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大力開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小朱的嫡長子,小小朱算得上繼承了小朱的基因。這裡頭不只是尚武,也包括喜歡歷史。

其實小朱的歷史一知半解,只能說他不是研究某一個朝代歷史的專家學者,他對於歷史課本上的一些事情還是知道的,甚至包括一些野史,也比較感興趣。

這輩子呢,別看朱允煐對於儒家經典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他也會去聽課,只是不願意深入研究。哪怕是小時候,朱允煐在馬皇後的照顧下,也是經常聽一些大儒講史。

最多那些大儒有著他們的側重點,畢竟傳統的儒家當中,對於史也是非常在意的。

小小朱現在也是一個樣子,在大本堂聽講的時候總是無精打采,不過也會去瞭解一些歷史。而時不時的,小小朱也會讓他的母后給他講講史,或者是讓練瓊瓊給他說些故事。

當然小小朱也沒少私下裡讓那些仕讀等人給他說些《史》。

巨大的大明疆域圖被展開,在偌大的乾清宮裡,好些個太監也是抱著地圖,正站在旁邊全神貫注,隨時都要站出來,可不能耽誤了太上皇和皇帝給皇太子講課。

朱允煐看了一眼小小朱,說道,“垠兒,咱大明現在最北何處?”

小小朱立刻毫不猶豫的回答說道,“爹,咱大明在洪武二十九年北伐,大勝後設努爾幹都司。治所在努爾幹,離黑水數百米。父皇聽聞黑水蜿如蛟龍,賜名黑龍江。”

老朱笑著點頭,自家孫兒出息,他的重孫同樣非常出息。

小小朱繼續說道,“努爾幹都司東北至苦葉,父皇賜名庫業。西至斡難河、南接圖們江,北抵外興安嶺。民有漢,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等族,多以採捕為生,也多是不識王化。此地頗為寒僻,多以遼東之地為補充。”

朱允煐笑著點頭,隨即問道,“那垠兒再說說,咱為何要在這苦寒之地設立努爾幹都司,為何要派遣官員治理?要知道那裡,可是有著咱大明衛、所四百餘。”

小小朱立刻毫不猶豫的說道,“爹,契丹人起於潢水,也曾數次進犯高句麗。咱記得女真所建金,也多是和契丹居所相契。爹,咱知道爹在那頭任命各族首領掌各衛所,給予印信、仍其習俗、統其所屬,多是要約束。”

這也是事實,別看現在大明在努爾幹都司有著四百多衛、所,可是這裡頭很多都是相當的‘自立’,都是一些部族的兵馬。簡單的來說,大明這也是‘招安’。

不是朱允煐不想一下子將努爾幹都司完全納入大明朝廷管轄,可是現如今的生產力水平等等真的跟不上。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也只能是名義上統治著那裡,還是要給很多的在那些地方生活的部族自治,這就是現實。

朱允煐明白這個道理,老朱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小小朱現在未必就可以完全理解了。

這個小東西,實際上是很貪心的,和朱允煐實際上也是一個德行,貪大求全的,這小子以後說不準還就是一個雄才大略,或者也是被人認為是窮兵黷武的武皇帝。

朱允煐看著小小朱,笑著問道,“那咱大明,最南至何處?”

小小朱毫不猶豫的回答說道,“南邊有兩座海島,其一海南,其二大琉球。早年曾祖設澎湖巡檢司,這也是循元制。早些年曾祖一度海禁,依湯和所請撤澎湖巡檢司,並把澎湖的大族遷到漳州、泉州一帶......”

