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咱說有就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爺爺,你說咱這麼些年來,可是一直都在惦記著平衡,有些事情孫兒也是想要做的好一些。”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皇爺爺也知道,宗室的俸祿比較高,但是咱也沒想著繼續削下去了,免得有人說閒話。”

老朱沒好氣的說道,“你可沒少削宗室的待遇,要咱說你還就是苛待宗室。如今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可不能再削宗室了,要不然也實在是不像話。”

朱允煐嘿嘿笑了笑,老朱這麼說大概也沒什麼問題,朱允煐對宗室確實不算特別友好。起碼相比起老朱,小朱在宗室的問題上嚴苛了不少,這就是事實。

沒有必要繼續削下去,也沒必要特別的去拔高,現在這樣的狀態也不錯。

宗室可以有一定的權力,宗室也不是完全的混吃等死,他們的待遇相比起歷朝歷代的宗室也算得上是比較好的。這樣的一個狀態,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做了一些補充,現在不大可能出現歷史上明朝宗室太過龐大成為朝廷負擔的情況。畢竟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降等這樣的事情還是存在的。

能夠做到現在這個樣子真的是極限了,這基本上就是老朱的底線了,不能再多了。

“前些天咱也看了一下,咱大明的宗室還是有些能耐、有些抱負的。”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尤其是家裡的庶子這些,都想要得個職事,好過在府裡幹耗著。”

老朱微微點頭,嫡長子繼承家業、爵位,次子這些人的待遇是要降等的。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人還是稍微的有些緊迫感,還是想要稍微的找點事情做,這很正常。

更何況都是老朱家的血脈,很多人骨子裡還是比較高傲的,還是想要做點事業的。

“管管你家那個。”看不得小朱得意,老朱沒好氣說道,“再過些時日咱是不敢帶太子出宮了,現在外頭都在傳你家那個是咱大明最大的紈絝。就是你五叔,也是在辦事的!”

朱允煐瞬間啞口無言,他的那個寶貝弟弟還真的不只是應天府第一紈絝,大名第一紈絝都沒問題。至於上一任吳王,現在興致勃勃的在修著醫術呢,這可是找到了感興趣的事情了。

小朱果斷岔開話題,說道,“說到五叔,他在修的醫術倒是惠民無數,這也是咱皇家的恩澤。只是咱想著,咱也該修書了。”

老朱愣了一下,說道,“元史,咱已經是讓人在修了。”

修史書也有一個慣例,自然就是當朝修前朝的史書,記錄前朝興亡過程的事情,包括一些個大事。明朝修的,自然也就是元史了。主編也熟,先帝朱標老師之一的宋濂。

朱允煐搖了搖頭,說道,“皇爺爺,咱修的不是史書。咱也知道,那是咱大明的責任,得編撰元史。五叔修的書,估摸著不是醫術就是那些花草樹木。咱想的,還是要修一部奇書。”

看著老朱有些好奇的目光,朱允煐說道,“皇爺爺,咱想的是修一部集百家之術,可不只是經史子集,也要有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技藝、僧道、農作等等。咱舉國之力,編撰一部通曉百科的大典!”

老朱一下子站了起來,嚴肅問道,“英兒,你可知道若是編纂這樣的一部書,得耗費多少人力?你若是想要編纂大典,少不了的要考證,少不了也是該......”

“皇爺爺,孫兒知曉。”朱允煐直接說道,“只是這事,咱皇家不做,其他人也做不了。外頭的那些人都說咱們好武事,咱這幾年也不打仗了,咱治理天下。咱要做文事,就做的個轟轟烈烈,就該是文事之最!”

老朱想了想,說道,“以咱大明現在這國力,編纂這樣的大典是沒甚要緊,少不得也就是要花點時間。只是咱話說回來,咱耗費人力財力,也不是說要得個虛名,這不划算。”

這就是老朱的特點,編纂一本書肯定是沒問題的,只是這本書的作用,那就要問問了。

老朱顯然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對於他來說也確實是希望能夠知道這部大典的實際作用,這才是最關鍵的。至於其他的虛名,老朱實際上不是特別在意的。

“皇爺爺,這怎麼就是虛名了?”朱允煐開口,直接說道,“想來皇爺爺也知道,在以前都是世家大族掌控著書籍、傳承,寒門學子想要出頭實在太難。就是唐朝,這現象也諸多。那些世家傳承數百年,可不就是因為他們能讀的懂書嗎?”

