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紛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何培養小小朱的威望,這件事情老朱心裡有數,朱允煐心裡也是有著一些規劃。

這麼些年來,老朱和小朱對於小小朱的偏愛有目共睹,這些也可以說是小小朱威望最大的依仗。只是這還不夠,哪怕小小朱早早的就被冊立為太子,武勳當中也有徐系一脈的支援,只是這些還不夠,這些畢竟都是‘外力’。

尤其是隨著小小朱的年齡在增加,自然也就需要小小朱本身就有著一些威望了。對此朱允煐心裡有數,這也是他現在在關注的事情之一,要更多的去增加小小朱的威望。

朱允煐小時候,所有人都知道老朱和馬皇後對他的偏愛,所有人也都知道朱允煐出生後就得到了常系一脈毫無保留的支援。這些,自然也是朱允煐地位穩固的原因之一。

只是隨著朱允煐早慧的名聲傳出,隨著他掌控越來越多的水師、開海禁等等,朱允煐的威望就在不斷的增加。

尤其是當東瀛銀礦的發現,以及在北平府督建新都城,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威望,這裡頭當然也還有其他的一系列事情。

外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樣也是需要自身的水平,這才是最關鍵的。

不只是要讓文武百官感受到小小朱的威望,也需要有著讓宗室子弟明白小小朱的儲君地位。

對於小小朱去管教宗室子弟的事情,朱允煐實際上現在也不需要操心太多。主要就是很多的事情,現在也就是老朱家內部的事情,是非常容易控制住的。

簡單的來說這是封建時代,家長在家族內部有著絕對的權威。比如說老朱他只要一個眼神,整個老朱家就沒有一個不害怕的。在這樣的年代,‘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不是沒道理的。

朱允煐可以不太在意小小朱的一些事情,他現在還是更加需要關心朝廷大事,現在多少也算得上多事之秋,朱允煐現在顯然也是根本閒不下來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處置好才行。

別看朱允煐似乎是耍了個無賴,暫時也就解決了一些麻煩。不過那也只是暫時的朱允煐也知道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是要準備著圍繞著戶部尚書這個位置展開一系列紛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毫無疑問,鬱新現在已經下獄了,只是誰也不敢保證朱允煐到底會如何處置鬱新。

在一些人眼裡,鬱新可能是犯了一些錯,但是罪不至死。如果努努力,說不定也有機會輕拿輕放,這到底是朝廷老臣了,在戶部尚書的位置做的也挺好,值得朝廷優待。

而另一些人顯然就不這樣認為了,他們覺得鬱新的所作所為就是咎由自取,他已經觸犯了朝廷法度了,而且也讓皇帝陷入了非常不利的處境當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就需要給鬱新最嚴厲的處罰,絕對不能有什麼寬大。更何況鬱新倒下了,就有機會出現一個新的戶部尚書,很多官員都有機會因此朝上挪一挪位置。

這件事情看起來和武勳沒有什麼關係,這似乎是文官集團內部的鬥爭。但是很多人也都清楚,武勳集團肯定希望出現一些個比較親近他們的戶部尚書,而不是一些難纏的角色。

實際上要武勳集團來說,最好六部尚書都是淮西勳貴集團的代言人,那自然是最好了。可千萬不要是浙黨之類的,那顯然不符合武勳集團的利益。

想當初李善長、胡惟庸這些人,都是和淮西勳貴的關係千絲萬縷,但是現在就不行了。

吏部尚書茹瑺,那是湖廣人。禮部尚書陳迪,這是南直隸寧國府人。刑部尚書暴昭,這是山西潞州人。工部尚書嚴震直,這是南直隸蘇州府人。實際上鬱新,這還是老朱、小朱的老鄉,這是鳳陽府臨淮。

六部尚書,真正意義上的‘北方人’也就是暴昭。

武勳集團不喜歡浙黨,當初劉伯溫等人組成的浙黨,這是大明朝開國之初最大的文官集團之一。而現在呢,大明朝的文官集團當中浙黨雖然不再是特別強勢,但是依然有不少骨幹力量。

