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劇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英示皇帝肯定是病了要不然也不至於連續兩天都不來上早朝,這一直都是太上皇帶著皇太子來上朝,這就是很反常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局面不少文武都是憂心忡忡,覺得這樣的事情讓他們也有著一些心裡沒底。

但是就算心裡沒底也沒用啊,坐在龍椅上的那一位可是洪武皇帝,哪怕看似久疏朝堂,可是誰也不敢小覷洪武皇帝的手腕。

有些人心思比較多覺得這個時候更加需要謹小慎微,誰讓洪武皇帝這個時候心情肯定不好。要是觸了眉頭,到時候罷官去職都是小事,全家齊齊整整的去法場也不需要意外。

坐在龍椅上的老朱表情嚴肅,看著暴昭問道,“朕記得前些時日戶部剋扣宗室所得,現如今桉子問的如何了?”

所有人一下子都緊張起來了,想想洪武活動曾經的暴烈,很多人覺得鬱新已經不只是凶多吉少的事情了,而是下場註定無比悽慘了。

暴昭立刻跪下,恭敬回道,“啟奏太上皇陛下,犯官鬱新延緩宗室所得屬實,臣等並無查到其貪贓枉法之舉。”

這就有意思了,也就是說鬱新確實故意拖延宗室銀行分紅所得。他或許是想要給宗室找點麻煩,也可能就是忘了,或者是其他的心思,這件事情現在可以說是坐實了,也沒辦法推脫的。

其實很多人也知道更多的內情,但是根本不敢在洪武皇帝面前透露,畢竟鬱新現在下獄後,也是後悔莫及,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實際上也算不上大罪。

老朱很不高興,呵斥說道,“並無不法?鬱新無故延緩宗室所得,此乃陷皇帝於不義!苛待宗室、怠慢親族,汝等還要讓皇帝揹負何等汙名?”

這一下也不用說了,文武百官這個時候自然是齊刷刷的跪地、口稱有罪,甚至也有不少人心裡在埋怨著鬱新,簡直是在給大家添麻煩啊!

就在這個時候,小小朱站了出來,似乎很有勇氣,“啟奏曾祖皇帝陛下,臣以為鬱新有過,自然該罰。然父皇英明、百官勤勉,倒不至於勢態糜爛。臣以為鬱新縱然有過,亦有功,還望曾祖皇帝陛下開恩。”

鬱新確實有功勞,洪武二十一年就入仕,早年間也幫著朱允煐修訂宗室祿米、待遇。前些年又因邊務糧餉不繼,鬱新制定招商開中法,這都是不折不扣的功勞。

老朱似乎很不高興,看著小小朱嚴厲說道,“太子,你當記好了,功是功、過是過。若是仗著一些功勞便貪贓枉法、橫行不法,朝廷法度成了甚?再有宗室,亦是你的親族!”

這是聲色俱厲了,很多人都覺得洪武皇帝是真的怒了,想來皇太子現在說不定也要害怕,以及要請罪了。

但是小小朱的表現讓所有人意外,據理力爭的樣子,“曾祖皇帝陛下,臣以為鬱新當罰,然無需正法!宗室所得雖有延誤,業已撥付,宗室並無怨懟,談不上父皇苛待宗室、親族不滿。”

朱橚這個時候就戰戰兢兢了,他覺得自己現在是進退兩難了,但是他的態度這個時候就無比重要了,他現在就算是想要躲都躲不掉。

他可是宗人府的宗人令,可以說是代表著宗室的態度,話語權自然非常大,尤其是現在市區涉及宗室利益的時候。周王朱橚的意見,基本上也就代表著宗室的意見。

順著洪武皇帝的話,那自然就是得罪皇太子,甚至很有可能得罪自己的那個大侄子皇帝,這可不是朱橚希望看到的局面。

而一旦順著小小朱的話來,那就是得罪自己的父皇。想想自己這麼些年的經歷,朱橚骨子裡還是有著對老朱的畏懼、陰影。

只是朱橚想要當縮頭烏龜都沒機會,坐在龍椅上的老朱冷哼一聲,“周王,鬱新所為你覺得如何?那鬱新,先是削減宗室用度,再延扣宗室所得,宗室果真沒有怨氣?”

