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日月永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宮裡確實藏不住什麼秘密,尤其是一些大事,很快就可以傳出來了。

徐妙清此刻無疑是無比激動的,對於這一次朝廷大軍兵分三路出征韃子,徐妙清要說不擔心那肯定是假的。

她的父親就是中山王徐達,大明開國第一功臣,生前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可以說是人臣的頂點了,可以說是大明最會打仗的人。

可是就算如此,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徐達也曾經有過敗仗,就是被王保保在和林擊潰,戰死數萬人。而那個時候北元已經是強弩之末,而當時大明三路大軍可是分別由徐達、李文忠和馮勝率軍,還有藍玉這樣的先鋒,傅友德這樣的副將。

可是即便如此,也遭遇潰敗,甚至讓大明有了不小的陰影。這也是大明沒有一鼓作氣覆滅北元的原因之一,這也是北伐一度停下來超過二十年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一次大哥打了勝仗,徐妙清自然無比激動、開心。不只是因為大哥第一次單獨領一路大軍取得了好的開始,也是因為她的兒子以後會有更多的臂助。

雖然她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徐妙清也相信大明立嫡長的規矩,可是如果她的兒子能夠有更多的臂助,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當然徐妙清也有自知之明,比如說‘先皇’,她的公公就是得到了太上皇毫無保留的信任。包括她的丈夫,十來歲的時候就掌控大明諸多水師,十三四歲就可以統率大軍。

這些肯定是比不得的,畢竟不是誰都有太上皇那般的舐犢情深。

朱允煐回到了春和殿,看到徐妙清就說道,“大哥大破韃子前鋒,此刻怕是繼續追擊至漠北。岳父沒有辦成的事情,大哥說不定就可以辦到!”

徐妙清立刻輕聲笑道,“陛下英明神武,有陛下運籌帷幄,韃子無需擔心。只是大哥到底只是小勝,不敢比肩父王。”

“對了,此戰是二哥率軍為先鋒誘敵。二哥受了些傷,倒也沒有危機性命。”說著這些的時候,朱允煐將軍報遞給朱允煐,“待會兒咱傳旨,是三哥送回來的捷報,你找他問問。”

徐妙清臉色一白,刀兵無眼,上戰場很有可能就會馬革裹屍。徐妙清此前擔心的,多少也是她的三個哥哥。

看向朱允煐手裡的軍報,徐妙清很想看,但是不敢、怕越了規矩。她雖然是大明朝的皇后,可是並不是每個皇后都和馬皇後一般可以對朝政之事多有影響。

“看看,並無干礙。”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咱也讓人去北平了,二哥如今就在北平休養。二哥此番功勞,夠封侯了。”

徐妙清勉強露出笑容,說道,“陛下,二哥立下些許功績,不足以封侯。”

“皇爺爺說的,咱可不敢駁了。”朱允煐笑著開口,“咱大明的爵位可不會輕賜,哪怕二哥貴為國舅。若是沒有功績,咱可不會準。”

聽到朱允煐這麼說,徐妙清也不再猶豫,接過軍報仔細看了起來。雖然還是會擔心她的二哥,但是知道他雖然受傷了,但是並不危機性命,這也就安心了不少。

知道二哥性命無憂,徐妙清也安心了不少。至於說丟了兩根手指,或者中箭、身上有刀傷,徐妙清縱然是心疼無比,可是出身將門的她對此也可以理解,甚至一點都不覺得新鮮和意外。

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一個結果了,既然選擇進入軍伍,有些事情就沒辦法避免。縱然是勳貴,平時榮華富貴沒得說。可是國朝需要用兵的時候,就必須衝上去。不能畏戰、怯戰,這些勳貴揹負的也是祖輩創造的輝煌,以及子孫的未來。

“大哥此戰有微末功勞,都是陛下和皇祖父的功勞。”徐妙清露出笑容,開口說道,“若不是陛下特意撥付手雷、地雷,莫說大哥能夠全殲韃子前鋒了,二哥怕也是早就交代了。”

朱允煐倒是樂了,開玩笑說道,“好,全都是咱的功勞!皇爺爺這般說,你也是這般說。旁人面前咱也就不認,在你們跟前,這全都是咱的功勞!”