其實朱允煐也不太樂意看到六部尚書都是南方人,歷經六百年才收回燕雲十六州,哪怕大明朝開國三十餘年。可是朱允煐也知道燕雲十六州也不一定就是民心歸附,這也是朱允煐遷都北平的原因之一,民心不可棄。

這些年朱允煐也一直都是在嘗試著收歸北方的民心,也是在不斷提拔一些北方的官員。可是北方本身文風就是不如南方,朝廷上南方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一些。

所以這一次,最好還是安排一個北方的戶部尚書,稍微的平衡一下南北方文官的力量,這也是朱允煐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果然,當再次早朝的時候朝堂上立刻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夏元吉看起來就有點著急,鬱新可謂是他的伯樂,雖然他是湖廣長沙府人,和茹瑺算得上半個老鄉,但是鬱新對他有知遇之恩啊。

現在鬱新倒黴了,夏元吉當然希望能夠力保自己的伯樂。更何況這件事情,還是由他主觀的銀行引起,這自然也使得夏元吉更加著急了。

朱允煐面無表情的聽著夏元吉的辯解,無外乎就是戶部雖然有所拖延,但是想來也就是一些延誤,並沒有剋扣等等。

這是必須要講清楚的事情,延誤的話也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而一旦出現剋扣貪汙,鬱新那就真的沒得救了,必須要將鬱新犯的錯定性,才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對於夏元吉的心思,朱允煐自然看得出來,其他的一些文武大概也都是可以看得出來,這件事情也確實關係著對鬱新的處置,這也是很多人現在在爭論的一點。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鬱新確實沒有出現貪汙之舉。但是他將已經改撥付的銀錢扣下來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越來越多的證據可以證明的事情。

這麼一個苛待宗室、藐視皇恩,這個罪名也夠嗆了,鬱新想要順利的脫身基本上也不太可能了。

既然已經確定了鬱新的一些罪名,也就有人按捺不住了。這個時候也不要多說什麼了,將鬱新徹底的打倒,那也就比較符合他們的一些利益了。

到底是戶部尚書,本身就是位高權重。更何況文官集團也不是鐵板一塊,要為了符合自己的利益訴求去打倒眼看著就要倒大黴的鬱新,這個時候也可以說心安理得,這也就是順水推舟的一件事情而已。

亂糟糟的,朱允煐覺得現在文武百官們這個時候吵得亂糟糟的。

為了自身的利益,文臣們在這個時候吵鬧很正常。而那些武勳也不甘寂寞的捲入其中,他們看起來很樂意扶植出來一個代理人,自然也就有著一系列的舉動。

哪怕朱允煐看起來是有著一些想法,基本上也都是有著一個還算不錯的人選等等。只是現在他還沒辦法直接提出來一些事情,他只能忍著,繼續在觀察著。

在戶部尚書這樣一個巨大的蛋糕面前,絕大多數的人根本沒辦法保持理智,會有很多的想法。

朱允煐在這個時候也就可以冷豔旁觀了,這個時候的紛爭等等,可以看出來一些朝堂的格局。

看起來平常有些人聽會演戲的啊,尋常的時候一副沒有來往的樣子。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是有些一個鼻孔出氣的感覺了,看起來也更加的同心協力了。

或許也有人能夠看出來這裡面的一些門道,只是這個時候也顧不上那麼多了。說到底就是戶部尚書的職位太重要了,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官職,大家必須要努力的爭取一下。

就算是陛下看出來了一些門道,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相比起風險,一旦取得了成功,就會得到無與倫比的回報。

雖然朝堂上吵得厲害,不過朱允煐也算是早就有著預料了,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一次早朝,顯然也吵不出來一個結果,還需要繼續等一等。很多的事情還不明朗,不過估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很多的人也都需要更加的努力,去爭取更多的機會。

