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 事無鉅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這個適合造反的年頭,朱允煐也不好多說什麼了,只要大明境內安穩,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太多的事情了。

而外頭亂糟糟的也就亂糟糟的好了,甚至這對於大明來說還是有著一定好處的。不管是渾水摸魚也好,或者是借題發揮也罷,好好的運作一番,還是比較符合大明的一些戰略意圖。

真要是這麼想起來,也不一定就是什麼壞事了,朱允煐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無法接受了。就樂呵呵的吃瓜看戲好了,在合適的時候興兵討伐就是。

現在還是更多的關心大明的內政,這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只有自身的實力足夠出色,才好進行接下來的一系列計劃。

捨本逐末的事情朱允煐可不會做,雖然經歷了三十餘年的發展,大明現在的國力也確實日益強盛。但是不管怎麼說,朱允煐也需要小心一點,可不能操之過急。

在早朝結束後,朱允煐也在武英殿召集了重臣,討論的事情自然也就是事關大明的秋稅之類的事情。尤其是攤丁入畝的事情,朱允煐對於這件事情一直都是非常關心的。

作為戶部尚書,鬱新對此也有發言權,“啟奏陛下,歷經兩年清丈,大明共有田畝五百一十萬七千頃。較洪武二十六年統計,田畝銳減近三百萬頃。”

對於這個資料,朱允煐基本上也是比較滿意的。

因為洪武二十六年,大明朝統計出來了一個八百五十萬頃的數字,這有些超乎現實了。

簡單的來說,就是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大明土地不到四百萬頃,稅糧不到三百萬石。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統計,也才三百八十萬頃,稅糧三百二十萬石。

這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實在是誇張了一些,這是直接翻了倍都不止,超過了元朝時期農田的四倍,這就有些過於誇張了一些。

看到這個數字,不知道的還以為朱允煐登基三年,直接敗掉了大明近一半的家產呢。

不過這裡頭也是將一些衛所的土地給排除在外,衛所的農田那就是軍屯了,自然不能算作是普通的農田。這些軍屯,自然也不算做納糧的那一部分了。

說到底就是軍屯,首先來說是有著一個‘軍’,糧食雖然也是倍軍戶拿走一部分養家湖口,但是更多的還是要被朝廷收走。

是大明朝的土地在持續不斷的增加,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大明朝的土地還有很多潛力可以繼續挖掘,朱允煐也不認為看起來少了一半土地,就是他在敗家,或者是土地兼併嚴重之類的事情,這其實是一種增長。

透過持續不斷的開墾,包括對湖廣的持續開發,以及遼東的一些土地也納入。最重要的還是清理出來了不少豪強隱匿的土地,大明朝的農田數增加了不少。

朱允煐微微點頭,笑著說道,“咱記得在洪武二十四年,每畝地納糧七升。咱現如今也不用減稅,大明今年當入庫不少於三百五十萬石。”

鬱新這個時候笑著說道,“陛下仁德,糧稅定為七升每畝,今年倒也風調雨順,想來入庫的糧食更多。”

大明朝的糧稅本身就不算特別多,現在有些地方也是攤丁入畝少了一些苛捐雜稅。實際上對於不少農民來說,自然還是有著一些負擔,不過總體來說壓力肯定是要降低不少。

朱允煐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太上皇出身貧苦,最知農民不易。現如今大明國泰民安,也是能對得起太上皇良苦用心。王承恩,將摺子送去乾清宮,請太上皇過目。”

刑部的暴昭這個時候也說道,“陛下,兩京之地雖廢兩稅法,只是依然有官吏收取苛捐雜稅擾民,臣請旨嚴查此事。”

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糧稅雖然不算多,可是好些個時候他們需要繳納的也不只是糧稅而已,七七八八的雜稅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允煐目光微微一凝,冷笑著說道,“看來咱這個皇帝,倒是不被一些人放在眼裡了。咱三令五申,攤丁入畝後不得擾民,雜七雜八的稅收改廢的就廢。看來,咱的仁德,好些人不當回事。”

