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貢茶、開創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大明朝的皇帝,早起是必須要有的基礎品質。老朱是開創這個習俗的人,而朱允煐雖然私下裡無數次吐槽老朱的工作狂屬性,可是他還是要乖乖的上朝,看起來是一副要將這麼個習慣給發揚光大的意思。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心裡有著盤算,只不過還是在默默的等待著,不需要操之過急。

文武百官也都是在奏報著一些個事情,朱允煐要麼是聽著,讓這些個文武百官做好自己的本分。要麼就是乾脆的直接拿出來主意,這就是他這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

皇帝嘛,就應該是這樣,很多的事情也確確實實需要皇帝來做主。

看著茹瑺,朱允煐忽然說道,“吏部分掌政務,吏部掌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之政。眼看就要年底,文選、驗封、稽勳、考功四清吏司及司務廳也該忙起來。這大明官員,當能力出眾、品行優秀,吏部也當重視。”

茹瑺連忙領命,恭敬無比的說道,“臣領旨。”

朱允煐點了點頭,只是隨即說道,“自胡賊後,六部各領職司,分掌朝堂大事。六部尚書國之重臣,只是這品級,向來不高。愛卿,汝等以為如何?”

這一下滿朝文武都楞了一下,六部尚書要‘升官’了,或者說終於有文官可以在理論上和武勳們抗衡了?

胡惟庸,那是胡賊,這個丞相死了自然也就沒有正一品的文官之首了。至於此前的所謂衍聖公的正一品,這也就是給孔夫子的體面,也就是名義上的。

文官們這個時候激動,人活一張臉啊,他們當然希望文官們的地位能夠高一點。大明朝現如今的文官,實際上就沒有個一品,一個個的見到了武勳先天性的低一頭,這可不算好。

茹瑺站出來,強自按捺心中的激動,“此等大事,陛下聖裁。”

朱允煐露出些許笑容,緩緩開口說道,“軍國大事,愛卿自當為朕分憂。各部回頭也多商議,理出條陳給朕。咱大明沒有丞相,六部尚書等也該協理各事。咱大明文功武治,切不可重文輕武,亦不可武重文輕。”

本來不少武勳也就是吃瓜的,文官們的事情他們不大樂意摻和。可是現在陛下說了什麼‘武重文輕’這樣的事情,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難道,大明朝武勳一直高高在上、壓制文官的傳統,在這個時候要有一些改變了?

這可不行,武勳們絕對不習慣這些事情。大明開國三十年,很多的武勳根本不將文官放在眼裡。在他們看來,這個大明的天下都是他們打下來的,那些讀書人就是跟著沾光而已,憑什麼是這些人和他們平起平坐,甚至還要和他們‘分庭抗爭’?!

文臣這個時候顯然是比較激動的,因為他們看到了地位上升的可能。陛下已經釋放出來了善意,能不能爭取到這個機會,能不能更進一步,也就是看他們接下來的表現了。

武勳們在這個時候也是有著那麼一些不滿的,他們當然不希望看到文臣們的地位上升。

只是有些武勳剛剛提出一些意見,不要說徐輝祖了,藍玉、常茂等人立刻就跳了出來,誰敢齜牙就是自絕於武勳,誰敢阻礙陛下的大計,有的是武勳直接跳出來。

下朝後的朱允煐來到了武英殿,笑著問道,“王承恩,咱的貢茶有哪些?”

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貢茶制度起源於西周,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專供皇室享用。

其實茶文化在中國也是有著很多的變化,大名鼎鼎的茶聖陸羽事其中一個傑出代表。很多人覺得沖泡文化是陸羽開始,實際上也不完全準確。

以前都是茶湯,現如今的茶湯可沒有什麼市場了。

王承恩連忙說道,“武夷山有御茶園,太上皇憐惜民力,如今僅有武夷山御茶園。”

這也是老朱的‘功勞’,因為老朱出身貧寒,他深知貢茶對於茶農的壓迫。所以弄出來了‘唯採芽以進’,也把我國唐代炙烤煮飲餅茶法改革為直接沖泡散條茶“一淪而啜”法,遂開我國千年茗飲之宗。

所以說後世的茶文化,在老朱這裡也是深受老朱的影響。茶文化從繁瑣到自然,從官宦權貴到普羅大眾,老朱這也算得上是功不可沒了。

以前都是一些個龍風團餅茶,當然民間也就是團茶,而現在變成了炒青綠茶。以前團茶時的鬥茶,方便觀察湯色而深受宋朝人喜愛的黑釉瓷兔毫盞退出歷史舞臺。

胎薄素淨的白瓷,在這個時候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畢竟以前的團茶,那是精緻奢華,有的甚至鑲金嵌銀或加入香料。老朱推行的‘廢團興散’,也讓飲茶文化開始歸於淡雅自然,大概也符合陸羽提出的‘儉德精行’。

抱著一杯茶,朱允煐觀察著茶的顏色,“還不錯,紫砂壺還沒有出來。說不定還真的是要咱開始一系列了,天津都是咱給弄出來的,紫砂壺難道也要咱弄出來?”

