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半君半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爺爺,這市舶司倒是讓孫兒想到了一些事情。”朱雄英嚴肅起來,認真說道,“去東瀛一趟,給內帑賺了個四萬兩。去南洋的那支船隊帶回來了三萬兩白銀,四萬餘兩白銀的香料。”

老朱立刻露出了笑容,不只是因為賺到了接近十萬兩銀子,主要是他的孫兒有出息、有能耐。

朱雄英繼續說道,“東瀛、南洋,看似是荒蠻之地,不過倒是有些好東西。孫兒仔細讓人找了找,那東瀛似是有著用不完的銀子。”

老朱楞了一下,問道,“英兒,你這是什麼意思?”

“自漢唐起,東瀛就和我中原王朝頗多來往。兩宋、前元時,透過市舶司更是從那邊賺來了很多白銀。”朱雄英開口,繼續說道,“那地方,現在還是在禁海,一些權臣把持朝政、互相廝殺。”

要說幕府什麼的,那還要解釋,乾脆說‘權臣’好了,方便老朱更好的理解。

“下一次出海去東瀛,孫兒想要讓人帶著人去那邊摸摸底。”朱雄英認真說道,“孫兒打算讓錦衣衛去那邊摸摸底、看看,再找找金銀礦。”

中國地大物博,只是有些礦產資源真的不太行。島國那邊缺煤,但是好像曾經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銀礦之一。

而且在中國,尤其是到了明朝這個時候,銅礦也是非常欠缺的。但是在東南亞地區,銅礦並不少。

老朱沉默片刻,隨即說道,“你可知道前元時,他們曾想要出擊東瀛?”

朱雄英點頭,當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曾經兩次攻打東瀛,這好像也是島國歷史上第一次遭受到侵略。據說‘神風’的由來,就是在戰爭關鍵時期,颱風讓蒙古軍隊死傷慘重。

“打下那裡,對咱沒好處。”老朱開口,苦口婆心說道,“咱此前也和你父王說過,就是擔心你像那漢武,窮兵黷武搞的百姓困苦。”

朱雄英才不在乎,笑著說道,“孫兒肯定不大沒有好處的仗,若是那邊有銀礦,咱就去打。到時候,孫兒現在練水師,就是想著這些事情。而且孫兒可是打聽清楚了,那邊可是動亂,兩撥權臣對立,國勢衰弱。”

老朱點頭,朱雄英搞的一些事情,他自然是心裡有數的,一些情報他也清楚。

朱雄英繼續說道,“而且小小東瀛也敢稱皇?孫兒若是打下來那邊,讓二叔去當個王。”

老朱臉一板,沒好氣說道,“咱知道你不喜藩王之策,但是若是讓你二叔去東瀛那蠻荒之地,天下百姓怎麼看你?待親族長輩就如此刻薄,如何治理天下。”

“皇爺爺,若是我們遷都西安,二叔的封地在哪?”朱雄英可不怕,也算是據理力爭,“再說了,在咱中原腹地,二叔也就是親王。去了那邊,就是王、諸侯王!”

老朱有點意外,看著朱雄英說道,“繼續給咱說說。”

“孫兒想的,是二叔也有衛隊,只要北元殘部打掉,也沒有太多戰事。”朱雄英開口,笑著說道,“等騰出手來,我去打東瀛、高麗,二叔、三叔、四叔,哪怕是五叔也可以當個諸侯王。若是不願去,就在這裡當個親王。”

老朱笑了起來,說道,“那肯定不去荒蠻之地,去當野人的諸侯王也沒用。”

“親王,孫臣以後肯定要削藩,大概是要推恩的。”朱雄英也不害怕,繼續說道,“但是去了那裡,只要上表確定臣屬、納貢,孫兒可不管二叔、三叔他們做些什麼。”

老朱有點心動了,他也知道他的幾個兒子不是省心的貨。

而且朱雄英說的,其實和他眾封眾建差不多一個意思,只不過老朱是想著在大明的版圖上分封藩王。但是朱雄英的想法,是將周邊的小國打下來,直接給那些皇叔當國王。

老朱覺得有點心動,但是這是大事,“咱記得東瀛無禮,那些倭寇擾邊,咱立國之初就遣使,那些狂妄之徒也沒請罪!稱皇?那可是大罪!”

