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臨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文武百官來說,最近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可不少,甚至很多人都有點反應不過來。

忽然間英示皇帝就病了,連續好幾天都不上朝。這倒不是罷朝了,畢竟還有洪武皇帝在呢。只是也是因為洪武皇帝的存在,讓朝堂上一下子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讓人猝不及防。

以至於現在每一次的早朝,現在不少文武都有點膽戰心驚的意思。畢竟現在的朝堂格局說不定就要有什麼改變了,說不定洪武皇帝會有更多的調整和改變。

在淨鞭聲響起後文武百官分列兩隊,按照品級和官職進入了奉天殿。又一次的早朝,只是現在很多人也有點膽戰心驚了,會擔心發生一些事情,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

只是當看到英示皇帝大步走上丹陛,很多的文武都愣住了,也感覺到反應不過來。

如果說英示皇帝病了是稍微有點預兆,比如說英示皇帝之前好像有些疲憊的樣子。但是這一次就不一樣了陛下病的快,好像好的也更加快了。

朱允煐似乎沒有注意到滿朝文武的錯愕和意外,直接坐在了龍椅上。

這到底也不是正朝,所以也沒有那麼濃重,朱允煐沒有穿朝服,百官也沒有穿朝服。

朱允煐看了一眼百官,朗聲說道,“朕前幾日有些疲憊,好在太上皇臨朝理政,又有諸卿協理,倒也朝政順暢,朕也安心了。”

百官們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大概也是有那麼一點後知後覺了。英示皇帝以前沒有裝過病,但是洪武皇帝沒有少裝病啊,很多的事情都是老朱家的祖傳演技。

這個時候要是再反應不過來,那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那就真的顯得有些蠢了。

朱允煐可不管這些,直接說道,“既然朕臨朝,朝政諸事一切如舊。太上皇臨朝時決斷諸事,也照旨行事。”

這一下也算是徹底一錘定音了,本來還有一些官員會擔心洪武皇帝的一些處理方式會讓英示皇帝不高興,但是現在看起來他們不需要擔心這些事情了。

只是這個時候他們也更加確定,英示皇帝肯定是在裝病。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根本不去詢問什麼,直接的就將洪武皇帝的那些決斷照盤全收了。

這說明什麼啊,這說明那些事情,都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商量著來的。哪怕英示皇帝沒有上朝,那些個事情他都是心裡有數的,也都是經過他同意的,要不然哪有這麼順利的!

這些也都是明擺著的事情,畢竟英示皇帝要是真的不認可洪武皇帝的一些做法,就算是現在不好直接推翻,但是也可以消極抵抗,只需要過幾天就能重新調整了。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哪怕是後知後覺,大家也都能夠明白英示皇帝這段時間到底做了些什麼,也能明白英示皇帝的一些小心思了。

既然開場白有了,接下來自然也就是進入到正式的早朝程式了。

王承恩向前一步,“鴻臚寺可有要務?”

鴻臚寺的官員立刻出班了,奏報離京官員。只不過他們也只是代表那些離京官員,因為朱允煐沒有打算召見那些人,那些官員也只能在鴻臚寺報備,也只能在午門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

不過在接見離京官員之後,鴻臚寺官員奏報,“啟奏陛下,中山國國主距離應天府三十裡,今日便可入京。”

朱允煐心裡有章程,說道,“此事由禮部、鴻臚寺處置,外使入朝不可怠慢,諸司妥善處置。待中山國國主遞上摺子,再來商討禮儀之事。”

其實大家也都明白,這些規章制度早就有了,按照條陳來處置就好,大家不需要手忙腳亂的。很多的事情都是心裡有數的,按照規矩來就好。

這個時候常茂也出班了,奏稟說道,“啟奏陛下,梁國公請撥糧餉、火器。”

這一下戶部就急了,兵部也急了,藍玉在西北練兵的時間可不少了,消耗也不小。可是現在呢,藍玉看起來還不滿足,還在繼續要求撥付糧餉、火器。

這一下就有早朝的氣氛了,文武百官開始吵了起來。要糧餉的、要銀錢的,哭窮或者彈劾的,這一下也都有了,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早朝的樣子了。

