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心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常藍氏的溘然長逝讓北平府上下比較關注,起碼對於官場上的人來說,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先不說常藍氏是藍玉的姐姐,長姐如母的那一種。就算現在藍玉大勝,只是對於更多的人來說,他們在意的是常藍氏是當今聖上的外祖母,這才是他們不得不重視的。

當然勳貴人家在這個時候也都是比較關注的,尤其是來到了北平府的一些勳貴人家。莫要說是常系一脈了,就算是徐系的,這個時候也都需要派人過來弔喪。不只是因為常藍氏是當今聖上的外祖母,也因為常藍氏是常遇春的正妻。

就算是宗室這邊,坐鎮北平府的宗正、晉王朱棡也專程過來弔喪了。

一些命婦到了開平王府,一些和常藍氏平輩的、或者是輩分稍微低一點的,其實都很羨慕常藍氏。常藍氏的榮耀,是她們無比羨慕的,也不敢去比較的。

她的丈夫是常遇春,大兒子承襲了國公,二兒子和小兒子也拼出來了侯爵。女兒是先太子妃,生下來了當今天子。至於說胞弟是涼國公藍玉,如今也是大明軍方的旗幟之一。

可以說常藍氏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是不折不扣的榮耀。在大明,或許也就是先皇后可以比常藍氏更加成功,其他的女人哪一個骨子裡不羨慕常藍氏啊!

吳王朱允熥雙眼通紅,他似乎是根本不在意其他人說些什麼、議論什麼,只是跪在那裡給常藍氏守靈。至於有人要說什麼有違禮制,那估計也就是心裡嘀咕一下。要是現在敢說出來的話,必然是惹怒朱允熥,說不定也會得罪常家。

“停靈七日後,舅舅們就扶靈回應天府。”朱允熥想起來了什麼一般,聲音沙啞,“外祖母肯定是要和外祖母葬在一起,皇兄屆時也會過去。”

常茂點頭,他的父親常遇春就葬在鐘山之下,這也是所謂的‘陪葬孝陵’,是一個臣子的榮耀。

常升看著朱允熥,有些心疼的說道,“外甥,你就別在這邊跪著了。你外祖母一直心疼你,若是看到你這樣子,她走的也不安心。”

朱允熥看著靈柩,心裡也很酸澀,“外祖母走了,我再陪陪她。這幾年她老人家在北平,我也很少過來看望她。我在陪陪,外祖母肯定高興。”

其實朱允熥雖然無比的悲傷,不過覺得還算慶幸。起碼他是緊趕慢趕看到了外祖母最後一面,他也知道外祖母走的比較平靜,外祖母也沒有什麼遺憾,這自然讓他覺得比較欣慰。

常茂想起來了什麼一般,小聲問道,“外甥,陛下真的說了要去迎靈?”

“這是自然!”朱允熥理所當然的說道,“可是外祖母有什麼交代?咱年歲還小,也不知曉一些習俗。若是外祖母有交代,就按外祖母的交代來。”

常茂這個時候開口了,有些期期艾艾,“她此前也有交代,她是想要和父王合葬。只是她也不想大辦後事,陛下若是親迎倒也說得過去。只是,她不想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去送葬。”

朱允熥沉默片刻,隨即說道,“若外祖母真有這般交代,自然是依外祖母的意思。只是母妃子嗣,也都該過去送送外祖母。要不回到應天府,就不停靈了,直接去鐘山?”

常茂就是這個心思,他知道朱允熥做不了主。但是常茂知道他的那個大外甥很有可能對於這件事情無比重視。哪怕看似這幾年大外甥來的少了,那也只是因為開平王府現在在北平而已,常家的榮耀和恩寵從來都不缺。

在朱允熥在這邊守靈的時候,自然是有著一些快馬朝著應天府奔去。

除了朝廷在北邊大勝之外,開平王妃過世,這也是不折不扣的大事,自然是需要立刻報告給陛下的。說到底開平王妃的身份太特殊了,誰也不敢在這件事情上打馬虎眼。

朱允煐對於這些事情並不知道,這也就是時代的局限性。哪怕大明的驛站比較發達,可是說起來基本上也都是靠驛站,靠快馬加急。

朱允煐也算得上是習慣了這些,一些重要的事情說不定延誤個十天半個月的。而有些事情說不定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夠慢慢的傳達到大明的一些鄉鎮,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就是現在的生產力,朱允煐也確確實實沒辦法要求太多。