小小朱這時候搶著說道,“曾祖皇帝陛下,削減宗室用度,此乃父皇心意,鬱新只是領旨行事,並無為難宗室之舉!”

朱橚哭喪著臉,跪下後咬了咬牙,“啟奏父皇,兒臣以為宗室並無怨懟......”

得罪父皇吧,得罪了父皇再去請罪,大不了挨幾鞭子,或者是再次被趕回老家觀摩祖宗基業。得罪了侄兒皇帝、侄孫太子,後半輩子都別想安生,說不得子孫都要受牽連。

老朱似乎非常生氣,指著朱橚大聲說道,“汝為宗人令,當維護宗族親人!現如今,連你也不護著宗族?”

小小朱再次搶先開口,說道,“曾祖皇帝陛下,五王叔並無怠慢宗族,五王叔只是據實以報。五王叔賢明朝野皆知,宗室俱服!臣以為,念在鬱新多有功勞,罷官去職為好!”

不少人眼前一亮,鬱新看起來這是有機會‘全身而退’了,這是要從被抄家滅族得到了僥倖餘生的待遇。雖然丟官了,可是好歹活下來了啊!

小小朱這個時候繼續說道,“鬱新為鳳陽府臨淮人,算的曾祖半個鄉人。罷免鬱新官職、發返回鄉,以彰曾祖皇帝陛下、父皇仁德!”

滿朝文武激動啊,他們在小小朱小小的身影上看到了曾經無比熟悉的身影,大明朝再次有救了。

早些年洪武皇帝無比酷烈,那時候多是先皇孝康皇帝據理力爭,哪怕是頂著洪武皇帝的盛怒,也保下來了一些文武重臣。

這可是大事,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很多的文武百官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寬仁的皇太子。

皇儲這般仁德自然是好事情,先不說皇太子以後登基之類的事情。就是皇太子長大幾歲開始觀政,說不定就可以保護一些文武了。

更何況現在英示皇帝龍體有恙,說不定皇太子殿下很快就有機會登上大寶了。到了那時候,大明朝總算是有著一個寬仁的皇帝了,文武百官們就要有機會緩口氣了。

老朱冷哼一聲,不高興的說道,“鬱新苛待宗族,豈能輕饒?罷官去職、遣返回鄉,怕是如了他的意!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鬱新發往黃淮為吏!”

本來跪著的嚴震直忽然間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太對勁,總覺得這裡面的套路好像很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鬱新為什麼想要離開朝堂,嚴震直實際上多少知道一些的。而現在呢,嚴震直是真的偷雞不著蝕把米了,丟官了不說,還是要去治理黃河。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發往黃淮,那自然也就是要去治理黃河了。大明朝昔日的戶部尚書,對於天下戶口田賦的資料,以及地理險易情況瞭如指掌。

而且鬱新早年間主持開中法,對於徵調糧餉、物資,也是非常的熟悉。

現在鬱新要去黃河了,這就是給嚴震直負責後勤輜重啊。看起來黃河大堤上,大明朝可能不只是要死一個工部尚書,曾經的戶部尚書鬱新,可能也要倒在黃河大堤了。

這也很符合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的性格,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人,那肯定是要徹徹底底的榨乾。想要輕鬆的離開朝堂,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套路,嚴震直實在是太熟了。洪武皇帝一直是這樣,實際上英示皇帝也繼承了這個好習慣。

