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皇帝的工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早朝上,吏部尚書茹瑺盡了一個本分。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在任上政績斐然,作為從二品的福建行省最高行政長官,朝廷也應該認可卓敬的政績,予以褒揚。

很多人小心翼翼的觀察著皇帝的臉色,卓敬是什麼人,大家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這個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曾經在太孫府效力,曾經是戶部侍郎,是被大家認為的六部尚書熱門人選。

茹瑺成了吏部尚書,嚴震直在工部地位超然。曾經發展勢頭並不遜色的卓敬只是兩年前頂撞了英示皇帝,瞬間遠離中樞,現在也只能在地方為官。

朱允煐一副不置可否的態度,看起來並沒有太多的認可卓敬的樣子。

看起來英示皇帝還是非常記仇、非常小心眼的,對於曾經在太孫府效力的舊臣,看起來也沒有太多的寬容。卓敬想要重回中樞,大概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多的政績。

或者是繼續在地方蹉跎,只能是牧守一方了。卓敬想要重回中樞,大概也需要等到英示皇帝真正消了氣吧。

才兩年時間,真的不要指望朱允煐就這麼簡單的消了氣,要不然帝王之怒就顯得太廉價了。更何況卓敬如今才剛剛五十出頭,也可以說年富力強,在地方蹉跎一下也沒有壞處。

更何況朱允煐覺得卓敬還是有些能力的,當好一個行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沒有壞處。這也是為了樹立一個制度,沒有足夠的地方執政經驗,就不要指望六部尚書之職。

大明朝此前沒有這樣的制度,但是不代表以後沒有這樣的制度,卓敬就是要成為最好的‘榜樣’。

完全可以可以再等一等,等到六部尚書的位置空缺一個的時候,卓敬說不定才有機會重回中樞,可以肯定的事情就是想要回到中樞,卓敬絕對不能再犯錯。

哪怕這麼兩年多的時間,卓敬實際上也在不斷的反思,可能不認為自己有錯,他堅守了一個讀書人的骨氣和良心。

不過也有可能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錯誤,他的主君需要考慮的是江山社稷,需要考慮的是數百年的異族肆虐導致的中原腥羶十足,英示皇帝需要強硬的手腕才能重正華夏正統。

英示皇帝的態度能夠說明很多的問題,或許現在的卓敬也可以好好的反思一下。朝堂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大概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來英示皇帝的一些心思,和皇帝對著幹顯然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下朝後,鬱新和夏元吉被叫到了武英殿,這兩位也絕對是大明朝堂上的重臣,絕對的手握重權,也是被無數人看好的兩位。

鬱新就不用說了,雖然不是出身太孫府,但是作為一個在洪武朝就能夠爬上戶部尚書的高位,這就能夠說明很多的問題。更何況到了英示朝,依然可以把持著戶部,這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

而夏元吉呢,早年間也算是有些名氣。雖然不是進士出身,不過他自身有才華,再加上鬱新的賞識,才三十出頭的夏元吉上升勢頭非常明顯,戶部侍郎顯然不會是夏元吉的仕途終點。

現在就已經主持著銀行推行,輔左鬱新完善戶部的工作,夏元吉現在越來越搶眼了,也算得上是越來越被英示皇帝賞識了,說不定戶部尚書的位置就是在為夏元吉而準備。

夏元吉是無可爭議的政壇後起之秀,哪怕他已經三十而立。但是能夠身居高位,這本身就不容易,畢竟他不是勳貴出身,不可能剛剛步入朝堂就有著很高的品級。

更現實一點的來說,如果不是他足夠的出類拔萃,也很難被皇帝看在眼裡,這就是事實。

看著夏元吉,朱允煐直接開口說道,“維喆,眼看著就要開始納稅,銀行這邊盯緊著一些。咱大明的銀票,不能在這個時候出現亂子。”

夏元吉立刻點頭,很有信心的說道,“請陛下放心,臣等斷不能在此時出現疏漏。”