什麼電話、電報之類的,短時間內還是不要指望了,這也不是說一個人就能夠立刻搭建出來的。現在的基礎科學不夠、現在的技術積累不夠,哪怕朱允煐在‘天方夜譚’,能工巧匠們也做不到啊。

雖然心裡頭有事,不過作為皇帝,朱允煐也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還有很多的政事需要處理好。想要去調整情緒,這對於他來說都是有那麼點奢侈的,也是不現實的。

對於這個大明朝的未來規劃,朱允煐也需要做好,他必須要勾畫出來更加美好的藍圖。

看似風調雨順的,尤其是現在也有著第一季水稻的收割。雖然在大明很多的地方也只是一年一熟,但是江南、福建這樣的地方,還是可以做到一年兩熟的。

朱允煐拿著奏摺,心情愉快的朝著乾清宮走去,“皇爺爺,咱們的糧倉也該滿起來了。再過兩年,咱們穀倉裡也該是新糧壓著舊糧了。”

老朱連忙接過摺子,立刻笑了起來,“好啊!這東西才是活命的東西,糧食比啥都重要。銀子、金子,遇到了災荒可沒法子填飽肚子。”

朱允煐也笑了起來,大咧咧的說道,“不管是糧食還是銀子,我都喜歡!”

朱允煐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再貪心,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美好的東西,當然是大家都喜歡的,這自然也就是人之常情了。有著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了。

老朱越看越滿意,對朱允煐說道,“這好啊,咱的糧倉滿了,也該心裡踏實了。手裡有了糧食,心裡就有底,做事心裡也不慌張。”

“是這個道理,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朱允煐笑著認可,尤其是對於他這樣的皇帝來說,“皇爺爺,上次說的蘇州那邊的地方,也是該給他們降點稅了。咱大明開國三十載,一直都是在那邊課以重稅,底下人都說你是在報復蘇州百姓當年幫著張士誠守城。”

老朱自然也知道這些事情,也不在意,“那些人愛說就說去,咱也不怕那些人說。蘇州可是咱的稅地,今年年景好不要擔心糧食。只是咱減了稅,以後遇到了災荒可咋辦?到那時候再想要增稅,這就是個麻煩事了。”

朱允煐自然也考慮過這些事情,只是也有些擔心,“皇爺爺,海貿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咱們的稅制要改,現如今的稅收還是少了點。”

對於稅收這樣的話題,老朱自然是無比慎重的,他也知道這件事情不能含糊,這些事情是必須要更加重視的。說到底大明的財政看起來是在好轉,只不過有些事情也不能馬虎大意。

稅收,毫無疑問會影響這個國家的發展,稅制也可以說關乎著這個國家的未來。

老朱仔細想了想,對朱允煐說道,“英兒,你說的這事咱也想過。咱此前想的事情有些簡單了,有些事情咱以前也沒有想到。”

到底是第一次當皇帝,而且登基的時候,老朱即使是努力學習,可是也沒辦法一下子將所有的事情考慮的很齊全。尤其是為了當好皇帝,有些時候老朱也是需要和一些世家大族,和地主士紳做出一些妥協,哪怕只是小小的妥協。

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孫兒在想著若是合適,咱們得注意土地兼併的事情了。現在有些苗頭了,咱大明才開國三十年啊!這麼走下去,以後那些土地都歸大地主、豪紳了。”

老朱忍不住皺眉,只是也在開玩笑,“讀書人的田,你都給限制住了。”

優待讀書人,老朱在這件事情做的還算不錯。只是這樣的事情,也就是相對來說。

元朝的時候,讀書人的地位低,但是對讀書人也是比較寬容。所以在大明開國之後,還有一些遺老遺少是比較懷念元朝的,那些讀書人覺得元朝的時候對讀書人比較寬容。

可是現在呢,讀書人的地位提升了,可是朱皇帝不斷的打壓,也讓不少讀書人感覺到不太滿意。尤其是前段時間,新皇帝一下子給讀書人免稅、免徭役的田地作了限制。

以後想要投獻什麼的,不說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不存在中了舉人,全村、半個縣都給土地投獻在舉人名下免稅了。

老朱對於這件事情很重視,他也確實覺得這個事情,是影響國朝根基、自然也就不可能馬虎對待了。這個事情不說從長計議吧,不過肯定是需要多多的討論了。

現在的稅制有一些好處,但是這裡面也有一些不足。

而朱允煐知道這些,自然也就想著要去改變一些事情了。他知道不存在什麼完美的政策,但是只要對大明比較好、隱患少一點,那也就足夠了。

7017k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