現如今這年代文盲本身就比較多,一些世家大族的能夠傳承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掌握著對知識的壟斷,這也是他們不斷傳承、壯大的原因之一。

至於更久遠的,很多人都是將書藏起來,那是不傳之秘。也就意味著很多的學識,實際上是不怎麼流通的,很多世家也只需要掌握幾部經典就可以安身立命了。

知識的壟斷,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階級固化絕對是有好處的。比如說一些世家或者上流貴族,他們掌握著上升的渠道,他們可以一直富貴,而其他人就是苦哈哈的平頭百姓,一輩子渾渾噩噩的同時也被他們控制著。

朱允煐繼續說道,“現在寫書、賣書,倒不是大事,有著一部大典,也可以多些傳承。咱皇家控制著大典,這一次也是集天下之力,將諸多事務掌控在朝廷手裡。”

老朱開始沉思,他大概也是能夠明白朱允煐的一些想法。

這樣的一部大典,真的要說教化萬民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一部大典,也確實根本不可能改變儒家的地位,這一點老朱根本不需要懷疑。

可是有著這樣的一部大典,基本上是囊括了方方面面,不只是對技藝、知識的一個總結。實際上也是可以撒下去一些種子,讓很多的有上進心的人好好的學一學。

不說一下子學通、讀懂,可是這麼些個種子長大了,對大明來說就是莫大的好處了。再者就是有朝廷出面,認真的考證、編纂,實際上也可以去掉很多的糟粕,可以糾正一些錯誤。

老朱沉默許久,才問道,“真若是這般,怕是兩三年也編不了,有個十年八年才成。”

朱允煐點了點頭,這個他心裡有數,“是這個理,但是既然咱要編纂大典,就要考慮的齊全些。再者就是這樣的大典,肯定也是分門別類的,一部部的,可以慢慢的發。”

老朱微微點頭,說道,“既然你樂意做這事,那就做好了。只是這耗時費力的事情,咱怕是看不到了。你也莫要和咱說了,咱怕是蹬腿的時候都看不到這書出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爺爺活的久一點,自然能看到。”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洪武大典》,皇爺爺覺得如何?”

老朱一愣,隨即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可不成,咱又沒費多少工夫。咱沒有文名也就沒有文名了,還是得你來落這個好處。”

朱允煐半真半假的說道,“皇爺爺,你可是孫兒心裡的千古一帝,咱皇爺爺雄才大略,哪哪都不差。要咱說,也就是皇爺爺給咱留著一個好底子,咱才好編纂《洪武大典》。”

老朱立刻眉開眼笑,別人如果這般直白的拍馬屁,老朱說不定是要揣測一下動機。但是如果這是朱允煐說的,老朱自然覺得這就是他的寶貝孫兒的真心話。

更何況老朱也很清楚,這樣的一部大典,可謂是前無古人的。這樣的一部大典,必然是能夠青史留名的。雖然不在乎一些身後事或者一些名聲,但是如果能夠讓自己的名聲更好一些,老朱自然也是很樂意的。

忽然間,老朱說道,“咱的功業,不需你說,也不在乎一部大典。咱回頭想了想,你爹以前也和咱說過這個事,就叫《孝康大典》!”

朱允煐一下子傻眼了,跳起來說道,“皇爺爺,咱爹在的時候可沒提過這一茬!”

“你的皮、你的肉,都是你爹給的!”老朱急了,指著小朱說道,“咱說了,你爹和咱提過這事,那就是提過,咱還能誑你不成?你都是皇帝了,又是一肚子花花腸子,少不得要留些事情讓人說道。這大典,就是你爹的主意!”

朱允煐算得上是徹底無語了,不過還是答應了,“成,那就是《孝康大典》了,不過這也說的過去。要是說皇爺爺提議,底下人不信。要說是咱提議,底下的人心裡也是在嘀咕。若是咱爹的意思,那底下的人就來勁了!”

老朱一拍巴掌,眉開眼笑說道,“可不就是這麼個理嘛!你爹本來就有文名,比咱都強。這大典就是你爹的主意,你就是幫著你爹完善一下。這事你也莫委屈,得用心辦好這事,不能墜了你爹的名聲。這江山,都是你爹留給你的!”

朱允煐啞口無言,老朱最疼愛的孩子果然只有大朱啊。哪怕小朱這個親孫子,也只是因為老朱愛屋及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