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大事、小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徐妙清是大度的,對於她的丈夫消失不見,這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她的丈夫要麼是去了其他妃嬪那裡歇著,要麼就是在太上皇那邊,都不需要覺得新鮮。更何況胖兒子在跟前呢,摟著這胖乎乎、肉嘟嘟的兒子,徐妙清就很心裡踏實。

盤著腿坐在榻上的老朱樂呵呵的看著奏摺,也有些調侃,“咱到底是太上皇了,你這個新皇帝又厲害。這摺子你要是不給咱看,咱還看不到!”

“那是,我當皇太孫的時候,要是藏下來摺子,你也不會知道。”朱允煐一邊看著奏摺,一邊說道,“不過說起來,咱雖然是皇帝了,可是和皇太孫一樣,批完了摺子還是要讓你過目。”

老朱抬頭,語氣莫名的有些小心,“英兒,咱就是怕你......”

“皇爺爺,咱們爺孫兩個不用說那些。”朱允煐趕忙說道,對老朱說道,“孫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皇爺爺若是真的撒手不管,我心裡也不踏實。要麼過個五六年,孫兒可以把持朝政了,要麼就是皇爺爺真的老糊塗了,要不然肯定要幫忙。”

老朱笑著點頭,隨即說道,“你四叔這事,你是準備怎麼辦?”

“立國就是,讓四叔送來國書。”朱允煐笑著開口,對老朱說道,“咱們就算是認了這個宗藩了,一切都是按照朝廷的制度來,應該差不多吧?”

老朱點頭,隨即說道,“你四叔說想要遷民?”

“咱大明的百姓還不夠,遷去東瀛肯定有些難。”朱允煐也有些為難,說道,“只是東瀛那邊,也確實該遷些人過去。要不然都是東瀛人,四叔可靠的子民都沒有。”

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弄些大明的子民,朱棣想要治理都難。

老朱有些感慨,說道,“是打下來了一些基業,現如今也是在治理。只是到底是蠻夷,你四叔、你那些個弟弟,怕是要百十年才能讓百姓歸心。”

可能還有一定的難度,那邊雖然搞了很多年的幕府,那些幕府將軍掌權。可是那邊的天皇傳承一直有序、從未斷絕,那邊的百姓對此也是非常認可的。

所以朱棣想要去收歸民心,確實是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畢竟對於東瀛的人來說,朱棣、大明就是異族。想要讓這些人認可朱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咱想著,給四叔國書、金印,銀礦那邊也有咱的駐軍,隨時可以馳援四叔。”朱允煐笑著開口,對老朱說道,“其實咱這一次打贏了韃子,北邊暫時是安穩了。高麗那邊,孫兒也準備吞下來。”

老朱一下子來了精神,說道,“好,那邊本來就是漢四郡,咱能封兩三個藩國。那邊連成一串,以後那些韃子想要南下,咱就可以多路大軍齊出。你四叔那邊,也可以互為依靠。”

朱允煐也是這個想法,說道,“這樣一來,咱們北邊算是安穩了。以後孫兒就可以經略西北,西域諸地該收回來不說。南洋那邊,咱也需要一直打仗、要佔下來。”

老朱想了想,還是問了心裡話,“英兒,咱大明現在夠大了,自家子民都安置不過來,要那麼多的地不見得就是個好事。就算是讓你皇叔去開藩國,也不該這般。”

“皇爺爺,孫兒想著的是始終要讓咱的軍隊有地方打仗。”朱允煐開口,說著自己的一些想法,“天下承平自然是好事,只是咱大明也足夠強勢,打些小仗不成問題,也不會多國庫、百姓有太大負擔。最重要的是一直打仗,咱的軍隊就有戰力。再者,武勳不能斷。”

看到老朱在認真聽,朱允煐說道,“縱觀歷史,開國之初都是武勳強勢、文臣勢弱。可是文臣成長的速度太快,文人一旦起勢就難壓下去。咱的五軍都督府,也該一直有武勳坐鎮。”

這也是讓老朱有些頭疼的地方了,在大都督府時期,徐達、李文忠這些大將坐鎮。就算將大都督府改成五軍都督府,初期也都是一大票國公、侯爵坐鎮,都是一個個的開國功勳,一個個的都是沙場宿將,強勢的厲害。

可是這些年呢,一大票老將死的死、老的老,不過確確實實能夠感覺到五軍都督府的含金量在下降。身居高位的,也開始有著那麼點‘趕鴨子上架’了,或者是一些人只是二代,沒有太多的戰場上的功績,有些缺少說服力。