對於這樣的局面,朱允煐是再熟悉不過了,內心毫無波瀾,習慣了就好。

對於兵部和戶部的不滿,或者一些文官集團的不太滿意,朱允煐也心知肚明。說到底就是朝廷現在在高麗的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看似就在籌謀對西北的瓦剌用兵了,很多人自然擔心。

擔心武勳集團的持續強勢,或者說是更加的的強勢。也可能是擔心四處用兵造成窮兵黷武的局面,要是再遇到一場大敗之類的,說不準就傷了朝廷的元氣等等。

其實這樣的擔心,也包括是希望對皇帝的一個限制。畢竟大明朝開國這麼些年,實際上一直都沒有停止用兵。不管是北伐還是征討西南的割據、叛亂,都沒有停下來。

更何況還有對東瀛和高麗的用兵,這都是沒有停下來的事情,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以前也就算北伐,以及對明夏用兵規模比較大,高麗這一次用兵可不算小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允煐仔細聽著,隨即說道,“瓦剌,蒙元餘孽也!嚴令邊軍巡視周邊,瓦剌若是敢擾邊,必嚴懲!若邊軍擅啟戰事,也當嚴懲!”

朱允煐這看起來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基本上也就是‘端茶大師’了,似乎是給出了一個平衡。但是這樣的一個平衡,也讓不少人心思不少啊。

這樣的平衡,實際上也偏向於動兵,只不過現在時機不成熟而已,朝廷還沒有下定決心。一旦時機成熟了,戰備做好了,大家也絲毫不會懷疑英示皇帝會對瓦剌用兵。

高麗算不上什麼,韃靼已經被打傷了元氣,現在也就是考慮蒙元另一股巨大的殘餘勢力瓦剌了,英示皇帝看起來是根本不打算放過他們的。

端茶大師朱允煐確實有著自己的想法,也確實沒打算讓瓦剌這個心腹大患做大。

看向梅殷,朱允煐說道,“榮國公,朝廷雖在高麗用兵,只是各地衛所今年也是承平。令榮國公領五軍都督府諸人檢閱諸衛所,今日遞上條陳。”

梅殷立刻出班,跪下領旨,“臣領旨。”

朱允煐繼續說道,“鳳陽乃帝鄉,皇陵更是龍脈所在。榮國公親去鳳陽府檢閱留守司。”

梅殷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這也是他覺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可不是什麼苦差事,如果不是因為洪武皇帝的喜愛,如果不是因為英示皇帝的信任,這個任務可得不到。

畢竟老朱的女婿可不少,但是梅殷能夠有這樣的機會,也就是因為他是寧國公主的駙馬,是英示皇帝的嫡親大姑父。畢竟英示皇帝看似更加親近的嫡親小姑父,只喜歡做學問。

安排這些事情,朱允煐可以說手到擒來了。這樣的一些安排,也確實是有必要的,也不能有什麼馬虎。

雖然境內的一些衛所看起來沒有什麼戰備,但是不代表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他們也需要保證一定的訓練,這樣才好在接下來的戰爭當中出力,大明也不能只是要求邊軍戰力十足。

更何況朱允煐也明白,現在太平了一段時間,很多的衛所已經失去了危機感,演練什麼的肯定是少了不少,很多的衛所說不準就是武備廢弛了。

讓梅殷領著五軍都督府的人去巡視一番,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敲打一些人,以及讓一些武苑的將領順理成章的去履新。

其實這也是一次巡查,衛所將校還是有一定權力的。雖然現在隨著一些稅制改革、土地政策的變化,土地兼併也算是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誰也不會樂觀地認為這些事情就完全絕跡。

也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人掌握了權力就會作威作福,衛所將校將士卒當做私兵、奴僕的事情雖然不是常態,不過這樣的事情也是偶爾有所發生。