對於夏元吉的表態,朱允煐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這個夏元吉總的來說也是比較靠譜的,在這樣的一些大事上,夏元吉也分得清輕重,這個時候要是犯錯了顯然就是自毀前程。

還有很多的政治抱負沒有施展,夏元吉自然不想中斷自己的仕途。如果這個時候有人敢毀了他的仕途,那麼在此之前夏元吉一點都不介意毀了那些小人的一切。

鬱新看起來稍微有那麼一點羨慕,哪怕他貴為戶部尚書,也是兩朝老臣了。只是就算他這樣的重臣,皇帝陛下也不會輕易的稱其表字。

不見的就是所謂的尊重老臣,也可能單純的就是在皇帝的心目當中,夏元吉也就是臣子而已。能夠被皇帝稱之表字的,基本上也都是被皇帝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算得上‘心腹之臣’。

簡在帝心,自然也就意味著仕途會比較通達,這樣的一個待遇也算得上上英示皇帝比較看好某個臣子,這些臣子也算是進入到了仕途的快車道了。

朱允煐笑著,不過還是繼續交待,“百姓種點糧食也不容易,手裡有點餘錢也該精打細算。記好了,若是銀行上下有人膽敢為難咱大明的子民,就莫要怪咱心狠了。”

夏元吉立刻感覺到有點壓力了,這壓力幾乎上比肩早年間見到洪武皇帝一般,心理素質不夠好就要瑟瑟發抖了。

這絕對不是在開玩笑,帝威越來越盛,自然也就意味著會給文武百官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哪怕看似英示皇帝比洪武皇帝要寬仁一點,但是這個寬容也是相對來說比較有限。

洪武皇帝沒有繼續坐在龍椅上,不代表大明的文武百官就可以輕鬆起來了,因為英示皇帝上洪武皇帝教出來的,這就是一個翻版的朱洪武。

哪怕看起來不如洪武皇帝嚴苛,也沒有動不動就株連等等,英示皇帝上非常小氣的。

英示皇帝還是比較大方的,只要文武百官持身端正,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這些人不去貪贓枉法,英示皇帝看起來也不會那麼苛刻。

畢竟這一位和洪武皇帝很像,這兩位都是那種有著偉大抱負的皇帝,也都是英明神武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兩位對百官苛刻不假,不過也是歷史上數得上號的愛民如子的皇帝。

不管是對於鬱新還是對夏元吉,朱允煐都算得上比較有信心,這兩位的能力還算是不錯的,只要他們踏踏實實的努力,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

鬱新現在期待著能夠繼續把持戶部,可以平穩的退下來,可以在青史上留名,這也算得上是一個讀書人的抱負。

至於夏元吉呢,他的仕途還沒有達到頂點呢,他也知道自己還有更多的機會,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有所懈怠,他還需要繼續努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戶部的兩位主官離開後,朱允煐還沒有太多的時間批閱奏摺,李景隆就來求見了。

對於這一位所謂的大明戰神,朱允煐實際上也不會特別的苛刻。不管怎麼說,李景隆的出身是極其特殊的,他也是朱允煐控制兵權的一個得力助手,朱允煐也不打算自亂陣腳。

畢竟現在看起來的話,也沒有更多的合適人選,宗室想要去控制一些兵權,李景隆不管怎麼說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李文忠留下來的遺澤也確實足夠的豐厚。

“九江表兄。”朱允煐笑著打招呼說道,“王大伴,給曹國公賜座。”

李景隆雖然是在謝恩,但是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哪怕也曾經一度懷疑自己是被朱允煐閒置等等,但是現在可不需要擔心這些。

再者就是這麼些年來,哪怕今上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實際上看似對李景隆也是足夠的尊重,李景隆可是早早的就有‘假節鉞’的榮光和待遇,這是一般的勳貴想都不敢想的待遇了。

更何況李景隆也不是完全的傻子,他的政治智慧還是非常不錯的。早年間就以飽讀兵書而名揚應天府的李景隆也越發清楚朱允煐的心思,說到底就是需要一個足夠身份和能力的人去限制其他的宗室。