老朱咳嗽一聲,說道,“那事不說了,咱早年是防倭寇。你不知道,咱在大琉球增設遊擊、春秋汛守,只是那澎湖一度也是盜寇巢穴。再者說了,你爹閒不住下南洋,咱疼他,就給他在大琉球設了衛所,也是復設澎湖巡檢司。”

朱允煐笑了起來,對小小朱說道,“你曾祖可不是疼咱才復設澎湖巡檢司,在大琉球設了衛所。還是南洋有些不受管教,咱南洋的商隊又多,在大琉球、海南設有衛所,也好轄制南洋。”

老朱立刻瞪了朱允煐一眼,只是也沒有多說什麼,算得上預設了。

有些事情也是沒辦法隱瞞的,老朱確實一度裁撤澎湖巡檢司,也確實曾經海禁。

要不是朱允煐的船隊在南洋搞的有聲有色,老朱也不會越發重視水師,也不會順著朱允煐的意思對市舶司越發的在意。

南洋那邊看似是荒涼,不過那邊的香料、寶石或者黃金等等,老朱還是非常喜歡的。老朱事實上就是無利不起早的性格,看到了好處自然也就認真起來了。

小小朱這個時候很積極,跳起來說道,“曾祖、爹,咱以後也要搞出來大船,南洋荒蠻歸荒蠻,可是也有些好東西。咱就搞不懂。早年間那絲綢之路所走之地都是荒蕪之地,可是那般厲害。咱以後,也賣大鐵鍋。”

老朱立刻樂了,對小小朱說道,“大鐵鍋也不能瞎賣,得和咱學、得學學你爹。”

大鐵鍋確實是戰略資源,這些東西比起絲綢、瓷器這些東西,也是不遑多讓的。只不過瓷器或者絲綢,有錢就可以賣,品質也是有高有低的。

但是大鐵鍋、茶葉這些,自然就不好隨意販賣了,包括諸多的鐵器等等,更是不能隨意販賣。就算是偶爾做些生意,那也是需要朝廷點頭的,這樣的技術優勢,朱允煐必然會非常在意。

老朱也是認可這些,對小小朱說道,“這東瀛都能有挖之不盡的銀山,旁的地方也該有好東西。咱以前看不上南洋,總覺得動盪。可是現如今再看看,香料多、黃金多,咱記得咱大明的船隊也沒少從南洋運回來稻米。”

中南半島那些地方看起來確實不大,但是氣候非常適合莊稼作物。一年兩熟,這是大明江南這些地方,是長江以南這些地方。不過在中南半島,一年三熟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不只是氣候好,土壤也非常肥沃,種糧等等根本不算什麼,大明也需要糧食。

這一點老朱也是支援的,香料、寶石或者黃金等等,這是家境寬裕的人能用上。更何況老朱也很清楚,到了亂世,糧食這些東西才是根本,這比什麼都要強。

在亂世,一袋糧食能活命。而一袋子黃金呢,有些時候還是沒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大明的官方的船隊,或者非官方的船隊在南洋往來,老朱也是支援的,主要是看到了巨大的好處。哪怕現在的大明沒有什麼糧食的隱患,不過更多的糧食堆在糧庫,老朱沒有任何的壓力,他只是樂見其成。

畢竟朱允煐要在安南用兵,老朱也是明白的。治理西南,或者以後出兵安南,那都是需要大量的錢糧。福建、兩廣、雲南,這都是大明的基地,需要更多的錢糧才行。

笑嘻嘻的小小朱說道,“咱知道,以後打下來安南,咱就要冊封宗室。咱們出兵了,也要收些好處,以後也要給咱大明進貢珠寶、香料,還要給咱大明諸多糧食,咱給他們布鐵。”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和小朱都笑了起來,小小朱有這個認知,他們都非常開心。

大明朝確實有著非常多的錢糧,兵多將廣的也有著不俗的國勢,他們以後肯定也要冊封宗室。

冊封宗室沒問題,讓宗室在大明周邊開國,這是好事情。只是這也是無利不起早的時候,這些藩屬國也算是側面的在拱衛著大明,這樣的安排沒有什麼壞處。

再者就是這樣的藩屬國,哪怕看似荒僻,也不是完全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大明還是有利可圖的。

派出數十萬大軍攻城略地、幫著開國,但是以後的數十年,就要考慮每年進貢錢糧珠寶了。缺少一些個民生物資,大明朝也是可以康慨的做些貿易,大家都不虧嘛!

