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聖誕、規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農曆十月二十七日,這也就是朱允煐的生日,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遣官告天地、宗廟,朱允煐也緩緩來到了華蓋殿,接受宮廷執事人員的參拜,然後才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賀。

教司坊設中和韶樂於殿內東西。錦衣衛陳鹵簿、儀仗于丹陛及丹墀,設明扇於殿內......

在鼓聲響起的時候,三品官以上朝服在午門外候著。第二通鼓聲響起的時候,左、右掖門開啟,文武百官、宗室勳貴排班入列。

鼓聲這個時候也結束,儀禮司奏執事官行禮,贊五拜。

朱允煐緩緩起身,他現在要升殿了。尚寶司捧寶前行,導駕官前導,扇開簾卷,寶置於案。

文武百官四拜,李景隆這個時候出班,“臣曹國公,欽遇皇帝陛下聖誕之辰,謹率文武官僚敬祝萬歲壽。”

小小朱這個時候也是在朝堂上的,雙全小心翼翼的跟在身邊。

在李景隆跪唱山呼,雙全趕緊小聲提醒,“殿下,拱手加額。”

小小朱立刻往下一趴,跟著喊道,“萬歲。”

其實小小朱的動作慢了半拍,但是這不要緊。大家也沒在意,李景隆也是有意等著小小朱起身,再唱禮。

過個生日,還是非常有講究的。什麼時候入殿,什麼時候奏什麼樂,都是嚴格規定的。大明朝雖然才剛剛三十餘年,很多的規矩實際上一開始大家不在意。但是現在慢慢的,開始嚴格起來了,很多的事情朱家的皇帝們敏感起來。

一舉一動,現在看起來也是稍微的有著那麼些個皇家威儀了。就算是老朱這樣的泥腿子,現如今也開始慢慢的講究起來這些了,規矩在這個時候就應該不斷的建立、完善。

就在群臣四拜後,老朱大步進入奉天殿,他的心情很不錯。

“今日皇帝聖誕,自當慶賀。”老朱笑著走向丹陛,朝著小小朱招了招手,“太子過來扶著朕,朕年歲大了,走不上去。”

小小朱開開心心的跑了過去,扶著老朱走上丹陛。

在老朱坐上龍椅的時候,朱允煐笑著對小小朱說道,“太子過來,隨父皇拜謝太上皇。”

老朱笑眯眯的坐著,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小朱領著小小朱叩拜老朱,這也是因為老朱現在是小朱唯一的‘血親’。在朱允煐這個皇帝生辰的時候,肯定不能忘了先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帝起身。”老朱笑著開口,看著朱允煐說道,“今個是你生辰,你最大。”

朱允煐笑著起身,轉身看向丹陛之下,“吳王、郢國公,你二人也叩拜太上皇。”

朱允熥是朱允煐的胞弟,馮誠則是朱允煐的小妹夫,這兩個人現在也算得上是朱允煐的血親了。在朱允煐的生辰,也讓這兩個人跟著一起參拜,這可是額外的待遇、恩寵。

老朱哈哈大笑,看著底下的兒孫們,心情確實是比較愉快。甚至可以說比起自己生辰的時候,現如今還要更加的心情愉快。

坐在龍椅上的老朱看著兒孫們,老朱緩緩說道,“天子與親王,雖有長幼之分,在朝廷必講君臣之禮。蓋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皇帝,站在朕身側。”

一身冕服的朱允煐聽話的站起來,而老朱說道,“眾親王,拜賀!”

這是‘下馬威’,其實老朱的這些兒子們早就習慣了這些。在朱允煐登基的時候,他們其實就拜過朱允煐了。只是現在在朱允煐生辰的時候,老朱特意過來,就是要再次讓朱允煐的那些叔父們低頭,就是要讓滿朝文武看清楚皇位傳承有序。

朱允煐的那些叔父們就算是再不情願,可是在這個時候也只能乖乖低頭。

當然朱允熥、朱允炆這些弟弟們,他們沒有任何的心理障礙。拜著也就拜習慣了,真習慣了。

看到宗室贊拜完畢,老朱說道,“宗室暫且退下,皇后於坤寧宮設宴。汝等且去偏殿,咱晚些時候便和你們共宴。”

宗室就算是心有不甘,這個時候也只能是乖乖的離開。

而此刻的坤寧宮,徐妙清坐在主位,練瓊瓊說道,“妾練氏,恭詣皇帝陛下稱賀。”

朱允煐的這些個妃嬪們這個時候也是隨著練瓊瓊四拜。

朱曦表情嚴肅,隨即帶領著公主們上前,和練瓊瓊的禮儀一樣。

在殿外,命婦們也列班了,中山公夫人李氏表情肅穆。在內贊接引至殿上,李氏及諸命婦皆跪。

“中山公夫人妾李氏等稱賀。”

徐妙清一絲不苟,開口說道,“聖誕之慶,與夫人等共之!”

