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英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英示三年悄然到來了,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首要關注的事情就是很快就要開始的春闈了。

掄才大典對於任何朝代來說都是重要的,對於統治者來說是這樣,對於文武百官來說也是這樣。尤其是對於文官集團來說,他們需要有著不斷的新鮮血液的湧入,這樣才能壯大他們的力量。

大明朝哪怕開國三十餘年, 文官集團的實力看似是在不斷的壯大。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現在的文官們不要說和大權在握的皇帝扳手腕了,就算是面對了勳貴集團的時候,他們始終都是處在弱勢的這一方。

所謂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或者是皇帝的垂拱而治,文官們也就只能在心裡想一想了。

朱允煐的心情也很不錯,大概就是因為朝政順遂吧。

在下朝後,朱允煐到了武英殿, 李景隆這個時候也來了。

“陛下, 武苑已經籌備好了。”李景隆開門見山了,對朱允煐說道,“過完正月,武苑就可入學。”

朱允煐搖了搖頭,說道,“無需等到正月結束,過完除夕吧。武苑教習、講師,都是朝中宿將,如何協理他們的時間,這些事情你要多費心。”

作為武苑的司業,李景隆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了。這其實就是武苑的副長官,可以說是副校長了。之所以不是武苑祭酒,那當然就是因為兵權只能是皇帝的, 皇帝親任祭酒。

其實武苑看似是和國子監的職務相同,還有管理博士以下的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比如說掌監印典領文書, 督察吏役各盡其責主簿。或者是上分管教學、授課的博士等等。

只是國子監那邊是文官, 而武苑這邊自然也就是武將了。

李景隆這個時候也繼續說道,“陛下,武苑設高階、中級、初級三系。”

“這個咱知道。”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朝中軍將,到底也是要靠軍功。只是九江表兄記好了,若是遇到英才,也當看重。國朝不缺能征善戰的猛將,帥才難求。”

其實朱允煐也知道,老朱對於武苑是無比認真的。甚至在此前,大明也是有‘軍校’,只不過是稍微的有些初級,有些不成體系而已。

而現在的朱允煐多了一些要求,不只是需要培養出一些能征善戰的將才,他還需要一些能夠統帥三軍的帥才。

自然不能缺少的也是需要一些個‘參謀’、軍師,需要那麼一些能夠有著一些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能夠帶兵打仗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只是如果都是一些只會帶兵衝鋒的,這顯然也不是一個好事情。現在的朱允煐, 其實也是有著那麼一些比較擔心的地方。

畢竟大明朝現在能夠統帥大軍的,藍玉、傅友德算得上。

只是藍玉本身就不年輕了, 傅友德更是不折不扣的老將了。這兩位到底能夠撐到什麼時候,朱允煐實際上也是有著那麼一些心裡比較打鼓的。

至於說郭英、耿炳文這樣的開國將領,年齡是一回事,能不能帶領大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說耿炳文,這是老將不假。只是他獨領大軍的次數屈指可數,捕魚兒海大捷的時候,耿炳文也只是藍玉的副將之一。

年輕一代的有徐輝祖,看似是年輕了。只是徐輝祖實際上也不年輕,都是四十歲了,這看似是壯年。只是這個年齡,真的不年輕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老朱當初有著徐達、常遇春、湯和、馮勝等等一大票帥才,傅友德、藍玉等人那時候幾乎看不到任何的光芒。

可是現在呢,朱允煐手裡的‘大將軍’,人數屈指可數,這也是他比較擔心的地方之一。

畢竟在朱允煐的計劃當中,他需要用兵的地方可不少,他需要能夠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

和李景隆商量了一會兒武苑的事情,朱允煐暫時也不需要太過操心了。主要就是武苑的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老朱親手制定的。

老朱帶兵的本事朱允煐是無比佩服的,都說徐達、常遇春是千古名將。只是千萬不要以為老朱不會帶兵,如果不是老朱當了皇帝,他也可以成為統帥千軍萬馬橫掃天下的大將軍。

鬱新這個時候也過來了,這個戶部尚書有些事情不會在朝堂上說,他需要先向皇帝稟報。

說起來鬱新這個戶部尚書這兩年不好過,皇帝此前要搞銀行,現在又要攤丁入畝,這些事情都意味著戶部尚書需要忙得腳不沾地。

雖然需要因為皇帝的‘臨時起意’多了很多的工作量,鬱新不能忽略的事情,自然也是他需要做好戶部尚書的本職工作。

“啟奏陛下,臣以為夏元吉可以協理銀行推廣之事。”鬱新開口了,推薦了一個他無比賞識的人。

夏元吉也快四十歲了,出身貧寒的他十年前中舉,隨即獲鄉薦進入太學,被選入宮中書寫制誥。被老朱賞識後升授他為戶部主事,因為處事井井有條,鬱新也很賞識這個‘後起之秀’。

