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太子仁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景隆不是一般的身份,他的地位也一直十分的特殊。這不只是朝野上下的共識,就算是在民間,無數人對於李景隆的特殊性耳熟能詳。

這就是天生富貴的翩翩公子,年輕時喜歡讀兵書,舉止雍容不說,長相也是十分的俊秀。而且是曹國公世子,這簡直就是話本裡頭最令人嚮往的男主。

更何況據說在早些年,中山王徐達曾經也是和李景隆紙上談兵,甚至是互有勝負。

不誇張的來說,在早幾年,李景隆絕對是無數高門大戶的名門閨秀的夢中情郎。不只是因為他的祖父是李貞、是洪武皇帝尊重的姐夫,也不只是因為他的父親是洪武皇帝的外甥岐陽王李文忠,李景隆本身就資質不差。

大明朝最初的外戚可不多,一個就是老朱姐夫李貞這一脈。另一脈就是老朱大哥朱重四留下來的兒子朱文正那一脈。

李文忠早些年從軍,戰功彪炳不需多說。很多人也都知道,李文忠得到了老朱的提拔,除了李文忠本身的能力之外,也是因為老朱需要掌控兵權,李文忠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

而現在的李景隆看起來也差不多,雖然沒有多少實際帶兵的經驗。但是李景隆執掌武苑,幾乎是控制著大明朝中高級將領任免的一些權力。

武軍都督府、兵部以及武苑,在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的一系列組合拳下來,相互限制、相互制約,大明朝的兵權最終還是被皇帝高度集中的掌控在手裡。

現在在朝堂上,李景隆率先開響第一炮,他現在就是要為自己實際上執掌的武苑爭取更多的機會,這也就是他存在的價值之一。要是不讓更多的勳貴和將領看到武苑的地位和好處,武苑的地位也就無法超然。

徐膺緒有那麼點驚疑不定,主要就是曹國公開口的時機太準確了,以至於徐膺緒懷疑陛下肯定是暗中給曹國公授意,這才讓曹國公率先開口。

常茂這個時候就是不動聲色的,依然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樣子,看起來這些事情好像也確實和他開平王一系沒有什麼關係,這自然也就意味著常茂在這個時候不需要站出來了。

朱允煐不動聲色,他確實是給李景隆暗中授意,但是絕對不是讓李景隆去幫張輔,只是讓李景隆做好本職工作。

現在的朱允煐也越發可以肯定,歷史上的李景隆絕對不是庸才,他只是在演而已。想想也對,李景隆和朱棣小時候也算得上一起長大,乍一看是朱允炆心腹,但是李景隆的明顯也是偏向朱棣的。

至於現在,朱允煐也不在意這些事情。因為這一世,李景隆一開始就是態度端正,一直都是大明朝嫡長這一系最忠實的擁躉之一,對於朱允煐也是忠心耿耿。

一些看似對李景隆的閒置,一開始也確實朱允煐心裡對李景隆有那麼點膈應,但是慢慢的也就是平常心對待了。

畢竟朱允煐是一個相當務實的皇帝,李景隆的身份和能力還是有很大作用的,朱允煐也不可能一點都不在乎這麼一個特殊的外戚。

坐在龍椅上的這一位,可是想著要將勞犯送去勞動改造的,這也曾經一度引起朝野上下物議非非,就算是背上所謂的‘嚴刑峻法’之類的名頭也在所不惜的。

當然了,險些‘騙婚’成功的歐陽倫,朱家這些人也沒有放過。用新科進士、火箭提拔的‘重臣’的腦袋震懾一些臣子,老朱家的掌權人還是學會了曹操的‘借腦袋一用’的精華,要將一個人的價值壓榨到最後一丁點。

連歐陽倫這樣的一個無足輕重的進士、微末小官都會被皇帝們壓榨,李景隆這樣身份顯赫而特殊的勳貴、外戚,朱允煐自然不可能只是閒置一旁,李景隆畢竟還是很有價值的。

朱允煐穩坐釣魚臺,只能說一切盡在掌握中,所以這個時候一點都不需要著急,繼續看著事態的發展就好,這沒什麼關係。

徐膺緒本來還想要再等等的,按照身份來說,現在的他還不適合和李景隆直接有什麼衝突。更何況這件事情才剛剛開始,現在只是在議事,皇帝還沒有決定,自然也就意味著不需要太著急了。