事實上就是這樣,一項政策可能是好的,但是到了地方的時候,說不定也就變成了擾民的政策了。

比如說朱允煐推行的攤丁入畝,可以說極好的限制了土地兼併,百姓納糧也有著一些章程。本意上,朱允煐也是希望減輕農民的一些負擔。

但是這對一些地主豪紳就不是什麼好事,這樣會讓他們增加了隱匿土地的難度,也讓他們不好繼續兼併土地。一些官吏,他們在每次收稅的時候也會想出很多的辦法,千方百計的為自己增收。

一些亂七八糟的稅收,可不一定就是被大明朝廷收取了,很有可能也就是一些官吏打著朝廷的大旗大發橫財了。

對於皇帝的憤怒,大家一點都不覺得意外,這一位相比起洪武皇帝看似寬仁了一些。但是很多人也都很清楚,這一位要是狠起來,和洪武皇帝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的。

既然有人在這個時候敢從中作梗,自然也就要面臨著皇帝的雷霆之怒,這不需要有半點好奇怪的。很多人既然一開始就有這樣的心思,就不要指望能夠安穩度日。

吏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甚至錦衣衛、東廠,這都是要行動起來了,看得出來英示皇帝對於這件事情的決心了。

有決心,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朱允煐對於這些事情必須要嚴厲起來。不要說現在是新政開始的階段,這個時候一個好政策被唱歪了,接下來的很多事情自然也就麻煩了。

這時候對於敢胡亂伸手的人,朱允煐自然也就是要使雷霆手段了,讓這些個人知道有礙國政到底是會遭遇什麼樣的悽慘結果。這個時候的朱允煐,眼裡是揉不得半點沙的。

和重臣們聊完這些事情,朱允煐笑著問道,“近日裡,東日、扶月兩國國王世子多在京裡,諸位愛卿可知道咱宗室在想些什麼?”

這話其實就不好接了,東日和扶月這兩個藩屬國是怎麼來的,大明的君臣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而現在不少的宗室在惦記什麼,大家也基本上是心裡有數的。

說到底也就是因為這兩個藩屬國太特殊了,很多個大明的宗室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很多人也是想要去真正體驗一下一國之主的樂趣了。

在大明朝以前怕洪武皇帝,現如今還比較畏懼英示皇帝,這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更何況以後皇太子登基了,也難保不會做出些什麼。

不管是想著要自己去有著一些基業和作為,或者是單純的對於海外比較好奇,大明朝的宗室現在對於朱高熾他們比較熱情,有著太多看起來比較值得關注的地方了。

只是現在這個話題不適合在皇帝面前去聊吧,單純的也就是大臣有著自己的覺悟,和宗室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沒有壞處。

這個時候要是隨口就回答了,皇帝看起來可能不在乎。但是如果什麼時候皇帝小心眼了,這自然也就有著一定的隱患了。

朝臣那麼關心宗室?難道是有著什麼串聯或者來往了嗎?或者單純的來說,這些宗室到底是大明的宗室,你們這些朝臣盯著、監視著,難道是想要去挑撥天家親情嗎?

多想一點絕對沒有什麼壞處,在英示朝看似是比起在洪武朝的時候安全了不少,可是一旦這些人放鬆了警惕、降低了自我要求,那顯然也就代表著他們可能不只是仕途走到了終點,很有可能也是人生走到了終點。

看著這些群臣吱吱嗚嗚的樣子,朱允煐也實在是沒有什麼辦法了。他可不是在釣魚執法,單純的也就是大明朝的這些重臣們小看了他的心胸,這些重臣們看起來也確實是有著那麼一些多心了,他們想得太多了。

