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體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練府上下可謂是非常的風光,皇帝陛下最寵愛的公主回府省親,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耀了。

更何況現在坐在大廳裡的可是當朝的皇太子,在親自考校練府的三位公子,這樣的待遇也是一般文武百官根本沒有的待遇,這自然是榮耀了。

而練子寧也不覺得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得罪人,主要就是他的職責就是這些,這都是他的分內之事。這些年他得罪的人不算少,自然也就不介意多一個戶部尚書。

雖然鬱新是兩朝元老,可是現在大明朝的兩朝元老可不少,多鬱新一個不多,少鬱新一個不少。

不過多想一點的話,也會覺得真的是新老交替了。前任禮部尚書任亨泰,再加上現在的鬱新,這都是洪武朝的時候就在六部尚書的職位上了。

而現在一旦鬱新被罷官,那也就意味著六部尚書要麼是英示皇帝的心腹,要麼就是英示皇帝提拔的了。真要說起來,這大概也是英示皇帝對於朝堂掌控力的進一步證明。

吃飽喝足,小小朱就起身了,他還要在應天府繼續轉一轉,他可沒有打算立刻回宮。

對於這樣的安排,朱如意自然沒有任何意見,她本身也想要在應天府走一走,她出宮的機會可不算多。

更何況朱如意也明白,皇兄這樣安排了就沒事。先不說父皇、母後肯定是同意的,就算是他們不同意,這些事情也輪不到她背責,有事自然是皇兄擔著。

在武英殿裡的朱允煐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兩個孩子的事情,明處暗處的護衛一大堆,所以朱允煐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由著兩個孩子在外面走一走、轉一轉。

朱橚雖然有那麼點奇怪,但是也談不上多麼的意外,這些年他也沒少出入皇宮,也沒少被皇帝召見。

看到朱橚後,朱允煐立刻說道,“王承恩,趕緊給五叔看座。”

朱橚雖然也知道他是朱允煐比較尊重的皇叔,他這個宗人令在大明朝堂、宗室內部還是有些分量,不過該謝恩的時候還是要謝恩,這也是身份,他雖然偶爾比較混,不過也不是完全不懂一些事情。

以前坐龍椅的是他的父親,就算對他嚴格、打罵,但是基本上也都是會護著。所以不管是擅離藩地,或者是私下串聯大將,朱橚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大不了挨一頓罵。

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雖然他現在是皇帝的叔父,可是也不能胡來。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需要為自己的子女考慮,大概是年紀稍微大了一些,所以也知道忌憚和害怕了。

畢竟眼前的這一位,別看總是一副親厚的樣子,可是下起手來也絕對的心狠。對宗室好歸好,可是狠起來也不客氣。

朱允煐笑眯眯的,對朱橚問道,“五叔,不是咱埋怨啊。那《孝康大典》也修了四年,咱知道修出來這部鴻篇巨著肯定耗時費力,但是皇爺爺那頭不好交代。”

作為《孝康大典》的主編,朱橚自然也明白一些事情,“臣謝罪......”

“五叔,沒什麼好謝罪的。”朱允煐連忙說道,“咱是有耐心,也願意等,這《孝康大典》自然是越齊全、越周密就越好。就是皇爺爺不願意多等,哪怕是粗編的,也該給皇爺爺過目了。”

朱橚自然也明白,實際上他也知道《孝康大典》在文化傳播等等方面的意義,他相信他的父皇肯定也能夠明白這裡面的價值。至於朱允煐,朱橚相信他這個早慧的侄兒更加清楚裡面的含義了。

可是就算這樣,這也不是《洪武大典》或者《英示大典》,這兩位帝王實際上都有資格用自己的年號來冠名這部偉大的巨著。

《孝康大典》在老朱眼裡意義不同,很多的時候也是擔心在他離世前看不到這部巨著,自然就是擔心自己沒辦法看到他的好大兒的功績。

被追封為皇帝,當初的太子陵升格為帝陵,這當然重要,但是在老朱眼裡這也是不夠的。這都是追封,實際上算不上大朱的政績,這在老朱看來顯然就不太完美了。

朱橚這個時候也明白,所以立刻說道,“臣明日就送編纂好的篇目入宮,請陛下聖覽。”

