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教育,刻不容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一個皇帝,朱允煐自認為還算是比較懂事明理的,有些事情他也算得上是稍微有點遠見的。大概,這也是因為他相比起其他人,稍微的要瞭解一下歷史的走勢。

也正是因為這樣,朱允煐才越發覺得自己應該重視一些事情,他不希望‘誤入歧途’的事情再次發生,不希望看到大明朝著一個不是很正確的方向發展。

老朱的能耐,朱允煐是絲毫不懷疑的。老朱能夠打天下、治理天下,這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對於自己的能力,朱允煐不敢說自己多麼的英明睿智,好在他覺得自己也算得上是有點見識,也樂意學習。沒有貪圖享樂的他還是很有責任感的,想著要治理好天下。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小小朱,大明帝國未來的接班人得重視。

“皇爺爺,垠兒若是不願意學四書五經,咱是覺得沒什麼。”靠在枕頭上,朱允煐對老朱說道,“但是咱大明天子的品性,這得重視。他貪吃、貪玩,咱都認了。這要是不恤民力、貪圖享樂,咱以後可沒法向先人交代。”

看了一眼朱允煐,老朱說道,“莫要有那麼多心思,咱不怪你。咱知道你出息,也想垠兒好。只是這小子以後是什麼樣,咱也說不準。就說你二叔、三叔他們幾個,咱和你皇祖母那麼看著、教著,去了封地也沒少幹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朱允煐嘿嘿一笑,他的二叔、三叔幾個,黑歷史還是比較多的。

老朱這也算得上是現身說法,其他的子嗣老朱未必有太多的時間去管。但是在老五之前,這幾個孩子都是馬皇後帶大的。一個個的小時候看起來都很不錯,就算不是‘明君’的樣子,可是也有著賢王的趨勢。

但是一到封地,一個個的放飛自我,一個個的都沒少讓老朱頭疼不已。

“咱垠兒不一樣啊,他是咱大明的儲君,以後這天下到底是要交給他的。”朱允煐正色,對老朱說道,“知民間疾苦的皇帝,肯定是比在深宮裡的皇帝強。他現在年歲小,也不好去咱老家觀摩祖業。就在這天子腳下,多轉轉?”

老朱來了些興趣,連忙問道,“你的意思是咱帶他去微服私訪?”

“嗯,咱早慧。可是就算這般咱也鬧出來笑話,只是看著宮裡的人和事,對外頭的事情就算有些許瞭解,也是聽人說、看書所得,那可不成。”朱允煐說著自己的心思,對老朱提議道,“咱這般都不成,垠兒以後肯定更不成。”

老朱也開始深思起來了,他覺得小朱說的這些是比較有道理的。

對於‘民間疾苦’這件事情,現在的趨勢是大明的當家人‘一代不如一代’。

老朱自然不用多說,出身低如塵埃,很多的事情他都是心裡有數的。而大朱出身的時候,老朱雖然有點家底,不過大朱到底也是在亂世長大,開國初期的荒弊,大朱多少也是知曉。

而小朱呢,他出生的時候大明朝基本上是根基穩固,正在不斷的變好。

以前的小朱雖然不至於‘何不食肉糜’,可是很多的東西都只是根據文字,或者聽別人的描述。要不然,也就是自己‘腦補’一些事情了。

要說真正的民間疾苦,朱允煐一開始也想不到,想不到大明剛剛開國時的艱難,想不到這個年代的人生活是多麼的不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就算是這樣,小朱也不算完全是長在深宮,他小時候就喜歡溜出皇城在應天府四處轉轉。有著成年人的心智,他也可以看懂一些事情。

“皇爺爺,你身子骨現在還不錯,就幫咱多教教太子。”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咱不指望垠兒滿腹經綸,但是咱想著垠兒心繫天下蒼生,咱想著垠兒能夠知道大明基業來之不易。這些事情,讀書是讀不出來的。”

老朱笑著點頭,理所當然的說道,“成,這事好說。咱不幫你,咱能幫誰?垠兒到底是咱的儲君,他的品性、能耐,關係著咱大明的江山傳承,咱是不敢馬虎。”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垠兒肯定是走不遠。就在應天府看看,雖然是天子腳下,咱大明的首善之地,不過到底也是有著一些普通百姓。”看著老朱,朱允煐樂呵呵說道,“只要皇爺爺不帶著垠兒拿著碗,咱說什麼都成!”

老朱愣了一下,拍了一下小朱的後腦勺,“沒大沒小的混賬玩意,就知道調笑咱!咱真若是去要飯了,肯定也是帶著你!”