朱允煐笑著點頭,說道,“這個夏元吉,咱是聽說過。為人倒也純孝、秉心正直,歷練一番倒是可以重用。”

鬱新立刻說道,“陛下,此前攤丁入畝之議,夏元吉參與制定制度,他的建議都簡便而容易遵守。”

朱允煐眼前一亮,主要是他的位置太高了一些。所以哪怕是夏元吉在朝堂上也算是稍微有點名氣,只是朱允煐未必是可以直接看在眼裡。

說起來的話就是‘高處不勝寒’,以及朱允煐這個皇帝習慣了制定大的方針策略。就算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也不可能是真的掌握著每一個臣子的動向。

朱允煐倒是來了點興趣,問道,“既然如此,那咱就召夏元吉入殿吧。愛卿如此讚譽之人,想來也是有著一些真才實幹。”

這也使得鬱新多少有那麼一些與有榮焉的感覺,他雖然貴為戶部尚書。只是在六部尚書當中,他屬於洪武皇帝留下來的老臣,不是茹瑺、嚴震直這樣的皇帝心腹。

他甚至有些時候還是比較慶幸,要不是當初的卓敬違逆上意,說不定戶部尚書已經換人了。

而現在他總算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在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他大概也是可以繼續做下去,成為真正的重臣。或許,也可以過幾年安然的致仕,贏得生前身後名。

其實現在的鬱新在舉薦夏元吉,除了確實是非常賞識夏元吉之外,多少也是想要留下一點香火情。他知道夏元吉有才華、有能耐,可以成為朝中重臣。

要是他能夠成為夏元吉的伯樂,哪怕是以後自己致仕了,還是可以為自己、為家人留下一點香火情。

真正的聖人是不存在的,有著自己的一些小心思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影響朝政,想來皇帝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看起來,英示皇帝也不是特別嚴苛的皇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就算是看起來無比嚴苛的洪武皇帝,當初也是對李善長、楊憲、胡惟庸等人‘結黨’不甚在意。

更何況他現在這還不是結黨營私呢,自然也就更加的不需要擔心讓皇帝不高興了。

人才湧現,朱允煐自然是高興的。作為一個皇帝,就算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是一個人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還是需要很多的文武大臣輔佐的。

更何況朱允煐也算是有著一些自知之明,他最大的優勢就算自己有著‘長遠的眼光’,知道一些歷史走向。

但是這不代表朱允煐無所不知,或者就是他多麼的天縱奇才。哪怕外頭很多人對他不斷的誇讚,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似乎朱允煐就已經是一代明君了。

好在朱允煐有著一些自知之明,他還沒有那麼自戀,他還沒有在這樣的一些吹捧當中飄飄然、忘乎所以。

大明朝現在看起來還沒有湧現出來更多的帥才,只是這個時候再次出現了一個優秀的‘戶部尚書’的人選,這顯然是讓朱允煐感覺到比較滿意和期待的。

尤其是按照鬱新的舉薦,這個夏元吉在經濟方面是有那麼一些心得的,這也是讓朱允煐更加的期待起來了。

大明朝,或者說是歷朝歷代不缺少一些經濟學家。只是在傳統的儒家文化當中,更多的讀書人還真的不一定是‘經濟學家’,這也算得上是朱允煐比較遺憾的事情了。

可是現在的這個夏元吉,按照鬱新的說法是能夠總理銀行之事,而且此前還參與到了攤丁入畝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這顯然就是朱允煐需要的人才了,得好好的看看。

再者就是此前攤丁入畝需要勘察土地,夏元吉充任掌管檢查刑獄和監察州縣官吏的採訪使,也有不錯的成績。

這就讓朱允煐更加的滿意和期待了,看起來這就是一個為他準備的‘後起之秀’,說不定能夠成為朱允煐接下來幾年、幾十年重用的肱股之臣。

哪怕現在的夏元吉,只是正五品。

面貌端正的夏元吉來到武英殿,也對。在古代當官的,長相還是有一定要求的,歪瓜裂棗的很難被皇帝看上眼。

“臣戶部福建清吏司郎中夏元吉拜見皇帝陛下。”

朱允煐笑著抬手,“平身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