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出息的子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洪武皇帝最喜歡的重孫,小小朱可以說是有恃無恐的,也是有著那麼一些特殊的。

管教弟弟,那也是應該的。不要說小小朱了,大朱、小朱,在沒有去朝堂觀政之前,首先學習的‘管理’,那就是要管好弟弟妹妹。

小朱特殊點,弟弟不多,但是堂弟很多。大朱的弟弟妹妹可不少,早年間老朱在外頭打天下,馬皇後管著後宅,弟弟妹妹很多的時候都是大朱管教著。

而現在小小朱的年齡也差不多了,可以嘗試著去管管弟弟妹妹了。

老朱寵溺的看著小小朱,說道,“你祖父可沒你這麼好,他小時候要讀書,亂糟糟的也怕咱敗了。你爹小時候,天下初定不說,咱還要清理朝堂,他也不安生。還是你好,咱的意思是你到了十五,再去朝上觀政。”

小朱也跟著說道,“十五差不多,到時候心性也算是定下來了。等歷練個兩三年也就十八了,到時候咱再給你支配點事情,你再練練手,說不準還能幫咱。”

小小朱就苦著臉了,說道,“曾祖,咱不怕做事,咱爹當皇帝處理政務就是。咱現在不想觀政,咱想打仗。真要是讓咱觀政,還不如讓咱去武苑、讓咱去管著五軍都督府。”

朱允煐一瞬間臉紅脖子粗,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對於自家的這個嫡長子,也無話可說了。這小子看似是懂得一些事情了,可是實在是半桶水亂晃。

老朱看到朱允煐的樣子,哈哈大笑說道,“這下知道咱當年是何心思了?你整日在咱跟前說著沒大沒小的話,咱那時候也算是力壯,你和你爹整日惦記著龍椅。要不是看你們是咱的子孫,咱早就收拾你們了!”

朱允煐尷尬了,強辯說道,“那是咱爹做的事情,和咱沒多少干係。再者說了,也是皇爺爺給權,咱一直都很謹慎,從來都不向皇爺爺要兵權,都是你們給的咱才接著。”

“接著了就不還回來?”老朱笑了起來,“你要弄市舶司,咱給了你幾個水師練練手,你何時想著給咱還回來?和你爹一個德行,咱給多少就接多少,也不知道該咱還回來。”

朱允煐也忍俊不禁,說道,“真要說起來,咱大明就是開了個好頭,皇帝不怕太子掌權。只要再有個一兩代,父子相疑這樣的事情在咱大明是不會出現。”

對於朱允煐這樣的說法,也是讓老朱感覺到比較欣慰的,這也是他期待的一個景象。

從當初一開始就重視培養朱標,這裡頭確實是有著老朱的一些私心。哪怕自從大朱之後,曾經生不出兒子的老朱就好像忽然間點亮了開枝散葉的技能點一般,老朱的子女確實短時間不斷增加,而且持續不斷的在增加。

但是對於大朱,老朱確實也是對這個嫡長子的情感和其他子嗣不一般。但是這裡頭,也確實有著大朱出息,以及老朱想著要給後世子孫開一個好頭的心思。

歷朝歷代發生過的那些父子相、手足相殘的事情,也算得上是給老朱提了個醒,至尊之位實在是太讓人嚮往,也會讓很多人迷失心智、忽略親誼。

也別說什麼這對其他的子嗣不公平之類的事情,不要說現在是在天家,就是尋常人家也是一樣,都是嫡長那一脈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和資源,這才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做出這樣的決定,對於老朱來說一點都不難。他也知道這可能不是最完美的辦法,但是這是皇權更替最穩妥的辦法。

老朱頗為得意的說道,“咱大明朝,不需要那般。皇儲之位早定,少了許多糟爛事。”

朱允煐對此很有發言權,笑著說道,“是這個理,雖說不見得就是最聰明、最有能力的那個坐了龍椅,只是也少了諸多動盪。咱小時候就明白一些理,也就是呂氏那頭幾個失心瘋的親戚才有些歪心思。”