徐妙清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她自然知道這是朱允煐在開玩笑。

對於自己的丈夫,徐妙清還是很瞭解的。雖然她的丈夫是如今的大明天子,很多人也都說他早慧、太過順風順水,或者是心機深沉等等。但是徐妙清知道,她的丈夫也是很喜歡開玩笑的人。

看著徐妙清在笑,朱允煐說道,“說起來,這一次咱還真的希望大哥立下奇功!”

徐妙清心裡一骨碌,小聲說道,“陛下,大哥雖隨父王學會了些皮毛。但若是陛下有大志向,還是涼國公、穎國公堪當大任。”

知道徐妙清誤會了,朱允煐笑著說道,“這一次朝廷三路大軍出征,咱都是抱著期許。咱想著若是大哥立功,那自然是最好的。妙清,你知道傳國璽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徐妙清一下子明白了,傳國玉璽那可是國之重器,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甚至可以說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朱允煐嘆了口氣,說道,“皇爺爺的功績,自然無需一印玉璽佐證。只是皇爺爺心裡也一直都是想著傳國璽,若是咱能幫著皇爺爺找到傳國璽,那也算了全皇爺爺一個心願。”

徐妙清小聲問道,“陛下,傳國璽真的在那些韃子手裡?”

傳國玉璽,據傳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然而其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上一次傳國玉璽現世,那是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只是在元朝時,傳國玉璽據說在元大都出現,被人當街叫賣,被蒙元權相伯顏命人購得。

據說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很多人也覺得傳國玉璽,很有可能也是在這個時候遭到了毀滅。

只是傳國玉璽太特殊了,就算伯顏確實磨平了很多歷代印璽,只是傳國玉璽的重要性,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磨平的印璽,多半也是一些所謂的‘天子之寶’這些‘自制’的、

其實老朱建國後,也是在北伐,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索取傳國玉璽。

朱允煐嘆了口氣,惆悵說道,“誰知道呢?金人奪取的印璽,未必就是真的傳國玉璽。”

徐妙清也是讀過一些書的,她知道傳國玉璽的傳承一直都是比較明確的。

但是在後唐時期,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而隨之消失的,還有此前傳承明確的傳國璽,那時候傳國玉璽就消失了一次。

而宋朝的時候,有農夫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只是雖然有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為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是很多人也是質疑其真偽。

若是能夠找到傳國玉璽,朱允煐自然是再開心不過。大明雖然無需一塊玉璽證明正統,只是若是能夠找到這枚意義非凡的國寶,那是再好不過了。

傳國玉璽與傳說中的九鼎,那是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那是真正的華夏至尊神器!

如果能夠在自己的手上找到如此至寶,朱允煐也覺得自己或許也是可以驕傲一番了。

和徐妙清聊了許久,其實也就是聊著一些關於玉璽的事情。對於後宮不得干政這件事情,朱允煐執行的還是比較到位。他和徐妙清聊的話題,及時有些時候似乎是和朝政有關,但是那也就是一些旁枝末節而已。

小小朱回來了,立刻撲了過來,“爹、娘,咱餓了。”

“餓了?”朱允煐有些奇怪,但是隨即吩咐,“傳膳吧,先弄些點心給太子墊墊。”

餓,小小朱未必是真的餓了。其他人可能餓著,但是絕對不會讓小小朱餓著。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這小子貪吃而已。

不過就算是這樣,朱允煐也捨不得讓他的寶貝兒子餓著,先弄點點心給小小朱墊墊肚子吧。

王承恩這個時候自然是忙不迭的去傳膳,必須要抓緊時間才行。太子爺餓了,那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這事要是傳到了太上皇那裡,很多人的日子估摸著都不好過吧。

“垠兒,你大舅打了勝仗。”朱允煐抱著小小朱,笑著說道,“過些時日若是大軍凱旋,咱帶你去迎接我大明百勝之師可好?”

小小朱靠在朱允煐的胸口,懶洋洋的說道,“爹,高祖父讓我打仗,天下太大,爹打不完!”

朱允煐樂了,意氣風發也滿懷期待,“你高祖父打下了大明基業,咱再加把勁。等以後你登基了,繼續打天下,咱們給後世子孫留下偌大江山!咱大明,必然日月永在!”

7017k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