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不能走岔了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開開心心的小小朱沒有忘記正事,既然是郊遊,那也需要展現出來太子的親厚。對於武勳的親厚,包括一些文臣子弟、士子的親厚,誰讓他是大明朝的儲君呢。

在雙全的伺候下,將弁服換成了常服。雖然只是黃色團龍窄袖圓領袍以及紅色交領衣,但是那可是四爪,僅次於皇帝的五爪龍袍。

輕輕一甩衣袖,小小朱說道,“開國公世子、中山王世子、曹國公世子、郢國公世子,爾等四人隨行。”

常麒、徐欽、李慕祖、馮麒,這也就是大明朝的四大國公世子了,是頂級勳貴。而且這一個個的,也都是和小小朱是親戚,關係也是非常親近的。

徐欽和李慕祖就不用說了,當初老朱在祖訓錄裡可是指定了親戚之家。徐達家、李文忠家、沐英家、湯和家、郭英家,這是老朱制定的親戚。和郡馬一個等級,是親戚之家。

常遇春家,當初都不是親戚之家!

但是常麒和馮麒,從這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了,大明朝的勳貴當中名字了有‘麒、麟’的,那都是英示皇帝給賜的名字,尋常勳貴也不敢輕易的給自家子孫起名‘麒、麟’。

一個是英示皇帝的表弟,一個是英示皇帝的外甥,這可是不折不扣的親戚。

雖然這四個國公世子年齡也普遍不大,都是在十歲上下,但是一個個的現在也都穿著弁服,一個個的努力擺出威嚴的樣子。能夠隨侍太子,能夠成為太子的親衛,那也是榮耀。

別看這一趟跟著小小朱出來郊遊的勳貴子弟不少,但是可沒幾個有資格隨侍太子。

朱文埂笑嘻嘻的,他可不眼紅。朱文墐也不會不平衡,早就習慣了這樣的待遇,他就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皇次子,和皓月當空的皇兄完全沒得比。

雖然有四大國公世子跟著,但是還有很多勳貴子弟組成的勳衛。這些勳衛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能夠為皇帝、太子站崗,那就是一種榮耀,古往今來也都是一種對勳貴子弟的恩賞。

只是在小小朱的眼裡,甚至在老朱、小朱的眼裡,勳衛也就是出身好一點的大內侍衛而已。甚至這些勳衛真的要說起來,未必就是比禁軍更能打。

看到一群英武少年出現,朱玥連忙領著一些宗室迎上前,“臣妾拜見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小小朱笑著開口,“皇姑無須多禮,諸位宗室也都平身吧。咱就是過來看看,好些人尋常也都是見不著,好在這趟能出來了。”

朱玥笑著牽著一個女孩的手說道,“這是五叔家的蘭陽郡主,許給了開國公一脈的徐茂先。”

小小朱笑著點頭,隨即說道,“要說咱那表兄也是一表人才,既然都有了婚約,也莫要多在意虛禮,都是自家人。中山公世子,徐茂先可隨行了?”

徐欽連忙說道,“勳衛徐茂先也在隨行,就在營外。”

小小朱想了想,說道,“皇姑,要咱說就讓蘭陽表姑去見見徐茂先就是。若是擔心失了體統,讓教養嬤嬤跟著就是。這怕是,不成婚也見不到。”

蘭陽郡主低著頭,顯然是有那麼點害羞的意思。關於她的婚事,她也知道一些。她的父王可是沒少驕傲,似乎是先誆騙了太子,這才有了這門好親事。

一個教養嬤嬤領著蘭陽郡主去找徐茂先了,這個年代基本上都是盲婚盲嫁,有了婚約也不代表就可以多見面、多接觸。私下裡會面,很多人也會嚼舌頭。

但是如果是太子允准的,也跟著教養嬤嬤,那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朱玥領著小小朱,說道,“這是二叔家的蒲城郡主,下嫁安陸侯吳復次子、安陸侯吳傑之弟吳倫。”

小小朱立刻明白,擺出晚輩的樣子,“侄兒見過表姑。”

蒲城郡主有些受寵若驚,雖然她是朱樉長女,不過也只是郡主。不要說洪武皇帝記不住她,估計英示皇帝也記不住她。實際上蒲城郡主,實際上也沒有見過她的堂兄小朱幾次。

小小朱看著蒲城郡主,笑著問道,“表姑,咱記得安陸侯這一趟也去了高麗,咱的姑丈可去了高麗?”

