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該做的事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玉手拎大刀,這個時候也不愛惜馬力了,他再次發現了一群韃子,他指揮著手底下的人馬繼續追殺、撕咬,絕對不能讓這些韃子跑了。

這是機會,這是進一步提升自己戰功的機會,涼國公孤軍深入製造的戰機,可不能錯過。

“僉事大人!”一個親兵策馬趕來,有些擔心,“漫山遍野的都是韃子,咱們追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張玉明白親兵的意思,說道,“衝散他們便是,無需多殺!劫掠戰馬,無需俘虜!”

這一下手底下的人也明白了,只是也有那麼一些擔心。他們的指揮僉事有勇有謀,一直在殺傷這些韃子的‘生力軍’,不許韃子組織兵力。

但是在其他地方,比如說丘福、朱能這些人,砍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他們的大局觀可不如張玉。只是在斬獲方面,張玉說不定真的不如那些同僚了。

徐輝祖這個時候也分散了兵力,漫山遍野都是逃散的韃子,先殺一批再說。與此同時徐輝祖也積極派出斥候,派遣遊騎去和藍玉、傅友德商議,為的就是擴大戰果。

這一次的大戰,基本上是已經看出來了朝廷大勝的趨勢了,不管是此前徐輝祖大破敵人先鋒,或者是藍玉奇襲破營,都讓韃子銳氣盡失,韃子現在的士氣處在低谷。

這一戰先斬殺、俘虜一批韃子,這就可以削弱不少韃子的軍力,對於接下來的決戰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朝廷有著更多主動權。

“大將軍,穎國公的人來了!”就在這個時候,親兵來報,“帶來了穎國公將令。”

傅友德老成持重,此前藍玉衝散了敵人的大營,這是一個不錯的戰機。但是傅友德也很清楚,韃子也就是短暫慌亂,甚至這些韃子看似是已經開始奔逃,只是這些韃子不可能一直奔逃。

這些韃子勢必是需要集結的,所以朝廷的大軍也需要集結,可不能給韃子各個擊破的機會。要不然此前的一些勝利就不能轉化為真正的戰果,輸掉了大戰就什麼都沒了!

徐輝祖也明白了,立刻下令,“傳將令,追殺三十裡!”

傅友德不只是在聯絡徐輝祖,自然也少不了要聯絡殺盡興的藍玉,朝廷要開始合兵了。

甲冑上的斑斑血跡讓藍玉看似是從地獄歸來的殺神,隨手將卷了刃的刀扔給親兵,大步走向大帳,“穎國公,咱這國公可都是聽了你的將令!”

“涼國公說笑了,此戰某定當聽從差遣。”傅友德笑著拱手回應,“若非涼國公衝破韃子大營,某也無法讓兒郎們好好廝殺、斬獲戰功。”

藍玉哈哈大笑,雖然跑了韃子的大汗也速,只是衝破韃子的大營、製造混亂,這是藍玉的得意手筆。讓韃子四散奔逃,朝廷三路大軍趁勢追殺,這也是藍玉驕傲的理由之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到底就是大家把握戰機的嗅覺都很敏銳,這一次確確實實都有相當不錯的戰果。

三路大軍集結了,坐在帥位的傅友德毫不客氣,“穎國公、魏國公,也不是咱喧賓奪主,只是出兵前咱得了陛下旨意,合併後咱是主將!”

傅友德看似是有那麼些囂張,只是不管是徐輝祖還是傅友德都沒有多說什麼。真的要說起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別看藍玉和徐輝祖都是頂級外戚,藍玉也確實有著捕魚兒海的戰功。只是在傅友德帳下效力的事情,他不是一次兩次了。

第一次是洪武四年,他隨徵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傅友德是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這一次是收復雲貴。也就是這一次傅友德用時百日平定了貴州、雲南,隨即老朱論功行賞,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

藍玉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件事情,小一輩的徐輝祖在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更加的沒有什麼話語權,只能承認自己是一個副將,哪怕他是徐達之子、太子的舅舅、皇后的哥哥,都沒用。

作為主將的傅友德開口,說道,“現如今咱也該合兵,將士們也該休整一番。此番大戰,咱想來輜重也該缺了。”

藍玉立刻抱怨起來,“若是咱的手雷多一些,韃子的汗王肯定跑不掉!是該歇息歇息了,咱的將士一個個的也都累了,馬也跑不動了。”