朱允煐笑著點頭,說道,“還是送兩份過勞,五叔親自去乾清宮,還請五叔向皇爺爺講述。咱這邊,讓有燉過來,咱正好還有些事情要交代有燉去辦。”

朱橚自然也沒有什麼意見,去面見老朱,朱橚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壓力,他對老朱可沒有太多的畏懼和害怕。

至於自己的那個嫡長子,朱橚更加的有信心了。要說現在的這些個親王世子裡頭,成器的不少、沒出息的也不少,朱橚知道自己的嫡長子不算是最優秀的,但是絕對不是紈絝。

在聊完這些事情後,朱允煐笑著問道,“五叔,高麗那頭你可想好了。若是五叔想要去,現在還來得及。要是咱明發諭旨了,再去改就來不及了。”

朱橚立刻擺手,一副避之不及的樣子,“陛下,可就饒了臣吧。咱早些年就是受不了開封的凋敝才跑回老家,現在再讓咱去高麗,那是要了咱的老命。咱見不得凋敝,咱更怕離開故土。”

這也是朱橚的特點吧,年輕的時候擅離封地,除了對老朱沒有太多的畏懼,也是因為故土難離、吃不了苦。那時候的開封,哪有鳳陽老家好啊。

朱橚也不介意自曝其短,說道,“咱還是喜歡在大明,這些年雖說可以遊山玩水、四處走走,可是咱想回來就回來。真若是去了高麗,咱這輩子怕是都回不來了。”

聽到朱橚這麼說,朱允煐也不再多說些什麼。不要說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是故土難離,想著要葉落歸根,就算是幾百年後,很多人也都是有著這樣的心思。

朱允煐也笑著說道,“既然五叔不樂意去,那咱就不再提。以後再有分封,若是五叔樂意就找咱提一提。若是五叔不樂意,咱也先問一問,五叔不去咱再去找其他王叔。”

朱橚忙不迭的點頭,其他的一些弟弟們為了分封簡直就是打破了狗腦子,十一弟那是從蜀地搬回應天府後,一開始遊山玩水的非常樂意,但是也慢慢的覺得在應天府當個安逸王爺,哪有在蜀地當就藩的親王逍遙。

雖然聽說高麗苦寒,只是想著自己就要有基業了,那還不是和其他兄弟都在努力的去爭。

現在就已經屁顛屁顛的出發了,要趕著去治理大明軍隊已經打下來的土地。實際上很多人也都明白,蜀王朱椿就要在高麗封國了。

蜀王要在高麗封國,但是其他人還有心思。因為陛下有意在高麗分封二國,雖然現在很多人也都知道寧王朱權很有可能是另一個封國的主人,但是不到最後一刻,很多人還是不會放棄的。

大明的宗室,有像朱橚、朱允熥那樣喜歡安逸的,甚至可以說紈絝。但是也有不少有著一些雄心壯志,想著要去有著自己的一些基業。當然,也有兢兢業業、努力上進的賢王,就像朱允炆那樣的也不是沒有。

雖然聊了兩件事情,但是這顯然不是朱允煐將朱橚叫到皇宮來的全部,朱允煐顯然還有其他的心思。

“五叔,咱聽聞銀行那頭,好似宗室的分紅尚在拖欠。”朱允煐嚴肅起來,看著朱橚問道,“這麼說起來,宗人府還沒有收到銀錢?”

其實大明宗室的俸祿等等,都是先撥付宗人府,再撥付各王府,由王府負責分潤到各房。這也都是很正常的,這樣高效省事一點,其實也是強調一個出身。

不過偶爾也是有著一些特例,比如說有些親王去了北平府,但是他們的子嗣郡王留在應天府,這就不能按照大房分到小房了。

再特殊一點的,就是朱允熥這樣的混賬紈絝,我行我素的吳王仗著皇帝的寵愛,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很多的時候,朝堂上的一些官員也不會因為這些小事為難吳王。

這一下朱橚就有話要說了,簡直是叫苦不迭,“陛下,這趟臣本來還想要問一問。好些宗室都找了臣,說是銀行分潤也該到了。雖說有朝廷俸祿,宗室不至於揭不開鍋,只是這有些時候也開銷用度頗大。”

朱允煐這就來氣了,說道,“咱還問了允熥,他說分紅按時按例分到了,咱就以為宗室那頭都拿到了。咱的內帑,皇后也說份例到了。五叔,你回去仔細問問,明日在朝堂上告訴咱。”

朱橚愣了一下,說道,“陛下,是不是銀行那頭交割延誤了?或是,銀行那頭出了什麼岔子?”