洪武皇帝餘怒未消,再加上鬱新的所作所為確實被抓住了把柄,這個時候大家自然也不敢繼續幫著鬱新求情了。

現在很多人現在也是無比感激,比如說夏元吉,他覺得要不是皇太子頂住了壓力力保,鬱新肯定是凶多吉少了,畢竟洪武皇帝是真的生氣了。

洪武皇帝看似非常生氣,不過也是給了皇太子一些面子。沒有完全採納皇太子的建議,不過也沒有全都駁回去,這也算得上給剛剛步入朝堂的皇太子一些顏面。

大家夥也都明白,也就是皇太子初入朝堂,這才能夠在盛怒的洪武皇帝面前保下來鬱新。也不得不說外界的傳言屬實,皇太子得到太上皇無與倫比的寵溺,這不是空穴來風的。

這可能也需要讓大家仔細琢磨一下,皇太子的地位之穩固,堪比先皇、今上,皇太子哪怕年紀尚小,依然在朝堂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起碼現在的皇太子,肯定是在這個時候可以影響到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為了維護皇太子的威嚴,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顯然也會‘委曲求全’。

老朱這個時候看似不打算繼續和小小朱掰扯,直接說道,“戶部,掌朝廷戶籍財經,領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鬱新罷官,戶部尚書不能空缺。”

老朱的話讓不少人覺得表情古怪,要知道在洪武朝的時候,六部尚書經常空缺,那才是常態。

看了一眼滿朝文武,老朱一錘定音。“浙江布政使王鈍廉慎,頗有官聲,遷戶部尚書。”

王鈍,這是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就考中進士,也曾經是元朝的知縣。在大明朝,徵授禮部主事、升任長沙府通判等等,歷官福建參政、官至浙江布政使,現在年逾七旬任戶部尚書。

對於這個人選,不少人覺得意外,因為王鈍可以說是前朝臣子,在大明朝基本上一直都是任地方官,幾乎沒有什麼京官的經歷。

而且這一位也是開封府人,算得上‘北方人’了,畢竟靖康之恥後,開封也不在漢人治下。

只是現在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很多人甚至覺得王鈍可以異軍突起的成為戶部尚書,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地方官、親民官的經驗。

畢竟英示皇帝有意讓六部尚書知曉民間百態,已經規定了六部尚書必須要有地方官的經歷,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這些,其實也讓不少京官叫苦不迭。

比如說在翰林院一直苦熬的清貴,或者是一些一直在應天府打轉的京官,他們的仕途似乎已經看到了天花板,沒有地方官的履歷就限制了他們的升遷。

看似只是對六部尚書有這樣的要求,可是誰也明白這樣的要求實際上也可以延伸,六部的侍郎實際上也應該要有地方官的經歷。

再者就是想要成為六部尚書,肯定是要有主政一方的經歷,這不是說當個入仕初期當個知縣就算是補足了地方官的履歷,沒有一定的品級的地方官也是不能被納入考察的。

老朱這個時候繼續說道,“先應天府知府阻塞百姓上訴,雖有皇太子懲處,尚且不足,罷官發配高麗以觀後效。”

這一下大家也不說話了,應天府知府那不只是倒黴而已,也確實是知法犯法,小看了洪武皇帝對於百姓的愛護。

這一次發配高麗也算是‘好事’,要不是因為現在高麗缺少一些官吏,說不得這就是要被抄家滅族了。畢竟洪武皇帝對於此類的官員,向來都是不會心慈手軟的。

“戶部右侍郎黃官,兼任應天府知府。”老朱這個時候繼續開口做出安排。

大家也不覺得意外,應天府知府這個位置到底是特殊,平時也確實有著六部尚書兼任應天府知府的例子,算不上有什麼好意外的,大家也都覺得可以接受。當然,可能也確實不敢有什麼反對的意見。

對於老朱的這些安排,大家也沒有什麼意見,畢竟洪武皇帝也不是越級提拔一些人。雖然有些人選可能不太讓一些有心人滿意,但是也不好找出什麼反對的理由,只能認了。

就是這麼的快刀斬亂麻,老朱這也是一口氣的將這些比較敏感的官職給確定了。說不定這樣的安排,也確實是有著那麼一些影響著朝堂格局、走勢。

朱允煐顯然不需要刻意的去關注朝堂上的這些事情,主要原因就是老朱的這些安排,朱允煐早就心裡有數。甚至這個劇本就是朱允煐安排的,老朱和小小朱在配合著演戲呢。

朝堂上的事情,朱允煐可以不去關心,可以繼續批閱著奏摺。

休沐什麼的,對於朱允煐來說也是奢侈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