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家事、天下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無論是為皇太孫選妃,還是說接下來的遷都等等,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很多的事情已經有著一些明確的訊號,大明最有權勢的一些人已經知道了一些確切的訊息。雖然很多文武百官、勳貴更喜歡繁華的應天府,但是面對開國皇帝,這些人的一些觀點和想法,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朱的心情不錯,接過朱雄英倒的酒,說道,“標兒,過些時日你帶英兒回皇陵祭祖。”

朱雄英立刻明白了,這不是說老朱擔心太子權力太大。而是接下來遷都,勢必是有人頭鐵要強烈反對的。老朱是準備親自出面,用鐵血的手段將反對的聲音鎮壓。

朱標自然也明白這些,說道,“文武百官還是更喜應天府,反對的意見也多。但是遷都,勢在必行,不是這些人就能攔住的!”

南方建都偏安一隅,這是老朱和朱標都不滿意的。

淮西勳貴、浙東文官集團勢力較大,遼東新復,北地漢家血脈淡薄等等,這都是老朱和朱標不滿意的。遷都是必須的,如果沒辦法平順遷都,那就強壓吧。

指了指朱雄英,朱標說道,“父皇,英兒改名的事情,你到底如何想的?”

老朱沉默片刻,說道,“咱是不想英兒改名,只是英兒這名字太常見。若是他登基,以後百姓就不方便了。”

朱雄英笑嘻嘻說道,“英、雄不能說,以前皇爺爺唸經的大雄寶殿也要改名。”

老朱笑罵一句,“咱可不是大和尚,咱只是行僧。只是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咱要是常去大雄寶殿唸經,你可當不了皇太孫!”

朱標又想起來一件事情,問道,“父皇,英兒若是改名,以後同輩要不要改名?”

這個就是字輩,按照皇明祖訓,老朱的子孫字輩都是規定的。其實朱標這一代也就是一個木字旁而已,但是朱雄英這一代開始,除了朱雄英都是有字輩了。

朱標這一系,子輩都是‘允’。

而朱標的意思,其實是按照古禮,一旦朱雄英登基,他的同輩肯定不能用‘允’字。

到底是平民出身,老朱打破常規的地方不少,“其他孩子就不改了吧,以後的皇帝同輩也都不改名。咱當初就想過這些,血脈、輩分,清楚著呢。”

可不是嘛,按照老朱在皇明祖訓的規定,只要子孫按照規矩來。可以清楚的知道這皇族是哪一脈,知道這皇族是哪一輩,清清楚楚的。

朱雄英這個時候就說道,“那以後,我就是朱允煐?”

老朱忽然有點皺眉,想了想說道,“還是朱允煐吧,你爹這一輩咱就想著了,到了你這也就規矩起來。英兒,你以後的子嗣可得按規矩來。你這名字,可沒少人埋怨。”

朱雄英也不怕,直白說道,“那是皇爺爺的皇明祖訓晚成書,再說了,這名字可是皇爺爺起的。這事怨不到我,這是皇爺爺的事情。”

老朱也笑了起來,說道,“等到咱英兒冊封太子的時候再改名,估摸著還得一兩年。”

朱標也心裡有數,主要還是事情比較多,不是一朝一夕立刻就能改朝換代。很多的事情也需要立刻開始準備,只不過就算有了明確的計劃、可以開始執行,也沒辦法一下子就達成,需要些時間。

比如說這一次祭祖,裡面也確實是有著讓朱標離開應天府、離開權利中樞的意思。這也自然是為了老朱大刀闊斧的‘砍人’,真的也就算是砍人了。

老朱出面砍人,朱標自然也就是當好人,老朱對朱標的名聲、威望看的很重,不希望他的太子有什麼壞名聲。

至於朱標,對於在這個時候靠邊站也沒半點意見,他和他的父皇很有默契,很多事情也確確實實沒有打算說想的那麼複雜,只是合夥欺負‘外人’。

朱雄英沒忍住,還是問道,“皇爺爺,孫兒的媳婦到底是誰家的?”

“徐達家的丫頭!”老朱嘿嘿笑了起來,那簡直是賺大了的樣子,“咱是沒想到啊,天德以後見了咱可不能喊上位了,不能叫咱大哥了,得喊咱叔叔伯伯!”

