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表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在高麗的戰事,朱允煐實際上是知道的比較有限,哪怕他是皇帝,也是沒辦法完全的瞭解高麗戰場上發生的一切。

哪怕時刻都有一些奏報透過各種渠道送回到大明、送到朱允煐的手裡。可是千里迢迢的,只有那些探子、驛卒或者是信使騎著快馬一站一站的在傳遞,這肯定會有著一些資訊的延後性。

這也是因為朱允煐這個皇帝‘心大’,其實傅友德和徐輝祖等大將也不敢擅專,他們也確實是時不時的送回來一些信心。但是朱允煐不會遙控指揮,微操大師的事蹟是朱允煐比較忌憚的,所以前線的軍隊也有足夠的自主權。

只要能夠完成朱允煐佈置的一些戰略意圖也就足夠了,對於形式萬變的戰場,朱允煐實際上還真的不是特別的關注,起碼是不會在這個時候跑去指手畫腳。

對於朱允煐來說,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進一步的去清理吏治,這些也就是朱允煐關心的重點。

銀行在進行內部的清理,那些在銀行裡看到了太多金銀的貪官汙吏現在感覺到了大難臨頭,也經常會出現拔出蘿蔔帶出泥的事情,一大批人也都是被英示皇帝毫不留情的處置。

市舶司那邊也不要覺得可以清閒,從海外帶回來的物資被低價售賣,或者是收受一些商賈的賄賂取得‘出口權’,這都是英示皇帝絕對不能容許的事情。

不只是這些貪官汙吏會倒黴,那些向被牽連的商賈,一個個的其實也沒有太好的下場。

別看一些商賈似乎是地位得到了提高,大概也是因為現在的大明國力日漸強盛,所以這些商賈們自然也就算得上是有著一個不錯的經商環境,可以聚集更多的財富。

尤其是英示皇帝推行的一些政策,更是對於這些商賈們來說比較利好了。

只是歸根到底,在封建時代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哪怕是在所謂的讀書人的夢想年代、最為富裕的兩宋時期,商人們的地位也不算是特別高。

大明朝就更加不用說了,哪怕英示皇帝看似是對商人比較友好,但是那也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而已。在朱允煐手裡,也不知道多少商人利益受損,乃至血本無歸。

當年廢除開中法,不知道讓多少可以獲得暴利的商人利益受損。尤其是那些大鹽商,更是傷筋動骨。這些年朝廷始終將市舶司牢牢的控制住,很多的商人只能眼熱,只能是跟著喝點湯而已,就算是想要多賺錢都沒什麼門路。

只要那些商賈想要干涉朝政,或者是被報出來拉攏官吏,那下場不言而喻。只是被沒收一些家產,那都算得上是比較好的了。很多的商賈也都明白,他們就算是‘錦衣玉食’,也不能穿綾羅綢緞,隨時都有可能被朝廷碾壓。

沒辦法,這樣的封建王朝就是這樣,商人的地位就是低。重農抑商,這才是主流。

哪怕是看似對商人比較友好的英示皇帝也是有著他的底線,比如說不允許商人接觸更多的官吏,更加不會允許商人干涉國政。商人想要這麼做,那只是自尋死路。

想要安逸、富裕,那就緊跟著朝廷的政策,這才是最好的安身立命的方式和選擇。

對於大明朝廷的整肅吏治,大家並不意外,因為這也算得上是有著延續的。說到底英示皇帝看起來是有著遠大抱負的,這是一個英明的皇帝,自然不允許他的江山有太多蛀蟲。

更何況英示皇帝,那可是洪武皇帝的親孫子,那可是縱觀上下幾年前對貪官汙吏最狠的皇帝!

朱允煐確實不會手下留情,只要誰敢拖他的官員下水,朱允煐就可以毫無心理障礙的讓那些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再狠一點的話,那也就不只是一個人、一個家族的性命了。

