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裡子,面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洪武皇帝的憤怒是一般人扛不住的,尤其是這一次洪武皇帝專門召集文武百官開朝,這說明了是洪武皇帝出離的憤怒。再看看帝后都被責罰,這也說明了有些事情看起來已經觸碰到了洪武皇帝的底線了。

被罰的朱允煐看起來沒有說明惱羞成怒,他只是在老朱離開後面沉似水的起身,然後緩緩走向御階。既然太上皇現在不坐龍椅了,也就意味著英示皇帝要坐龍椅了。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俯視著御階之下跪著的宗室、文武百官,表情很平靜的樣子。

“皇后且回去吧,宮中女眷皆在奉先殿,你且去安置。”朱允煐緩緩開口,對徐妙清說道。

徐妙清自然是立刻領命離開,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次皇爺爺的意思,她根本沒有資格來到奉天殿。而現在也算得上是功成身退了,該她演好的那一齣戲,基本上是演好了。

不過也不能驕傲自滿,絕大部分的戲是演好了,但是還差最後一部分。可不能在這個時候掉鏈子了,要善始善終,才能夠配合皇帝將這一出大戲徹徹底底的演好。

文武百官這個時候多少也是有點戰戰兢兢的,太上皇發威,他們自然是害怕。但是千萬不要以為英示皇帝就是軟柿子,這個年輕的天子從來都不缺少手腕,這個年輕的天子臨朝理政的經驗也很豐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哪怕現在看起來只是英示二年,可是早就幾年前,這一位就沒少處理一些朝中大事。

英示皇帝被太上皇責罰,自然也就意味著底下的這些臣子們要跟著挨板子。

朱允煐看向鬱新,緩緩問道,“戶部尚書,紅倉有何意義,你是否知曉?”

鬱新立刻出班,沒有多說什麼直接跪下,“臣領罪!”

朱允煐拿出奏章,說道,“皇后令人調撥物資,戶部不能及時調撥。這大明才開國三十餘載,就如此拖沓?此前朕想要去冗官,覺得朝廷上下都有人浮於事之舉。現在看來,朕是沒有冤枉你們,連皇後懿旨都敢懈怠、連紅倉之事都敢拖沓?!”

這一下不只是鬱新了,也不只是戶部的官員了,朝中文武一個個的都跪下請罪。

其實鬱新也覺得冤枉,紅倉代表著什麼,他自然也很清楚。實際上很多人也都知道,紅倉確實幫助了很多國子監的士子。只是真的要說起來,有些人也覺得紅倉這麼些年下來,實際上也成為了皇家施恩士子的一個例子。

以前馬皇後是愛民如子,但是現如今的皇家或許只是為了馬皇後的遺澤,或者只是施恩。

要說怠慢肯定不至於的,只不過有些時候可能稍微的有點撥付不及時,稍微晚了那麼幾天,或者是需要多發幾道催促,才會重視起來、趕緊調撥。

甚至在戶部一些官員看來,這不應該是他們的事情,這既然是紅倉,是皇家的事情。那就應該是內帑拿出來那些物資,不應該是用朝廷的東西來施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這天下,也是朱家的江山,這也是有些道理的。

不過在一些人眼裡,這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皇帝是君父不假,但是這不代表皇帝就可以隨心所欲,不代表有些事情就完全需要聽從皇帝的那些旨意了。

比如說這一次,很多朝臣都知道皇帝的內帑實際上是有錢的,相當的有錢。

畢竟一開始的時候,市舶司就是歸皇家管,尤其是最初似乎還是當時只是皇太孫的當今天子在理事。隨即才是交由‘先帝’,有先帝將一部分市舶司的事物納入戶部。

南洋來的好東西,或者是東瀛、高麗得到的土特產,朝廷自然是有不少收入。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流入到了內帑當中,那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當初戶部,或者是文官集團歡天喜地的接過了一部分內帑的職務,開心的看著朝廷多了一條財源。他們自然也是看得比較緊,皇家想要再收回去,那就是不能接受的。皇家帶著勳貴一起在做著海貿,不少人在吵著這是與民爭利。

朱允煐自然知道一些人在想些什麼,要不然此前鬱新也就不會將內帑和國庫分的那麼清楚了。皇家放出去的權力想要收回來不容易,皇權掌握在帝王手裡,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權。

看著朱允炆,朱允煐說道,“紅倉乃太皇太后遺澤,不可馬虎,更兼事關士子,國朝優待士人切不可馬虎。禮部、吏部、國子監,三部派員跟進。徐王朱允炆,代宗人府督查。”