老朱笑著點頭,也認可這些,“早些年,呂氏是該有心思,是覺著你爹寵著她。那女人就是個沒見識的蠢婦,先不說咱在不在。就算咱不再了,真要說傳位給允炆,咱估摸著得先給允炆娶了徐家、馮家的媳婦,再殺了老常那一脈。”

“那可不止,咱早年間掌的水師,北巡時候的一些班底。”越說,朱允煐也覺得好笑,“現在想想,咱當太孫的時候手裡頭就好些個兵權,咱也沒覺著忌諱,咱爹也沒覺著忌諱。真要說起來,好些個軍權還都是咱爹給的。”

小小朱不甘寂寞,連忙說道,“爹,咱手裡頭還有太子三衛,都是咱二舅、三舅輪番掌著。前些日子,曾祖還說給咱的羽林孤兒準備些位子,外頭要放幾個出去。”

“你曾祖哄你呢,羽林孤兒放出去,也是他們年歲到了。”朱允煐笑了起來,故意使壞說道,“等你十五六的時候,外放出去的羽林孤兒才能成你臂助。記得在家裡頭、在朝上得有人,在外頭也得有人。這個兵權,要一直握在手裡頭!”

老朱也殺氣騰騰的說道,“垠兒是該記得這些,你爹這點就好,雖說總是假仁假義,倒是對咱大明兵卒很好。這兵權在手,這天下就亂不了。那些個讀書人再聒噪,也不如刀利。”

朱允煐聽不下去了,連忙說道,“皇爺爺,可莫要在垠兒跟前這般說了,這孩子本來就殺性重。外頭不少人都說咱爹是披了個讀書人衣裳的洪武皇帝,也有人說咱是連裝個樣都懶得裝的小洪武。咱的兒子,估摸著也是這般。”

老朱哈哈大笑,那叫一個暢快,“就該是這個理!你們是咱的子孫,是咱親自教出來的,不像咱能像誰?就是你爹倒還好,他去得早,早些年也有文名,也算寬厚。你以後啊,估摸著和咱一樣,那些個史官也不知道該怎麼編排咱倆。”

朱允煐就不在意,說道,“史官能說什麼?說你洪武皇帝對百官苛刻還是嚴刑峻法?蒙元遺毒未除,這亂世自然該用重典!說你屠戮功臣?可是也不想想那些個勳貴裡頭,有多少個是貪贓枉法的?有些人是倒了黴被殺,更多人就是該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允煐繼續滔滔不絕的說道,“真要說咱說,那些史官就是再怎麼編排,也抹去不了皇爺爺這個淮西布衣一統江山的偉績!漢人江山,是咱皇爺爺再次搶回來的,這驅除韃虜的功績,也是任何人抹不去的!”

“就是,那漢高祖還是亭長,咱曾祖就是小和尚、小乞丐!”小小朱也是與有榮焉的說道,“要說南北朝倒是有出生為奴的,可是哪像咱曾祖,咱大明可是一統華夏,不像那些人就是在小地方瞎折騰!要是事關亂寫,咱就宰了他!”

老朱雖然開心,不過還是說道,“垠兒,這天底下悠悠眾口,你能全殺了?讀書人說幾句酸話,讓他說去好了,只要莫是妖言惑眾就行。咱做的事情,咱心裡有數。”

“就是這個理,咱早就沒想過讓那些儒家的讀書人念著咱的好。”朱允煐滿不在乎,對老朱說道,“咱大明的子民過得好,這盛世江山在,比那什麼歌功頌德要強得多!真要是在乎什麼虛名,咱天天去泰山封禪。雖說宋時給封禪弄的不成像,咱也可以去附庸風雅。”

小小朱眼珠子一轉,立刻出謀劃策,“爹,你讓兒子帶兵,等咱達到了狼居胥山,再把爹接過去,咱們在那頭也封狼居胥,可比封禪有意思多了。要咱說,前年就不該收兵,就該讓咱大明的三大國公帶著人馬繼續北伐,封狼居胥可算不得什麼!”