後宮的禮儀,實際上比起前朝還要‘嚴謹’。主要是老朱和小朱這兩代帝王有些時候是不怎麼講規矩的,可是在大明的後宮當中,講規矩的不少。

以前的馬皇後不用說,那是真正的母儀天下。在馬皇後不在之後,代管後宮的李淑妃等人格外的講規矩,一方面是怕被挑刺,另一方面是以此展現自己的威儀。

此前也有呂氏在東宮掌管,文臣之女的她‘恪守婦德’,非常的講規矩。

其實在這麼些年下來,也就是新皇朱允煐登基,大明才再次迎來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徐妙清這個時候開始講規矩,大家自然也都是格外的重視,不敢有任何的馬虎。

命婦們也不覺得這樣的規矩繁瑣,能夠有這樣繁瑣的待遇,是無數人羨慕不已的。就像前朝的那些文武大臣,晚上不能睡、還要擔心被皇帝清算,可是一個個的還是往朝堂上跑。

為的就是這樣的風光,為的就是大權在握、青史留名。

就像坤寧宮一樣,實際上這麼些年來坤寧宮一直沒有住人。就算是朱允煐現在登基稱帝了,也只是在‘東宮’,只是在春和殿,畢竟不好將老朱趕出皇宮。

也就是遇到了一些大事,徐妙清才會在坤寧宮召見命婦,這也是正統。

文武百官離開奉天殿,老朱帶著朱允煐朝著奉先殿走去。小小朱也蹦蹦跳跳的跟著,估計這個時候皇后也在奉先殿等著,也就是他們有資格在這個時候進奉先殿。

到了奉先殿,到了殿前,老朱說道,“英兒,你也該二十三了。”

“開年就二十四了。”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孫兒這年歲,就當皇帝了。”

老朱笑了笑,對朱允煐說道,“咱英兒也受苦,咱好多事都沒給辦妥。”

朱允煐看不懂,而老朱有些自責的說道,“咱英兒沒出生的時候,咱就在搗鼓《祖訓錄》,給你個名字叫了好些年,還給改了,你祖母知道了肯定要說咱。咱孫兒元服之禮,當時又太忙給耽誤了。”

元服之禮,其實就是行冠禮。

明朝其實有冠禮,老朱洪武三年就定了皇帝冠禮是天子四加。只是那時候,老朱不需要行冠禮。而當時的皇太子冠禮,也有近則十二,遠則十五。比起尋常百姓,是稍微的早一些。

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咱記得咱受封皇太孫的時候,就是冠禮。”

看著牌位,老朱說道,“咱當時不讓你行冠禮,就是你祖母不在、你娘也不在。以後等咱垠兒長大一些,你可不能缺了這些禮數。咱是皇帝、咱是泥腿子,咱不講就這些,咱的子孫可不成。你們也該有些長進,該有的規矩要有。”

朱允煐笑著點頭,說道,“孫兒記得了,該有的禮數肯定是要有的。”

有些個事情,是需要那麼一些時間的。所謂的三代才出貴族,這也是有道理的,很多的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立刻出來的。

老朱和小朱,骨子裡就不是什麼貴族,他們有些時候對於一些事情確實不太講究。他們對於規矩的理解,是其他人要遵守,他們這些個皇帝就不一定是需要講究這些規矩了。

這可能是好事情,但是這可能也算不上是什麼好事情,當然也就需要稍微的注意點。

徐妙清這個時候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帶著小小朱在給祖宗們挨個的上香,這也是她和小小朱應該做的事情。

看著這些個牌位,朱允煐笑著說道,“皇爺爺,你說咱現在現在如此出息,咱的爹孃看到了是不是也高興了?咱現在這麼有本事,咱爹孃肯定也驕傲。”

老朱連連點頭,很肯定的說道,“旁人咱不知道,看到咱英兒這般出息,咱也是面子上有光。咱知道咱的英兒有能耐,只是沒想到咱英兒如此能耐!”

朱允煐笑了起來,無比肯定的說道,“那就好,咱現在做的還算不錯,只是咱知道咱還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現在的朱允煐還算是有點出息,只是他也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些。他現在還算是有點出息,還算是個有出息的、英明的皇帝,只是他也覺得這還遠遠不夠,他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在奉先殿和自家祖宗們說說話,這更加重要,這才是真正的宗廟,而不是為了禮數之類的天壇之類的地方。

有些事情也就是這樣,還是和自家人說說更好。真正在意的,也是自家人。而有些事情、有些動作,實際上也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畢竟是皇帝,要做個表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