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都要努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小小朱這個皇太子的地位穩固,這一位快樂的皇太子根本不需要擔心奪嫡的事情。不需要考慮什麼有兄弟來競爭,或者是什麼去考慮在朝堂培植自己的勢力,或者是爭取皇帝的寵愛。

一切都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誰讓他是皇帝的嫡長子呢,這一切都是他的優勢。所以很多個事情,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基本上也就徹底的失去了懸念。

讓小小朱去接觸一些武勳,朱允煐也是覺得理所當然的,這也是為了小小朱以後的發展。

所謂的武勳,可不只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他們也都是需要維護著皇權,這都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在某些時候,這些武勳的利益實際上是和皇權比較一致的。

現在讓小小朱去接觸一些武勳,這樣的事情可以有,尤其是小小朱接觸的武勳,都是‘上不得檯面’的武勳。其中很多人,說不定也就是要在小小朱登基後才能被重用。

朱允煐自然不需要去考慮什麼武勳子弟考評的事情,雖然那些事情也都是他相對來說要重視的。但是他也不可能立刻去關心著武勳的培養,他需要的是已經能夠重用的武勳。

比如說李景隆,這一位曹國公還是非常有用的,“九江表兄,咱聽說武苑裡頭,好些個驕兵悍將有些個不安分,是不是有這麼回事?”

李景隆自然不敢大意,他的父親是洪武皇帝的親外甥,雖然他是英示皇帝的表兄。但是李景隆很清楚,他不只是皇親國戚而已,也是皇帝的臣子,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維護皇權。讓他掌兵權、節制武苑,這都是皇帝的帝王之術。

武苑的地位特殊,這一點也算得上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這樣一個顯貴的地方,先不說裡頭一些武勳忠於皇帝,或者是一些中高級將領忠於陛下。也可以肯定的事情,在一些人不知道的時候,肯定會有一些廠衛,這不需要懷疑。

李景隆立刻嚴肅的開口說道,“起奏陛下,武勳子弟多出身富貴,仗父祖之功,也多有跋扈之人。入武苑進修武將,多是沙場鐵血之輩,心如鐵石。”

這麼說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千萬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謙遜有禮,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低調,那是根本就不可能有的事情。

祖輩辛辛苦苦的打江山,不僅僅就是這些人有著一些抱負,很有可能也是因為他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所以必須要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才能夠闖出來一些個活下去的生路。

當然也有著一些人不甘心平凡,他們還是希望能夠建功立業,想著要有著一些榮華富貴,這都是他們要去拼命、要去努力地根本原因之一,這一點也是不需要否認的。

朱允煐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人其實也都明白這樣的一些道理,他們也都不覺得這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因為就最終的結果來看,好些人確實是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偌大的功績,有些人確實是拋頭顱灑熱血,才使得大明江山看起來這般的強盛。

所以封侯拜將,這就是對於他們付出的肯定。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這一切也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皇帝不能只是自己坐了天下高高在上,也需要給這些有功之臣更多的榮耀,讓更多的人對大明江山衷心、有歸屬感。

這些個武勳、這些個武將,他們九死一生才取得了一些成就,所以指望這些人一個個的也都是低調,那也是不現實的事情。大家一輩子辛苦,享受一下生活,那又如何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人或許出身貧苦,但是他們的子孫可不是平民子弟了。這些勳貴之後自小錦衣玉食,也覺得高人一等,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父祖德功績,是他們的榮耀。出門名門,自然也就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包括他們也確實可以有著更多的特權,這樣的事情在歷朝歷代也都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看著李景隆,朱允煐認真的說道,“咱知道武勳之後多有驕縱,咱也不準備讓人申飭,他們倒是有資格錦衣玉食。只是九江表兄,那些人也是該行事有度,你該明白這裡頭的道理,是這麼回事吧?”