更何況鬱新現在只是下獄,現在也只是在審問鬱新。所以現在也就是提前準備一下而已,這件事情還沒有什麼結果呢,還需要多一點耐心才好。

揉著太陽穴的朱允煐下朝了,這一次的早朝基本上也就是在圍繞著戶部尚書的事情展開爭論,吵得天翻地覆的但是沒有什麼結果。

好在朱允煐也算欣慰,看起來他這個皇帝還是有著一些威嚴,在他嚴厲呵斥後,文武百官們也暫時的偃旗息鼓了,也是商討了一些其他的政事,沒有只是圍繞著戶部尚書展開一次專門的早朝。

雖然下朝了,但是不代表朱允煐就可以閒下來,他現在也沒有去召見三法司的主官,沒有召見宗室,看起來也是需要讓這件事情繼續下去,要在有著一個明確的答桉時再去做些事情。

朱允煐剛剛到了武英殿就樂了,“皇爺爺,怎麼今個過來批摺子呢?!”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煐,有些不太高興的說道,“要咱說,你是當了皇帝就懶散了。你自個說說,這些個摺子批的什麼鬼?!”

朱允煐也知道老朱的心思,說道,“咱懶得說教那些官吏,尤其是那些經年官員。咱耳提面命也沒用,他們多是當做耳旁風。咱要看的是結果,咱都懶得說他們了!”

老朱更加不高興了,嚴肅說道,“要咱說,你就是多了根懶筋,咱遲早給你抽了那根懶筋!那些當官的不成器,你就要敲打,你得說你得打算、旨意,讓他們揣測你的心思,哪有什麼精力再去做些實事!”

老朱這麼說也是有道理的,直接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好過在打啞謎。

只是朱允煐也確實覺得有些事情,說的再清楚也沒用,有些人就真的是不成器,或者他們的主要精力就是在討好皇帝、上官。

所以朱允煐的心思也很明顯,他就是要看政績,那就是最直觀的成績單,這些事情也算朱允煐對於一個官員的能力考評標準,這也更加的直觀、更加的清楚。

到底誰對誰錯,這件事情也很難說,大概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吧。

老朱批評完朱允煐,繼續說道,“咱也懶得敲打你了,再說下去,估計你臉面上也掛不住,都這般大的人了,也當了皇帝當了爹。”

“話不能這麼說,不管怎麼說,咱在皇爺爺跟前,也就是好大孫兒!”朱允煐笑了起來,也不在意‘撒嬌’,“皇爺爺該說就說、該罵就罵,這也是孫兒的福氣。”

這一下老朱樂了起來,指了指朱允煐說道,“你小時候倒是不這般無賴,長大了倒是和咱越發親近了。”

老朱這個時候也不再閒聊,正色對朱允煐說道,“咱這一趟過來,就是和你聊聊那個南洋來的樹油。這眼看著樹油也該入京了,還有那中山國國主,也該入京了。”

戶部尚書什麼的,老朱懶得關注,他相信朱允煐可以處理好這些事情。

對於老朱來說,他更加關心的是樹油,那是利國利民的事情,自然是需要重視的。

再者就是宣揚國威這樣的事情,老朱當然也是需要關心的。封建王朝的君主,對於天朝上國的國威等等,都是無比重視,甚至可以說是頭疼大事,必須要慎重對待。

朱允煐對於這些事情也心裡有數,這樣的事情他自然也不會有半點馬虎,這根本就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情,這也是整個大明朝的事情,當然要慎重對待了。

“這個事情,咱覺著要慎重。”朱允煐看著老朱,認真說道,“樹油這東西自然好,只是要讓百姓一下子都接納,也不太現實。”

老朱微微點頭,很多百姓的觀念已經固定下來,對於新鮮的事物自然也算比較陌生和抗拒的。

這個時候要是強行推進,那說不定就是適得其反了,那自然也就會引發不少的麻煩。

好東西,當然也需要更好的對待、安排,而不是好心辦了壞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