朱允煐斬釘截鐵不帶絲毫猶豫,“銀行那頭做事還成,肯定是賺了不少錢。再者真若是延誤了,銀行的人做事懈怠,咱自有懲處。明日朝堂上,五叔該和咱仔細說道說道。”

朱橚本來還想要再說說,這件事情雖然事關不少人的銀錢,但是也沒必要拿到朝堂上說,那樣對朱橚來說太麻煩了,反正他現在不急著花錢,也不算缺錢。

只是忽然間朱橚注意到了朱允煐的神情,也想起來了朱允煐連續提起了在‘朝上’,這一下朱橚也反應過來了。

哪怕有點後知後覺,哪怕這些年看起來也是有那麼一點無心朝堂,但是不代表朱橚就是什麼都不懂。實際上他知道的事情不少,懂得道理更多,只是有些時候不想麻煩而已。

似乎後知後覺的朱橚趕緊領旨,不再裝湖塗,“臣領旨!”

這就好,朱允煐覺得自己的話說得已經夠直白了,再說下去就有些過於直白了,那反而不太好。既然現在五叔明白了,那當然就省心不少了。

這些事情其他的宗室也可以出面,但是誰讓朱橚是宗人令呢,而且輩分也高,這些事情實際上他出面才是最好、最有分量的。

朝臣們不敢多說什麼,朱允煐這個皇帝面對叔父的時候,也好像可以感覺到壓力,可以順水推舟的去嚴懲一些人,裡子面子朱允煐全都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說朱橚得罪人什麼的,那就沒有什麼好在意的。誰讓朱橚是周王呢,本身就是宗室,誰敢沒事去招惹周王啊。地位超然的朱橚出面,實際上可以省卻朱允煐的很多麻煩。

這邊周王代表的宗室對戶部不滿,認為戶部怠慢宗室,朱允煐也就可以出來判官司了。畢竟宗室,那也是朱允煐的親人,苛待宗室的罪名可不小。

真要是到了那時候,朱允煐少不了的就是要拿戶部尚書祭旗,自然也不會有人多說什麼。

看著朱橚離開武英殿,朱允煐對王承恩交代一句,“讓人去幫襯著五叔,賬目繁雜五叔是最不樂意這些的。”

鬱新,這個戶部尚書看起來就要倒黴了。不過這一切也算得上咎由自取吧,誰讓他自作聰明呢,想要離開朝堂這個是非窩沒問題,但是很多的事情得按照皇帝的規矩來,而不是自作聰明給皇帝找麻煩。

有些事情朱允煐安排好了,自然也就意味著他不需要擔心那麼多了,衝鋒陷陣之類的事情自然也就輪不上他出面了,坐在裁判席準備著就好。

雖然朱允煐這個裁判已經一開始就想著了判罰結果,但是該做個表面工作的事情,還是需要做一做,稍微體面一點。

這樣的事情朱允煐沒少做,也確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實際上很多的皇帝乃至官員都是一樣,早就心裡有數的,但是還要做個表面文章。

這沒什麼不好的,起碼朱允煐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裡子面子他確實全都要。

“黃河啊,這還沒有開始治理,就讓咱一個尚書沒了。”朱允煐搖了搖頭,感慨著說道,“這以後說不定還要填進去一個尚書,或者很多的文武百官啊!”

話雖然是這麼說,不過朱允煐顯然不會後悔,更不會退縮,這些事情他必須要做好,這些事情也必須要做好。

而且,也不能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下,朱允煐可沒有準備讓原本穩定繁華的大明江山再次亂起來的準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