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皇帝的工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允煐心情不錯,主要也是因為好消息還算不少,事情也比較順利,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在應天府外,大明朝的皇太子再次出宮了。看到了皇太子的儀仗,很多人也都不覺得意外。一個個的不需要覺得新鮮,這也算得上是老朱家的一個傳統罷了。

據一些老人說,孝康皇帝早年間就經常出宮。據說當今的英示皇帝年少時,更是時常出現在應天府的大街小巷,或者是街頭巷尾的,一個個早就習慣了。

更何況當今皇太子,實際上也是這樣。哪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同樣有不少人知道。

太上皇經常帶著皇太子巡視應天府,這微服私訪的事情早就被大明天子玩的再熟悉不過了。

在去往紫金山的路上,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騎著高頭大馬,“二叔,咱如今可是穿著龍袍。咱曾祖母若是見到了肯定樂意,曾祖早年間就說過,曾祖母就喜歡給咱爹繡龍袍。”

朱允熥也不意外,笑著回答,“你年幼時穿的肚兜,那就是你曾祖母繡的。咱只是聽說過,如今傳到了你那。你小時候一直穿,穿到了三歲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咱爹還有好些個甲胃呢,金甲、銀甲都有。”小小朱羨慕不已,說道,“曾祖說了,咱的身子骨還不夠高大,等咱長大了一些,那些甲胃都是咱的。”

何止是甲胃都是他的,大明朝的那些個江山社稷也都是小小朱的。

到了孝陵,自然是小小朱帶頭祭拜。也不能只是說朱允熥的兩個側妃有了子嗣的事情,也包括需要奏報老朱的兩個兒子即將舉行加冠禮的事情。

實際上這一次要忌告的,還有十三歲的老朱第二十四子朱棟、二十五子朱?也需要冊封為王。這一下老朱在世的子嗣裡頭,也就是全都可以冊封為王了。

可以說老朱一下子完成了他的‘任務’,這件事情自然也就需要小小朱來出面了。

“曾祖母,咱爹都要把外頭給打完了。”跪在碑前,小小朱好似有些鬱悶,“這一趟七叔、十二叔他們都想要去高麗開國。咱可怎麼辦呀,咱還想著要留些好地給咱的皇叔、皇弟,咱爹都要給封完了。”

傷心的小小朱隨即一屁股坐下,苦大仇深的說道,“曾祖母,安南那頭也沒有太多地,南洋那頭咱爹的意思是好些個地方就算是拿下來了也不能全都給封出去。”

朱允熥跪在旁邊,這個時候他好像也只能是閉嘴了,這些事情輪不上他多嘴。當然對於朱允熥來說,好些個事情也都是不太清楚的。

要說應天府的青樓畫舫什麼的,朱允熥可以輕鬆地做到如數家珍。可是要說軍國大事,朱允熥自然也就不太清楚了,他聽的自然也是比較迷湖,是真的不會懂這些事情。

小小朱這個皇太子現在還是比較懂事的,很多的道理他自然也都是比較清楚的。

到底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一起培養的接班人,一直都是按照皇帝的模式來培養。

不誇張的來說,小小朱的見識是遠超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人。哪怕朱允煐也很清楚,他知道小小朱的資質是比較普通的,但是無數的資源堆著,自然也可以有極大的進步。

這實際上也是和以後差不多,也不是說那些個家世好的那些人都一個個聰穎無比。好些個時候,也都是需要考慮資源,無數資源堆出來的,當然也就是‘精英’了。

朱文埂磨蹭到小小朱跟前,說道,“皇兄,咱以後要當個國君,咱就要高麗,咱也要新羅婢。”

果然是一脈相承啊,朱允熥教出來的兒子,估摸著也是一個紈絝高手呢。這小小年紀的,讀書識字是不懂,但是有些事情比起‘出息’的小小朱還要明白。

小小朱也很頭疼,說道,“曾祖母聽了估摸著高興,可不能在皇爺爺和皇祖母跟前說。不和你說了,咱還要去東陵。”

