北平府了。”

歷史上的中山王徐達一脈其實永鎮應天府,當然這也就是徐輝祖那一房。畢竟徐家兩個國公,有一個定國公徐增壽就是在靖難之役尾聲被朱允炆所殺。

但是這一世肯定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徐增壽沒理由和朱棣有所勾連,徐增壽也沒理由三心二意。以及徐輝祖,不需要擔心得罪了朱棣被圈禁而死。

至於說中山王一脈不適合留在應天府永鎮了,開平王一脈更加合適,中山王一脈還是跟著朱允煐去北平更好。在小小朱登基之前,中山王一脈就該是小小朱在朝堂上的臂助。

老朱看了眼茶杯,朱允煐立刻給老朱斟好茶。老朱笑盈盈的,自家孫兒雖然好些時候很懶,但是還算是孝順。

老朱看著朱允煐,說道,“皇后那頭你是莫要操心的,你舅舅家的事情也沒甚。咱現在就想著,這滿朝武勳越來越多,這不叫個事。打了高麗還要打瓦剌,這可不叫個事。”

朱允煐倒也沒在意,說道,“世襲罔替的爵位沒多少,咱再找些由頭去掉一些就好。咱是要重用武勳,只是也不準他們太厲害,不能讓他們架著咱下不來臺。”

對於朱允煐這麼說,老朱也安心不少,開國初期的武勳集團可不小,老朱清理了一批,武勳集團依然非常強大。

這些年持續不斷的打仗,不少人也是有功,所以封候拜將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這一上半年雖說忙的厲害,只是咱也樂意。”朱允煐愜意的喝了杯茶,說道,“朝政通達不說,也算風調雨順。再者就是大事小事,都有一些好事情。”

老朱聞言也笑著點頭,確實是算得上比較好,這一上半年都是比較順利的。至於說一些小小的意外根本不需要擔心,朱允煐還是可以比較輕鬆的給處理了。

所以總的來說,這一上半年還是非常順利的,朱允煐自然也就感覺到比較安心的,心裡自然也覺得比較舒坦了。

在老朱和朱允煐商討著對這一次去高麗的一些有功之臣的封賞時,王承恩回到了乾清宮,“陛下,吳王殿下在宮外求見。”

朱允煐愣了一下,自家那個不成器的弟弟,這個時候不應該還是在盱眙麼,不是應該在給大姑祖母修繕陵寢嗎?雖然盱眙和應天府也隔得不遠,但是那小子不至於這麼快回來啊。

最主要的是朱允煐看起來沒有特別關心,不過朱允熥一行人的大致動向,朱允煐還是比較清楚的,按道理不至於這麼快回到應天府啊。

朱允煐有些頭疼,也有些意外,“就是吳王在求見?曹國公呢?”

王承恩立刻說道“曹國公也在宮外求見,說是復旨。吳王殿下求見,說是給皇后殿下賀壽。”

朱允煐頓時樂了起來,說道,“讓他們先過來吧,老二雖說平時胡鬧,倒是對自家人看重。這點好,雖說咱和皇后成婚的時候老二也是開府了,皇后也沒少照料他。”

兄友弟恭這樣的場景自然讓老朱覺得開心,對王承恩說道,“吳王妃也在宮裡吧?雖說那人有些膚淺,倒也算是合咱心意,賜她絹布、蜀錦各五十匹。”

朱允煐笑著說道,“咱那侄兒呢?可是入宮給他皇伯母賀壽了?”

王承恩忙不迭的說道,“陛下,皇太子殿下領著吳王長子殿下哄著皇三子殿下呢,在應天府尚未成年宗室,都去賀壽了。”

這個回答讓老朱和小朱都很滿意,徐妙清的身份在那,所以宗室當中沒有成年的男丁,也是要向徐妙清賀壽的。按照規矩和職責,徐妙清也有責任教導宗室子弟。

老朱和朱允煐喝著茶的時候,李景隆和朱允熥也到了乾清宮,這個時候也算得上比較規矩。

別看老朱對他的大姐有不小的怨氣,這些年也基本上不聞不問的。但是當兒孫們去盡孝的時候,老朱也不會阻止,也會稍微的關心一點。

說到底還是血濃於水,對於本身就重視親情的老朱來說,自然更加的重視這些個事情了。

雖然朱允熥不算靠譜,但是這些個時候還是比較靠譜,更何況還有李景隆呢。李景隆帶兵打仗的真實水平如何難說,可是要是做些事情,李景隆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

仔細問了一下,朱允煐也就放心了,誇獎說道,“這一趟倒是辛苦九江表兄了,這些事情也就是表兄帶著過去合適。那就再勞累九江表兄一番,去給皇后賀壽、飲杯酒再回府。”

李景隆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也覺得這就是他的榮耀。作為洪武皇帝的侄孫,作為英示皇帝的表兄,李景隆這些年看似沒有帶兵打仗,但是地位一直無比尊榮,也一直有著不小的權力。

外臣給皇后賀壽,一般人哪裡有這樣的待遇,也就是他李景隆有這樣的體面!

看著眼巴巴的朱允熥,朱允煐沒好氣說道,“你也過去,都說長嫂如母,你也該給你皇嫂賀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