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文抄公——小朱皇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應天府的百姓來說,朝廷大勝已經成為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在前元的時候,當時的朱皇帝名義上還只是郭子興帳下的左副元帥,他就攻下了當時被成為集慶的應天,在這裡開始發展壯大,在爭取民心的同時也展現出爭霸天下的決心。

在當時,朱皇帝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遊有陳友諒,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可以說這是四戰之地,朱皇帝的勢力也是相對一般。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險惡的環境,朱皇帝不斷取勝,最終擊敗了一大堆叛亂割據勢力,將蒙元趕出了中原大陸。勝利的訊息不斷傳來,應天府的百姓確實不覺得有什麼好新鮮的。

驕傲、自豪,或許是有的,但是對於百姓來說,踏踏實實的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是理所應當。

國朝強盛,現在不說安居樂業吧,起碼不需要擔心四處戰亂、民不聊生了。

百姓們只是感覺到驕傲,只是覺得這又是一個勝利的訊息而已。但是對於一些有識之士,或者是那些個文武百官,他們知道這一次的大勝有著不尋常的意義。

不只是說這是今上登基後的第一場大勝,更是說北邊的危險幾乎解除。

對於朝廷的文武百官來說,酬功、撫卹,這樣的事情也是理所應當的,這都是要辦好的。這些事情,也確確實實就是這些天朝堂上的一些討論的焦點。

朱允煐的心情不錯,主要就是因為勝利總是這麼的讓人開心,大明越發強盛,作為皇帝的朱允煐自然也就越發的驕傲、自豪。大明朝,必然會更加強盛。

“傅友德有大功,只是他也封了國公,咱看這也不好再升了。”老朱開口,對朱允煐說道,“加官吧,給他個太傅,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下令命有司於其府前治甲第,賜其坊日‘大勝坊’。”

朱允煐也不反對,這基本上是徐達的待遇,只不過現在徐達不在了,傅友德可以有這樣的待遇。

“三公、柱國,傅友德的功勞確實夠多了。”朱允煐笑著點頭,對老朱說道,“說起來,這也是賞無可賞了,也只能是蔭封其後代,給予一些榮耀了。”

老朱微微點頭,說道,“等他死後,給他封個王就是,他的子孫你看顧著就好。藍玉的話,改回梁國公吧。加個太保,左柱國。那人雖有些跋扈,倒是你的心腹之人。”

藍玉的出身在那,和朱允煐自然是有著太多的牽扯。藍玉的功勞也很大,自然也就需要考慮好給予一些榮耀,加官之類的自然是少不了的。

朱允煐笑著說道,“徐輝祖,咱看給太師吧。他性子和中山王像,老成持重不說,也是垠兒的舅舅。咱想著要拿了他的兵權,也該給他點榮耀。”

太師、太保、太傅,這就是三師了。

老朱非常滿意,笑著說道,“咱垠兒的東宮班底如此雄厚,這也是好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咱爹可沒法比,咱爹當時可都是開國班底。”朱允煐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不過垠兒這班底也不錯了,這一次戰死疆場的士卒,咱也該撫卹。咱想著讓妙清帶著垠兒去文華殿,讓垠兒掌羽林孤兒。”

老朱這一下是真的樂了,對朱允煐說道,“以前都說咱偏心,讓你爹、讓你早早就掌了兵權。現在倒好,咱垠兒才三歲,你就讓他掌兵權。”

“名義上是他的,還不是咱掌著。”朱允煐也忍不住笑出聲,說道,“不過這大義該有,他是國之儲君,也該撫卹士卒、功臣。”

老朱想了想,說道,“咱看,還是等允熥回來了再說。不能讓皇后去文華殿,允熥是垠兒的親皇叔,他出面就好。”

好吧,朱允煐覺得老朱的心思很明顯,就是‘後宮不得干政’。朱允熥出面,其實多少也是犯忌諱的,但是考慮到他的性格,以及小小朱的年齡,還是朱允熥輔佐小小朱去撫卹有功之臣,組建新一代的羽林孤兒。

實際上朱允煐就有羽林孤兒,此前死於王事的一些功臣子孫就是入羽林孤兒,那是真正的天子親軍,是京營的核心戰力之一。而小小朱的羽林孤兒,以後肯定是要入太子三衛,小小朱登基後自然也就是京營的核心了。

其實該賞賜的,肯定不是說只有死後的榮哀,生者的實際利益也是該保障的。

老朱還是比較欣慰的,對朱允煐說道,“咱本來想著,咱的那些老弟兄老的老、死的死,現如今看來還有一些新人可用。這一次,你也能封幾個侯爵了。”

大明開國建國前後,五個檔次爵位中功勞最大的一百五十位功臣,其中公爵二十五、侯爵七十九,當然這裡面還是有著一些是死後追封的,這其實算不了太多。

再者就是近些年年老壽終正寢,或者是捲入胡惟庸、以及其他違法亂紀,甚至包括被老朱閒置的。如今留在朝堂上的勳貴,少之又少了。

朱允煐笑著點頭,對老朱說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現如今......”