小小朱確實是挺忙的,這一次出來不只是要敗績孝陵的馬氏,還需要去東陵拜祭大朱和常氏,自然也就需要趕時間了。

在紫金山這邊也是比較忙,不過顯然也不會讓朱允煐太過擔心。除了朱允熥之外,朱允煐的三舅、小小朱的三叔,以及小小朱的小妹夫,這也都是跟著出來了,當然除了太子三衛之外,還有三大營的精銳。

哪怕不是全員出動,實際上也出動了不少精銳,更何況紫金山就在應天府眼皮子底下,當然不需要擔心太多的事情,這比什麼微服私訪的安全率還要高不少。

“王大伴,今個你可得告訴咱,陛下心情如何?”作為太孫府出來的舊人,嚴震直和王承恩關係還算不錯,“若是陛下心情好,就去幫著通稟一聲。”

王承恩熟練而隱蔽的接過王承恩遞來的銀票,抱怨著說道,“尚書大人,這就見外了!咱們都是老相識了,不好這樣!”

不好這樣,那就別收啊。這收下來了還假模假式的說著客氣話,誰信呢!

“尚書大人,今個過去倒是趕上了時候。”王承恩露出諂媚的笑容,隨即笑著說道,“只是尚書也是知道的,陛下能聽逆言,今個就算是壞事,陛下怕是也不會惱。”

嚴震直一下子開心了,他之所以提前打探訊息,自然就是因為沒有帶來什麼好消息。哪怕是出身太孫府,哪怕是英示皇帝的舊人,可是這些年也是害怕帝威越來越重的皇帝而已。

看到嚴震直過來,朱允煐笑著打趣,“咱的工部尚書,也就是在早朝的時候能見到。這私下裡求見,怕是咱的工部學院又是缺了銀錢。”

“陛下聖明!”嚴震直直接跪下,開始大倒苦水,“陛下想來也是知道,學院督建海船,改良頗多福船,可惜此前改建福船翻覆兩條。”

朱允煐是真心心情不太好,福船可不是一般的船,造價本身就貴,對於大明的水師也是非常重要。只可惜,這也就是技術進步需要付出的一些代價。

嚴震直不理會朱允煐的不高興,繼續說道,“陛下,工部學院此前派遣諸多學子、工匠下赴各地衛所,協理各地鑄炮。北邊重鎮、西南邊陲,莫要說大城、關隘有著銅炮,縣城這兩三年,也可以遍佈鐵炮。”

這不是朱允煐的首創,實際上在洪武朝的時候,其實各地衛所也沒少鑄造一些鐵炮。

只是以前的鐵炮容易炸膛,而且很多的鐵炮保養的也不太好。

從早年間朱允煐開始要求工部改良火器開始,一開始的火炮基本上都是送往邊軍,也確實是需要諸多的儲備用來一些大戰。但是現在朝廷稍微有點餘力,也包括青銅炮、火藥的製造工藝純熟,自然也要對一些衛所、城市佈防。

這些事關安全的事情,朱允煐一直都不會馬虎,他也確實很在意大明的整體軍備。

只是這些事情,從來都不是什麼省心的事情,對於大明朝的各種物資、糧餉的消耗,也是大。

嚴震直看了一眼朱允煐的臉色,繼續說道,“啟奏陛下,工部諸位教習、教授,雖有品級。只是此前吏部考評,也多有不通之處。更有吏部官員,皆賴學院技藝不精。”

聽到嚴震直這麼說,朱允煐有些不高興了,“看來這茹瑺也是湖塗,咱這吏部考評,也是該好好整頓一番。這工部匠藝,豈能和尋常文章相提並論。”

嚴震直就是這麼一個意思,他這個工部尚書在工部經營這麼些年,他對於很多的技藝也很清楚。有些東西,有些事情,也是真心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成功的。

朱允煐看著嚴震直,說道,“這些事情也是咱此前考慮不周,工部的諸多事情,工部的考評,也確實不好和尋常官員不同。這政績之類的,也不好看出來。”