朱允煐還是有著那麼一些驕傲的,天津以前可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衛所。但是現在就不同了,是他將津門改成了天津,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城市。

包括北平,雖然紫禁城也都是按照應天府的皇城規制建造。但是原本已經開始萎靡的北平府,在朱允煐這裡再次煥發了生機,這座城市也是他來建造的,起碼是他來督造的。

這要是紫砂壺也是從他手裡發揮起來,說不定以後喜歡喝茶的老爺們兒們都要感激他了。

“令景德鎮督造一批御器,朕的茶具也該換換。”朱允煐隨口說道,“莫要花哨,古樸素雅變好。也切記莫要擾民,朕的心思你應該是知曉的?”

喝著茶,朱允煐隨口問道,“朕的貢茶少些不要緊,咱的官茶可不能出了差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老朱愛惜百姓,所以只有武夷山的御茶園,規模還是比較一般的。但是自唐宋以來,中原王朝就開始用茶葉與西部的少數民族進行貿易,換取馬匹等物資,茶馬貿易一直以來都很流行。再者就是中原王朝的茶葉,也可以遠銷海外。

貢茶的事情朱允煐不是很在意,武夷山的御茶園雖然規模小,但是武夷山茶可是大名鼎鼎的。武夷山巖茶當中最有名的大紅袍,朱允煐還是比較喜歡的,當然也有鐵羅漢、白雞冠等品種。

喝完茶,朱允煐開始辦公了,茶葉可不是什麼小事情,朱允煐得重視。

處理完公務,朱允煐晃晃悠悠的朝著東宮走去,還有不少的事情需要交代一番。

小小朱已經回到了東宮,這個小家夥開開心心的拿著小木刀在和侍衛們練武。

朱允煐對此是樂見其成的,他不只是自己一直都是勤於鍛鍊,對於自己的妻女,朱允煐也是督促著鍛鍊。哪怕這看似和一些儒家文化的‘靜’相悖,但是朱允煐可不那麼認為。

誰敢說什麼失儀等等,朱允煐就要說君子六藝,貶斥那些讀書人‘數典忘祖’。當然在後宮,朱允煐可以一言九鼎,只是有些事情他也確實沒辦法強令別人改變。尤其是移風易俗這樣的事情,他大概也就是做一個榜樣作用。

比如說纏足這些,以前的馬皇後不纏足,先皇后常氏不纏足。而作為新皇帝的朱允煐更是不喜纏足,皇室宗女更是一概不許纏足。

當今天子的態度,自然是影響了不少人。只不過朱允煐也很清楚,民間現在還有很多纏足的風氣,這也不是大明開國三十年就可以改變的,更不是朱允煐這個皇帝一下子能夠改變的。

他就算下令不許纏足,也不會影響有些人私下裡偷偷纏足。更何況朱允煐也沒辦法下旨,有些事情好說不好聽啊,只能是‘教化百姓’。

朱允煐笑著看在小小朱揮舞著小木刀追著侍衛在瞎跑,小小朱的刀法也就是別人逗著他。也不需要小小朱刀法精湛,這個小家夥開心、健康就好,這也是朱允煐最看重的。

“明日得和他好好說說,大軍就要回來了。”朱允煐看著徐妙清,笑著開口說道,“你也該準備一下,此次大勝,自然也要報於先祖、祭天,你也該過去。”

對於朱允煐的這些旨意,徐妙清自然是領命,這些事情她自然也是需要出面的,因為她是母儀天下的皇后,有些場合也確實需要她這個皇后出面。

小小朱歡天喜地的跑了過來,抱著朱允煐的大腿就說道,“爹,我要洗澡!”

一把將小小朱撈起來,扛著這小子就走,“好,爹帶你去洗澡!要不咱們去池子裡泡一泡,叫你高祖父過來也泡泡澡?”

小小朱扭著身子,他有想法了,“爹,我去喊高祖父,高祖父最喜歡垠兒!”

好吧,看著小家夥咋咋呼呼的跑走,朱允煐心裡有些酸溜溜的了。朱允煐本來覺得自己是‘最靚的崽’,可是現在看起來根本就不是,因為老朱最喜歡的是最小的‘嫡長’。

老封建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