徐膺緒可以說還算得上是穩得住,但是這個時候有人穩不住了,比如說小小朱,這個小太子就覺得有些事情超出了他的預料,和昨日曾祖、父皇說的有些不一樣啊。

這一著急,小小朱立刻就尋找比較信任的人。先找二舅,或者是舅祖父,實際上小姑父也可以幫忙,如果他們出面都沒用的話,那才是去找父皇做主的時候。這一個流程,小小朱也是非常熟悉的,他基本上也都是這麼做的。

一抬頭就注意到了太子明目張膽的在使眼色,徐膺緒一下子愣住了。其實不只是徐膺緒看到了太子在使眼色,甚至有些慌張的樣子,其他人也看出來了。

只是其他人在想著怎麼樣為太子分憂,或者是如何在迎合太子的時候不得罪皇帝,徐膺緒知道自己這個時候需要挺身而出了,這也是他的本分。不要說現在已經知道‘答桉’,就算不知道也要為了太子帶頭衝鋒。

徐膺緒果斷挺身而出,說道,“啟奏陛下,大明重塑乾坤、皆賴太上皇陛下雄才大略......”

小小朱這個時候就開口了,也不客氣的說道,“武成侯,朝堂之上無須阿諛奉承。曾祖皇帝陛下之偉業,世人皆知。有事論事,不用多言。”

一些文臣忽然間有些熱淚盈眶的感覺,他們現在似乎是感覺到了當年武勳的快樂了,他們還是很樂意看到武勳吃癟的。不過轉念一想,這到底是洪武皇帝的重孫,實際上也是一個樣。

當年洪武皇帝嫌棄一些文臣的奏摺全都是錦繡文章,惱羞成怒的重打茹太素。這也是大明奏章儘量簡明扼要的開始。現在大明臣子上呈的奏摺中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話,直截了當的說明緣由。

只是這也使得好些文臣心裡頭不得勁,他們哪有那麼多機會可以覲見皇帝啊,透過錦繡文章的奏摺,也是可以向皇帝展示文采的機會,可惜這麼個好機會早早的就被掐斷了。

甚至再想想,現在看起來吃癟的是武勳。但是同樣的道理,要說熘須拍馬之類的,文臣也可以做的更加諂媚、毫無底線,或者是潤物細無聲。

要是英示皇帝認真起來,以後文臣們想要在朝堂上為皇帝歌功頌德、想要熘須拍馬,這也就要稍微增加一些難度了。

朱允煐似乎不理解文臣的擔心,他露出笑容說道,“太子言之有理,朝堂之上討論的都是軍國大事。若是歌功頌德,自有宴席。都察院記得,以後朝堂上但有官員行阿諛奉承之事,記錄在桉。”

實際上朱允煐也明白,別看他現在說了,以後估計都察院也會記下來那些熘須拍馬的官員言行。但是皇帝會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就去懲罰那些官員,這實際上是很難說的事情。

只是現在太子提出來了這些,皇帝也就自然的採納了,這不只是說再次維護了太子的威嚴,實際上這也算得上是太子向文武百官、天下子民表明自己的一些態度。

大明朝的皇帝,依然是十分務實的,他們也喜歡幹實事。對於所謂的虛名,他們實際上是不太在意這件事情的。

這個時候的文武百官,自然也是需要高呼太子睿智、皇帝英明,畢竟皇帝和太子這麼做,正常人看來這也是應該的,這是明君應該有的態度。

這就不是熘須拍馬了,朱允煐和小小朱也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對於文武百官的歌頌,這一次他們也是坦然的接納了,這是他們應得的待遇。