蒲城郡主搖了搖頭,說道,“他去不得,他是儀賓,去不了高麗。”

儀賓,也就是對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之婿,所住之處也被成為儀賓府。實際上和駙馬差不多,雖然大明朝的駙馬不會像兩宋時期那般完全不許接觸朝堂,但是多少也是會有著那麼一些限制。

小小朱繼續問道,“那姑丈可有什麼職司?”

蒲城郡主開口說道,“領了銀行的職司,整日與黃白之物打些交道。”

看到小小朱好像還要問,朱玥連忙說道,“太子,這是三叔家的三女蓉城郡主。現在三叔家的,也就是她沒有許人了。殿下跟前多有青年才俊,可有鐘意之人?”

小小朱直搖頭,連忙說道,“皇姑,咱做不了這個主,姑姑的婚事,還是父皇和母后做主。”

朱玥之所以打岔,可不就是擔心小小朱繼續和蒲城郡主聊下去,加入許諾了什麼事情可不好。

不信的話看看蘭陽郡主和徐茂先的婚事,可不就是小小朱被坑了嘛。老朱和小朱為了維護小小朱的威信,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算是被周王朱橚坑了一把。

朱玥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宗室都介紹給小小朱,說起來也是‘親疏有別’,最主要的還是人多。

老朱將近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雖說也有早薨或者沒有子嗣的,但是也普遍開枝散葉。

所以就像這些個皇叔、皇姑們,朱允煐親厚的極少,很多都是非常陌生,就是一些宗族大事或者冊封的時候見過幾次。完全沒有說過話的皇姑應該沒有,但是估計加起來不超過十句話的皇姑,也不是一個兩個。

在小小朱坐下後,一個十多歲的女孩走上前,自然的坐在小小朱的右側下首。

“小姑。”小小朱露出笑容,說道,“小姑可有些日子沒有去宮裡了,母后甚是掛念。”

這就是朱標的小女兒南平長公主了,雖然不如她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受到重視。但是好歹也是大朱的女兒,朱允煐還是比較關照的。

南平長公主笑著說道,“臣妾治罪。”

“小姑,父皇不親厚你,就是你太知禮了。”小小朱笑嘻嘻的說道,“你就該學學咱大姑、二姑,還有咱三叔,父皇就喜歡他們。”

南平長公主不說話,面上雖然有笑容,但是心裡也在滴咕。皇兄親厚的那些,可都是一母同胞的弟弟妹妹,她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可沒辦法在皇兄跟前使小性子。

小小朱表現的還是非常親厚的,這大概也是和他的父親一個樣子。看起來對宗室都是非常和善的,只不過到底是真的親厚還是禮貌的疏遠,這就有些難說了。

在宗室這邊,小小朱也就是稍微的出面一下就好,這邊也基本都是一些女卷。認個人,主要是讓這些以郡主為主體的宗室女子有幸在太子跟前露個臉。

其實很多人也都知道,她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太子肯定是記不住的。或許也就是在看玉牒的時候,太子才有可能知道宗室當中有這麼個人。

在宗室這邊簡單的攀談一下,小小朱就起身了,還需要去和士子們見見面。

能夠有幸參加這一次郊遊的士子們,基本上都是國子監的佼佼者。這些人估計也是一個個的憋足了勁,想要在太子面前出個風頭。

要是能夠被太子賞識調入東宮,那就算的上平步青雲了。就算不能被太子提拔,只要給太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說不定以後入朝為官也能輕鬆點的爬升。