“那咱就找個破廟躺著,等皇爺爺要來了吃食再起來。”朱允煐臉皮厚,笑著說道,“咱是一點都不擔心餓著,只要咱皇爺爺在,孫兒就不怕餓肚子,就不怕受人欺負!”

老朱聞言一愣,也樂了起來,“也是,咱就算是要飯,要先緊著你們。過幾日咱就帶垠兒出宮,咱看他現如今這般挺好。上午習文、下午習武,咱看著垠兒整日這般樂呵也歡喜。就算他在學堂打哈欠,咱看著也好玩!”

自家重孫怎麼看怎麼可愛,這可不是隔代親了,是隔隔代親,寵的沒邊。

“去學堂還是要去,大明的皇帝不能不讀書。”朱允煐想起來了什麼一般,說道,“皇爺爺的字幹練、霸道,咱爹的字看似溫和實則銳利。到了咱這,好歹也落了個殺氣足。咱幾個的字都不算好,也不算差!”

和喜歡瘦金體的藝術皇帝比,老朱家這三代人加在一起也沒辦法比藝術造詣。

對於寫字這回事,朱允煐也知道他的字‘匠氣’足。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不管是字還是畫都要有意境。很明顯,大明的皇帝們現在看起來藝術造詣都不高。

老朱嘿嘿笑起來,得意無比,“你們幾個的字都像咱,都霸道!你皇祖母以前就說過,說你小小年紀的,一手字就很霸道。咱本想著是要給你揚名,你爹給攔著。皇太孫太霸道,不一定就是個好事。”

這爺孫兩個看起來一點都沒有急著睡覺的意思,主要也是習慣了。

老朱年紀大了睡眠比較淺、比較少,小朱是習慣了‘早睡早起’,偶爾再熬熬夜。只要白天稍微打個盹就好,也不需要擔心太累了。

“咱重視對垠兒的教育,他是咱大明的皇太子。”朱允煐不想睡,繼續對老朱說道,“只是咱想著的,咱也是大明的皇帝,大明的百姓都是咱的子民。這些人,咱也該教好。”

老朱沉默片刻,對小朱說道,“這就是你留著那黃子澄的心思?”

別看現在的老朱退位了,可是這天底下的事情,老朱是一清二楚的。

朱允煐樂呵呵起來,滿不在乎的說道,“皇爺爺這般說就是看不起孫兒了?咱可是大明的皇帝,那黃子澄嘀咕幾句咱還是能容忍。只要這個人對咱大明還有用處,咱就留著。說到底,這人到底也就是迂腐的讀書人,鬧不起來風浪。”

“真要說識人的本事,你不差。”老朱頗為欣慰,對小朱說道,“咱以前還想著黃子澄到底是個會元,有些本事。咱本想著留給你,以後好助你治理天下。”

朱允煐立刻樂了,毫不猶豫的說道,“真的要是重用他,咱大明的江山就治不好了。讀書人不差,就怕有些個讀書人讀書腦子都給讀壞了。他整日想著周禮,想著教化。那人實在不靠譜,也只能是在國子監了。”

可不是嘛,如果讓黃子澄當幕僚,騷操作一大堆。歷史上的朱允炆是夠蠢的,黃子澄、方孝孺以及李景隆等人就是最好的豬隊友。

雖然黃子澄、方孝孺確實是忠於朱允炆,下場也很慘烈,看起來也確實夠忠了。只是如果蓋棺定論的話,這些人的破壞力更大,這些人就是造成大明皇帝世系改變的幫兇。

“咱確實是看不上一些讀書人,說的那些個話,咱聽著也刺耳。”老朱實話實說,“只是咱也知道,這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兩回事。咱手底下以前不缺打仗的人,要都是常遇春、徐達也不成,也得有李善長、劉基。”

可不就是這麼個道理嘛,雖然朱允煐確實不太喜歡一些文官的作風,也不喜歡現在的一些知識。只是他也很清楚,自己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去改變這些事情。

再者就是治理天下,還真的不能缺少這些個讀書人,這就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對於這個道理,明白了也就行了,一些事情做起來注意一點就好。

“皇爺爺開國後就在讓底下州府開縣學,咱是喜歡的。”朱允煐表情嚴肅,對老朱說道,“多些讀書人,有些時候是讓人頭疼。但是咱大明的子民,也該開心智。”

愚民,這玩意兒看似是對大明的統治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弊端也很大。

老朱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雖然框定了八股取士,可是對於教育的事情從來都不馬虎。大明朝的讀書人在不斷提升,這可不是所謂的文官們的功勞,而是老朱打下的底子堅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