馬可能確實是跑不動了,因為藍玉出奇兵奔襲,本身對於戰馬的消耗就比較大。再者就是追殺了兩日,將士們的體力消耗也更大一些,這時候將士們也算得上是強弩之末了。

徐輝祖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的大軍此前也剛剛急行軍,因為想要截殺逃散的韃子。騎兵們累得不輕,而那些個步兵包括輜重,此刻還在緊趕慢趕,絕對不能誤了軍期。

行軍打仗,行軍才是關鍵,很多的時候就是走個幾個月,打仗也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也就是幾個時辰就可以打完一場仗。

大明現在如今最頂尖的三個國公坐鎮,百戰老兵也頗多,對付這些韃子自然也是有著十足的信心,他們相信會帶著巨大的戰果班師回朝。

至於遠在應天府的朱允煐此刻還是比較開心的,同樣感覺到比較開心的還有老朱。

老朱愜意的喝著酒,說道,“咱宮裡許久也沒添人了,咱孫兒就是出息!”

在老朱的眼裡,他的孫兒就是這麼的出息。已經七旬的老朱現在沒辦法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了,宮裡看似是稍微安穩了兩年,但是老朱的寶貝孫兒站出來了。

朱允煐也挺高興的,對老朱說道,“咱雖然有了兒女,但是也想著再添幾個子嗣。昨日還和妙清在說,想著他給垠兒填個弟弟妹妹。”

“好啊,這是好事!”老朱老懷開慰,對朱允煐說道,“就像允熥那孩子,就算再不成器,那也是你兄弟!有個兄弟,以後也好說話。”

其實老朱有些心裡話也沒說,別看現在的小小朱整天瞎跑。但是在這個年代夭折的孩子可不少,老朱自己就有幾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所以有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稍微做點準備。

如果這樣的準備是多餘的,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不是多餘的,也好及時的補上,畢竟事關龍椅。

朱允煐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笑著說道,“孫兒也想著,王氏這一次最好再給咱添個女兒,小如意就是比垠兒貼心。垠兒那孩子,只剩下調皮搗蛋了。”

老朱稍微有點不高興,孫兒很好,不過重孫兒更好,還是不要說咱重孫的壞話。

不在拉家常了,老朱開口問道,“咱讓人看了日子,過幾日你就下旨,你那陵也該開始修了。”

看著老朱有些眼巴巴的樣子,朱允煐樂了,“前幾日去皇祖母陵上祭拜,孫兒還看了一會兒,這就沒有找到咱的陵。倒是父皇和母后的陵,這是能看到。”

老朱就有些生氣了,也有些沒好氣,“你爹的陵在東頭,你的陵在西頭,正好能看到!”

朱標的陵墓自然現在是升級了,朱標入葬的時候是以太子的規制建的,而且沒有發現單獨的神道石刻和御橋。也就是說朱標的東陵和孝陵共用一條主神道,這也算得上是老朱對朱標的偏愛,以及明確了大明帝陵的一些規格。

老朱繼續開口,說道,“你的陵也通著咱的陵,咱就是依著咱的陵的樣式給你修陵。”

朱允煐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笑著說道,“咱爹的陵得是帝陵,孫兒前些時日還在盤算著讓禮部、工部給改改,封土也得大些。孫兒的陵,小點也就小點。”

老朱樂呵呵的,對朱允煐說道,“你爹那是沒法子了,他到底沒有登基,也只能追封了。你多活些年頭,陵就一直修。咱不在意那些虛禮,你的陵越大咱越樂意。咱明日給你下詔,不用守著咱的陵。”

朱允煐笑了笑沒有說話,他的陵墓肯定是帝陵,這一點肯定沒有問題。至於說擔心自己死後被廢掉皇帝的名頭,那也不需要擔心,想要在大明朝造反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家底子也比較厚實,朱允煐就算是瞎折騰,大概也不至於二世而亡。當然也有可能,像隋煬帝那般給草草下葬。

這些事情稍微聊一聊就好,關於陵寢的事情,朱允煐實際上還真的不算太操心,老朱就可以給他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實際上也正是這樣,老朱的孝陵定義了明朝帝陵的規制。老朱在應天府修建的皇城,也決定了北平紫禁城的樣式。在歷史上,老朱制定下來的這些也影響了明清兩朝。

這些事情自然不需要朱允煐關心,或許也是因為他對於一些身後事不是特別在意吧,起碼不像現在的一些人那般在意,所以很好說話。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朱允煐相信老朱,他知道老朱是寧願委屈自己的也不願意讓兒孫委屈。

還是做其他的事情吧,作為一個皇帝,朱允煐還有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處理好的,他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在其他地方。

7017k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