這些事情自然是需要注意的,朱允煐也確實希望五軍都督府保持著強勢。這個勳貴的基本盤一定要保持著足夠的活力,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和文臣保持著平衡。

想了想,朱允煐繼續說道,“兵部,我也打算給抽出來,以後讓武勳這邊佔著。”谷

“兵部?”老朱微微皺眉,連忙提醒,“英兒,兵部和都督府互為掣肘,這要是讓勳貴連兵部都佔了,那以後就沒人管得了他們。不成,咱不準你給武勳兵部。”

老朱說的這些事情也確實是事實,現在的五軍都督府掌天下兵馬大權。就算是和兵部,其實也是以都督府為主,到兩者之間相互牽制。而且當初老朱也是利用文官任職大都督府以達到直接控制軍事大權的目的。

為了防範統軍將領的專權,又規定五軍都督府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但不統兵。

老朱說的這些在理,雖然也有可能出現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情況,但是可以很有的避免一些大將執掌軍權。武將,一直都是皇帝比較‘忌憚’的,尤其是一個將領統帥一支軍隊太久,那自然一九四更加犯忌諱的事情。

算了,還是繼續保持著這樣的格局吧,朱允煐也沒辦法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現如今的情況,還真的就是不要讓武勳繼續坐大吧,現在的武勳實力已經足夠強悍了,就不需要繼續烈火烹油吧,免得武勳真的要成為尾大不掉的怪物。

稍微注意一下這些事情,這也是很有必要的,朱允煐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和老朱商量了一下朱棣的事情,這件事情其實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了。很多的事情也就是按照程式來就好,大明有著那麼一些制度,朱允煐自然也就不需要操心了。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對於這件事情也確實沒有太多的關注,或者說很多人現在的心態,也確實是沒有將東瀛看在眼裡。那裡就是蠻荒之地而已,如果不是知道那裡有銀礦,未必會多看一眼。

現在朱棣要在那邊立國,那就按照程式來,遞交國書、確定藩屬,這樣也就行了。

只不過對於不少的宗室來說,這件事情帶來的震動顯然更大一些,他們看到了不同。

如果是太上皇時期,很多人都覺得眾封眾建,很多的親王都是在等待著就藩呢。可是除了極少數年紀相對較大的親王就藩之外,絕大多數的皇子還是留在京城的。

早些年都說是當時的皇太孫不喜歡分封,這也沒少讓朱允煐的那些皇叔們在私下裡埋怨。覺得他們的這個大侄兒簡直是多事,那攔住了他們的出路,讓他們簡直沒辦法生存。

當然前些年也有說過,比如說可以去大明之外開創基業之地,朝廷幫忙打下根基等等。

只是不少親王也覺得荒蠻之地去了就是受罪,在那邊簡直就是發配、生不如死。雖然現在依然會有不少人覺得朱允煐是苛待宗室,不過朱棣這個榜樣作用還是有的。

東瀛可以成為基業之地,高麗自然也不成問題。仔細研究一下,安南、琉球、暹羅、占城等等地方,看起來也都是可以成為基業之地的啊。

當然,真的要去那邊肯定是需要做好準備才行。朝廷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打下來江山再給送出去,更何況就算是打下來了江山,治理那些蠻夷也不是輕鬆的事情,哪裡有在大明境內當親王舒服。

人各有志,願意當一個富貴的太平親王肯定沒問題。不過如果想要開創自己的基業,朝廷這邊也是非常支援的,就看老朱家的這些子孫是如何選擇的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允煐一點都不需要著急,也確實沒什麼好著急、擔心的,耐心的等待就好、順其自然就行。更何況生在帝王家,有些事情也確確實實是沒有什麼好選擇的。

現在不主動,說不定以後會在皇帝不斷的暗示,或者是直接的聖旨下,不得不接受一些事情。

這都是很正常的,朱允煐現在一點都不需要覺得著急,他現在也確實算得上是穩坐釣魚臺了,一些事情也根本就不需要他去多說什麼,下面的人自然也就可以安排的明明白白。

還是繼續做好一個皇帝的本職工作吧,這對於朱允煐來說更加重要,這些也確確實實就應該是他要做好的事情。

朱棣的事情,只是朱允煐日常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這只是家國大事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還真的不值得朱允煐在這個事情上過多的關注,他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