搞科研什麼的,正常來說也確實是有那麼一點冷板凳的意思,指望立刻出成績之類的事情也確實不太現實。所以考評的時候,也得仔細的思慮一點。

“你回頭擬個摺子,工部的一些考評也不該這般,尤其是學院那頭。”朱允煐開口,不過還是要強調,“只是你也該明白,這技藝和工程還是有些區別。待工匠甚優,也該有分寸。”

嚴震直更加沒有意見,皇帝是什麼心思,他更加清楚,這也是英示皇帝的特點。

說到底也就是這一位雖然對待諸多工匠寬仁,但是不代表英示皇帝只是寵讓工匠。

對待一些工匠,朱允煐確實不會一味的苛刻。哪怕自己提出來了一些所謂的科研思路等等,但是不代表立刻就能夠有著一些突破等等。

只是該給壓力就需要給些壓力,朱允煐也很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不算少。

給一些工匠官位、社會地位,這可以說是朱允煐已經比起歷朝歷代的皇帝們要好太多了。只是有些個時候,如果恩寵太過,也不見得就是什麼好事情,該鞭策的肯定還是要鞭策。

嚴震直立刻明白,他顯然也知道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按照傳統的一些規矩,對於工部的考評,自然也是該有的規矩。只是對於現如今的一些規矩,對於工部學院的一些考評,當然也是需要重新的去制定了。

該說的、該做的,朱允煐自己有了決策,底下的人自然也就知道應該做些什麼了。

這看起來也是需要扯官司了,吏部和工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估摸著也是需要鬧起來了。

對此朱允煐一點都不會覺得意外,哪怕這件事情的源頭很有可能就是從他這裡鬧出來的。但是一點關係都沒有,說到底也就是皇帝要做好皇帝的本分,朝臣們也需要做好朝臣們的事情。

打發走了嚴震直,朱允煐也就心裡踏實了不少。說起來的話,朱允煐也自認為他的朝堂上,實際上也是有著不少幹實事的。

朱允煐也明白,他的朝堂上也不全都是能臣幹吏,也有著那麼一些庸官、貪官,乃至是有著那麼一些所謂的奸臣。

可是不管怎麼說,朱允煐也很清楚整體來說,英示朝還是吏治清明,尤其是此前剛剛整頓了一番吏治,此前稍微有些抬頭的貪腐之風也是被鎮壓下去了不少。

心情不錯的朱允煐翻著奏摺,也知道接下來他需要做的事情,顯然也不只是準備應付好工部和吏部的官司,他還有其他的事情也是需要準備好的。

尤其是接下來要準備的就是秋收,或者說是秋收後的收稅了,尤其是現如今是攤丁入畝的關鍵時期,很多人實際上也都是盯著這件事情呢。

尤其是現如今可是在幾個重地推行攤丁入畝,很多人實際上也都是有著一些小心思的。

攤丁入畝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算友好,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會極大的觸動這些人的利益。要是馬上的秋稅收不上來,或者是沒有看到明顯的好處,估計到時候不少人要開始議論了。

哪怕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也不能是事事都霸道,不能完全不在乎文武百官的意見。

王承恩顛顛的來到朱允煐身側,說道,“陛下,嚴尚書塞給奴婢二十兩銀票。”

“你就收著吧。”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咱的工部尚書本就是富家大戶,這算不得什麼。”

王承恩眉開眼笑,他私下裡偶爾收收錢,皇帝都是知道的。當然也是王承恩‘老實’,每次收了錢都會向皇帝稟明,這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王承恩能夠一直跟在朱允煐身邊,而且一直都是非常受重用,這都是有原因的。

“陛下,太上皇陛下有旨,讓陛下歇著的時候去乾清宮。”雙全來了,立刻跪下來就說道,“陛下,太上皇召見了周王殿下,發了好一通脾氣。”

朱允煐就納悶了,好奇問道,“咱五叔這到底又是鬧了什麼,讓皇爺爺惱了?”

雙全苦著臉,說道,“陛下,周王殿下好似是修書修了一半,前日裡在府上開宴,大半宗室都去了。”

朱允煐微微一愣,隨即笑著說道,“皇爺爺倒是苛刻了,五叔開宴自然沒事。咱待會兒過去,要是五叔沒出宮,讓五叔也留下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