罪名有了,要是真的開打,那就是師出有名了。

只是老朱忽然想起來什麼,說道,“你剛剛說了高麗,是這麼回事吧?那隋煬帝的事情,你可記得?”

朱雄英立刻說道,“孫兒自然知道那些,但是那本是我漢四郡。這一次鐵嶺衛之事,高麗也該討伐了。”

之所以這麼說,就是曾經高麗在中原動盪之時,高麗人不斷出兵。在剛剛結束的北伐後,老朱下旨要求高麗歸還鐵嶺北部及東、西之地,但是高麗陽奉陰違。

朱雄英繼續說道,“孫兒可是聽說了,高麗那些人首鼠兩端,拒不歸還我大明領土之外,還敢出師、停用洪武年號,廢漢服行胡服。這些人居心叵測,必須討伐!”

老朱樂了,指了指朱雄英說道,“你這孩子,就是想要你皇叔們去給你當個鎮守四夷的諸侯王。什麼理由、什麼藉口,你就是看上了他們的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雄英毫不在意,笑著說道,“內聖外王,只是孫兒不是修身養性,是在咱大明地界當個好皇帝。周圍的那些,孫兒可不在意。只要對咱大明好,就行了。”

老朱覺得好笑,要是那些儒生聽說了皇太孫將‘內聖外王’用在這裡,肯定是要跳腳的。

朱雄英也不在意,繼續說道,“皇爺爺,孫兒可是準備再好好的研究研究,若是接下來幾次出海能帶來好的收穫,市舶司就該放大了。到那時,也就不是內帑一家的生意了。”

老朱眼前一亮,故意問道,“哦?為何不能是內帑的生意?”

“皇爺爺,聰明人跟前就不說暗話了。”朱雄英也不在意,笑嘻嘻的說道,“孫兒想著若是要遣人去東瀛、南洋,孫兒手裡只有這麼點人手可不夠。”

老朱沉默片刻,隨即說道,“那咱給你點人手,錦衣衛的那些人倒是把好手。”

朱雄英立刻點頭,笑著說道,“那也好,這些人幹這些事情倒也順手。摸摸底,幫我仔細的盤查盤查。不過皇爺爺,若是按照孫兒想的,以後你可得順著我的想法來。”

“說什麼渾話!”老朱樂了,對朱雄英說道,“以後的事情誰能說的準,你以後自己拿主意就成,你父王還在,你和他商量便是。”

回到東宮的朱雄英早早的休息了,要為早朝而準備

實際上在明朝有早朝、晚朝,只不過在明朝,早朝的分量最重,儘管還存在著晚朝等形式,但是基本是作為早朝的補充,形成了早朝獨重的局面。

看看時間,這才接近寅時,也就是凌晨五點左右。東宮這邊已經燈火通明了,侍候的宮女、太監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早就習慣了這些。

但是朱雄英就不習慣啊,老朱這個工作狂的早朝是寅時就要開始。他這個皇太孫有優待,接近寅時才起床、梳洗,但是那些大臣午夜就要起床,凌晨三點左右就要在午門排班了。

一身皇太孫朝服的朱雄英打起精神,侍女、太監提著燈籠,朝著奉天殿走去。

宮門開啟已經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忽然看到了一隊人馬靠近,不少文武有點意外。東宮太子去巡視西安了,難道皇太孫就來‘接班’?

在三通鼓後百官排隊等著鐘鳴開門之後入內。文武官員分為左右兩列進入。待皇帝進入安坐之後,由鴻臚寺唱入班。此時文武官員左右兩班齊進,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之後行禮,奏事。

朱雄英站在文武百官左側最前排,這也是說明了他的地位。

老朱坐在龍椅,笑著指了指跟前說道,“皇太孫,站這裡。”

朱雄英臉上掛著微笑,拜下,“孫臣遵旨!”

看著朱雄英緩緩走向御座前,朝中文武立刻明白了,這個位置以前是皇太子的。而現在皇太子去巡視西安,皇太孫就站在那裡。

那個位置,半君半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