聽到小小朱這麼說,朱允煐笑的很開心,看起來他的一些教育還是有些作用的。小小朱的一些見識,確實算得上‘高遠’了,比起很多朝堂上的大臣都是要有著一些個遠見。

一直以來,華夏文明都是農耕文明,對於海洋實際上不算熱衷。就算是唐、宋的海洋貿易看似非常發達,但是他們也確實更加在意農耕。

看著小小朱,朱允煐說道,“垠兒也該明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咱以後要出兵安南,福廣這些地方自然也是無比重要。那垠兒說說,福廣是如何來的?”

小小朱仔細想了想,說道,“好像是唐時才有福建經略使,以前是百越之地,大概是閩越。早年閩越叛亂,漢武派軍平亂。三國時東吳也沒少在這些地方治理。嶺南之地,早些年瘴氣多,也是蠻荒。自唐宋後,越發安定。”

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來,高興不已,“垠兒有這見識,咱很開心。莫要說福廣了,以前那些地方是嶺南,好些人看不上。莫要說那些地方了,就是咱現在的應天府,以前也沒多少人看上。這都是要慢慢發展,就像現在的荊湘。”

大開發,這就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也不是一代兩代人可以辦好的事情。

小小朱可以說有些迷湖的,但是對於老朱來說,這顯然就是可以輕易理解的。或許有些事情,大家也都不願意琢磨,可是仔細琢磨起來的話,那就非常有意思了。

都說江南魚米之鄉,就算是在春秋戰國,江南之地也算是‘繁華’。可是很多人都清楚,當時的華夏文明的主要力量,還是在關中這些地方,這才是真正的爭奪天下的重點。

以前老朱也是大過天下的,知道荊湘之地也算是寶地,不過肯定不足以和江南相比。

可是這些年呢,朱允煐從一開始就忙著將一些百姓遷移到荊湘,將一些屯田的衛所也是給朝著荊湘調派,在大力的開發著荊湘。

以前覺得這是耗時費力,可是隨著荊湘開墾出來的土地越來越多,那邊的糧食產出越來越多,老朱就越發覺得他的寶貝孫兒非常有遠見,不愧是他親自選擇的接班人。

再想想,早些年陳友諒那些人盤踞在荊湘之地,不過那時候的荊湘之地,也不如現在繁華。

對於朱允煐曾經提起的荊湘之地要成為下一個富庶的魚米之鄉,老朱還是有所懷疑的,也覺得朱允煐這也是誇大其詞的一件事情。但是現在再想想,荊湘之地還真的潛力非凡。

湖廣熟天下足,這一直都是朱允煐期待的一件事情。而這個歷史上在明朝中後期才有的局面,在清朝才真正成熟的地方,現在朱允煐用無數的資源在大力開發。

朱允煐也明白透過他一個人的努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辦成這件事情的,但是他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只要小小朱再努努力,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來一個雛形了。

到那個時候,別說皇帝有沒有遠見了,朝堂上的臣子,乃至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會閉著眼睛做出來選擇。

畢竟荊湘這些地方的潛力很足,那邊肯定也越來越富足,所以百姓自然的朝著那邊遷徙,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朝廷的官方遷民了。

朱允煐和老朱笑眯眯的看著小小朱,或許在一些儒生的眼裡,皇太子不是特別有文采,對於四書五經也確實不算精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在朱允煐和老朱的眼裡,他們非常滿意小小朱的表現。小小朱的見識、小小朱的認知,更加符合一個皇帝的要求,他也不該只是一個文皇帝。

看著小小朱,朱允煐再次問道,“垠兒,這荊湘之地,眼看這就要是下一個江南,就要成為咱大明的糧倉。你說說看,咱大明現如今有幾個糧倉?”

大明朝疆域廣闊,但是人口也多,好些地方也未必就是最適合種植糧食。事關糧食安全,這自然也是事關江山社稷,自然也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些事情也確實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再多的糧倉、再多的糧食,握在手裡都不慌張,這也是朱允煐一直以來在努力的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