君臣之間,看起來是少了一些坦誠了,這是沒辦法踏踏實實的交流了,只剩下套路了。

朱允煐也不在乎這些事情,只是稍微的給這些重臣們通個氣就好,讓這些人知道他的一些心思和想法也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也不需要他太多的去操心了。

有些事情不需要說透,要不然也就缺少著一些意思了。這些能夠站在朝堂上的,一個個的都是人精,能力實際上也是沒有太多的問題,他們也會知道英示皇帝不會說些無關緊要的話。

打發走了這些人,朱允煐將常茂叫了過來,“大舅,羽林衛整頓的事情,你可得留點心,那邊的事情你得看顧著一些。”

常茂苦著臉,說道,“陛下,不是臣不願意,只是臣真沒那個本事。臣帶兵不行,練兵也不成,飲了點酒就容易犯迷湖。這些個事情,還是交由其他人去辦吧。”

對於常茂的說法,朱允煐不認為是自謙,有著一部分也算得上是事實,常茂在一些人的眼裡也確實就是這麼一個樣子,確實有點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

只是朱允煐也明白,他的大舅雖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只是也不至於什麼事情都做不來。只是在很多的時候,常茂對於自己的身份認知還算清楚,他也是對一些事情比較忌諱。

“大舅,你的能力,咱是知道的。”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大舅也不需要覺得忌諱,羽林衛是咱傾注心血的,這個事情馬虎不得。雖說也有其他人,只是咱也不是太放心,大舅去看顧著咱心裡也踏實。”

既然皇帝都將話說到這個程度,常茂自然答應了,“臣領旨,臣一會兒就去過問羽林衛。”

這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就是武勳的山頭,這就是大明朝中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這些事情他過問也算得上是職責範圍之類的事情。

朱允煐笑著點頭,隨即又說道,“回去和曹國公商議一下,勳貴人家的這一趟也是該讓一些人去高麗練一練。咱以後要用大軍,也該練出來一些個有些本事的勳貴。”

對於這個任務,常茂自然也是非常樂意接受的,這也是他應該做好的事情。誰讓他是大明勳貴的帶頭人之一了,常系不少人還都是想要指望著常茂帶著他們一起起飛呢。

哪怕常茂不像徐系的徐輝祖那樣親自上陣,但是要說爭取立功的機會,常茂從來都是可靠的。

很明顯,英示皇帝這一次要給一些勳貴人家建功立業的機會,培養勳二代、勳三代,這也是為了大明朝接下來的一系列用兵做準備。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朱允煐必須要考慮清除這些事情。藍玉和傅友德的年齡並不小了,耿炳文和郭英這樣的老將在接下來的一些大戰當中,幾乎是不大可能再有上陣的機會。

雖然也湧現出來了張玉、丘福、朱能這樣的新貴,但是朱允煐從來都沒有忘記大明朝的那些開國勳貴,這些武勳人家當中也是有著不少人是值得培養一番的。

常茂對此自然是更加有發言權了,他也確實是希望常系勳貴更加可靠,可以成為朱允煐手裡的有力武器和依仗,可以確保大明江山永固。

這些,也是符合常家的利益,符合大明勳貴的利益。他們說起來,也是榮辱與共的。

當然這些個開國勳貴,實際上對於張玉這些人也是有些排斥的,這些開國勳貴的資歷更深,有些時候也自然有著一些危機感,他們可不希望被張玉這些人給後來居上了。

這些事情都交代好了,朱允煐心裡也就踏實了不少,當然他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卓敬的摺子,這位前心腹可不是來請罪的,而是在仔細的彙報著福建的政事。

他沒少做的事情,也就是要配合大明對琉球的施壓,這些事情也是朱允煐下旨的,自然需要辦好這些事情了。

看著奏摺,朱允煐還是面無表情,對於卓敬這個曾經的心腹,還是需要繼續敲打。至於卓敬想要重回中樞,顯然不會那麼容易,一次背叛就足以讓朱允煐將卓敬持續的‘放逐’,他是很小心眼的,不能接受這些背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