再大明朝貪汙受賄是重罪,而行賄也是必須要嚴厲打擊的,不能半點留情。

這麼說起來的話,朱允煐好像比起他的皇爺爺更狠一些。畢竟老朱絕大多數時候,只是針對官員,不像英示皇帝這樣對觸犯律法的當事兩方都不會手下留情。

只是朱允煐也明白,有些時候也需要考慮提升大明朝官員的待遇。要不然除了極少數如同海瑞那樣的清官,或者是很多有抱負的人之外,真的會嚴重心裡不平衡。

官員的社會地位高,但是也應該讓他們吃飽飯啊,讓他們比起尋常百姓要更加富裕。

在大明開國之初,官員的待遇很差,當時的正一品才年俸九百石。而最初老朱給宗室親王的是四千八百石,還不算絹、錦等等其他財物。

雖然在洪武二十五年,老朱將正一品的年俸提升到一千零五十石。不過整體來說,也確實不太足。當然宗室的待遇,也確實是下降了一些,但是也是遠超一些朝廷重臣的。

高薪養廉這樣的方式朱允煐大概不會做,肯定不會像兩宋時期那樣給文武百官特別優握的待遇。但是力所能及的提升一下官員們的待遇,這樣的事情也可以考慮。

既然想要馬兒跑得快,當然也需要給它們喂點草了,不能太過苛刻。

這件事情需要從長計議,朱允煐知道這樣的事情也確實是真心急不來的。

“陛下,太上皇陛下和皇太子殿下後天就能回京了。”王承恩在朱允煐放下奏摺的時候,立刻抓緊時間奏報,“宗人府那頭,也接到了通稟。”

朱允煐露出笑容,感慨著說道,“他們總算是捨得回來了,這一圈估摸著是玩開心了。”

笑完之後,朱允煐問道,“皇爺爺可有說了要讓誰去迎駕?”

“太上皇陛下嚴令皇后殿下無需迎駕,皇三子殿下也無需迎駕。”王承恩立刻開口回答道,“太上皇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要理政,也無需去迎駕,周王殿下與徐王殿下去迎駕就好。”

朱允煐沒好氣的說道,“知道的是皇爺爺疼咱,不知道的還以為咱這個皇帝不孝。”

真的要說理解這些事情,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顯然都是有著極其靈活的標準。對外人,這兩位皇帝的標準極其嚴格,算得上是眼裡不揉沙的型別。

但是對於自己在意的人,這兩位就顯得極其寬容了。甚至一些尋常人覺得必須要在意的事情,這兩位其實也都可以選擇性的無視,可以選擇不太在意。

“讓人準備吧,咱還是要去碼頭迎駕的。”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讓開國公過去吧,這個事情他能做好。”

常茂在絕大多數時間還算是比較靠譜的,尤其是一些按照章程辦事的時候。對於這些看起來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活,常茂也可以說是非常擅長的,他只需要擺出身份就足夠了。

說到底也就是皇帝出行,這一條條、一章章的,裡頭有很多的規矩。說是讓常茂去負責,但是顯然也不會只是常茂負責,宗人府、禮部等等,也都是需要參與其中的,常茂也就是領了負責的任務。

想到這些,朱允煐也要回一趟東宮了,他還需要和徐妙清說一說這些個事情。

小兒子還在睡覺,這也讓朱允煐有些無奈。他的這個小兒子總是在睡覺,雖然主要原因說新生兒本來就是長時間在睡覺。再者可能也是朱允煐運氣不好,偏偏趕著小兒子睡覺的時候過來。

“後天皇爺爺和垠兒就要回來了,皇爺爺的意思是你不用去迎駕,留在宮裡照顧皇兒就好。”朱允煐開門見山,對徐妙清說道,“咱也是這個心思,你就不要瞎折騰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徐妙清露出笑容,很認真的對朱允煐說道,“陛下,臣妾自然明白這是陛下和皇爺爺憐惜臣妾。只是臣妾出了月子,皇爺爺返京,臣妾若是不去迎駕,總歸不好。”

在朱允煐想要說什麼的實話,徐妙清繼續說道,“於公,臣妾是大明皇后,當為天下女子表率。於私,這些年來幸賴皇爺爺錘鍊,臣妾在宮裡也自在,皇爺爺回京,臣妾這個孫媳自然該去迎駕。”

朱允煐想了想,說道,“咱們都去迎駕了,皇兒這邊能踏實?”

徐妙清立刻說道,“自然無需擔心,教養嬤嬤、乳孃可以看顧著,皇貴妃也能搭把手。”

這麼一想也對,徐妙清有資格去迎駕,但是練瓊瓊可沒有資格。包括老朱的那些妃嬪,實際上也都是沒有資格去迎駕的。

“也好,那咱們就一塊過去。”朱允煐也不再猶豫,說道,“垠兒也好些時間沒有看到咱們了,只是咱怕他在外頭玩野了,也不知道想爹孃了。”

真的不需要懷疑這些,小小朱這小子真的可以做出來這些事情。那小子出去一趟,真的也是有些樂不思蜀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兒子要回來了,朱允煐還是很開心的,說起來他還是有些掛念他那個喜歡折騰的不安分長子。

至於徐妙清要跟著一起去迎駕,當然也沒有問題。說到底,她已經出月子了。老朱心疼他的孫媳婦,可是也不能恃寵而驕啊,還是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好歹,徐妙清也是大明皇后,該做個表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