雖然是被小外甥噎了一下,但是徐膺緒沒有什麼不高興的。自家外甥這麼聰明,以後肯定可以成為英明神武的皇帝,肯定可以挑起江山社稷之重任。

徐膺緒這個時候更多的還是開心和激動,大明的盛世已經出現了雛形。有著洪武皇帝打下的基礎,再加上英示皇帝現如今還在持續不斷的努力。

如果英示皇帝長壽一點,如果英示皇帝能夠一直這麼英明,大明朝很快就會出現盛世了。

再現實一點的來說,只要小小朱登基,基本上就是接手一個盛世江山。到那個時候,小小朱哪怕沒有太多的功績,在史書上也會有著一些美名,這也算是享受父祖留下的豐厚遺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徐膺緒也不再多想,他現在要做的可是正事,“陛下,前元至正十二年,太上皇陛下興義兵、誅暴元,已近五十載。如今大明開國三十三載,無數將士南征北戰、討伐不臣,無數將士戰死沙場、歿王事,有無數孤幼賴朝廷撫育。”

朱允煐這個時候說道,“太子,和武成侯好好說說。”

雖然這也不是朱允煐昨天交代的,但是有些東西、有些道理,朱允煐沒少和小小朱說。所以在朱允煐的耳濡目染下,小小朱自然也是知道一些道理的。

小小朱看著文武百官,他可不會怯場,“曾祖皇帝陛下誅暴元、正華夏正統,華夏泱泱大國,歷來皆是禮儀之邦。《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至理,也是大明興仁政之舉。”

對於小小朱這麼說,大家也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要說大明的養老制度,或者是對於孤幼的照拂,大明確實是比起其他的朝代要好很多,這一點不承認都不行。

小小朱這個時候繼續說道,“曾祖皇帝陛下出身布衣,知曉民間疾苦。父皇陛下心繫子民,照拂大明黎民也是君王本分。歿王事將士遺孤,朝廷自當奉養。大明,皆賴眾將士三軍用命,才能於亂世立國,征討不臣、家國安寧。”

朱允煐笑著點頭,他的這個兒子頑劣歸頑劣,但是見識什麼的沒得說。這小子的心性,也是讓朱允煐比較滿意的,小小朱雖然出身富貴,好在不是不知民間疾苦,也確實有著那麼一些心懷天下,這是朱允煐感覺到滿意和驕傲了。

小小朱繼續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對於歿王事將士遺孤,朝廷該奉養。不只是遺孤,將士遺霜、父母,雖說朝廷也有撫卹。只是兒臣以為,也該加強監督。各地州府,不得騷擾、盤剝剋扣將士遺屬,當重罰!”

這個道理,不只是小小朱明白,很多人也都明白,只是有些人不願意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甚至在一些人看來,這麼較真也是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朱允煐這個時候笑著點頭,說道,“太子仁德,社稷之福。賜太子御馬三匹、御劍一柄,東宮所屬官員有功,各有賞賜。”

兒子表現出色,當老子的自然開心。這個時候也需要酬功,小小朱身邊的人也該給點甜頭。

其實看到皇太子這樣的表現,實際上也讓不少文武百官感覺到比較激動。說到底就是太子表現出來仁德,這絕對是江山社稷之福,大明有著一個盛世看起來也是越發的理所當然了。

小小朱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兒臣謝父皇隆恩,兒臣以為當令都察院、兵部、五軍都督府協理,清查歿王事遺屬撫卹之事。”

朱允煐笑著點頭,這一點他也認可,“太子言之有理,有司照辦,理出條陳報與太子過目。”

其實大家也都明白,現在的太子根本看不懂比較復雜的奏摺,也都明白這件事情肯定也都是需要皇帝過目、拍板。可是能夠站在朝堂上的,那個不是人精呢,他們看到的是更加深層次的一些事情。

比如說大明太子的地位穩固,以及皇帝在有意的增加太子的威望,有意的讓天下子民知道太子的仁德。

看似是有些早,實際上也不算早。畢竟東宮位置早就有了主,現在的皇太子也是在不斷成長,也是時候慢慢的增加一些太子的威望了。

上一次早朝,自然也就要讓影響儘可能的大一點。小小朱不賴床,當然要有價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