不只是在朱允煐當了皇帝才會這樣,老朱在位的時候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說到底就是有人抱著僥幸心理,以及仗著軍功或者權力在作威作福了。

安排好這些事情,朱允煐覺得理所應當,這也就算一個皇帝的職責了。

在外事和軍事方面的事情都安排完畢,朱允煐看著百官說道,“鬱新瀆職,罪名清楚、責罰妥當,此事無須再議。王鈍素有官聲,明發諭旨召入應天府。”

這一下也算是徹底的將戶部的事情敲定了,不管是對於前任戶部尚書的處置,還是下一任戶部尚書的安排,這一下都是徹底的塵埃落定了。

哪怕此前洪武皇帝已經看似確定了這些事情,但是英示皇帝還沒有用印、下旨,很多人也覺得可能有點變數。但是現在就不存在這回事了,沒有任何的可能,就是按照洪武皇帝的旨意來辦,英示皇帝沒有任何反對的意見。

這些事情都是可以肯定的,大家也都沒有什麼意見。主要是在洪武皇帝或者英示皇帝跟前,大家基本上也生不出來反抗的心思,這兩位的權謀之術太厲害了。

再次出現在早朝上的英示皇帝將很多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絲毫沒有因為幾天沒有上朝就表現的生疏,更沒有因為幾天沒有上朝就對一些局面有所改變而感覺到棘手。

一切都是這麼的有條不紊,所以也可以說早朝無比的順利,和以往沒有任何區別一般。

只是讓大家稍微有點意外的地方,大概就是英示皇帝對於殿閣大學士的事情閉口不談。

不過很多人也覺得沒什麼不對,洪武皇帝昨日才在朝堂上發了火,對於皇太子殿下的提議顯得非常不滿。現在英示皇帝不提,說不定是對皇太子的一個愛護。

也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殿閣大學士的提議,這也是讓英示皇帝非常不滿的,所以他選擇閉口不提,就像這件事情根本沒有發生過一般。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也都覺得既然皇帝不提起這些事情,他們當然也沒必要提起這些事情。難得湖塗,這不是什麼壞事情。

早朝看起來也就是這麼順利的結束了,沒有太大的波瀾,也似乎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一切都是和以往一樣,大家似乎也都覺得這就是再正常不過的樣子了。

只是在下朝後,茹瑺立刻被召入武英殿,不過大家看起來對於這件事情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覺得這樣的事情非常正常。

先不說茹瑺是英示皇帝的心腹,再者就是茹瑺是吏部尚書,這都是無比敏感的。所以在英示皇帝重新回到朝堂後立刻召見茹瑺,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正常。

不只是文武百官覺得這件事情很正常,就算是茹瑺也都覺得這件事情很正常。要是皇帝沒有召見他,那才是所有人都覺得反常的一件事情。

看到茹瑺,朱允煐笑了笑,“這幾日朝堂上估摸著也亂糟糟的,人心浮動吧。”

茹瑺忙不迭的說道,“回陛下,太上皇臨朝,諸事倒也順遂。只是陛下久未露面倒是有些同僚難免擔憂。”

朱允煐笑而不語,有著這樣的一個局面是他預料之中的事情,他掌握的資訊實際上也確實就是這麼一個狀況。

看著茹瑺,朱允煐繼續問道,“太子呢?太子這幾日在朝上的表現,伴讀以為如何?”

這一下茹瑺就覺得為難了,雖然他是天子的頭號心腹,只是事關儲君,這自然也就意味著非常的敏感了,這個時候必須斟酌言辭,一不小心可能就是犯了大錯。

朱允煐笑盈盈的看著茹瑺,說道,“伴讀也莫要多想,太子現在這個年歲,也不好入朝觀政。”

要命題來了,皇帝這麼說,實際上讓茹瑺更加有負擔。可是他也很清楚,這個時候要是裝聾作啞,那才是真正的大罪,必須要好好想想怎麼回答才行啊!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562 太子仁德”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