朱允煐的話算不上特別嚴厲,他的這些敲打其實在一些人看來,實際上也是有著那麼一點無關緊要、無足輕重。

畢竟聽起來,皇帝也就是稍微的提醒一下而已,也沒有特別的惱火,更沒有大發雷霆等等。

只要有些人稍微的收斂一些就好,看起來皇帝還是認可那些人的功勞,也是認可那些人的身份。所以給了他們一些特權,這實際上也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不過分就好。

李景隆自然也是心裡有數,武苑那邊確實有著一些個小事情,確實有著一些人稍微的有著一點不太安分。但是這一切,也都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也沒鬧出來天怒人怨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沒有什麼違法亂紀,頂多就是稍微的德行有虧,大家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稍微的提了幾句,朱允煐笑著說道,“過幾日勳貴子弟考評,咱的意思是讓太子過去。表兄這幾日就多去太子跟前走動,太子本身也是對這些個事情感興趣。咱的這個太子,比起咱年幼之時還要喜歡行伍之事。”

李景隆眼前一亮,頗為激動的跪下領旨,“臣領旨!”

李景隆絕對是武勳當中的一朵奇葩,也算得上是一直都特別的受重視,顯貴的無比厲害,是無數武勳羨慕不來的,這是只能仰望的存在。

這可不是在誇張,因為這就是事實,李景隆的顯貴顯然是非同尋常的。

他的父親是李文忠,是皇帝控制兵權的重要人選,這個外戚就是當初洪武皇帝收攏兵權、節制諸將的關鍵人物。尤其是李文忠雖然是洪武皇帝的外甥,但是也確實爭氣,沒有辜負洪武皇帝的期待,有著足夠多的戰績和威望。

而李景隆呢,年輕時就有才名,儀表堂堂的他也是理論知識豐富,紙上談兵的絕對好手。在李文忠早逝後,李景隆也是聖卷濃厚,這是大明朝幾乎絕無僅有的假節鉞,這甚至是徐達、常遇春等人都難有的待遇。

不管是以前的洪武皇帝,還是現在的英示皇帝,一直都是對李景隆有著足夠多的重視,也給了他非同尋常的體面。包括李景隆的存在,一直都是武勳當中的奇葩,是皇權對於兵權控制的重要人選。

再看看現在,英示皇帝給了李景隆更多的機會,現在是讓李景隆這樣的一個手裡有一定兵權的勳貴親近、接觸皇太子,這到底是意味著什麼,很多人也都是心裡有數的。

尤其是聰明的李景隆,他覺得自己要是活得長久一點,說不定就要成為大明朝的擎天博雲柱、架海紫金梁,這是要輔左三代帝王了。

大明朝並不缺少有能力的勳貴,可是現在英示皇帝特意讓李景隆去皇太子身邊,輔左皇太子考評武勳,這裡面自然也是有說道的,這裡頭自然也是有著一些極其特殊的意義。

對於李景隆來說,這又是一次無上的榮耀了,這樣的事情也確實讓他感覺到激動和開心,他果然是聖卷在身,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英示皇帝,都是在不斷的給與他機會,以及不斷的拔高他的地位。

這樣的培養、這樣的給與機會,顯然是覺得他李景隆有大用,覺得他李景隆值得更多的信任。

對於李景隆的心潮澎湃和激動,朱允煐只是笑了笑也沒有多說什麼,實際上也確實沒必要多說什麼,心裡有數也就足夠了。

一開始的時候,朱允煐確實不喜歡李景隆,只是礙於李景隆外戚的身份,朱允煐要稍微的藏一藏自己的心思。但是這麼些年下來,朱允煐也將自己的心態有所改變了,誰讓他是皇帝呢。

李景隆可以用,也可以大用,這一點朱允煐心知肚明,因為李景隆的身份特殊,李景隆在朝堂上、在朝野上,也確實有著很大的作用。

這一點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皇帝需要的就是用人,就是這麼簡單。

只不過不給李景隆實際的帶兵的機會,只是讓李景隆顯貴,以及制約著一些武勳,這也是最適合李景隆的位置。他在這些位置上,比起統兵在外要讓朱允煐安心很多,更是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景隆這個時候大概是激動的,雖然有些時候也是有些牢騷,覺得自己沒有帶兵沙場立功的機會。可是轉念想想,皇帝對他委以重任,這就是最大的信任,這就是他最大的價值所在。

這也就足夠了,李景隆也不貪心那麼多,誰讓他身份特殊呢,最重要的是英示皇帝聖心獨裁,在英示皇帝跟前還是不要多耍心眼,辦好英示皇帝交代的事情,這就是最重要的。

笑了笑的朱允煐沒有立刻趕人,還是和李景隆說了些家常。到底是自家人,多給些體面也正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