鬱新表情發苦,他的戶部這一下是要出人出力了。現在不要說有半點想要立功的心思了,這個時候只是祈禱著千萬不要再出什麼岔子了,要不然真的是萬劫不復了。

鬱新是怎麼想的,和朱允煐確實沒有太多的關係,朱允煐是有著自己的計劃。

看著滿朝文武,朱允煐再次開口,“此前也有人上過摺子,言說內帑太富、宗室太貴。言說勳貴抱團褫奪商戶利益,咱大明盡是一些商賈之事。”

這一下不少人蠢蠢欲動了,這個時候也覺得這就是一個機會了。

市舶司到底賺不賺錢,很多人其實都是心裡有數的。現在福建泉州、南直隸淞滬、北直隸天津,這三處港口甚至可以說是日進斗金。除了那些商貿之事,每年從東瀛運來的白銀入國庫的都要朝兩百萬兩。

而內帑所得雖然不如國庫,但是也不會低於每年五十萬兩白銀的數字。

朱允煐有些嘲諷的看著一些人說道,“都說朕行商賈之事,有違聖人教化。只是要咱說,咱這朝堂上也不缺蠅營狗苟之輩,不缺少一些個道貌岸然的。有些人家裡是什麼情況,咱不說你們自個也有數。面上你是清貴的官,暗地裡家裡人都在開著鋪子、賺著銀子。”

朱允煐嘲諷不已,他可不怕事,“要咱說,面子裡子都要了,這真的不虧啊!宗室攔了你們的財路,那是與民爭利。勳貴賺的更多,那是咱大明勳貴行事張狂。莫要忘了,朕允了你們財路,一些商路咱們可沒插手!”

朱允煐的聲音肅然,警告的意味很足,“記好了,莫要太貪心,想著好處都拿走!這是大明,沒有那麼多的好事由著你們!”

說完這些,朱允煐也是拂袖而去。看著朱允煐暴怒離開,文武百官自然也是跪倒請罪。

有些人是心有慼慼,有些人是不以為然,當然也有人憤懣,自然不缺少有人覺得激動......朝堂上也是眾生百態,因為皇帝的態度看起來能夠說明一些事情。

起碼一些個明顯的訊號已經發出了,就看底下的人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有些人覺得大明朝的皇帝很好,這麼些年來勵精圖治的,大明現在是越來越富了。大明的皇帝也確實是英明神武,開闢了海外的商路充實國庫,也捨得放出來足夠多的利益。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有人覺得皇帝太霸道,最大的好處都是皇帝、宗室佔了。要知道以前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一些大的家族或者是一些商幫來做。

現在呢,朝廷一邊在嚴厲的打擊著海盜,對於沿海的走私之人也是嚴懲不貸。

這就讓不少人心疼不已了,如果只是最嚴厲的海禁也就罷了。但是憑什麼這麼多的好處,咱們這些清貴的讀書人不能佔,或者是憑什麼皇家都是江山之主了,還要與民爭利?!

皇帝還要搞什麼銀行,要發行紙幣。喜歡折騰的皇帝控制著貨源,控制著價格,想要囤積居奇或者大量傾銷,現在想要做這些事情都不容易,起碼是越來越不容易了。

今年又是廢除了開中法,現在朝廷是鹽鐵專賣了,這又是讓不少商賈怨聲載道......

皇帝做的這些事情,簡直就是讓那些大商人傷筋動骨啊。就算沒有傷筋動骨,也是足以讓這些人難受,讓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想要反對,大明朝各地的衛所現在是在練兵,在磨刀霍霍呢。武的不行也只能希望在朝堂上的一些人能夠為他們發聲,可是現在看起來霸道的皇帝根本不講道理了。

除了這麼些代言人或者利益輸送者之外,也有一些人開始擔心。

其實大明朝以前的國庫和內帑分的不清楚,主要是國庫比較窮。大明朝百廢待興,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所以也就需要內帑時不時的補貼一番。

但是現在大明越來越富了,國庫可以從內帑拿補貼,但是想要國庫補貼內帑,一些人不樂意。

看起來皇帝是動了一些心思了,皇帝這一次發難,或許就是因為鬱新此前的一些話觸怒了皇帝,皇帝現在是想要給大家一些個教訓呢,皇帝現在是要殺雞儆猴呢!

英示二年,本來大家以為是一個平和的開局,但是現在看起來不一定就是這麼回事了。

接著鬥吧,雖然畏懼皇帝、太上皇的威壓,只是有些時候也不能輕易的退步,絕對不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