有抱負的才子們,哪個不想在皇帝跟前效力。就算不能在皇帝跟前效力,在太子跟前也是一樣。大明朝不存在什麼奪嫡,永遠都是嫡長子的地位穩如泰山,這才是正統、大勢所趨。

只可惜這些個士子們高估了皇太子的文學素養,雖然太子努力的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但是對於詩詞歌賦,他不是很感興趣。對於一些士子的高談闊論,小小朱更是懶得多聽。

有老朱和小朱耳提面命,小小朱對於一些還未出仕的士子們淺顯的政見,那是根本不在乎。就算是一些重臣的真知灼見,小小朱現在也不一定多麼在乎。

不只是因為太深奧的話題小小朱是真心的難以消化完全,另一方面也是他現在可沒有參與到朝政,很多的事情也都是沒有什麼意見,也沒有什麼想法。

不過雖然對於一些話題不感興趣,但是作為老朱和小朱悉心培養的接班人,小小朱還是有些分寸的。保持著耐心,時不時的鼓勵一下士子們,沒有什麼不耐煩的樣子。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敦厚的皇儲呢,還以為皇太子和他的父親、曾祖父性子不一樣呢。

不過瞭解小小朱的人都知道,皇太子也就是做些表面文章而已。他說的那些話,都是一些空話、套話,只是看起來在稍微的鼓勵一下激動的士子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僅此而已,千萬不要以為皇太子就會輕易的表態,皇太子現在還是比較謹言慎行的。起碼現在的皇太子,還是知道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他不會貿貿然的就去做出決策。

不只是因為小小朱在不斷的成長,也是因為小小朱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實權。

小小朱這邊的表現不需要朱允煐多說什麼,也確實沒必要多在意,這到底也就是郊遊,也不是特別正式的場合。小小朱的表現,實際上算不上什麼特別要緊。

對於朱允煐來說,與其操心小小朱的郊遊,還不如關注一下自己的內閣。

這件事情對於朱允煐來說顯然更加的重要,甚至不誇張的來說,這也很有可能是大明朝的一項國政,自然也就意味著更加不能馬虎對待了。

要讓內閣成為自己的助力,不只是說讓自己輕鬆一些。很多的一些瑣事,內閣實際上可以嘗試著幫助朱允煐解決,作為皇帝的朱允煐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去制定大的策略。

再深遠一點的來想,如果以後出現了怠政的皇帝,只要內閣能夠執行起來,可以保證大明江山社稷的傳承,保證大明朝的行政體系正常運轉,這也是朱允煐的期待。

對於自己,朱允煐還算有信心,可是他也太清楚皇權高度集中帶來的一些隱患,簡直就是將江山社稷寄託在皇帝的德行和能力上。

要說老朱是‘獨夫’,朱允煐大概是認可的。要說朱允煐是‘獨夫’,朱允煐也不會去嘗試著反駁。

實際情況也就是這樣,這祖孫兩個確實是高度集權,至高無上的皇權在他們手裡顯得格外高高在上,也是越發的讓文武百官地位低下,大明江山社稷就寄託在這兩位皇帝的能力上。

這是‘前車之鑑’,哪怕是對於悉心培養的小小朱,朱允煐有些時候也是有些沒有底氣,擔心小小朱的能力和閱歷,擔心小小朱沒辦法掌控盛世江山。

或者乾脆一點的來說,擔心小小朱將大明朝的上升勢頭給打斷。

這不是朱允煐在杞人憂天,單純的就是這個皇帝有些時候也是缺少安全感。知道歷史的走向,這自然是一個好事情,不過有些時候也會讓人充滿危機感。

朱允煐現在該做的事情,不只是要對現在的大明好,也需要對未來的大明有利。

這麼一想的話,朱允煐自然也就越發的感覺到自己肩膀上的壓力大了。一言而決,自然也就意味著朱允煐不能走岔了路,不能帶領著大明這艘戰船行駛在錯誤的航道。

哪怕只是一些小小的差錯,朱允煐都不希望出現,因為他不只是對別人的要求嚴格,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能夠做好還不夠,他希望做到最好!

要求高一點沒有壞處,只有嚴格的要求,才能夠有著更強大的盛世江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