朱標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也覺得好笑,“父皇,我也沒有想到要和中山王平輩了。估摸著,就是徐家人心裡彆扭了。”

“他們心裡樂著呢!”老朱大咧咧、很肯定的說道,“太孫妃!他們肯定知道咱的心思,知道他們家二丫頭以後要母儀天下!矮了一輩,對他們是好事!”

二丫頭要成為太孫妃,那大丫頭就得死了。

這就是殘酷的政治,雖然老朱在登基後,很多事情也沒有完全按照古禮來。不過有些禮數,老朱還是很在意的。哪怕有點小小的問題也沒關係,老朱肯定可以解決到‘於禮不合’的障礙。

朱雄英沉默了,這樣的事情他好像也沒辦法阻止。在這樣的年代,很多的事情也就是這麼回事。

至於四叔朱棣會不會因此怨恨,或者徐家會不會因此而埋怨,朱雄英都不在意,也沒必要在意。

估計徐家在這個時候可能也是會開心的,太孫妃和王妃的分量,他們分得清。而且按照老朱的想法,如果他死了,後宮的妃嬪大部分都是要殉葬的,起碼沒有子嗣的都是要殉葬的。

到那時,勳舊之女都逃不掉殉葬的命運。

所以為了老朱家的江山傳承、為了太孫妃名正言順的入宮,徐達的長女以燕王妃的身份離世,老朱心安理得。皇家的一些事情,已經不只是家事,這也是天下事。

老朱和朱標再次聯手,將朱雄英給趕走了,這是又在討論一些事情了。

雖然絕大多數事情沒必要避開朱雄英,只不過不管是老朱還是朱標,有些事情也是不希望朱雄英過早接觸的,少不了也是要趕走朱雄英的。

朱雄英剛剛回到東宮,朱曦就跑了過來,“皇兄,我和玥兒的婚事到底該怎麼辦?”

“皇爺爺、父王做主,找我幹什麼?”朱雄英沒好氣的說道,“找他們去,不對、不對......”

朱雄英忽然間激動起來,懷疑的看向朱曦,“可是看中了哪家的小子?!”

“你又在瞎想什麼!”朱曦沒好氣的說道,“皇兄,我也就小你一歲,你不急著娶親,可是我和玥兒不成,再沒說法,我們就要成老姑娘了!”

朱雄英仔細一想,也是這麼個道理,古代確實是早婚。老朱也是在開國之初就規定了,‘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

這是法定結婚年齡,只不過在如今這年代,很多女子十二、十三就嫁人了。

朱雄英想了想,隨即說道,“這些事情皇爺爺和父王會考慮的,不過你也不要急。等你十六的時候,再完婚。”

先指婚,只不過拖個一兩年的時間。因為要是繼續拖下去,那也不見得就是一個好事情。畢竟朱雄英就算是覺得女子二十結婚也不算早,可是時代的局限性在這,更何況現如今還有‘皇權不下鄉’的現象,傳統觀念很有市場。

看著朱曦要走,朱雄英說道,“讓允炆和允熥過來,我要考考他們的課業。”

朱允炆和朱允熥乖乖的來了,這兄弟兩個被朱雄英這個兄長管教,在這個年代看來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朱雄英看了一眼朱允炆,隨即說道,“過於文弱了,明日讓人帶你去騎騎馬。”

朱允炆似乎有意見,朱雄英注意到了,沒好氣說道,“君子六藝是什麼?”

朱允炆立刻對答如流,“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不求你殺敵衛國,但是起碼要強身健體。”朱雄英沒好氣說道,“以後每天半個時辰,我會讓人帶你去演武。”

不喜歡鍛鍊、不喜歡流汗的小儒生朱允炆立刻說道,“母妃......”

朱雄英笑了,立刻問道,“母妃?嗯?”

朱允炆立刻低下頭不敢說話,按照禮制,他的母親只能是已故的太子妃常氏。

朱雄英接過王承恩端來的茶,淡淡說道,“允炆,回去與你母親說說。若是不想我管教,我也懶得管教!最好記得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的身份!記好了,我是你的兄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