老朱和小朱對視一眼,這一下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心情也有那麼一點複雜了。

前年小朱剛登基的時候,傅友德、藍玉和徐輝祖三大軍頭帶著大軍北伐,確實有著偌大的戰績。要說去追王逐北、封狼居胥,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朝廷在北邊是不折不扣的大勝,讓韃靼進一步虛弱。

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這麼一戰下來,北邊五十年的安寧問題不大。大明朝遷都北平,也是更加的順理成章的一件事情了。

可是想想看小小朱這性子,還真的是讓人一言難盡。都說朱允煐這個英示皇帝要成武皇帝,現在看起來的話,小小朱完全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門心思的當大將軍、打仗呢。

太子這身份自然好,可是如果有的選的話,小小朱可能不想當朱太子,而是要當朱將軍。

這孩子的心思和想法,得多關注一下才好啊,畢竟大明朝需要的是皇太子、是皇儲,可不是喜歡御駕親征的皇帝大將軍。

要是有朱棣那樣的本事,那肯定是要笑開花。實在不成朱厚照也成啊,反正大事已定就當是皇帝去玩COSPLAY,可千萬不能是朱祁鎮啊,要不然江山動盪可不太妙。

用完了晚膳,朱允煐也就自覺的離開了,還是回到他的春和殿更加自在。至於小小朱,他就自然而然的留宿在乾清宮,這一位也算得上是在乾清宮長大的。要不是以後肯定要遷都北平,小小朱若干年後搬回來,那也只是‘故地重遊’。

徐妙清心情不錯,看到朱允煐連忙說道,“坤兒今個還醒著,倒也乖巧。”

朱允煐一下子樂了,非常開心,“那就抱過來讓咱瞧瞧,咱們這個二小子,倒是能吃能睡。”

奶媽連忙將朱文坤抱了過來,好在這小子現在還不認生,雖然是被朱允煐抱著,也沒哭沒鬧的。這也算得上是讓朱允煐小小欣慰一把的,畢竟以前的朱文墐,包括朱如意,不會說話前都是朱允煐一抱就會哭的型別。

沒辦法,誰讓他們對朱允煐比較陌生呢。朱允煐這個當爹的,帶孩子的時間確實少。

逗著小兒子,朱允煐也沒忘記大兒子的事情,“垠兒那頭,你也該注意點。這孩子哪哪都好,就是太好武了。這段時日也是讓翰林院那邊在給他講史,這小東西見識倒是多了不少,就是一門心思在惦記著打仗,這可不太好。”

雖然覺得朱允煐也是一門心思的惦記著打仗之類的事情,但是徐妙清可不敢在這些事情上和朱允煐鬥嘴,她也不覺得這是什麼小事情,自然需要無比的慎重。

說到底小小朱的地位不一樣,這可是大明朝的皇儲,關係著江山社稷。

至於自己的地位,徐妙清也心知肚明。雖然朱允煐對她很好,皇后這個六宮之主的位置也是無可動搖的。但是在大明朝,也就是孝慈皇后的地位,可以左右皇帝的意願。

“臣妾遵旨。”徐妙清也很嚴肅,因為這真不是小事,“只是垠兒本身就好武,每日在演武場騎射、演練,他大半心思也都是在那邊。”

朱允煐再次嚴肅交待著說道,“騎射演武不可荒廢,就是咱再繁忙,也不是整日安坐。男兒就該有男兒氣概,更何況他還是咱大明太子、咱大明未來的皇帝!再者多動動,身子骨也康健。不只是垠兒要騎射,其他宗室子弟也不能只是花天酒地。”

鍛鍊嘛,肯定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只要不過度就好,尤其是在現在這個醫學水平不是很發達的年代。而且就算是醫學條件比較發達了,該鍛鍊也是要鍛鍊。

至於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腐儒,一個個的看不上粗鄙武夫,覺得有失讀書人的風雅。這在朱允煐看來才是笑話,也是不折不扣的‘欺師滅祖’。

想想看那些儒生的老祖宗,孔聖人腰裡的劍可不是裝飾物。而現在很多的讀書人,連劍都提不起來,想想看就令人心寒!

孔聖人會不會對於那些不肖子孫恨鐵不成鋼,那是很難說的事情。對於朱允煐來說,他也顧不上那麼多,他只知道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這也是無比重要的大事。

尤其是在乾清宮的某一個小無賴,大明的國本,可不能忽略了對他的教育和培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