“等等!”老朱忽然有些激動,指著朱允煐說道,“咱就知道咱的孫兒出口成章!咱孫兒是不樂意吟詩作對,哪有不會的!”

額,朱允煐瞬間無語,他這就成為了‘文抄公’了。

老朱興致勃勃,連忙喊道,“那個誰!準備筆墨,咱皇帝的詩詞當傳遍天下!”

那個誰,自然就是王承恩了。老朱自然是認識王承恩的,只是老朱的性子就是這樣,有些時候看似是看的上王承恩,只不過未必放在心上。

王承恩連忙準備起來,也是眉飛色舞,他的主子是皇帝,他的主子允文允武!

老朱可不管朱允煐是不是尷尬,滿是期待的說道,“英兒,總不會只是兩句吧?”

“行,孫兒給它補全。”朱允煐不忍讓老朱失望,說道,“但是說好了,孫兒對於成為一個詩畫無雙的皇帝不感興趣,咱以後可不會寫詩。”

不過想起來也無所謂,以後有沒有趙翼還難說,那畢竟是清朝的人。

朱允煐也算得上是臉皮厚了,有些時候的‘出口成章’,完全就是習慣。畢竟讀書的時候背下來的課文、古詩等等,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有些已經出現了,有些是沒有出現。

老朱看著詩,無比滿意,“咱孫兒就是豪氣,李白、杜甫,也就是那回事,哪能和咱孫兒比?!咱孫兒是皇帝,要是咱孫兒去寫詩,必然比他們強!”

朱允煐尷尬,但是也習以為常了,他在老朱的眼裡就是最好的,什麼都厲害!

朱允煐好武,這是老朱印象深刻的,他這個孫兒從小就不喜歡‘讀書’。或者說對於那些四書五經之類的,他的這個寶貝孫兒也就是稍微的翻翻而已,老朱也能感覺到他的孫兒對於儒家不是特別的喜歡。

不只是老朱知道這些,很多的文臣、士子,也都聽說過,或者能夠感受到這些。

只是忽然間,翰林院這邊看到了一首詩,來自當今天子的詩。這讓他們感覺到無比的錯愕,自家天子難道是真的有詩才?或者說滿腹經綸、才高八斗的今上,是在刻意的掩飾著自家的才華?

畢竟歷史上的那些個比較有詩才的皇帝,多數是被非議的。曹操那樣的除外,很多人記得的是宋徽宗那樣的藝術皇帝。

皇帝允文允武,這大概是讓不少人覺得意外的。至於說懷疑這首詩的出處,也沒什麼好懷疑的。

這首詩肯定是皇帝所做,因為自家皇帝是一個很有主張的人。所以以李白、杜甫為例,只是說明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而且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今上是希望能夠看到更多有才情的人......

練瓊瓊是很開心的,她的父親練子寧就是才高八斗的,詩詞歌賦也十分擅長。而練瓊瓊耳濡目染,自然也算得上是‘才女’。她從來都不認為她的夫婿是武夫,只是她也知道她的夫婿對於傳統的儒學不是很喜歡。

“如意兒,看看你父皇的佳作。”練瓊瓊看著坐在榻上的朱如意,無比自豪,“你父皇英明神武,治理天下井井有條。前面咱們剛剛打贏了,北邊聽說能有百年安寧!”

朱如意聽不懂,直接一歪倒在了榻上。抓起自己肥肥的小腳,這就往嘴裡塞。

小小朱興高采烈的跑了過來,喊道,“貴妃娘娘,母后讓你賞析。”

看到哥哥過來,朱如意很開心。尤其是看到哥哥跑過來,朱如意是很大方的。自己啃著小腳還不夠,伸出另一只腳就往哥哥的嘴裡塞。

小小朱嘻嘻哈哈的歪在榻上,抱著朱如意說道,“如意,哥哥最喜歡你!”

好吧,本來徐妙清是讓練瓊瓊幫著賞析一下,解讀一下皇帝的佳作。但是現在看起來,這是兩個熊孩子在一起玩鬧,賞析什麼的看起來還需要再等等。

“文抄公,我來文抄公,反應好像格外強烈啊!”武英殿的朱允煐喃喃自語,有些哭笑不得,“不行,我不能寫詩,要不然會給人誤導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