“陛下,天下承平許久,開國勳貴這些年早就不在朝堂。”曹國公表情嚴肅,說道,“此次出征高麗,臣以為頗有幾人該當歷練。”

開國勳貴現在還在朝堂上的確實寥寥無幾了,傅友德算得上‘老當益壯’。曾經常遇春身邊的小將藍玉如今也是慢慢步入老將的行列,郭英、耿炳文這些老將更是垂垂老矣。

這個時候的大明,不要說勳二代了,就算是勳三代也是陸續的步入朝堂。在五軍都督府,也確實有著一大票二三品的勳貴子弟。

這裡頭自然也有著一些還算有些天賦、有些家學淵源的潛力之人,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人尸位素餐,他們的能力和潛力也確實不值得皇帝更多的培養或者放權。

朱允煐看著李景隆,有些無奈的說道,“早年間,咱大明的五軍都督府何其風光,也就是一些有宿功的勳貴大將才能統領五軍都督府。現如今,咱的五軍都督府多是功臣、勳戚的子嗣被特授,蔭官實在是太多了一些。”

這是事實,五軍都督府一開始可以說是高於文管系統,早期的五軍都督府時期,任職的都督官無一例外,均為立有軍功的軍事將領遷升。

但是現在就不太好了,現在的五軍都督府遠不如洪武時期的五軍都督府有含金量。其實乍一看,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基本上也都是有著軍功。只是整體來說,蔭官也確實多了不少。

“這也是咱此前讓表兄執掌武苑的緣由,雖然早年間咱也是倡議勳貴嗣爵需要考評,只是這也談何容易。”朱允煐有些無奈,說道,“那些人要說投機取巧,也確實這般知道湖弄湖弄咱。”

這不是誇張,這其實就是事實了,因為這些個事情就是已經發生的,也是在不斷發生的。

早年間朱允煐也確實擔心武勳系統吃喝玩樂不堪大用,也對武勳嗣爵提出考評,避免一些武勳承襲父祖爵位時鬧出不能騎馬、不能開弓的笑話等等。

可是這麼些年下來,這些考評也算得上是徒有其表,這些考評實際上並不足以保證勳貴子嗣一個個的也都是能力不俗,不足以表明大明的勳貴系統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活力和新鮮血液。

其實朱允煐也明白,勳貴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與國同休’,這些勳貴子弟最大的底氣就是他們的父祖立下了偌大的戰功,這也意味著他們的身份特殊。

老朱可以殺功臣,朱允煐實際上對於不少武勳也是比較嚴苛,所謂的‘免死鐵券’之類的,最終解釋權一直都是在老朱和小朱的手裡,隨意的去解釋。

但是不管怎麼說,也不能動不動就削了武勳的爵位。哪怕早些年朱允煐也是想著要減輕朝廷負擔,也確實是削了一些爵位,但是那也是很多的武勳橫行不法,算得上是那些人咎由自取了。

也不好太過分了,可以稍微降等一下,但是也不能將一些勳貴直接一削到底,要不然這多少也是打擊武勳系統的積極性。

畢竟誰也不敢都保證自己的子孫出息,說不定也是有著一些紈絝子弟出現,如果不能承襲爵位,多少也是讓人心有不甘。

大明朝廷養著一些米蟲,好似也不是不可以,畢竟那些米蟲的父祖為了大明立下大功,這一點也是需要承認的一件事情,也不好事事都去嚴苛起來,該寬仁一點的還是需要寬仁一些。

李景隆這一次過來的原因,就是要推薦一些武勳子弟去高麗鍍金,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保證大明王朝的五軍都督府保持著活力,要確保大明軍方系統的持續強勢,就需要勳貴系統不斷的湧現出來一些人才。

哪怕一些勳貴爛泥扶不上牆,可是不管怎麼說,也是有著一些值得培養的勳二代、勳三代,這些人絕對值得大明王朝給予更多的機會和期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