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小事、大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小老弟們的事情,朱允煐不需要過多的去關心,因為那些事情說起來也都是一些小事情。說到底就是那些事情,對於朝廷沒有太大的影響,對於國朝的運勢沒有太大的關係。

對於朱允煐來說,他現在更加關心的是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大戰,這才是關鍵。

大明的軍事力量現在達到了巔峰,開國三十載不算太短,雖然老一批的士卒很多人都沒辦法上戰場了。但是大明朝立國以來,大大小小的戰事也從來都沒有平歇,大明還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大明時刻保持著戰鬥的樣子。

再者就是現如今的大明的敵人可不是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鐵木真的後裔們在不斷內鬥,現在不要說生產軍事物資了,生活器具也都比較欠缺,十分的虛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要說平推稍微有點誇張,但是大明在方方面面佔據著絕對的優勢,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只是大明再有優勢,也不能有什麼懈怠。打仗這樣的事情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在佔據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很有可能因為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出現反轉。大明對於周邊國家的絕對強勢碾壓,可不能在這個時候葬送優勢。

傅讓一身甲冑,他的身份是傅友德的偏將,只是‘無名小卒’之一。

傅友德表情嚴肅,坐在中軍帳中的他發號施令,“丘福,與你一千騎兵,為我大軍先鋒!”

丘福激動無比,他只是燕山中護衛千戶。一個千戶的官職也不小了,正五品統兵1120人。這樣的官職,在大明的軍伍當中屬於中堅力量。

在丘福領取了軍令後,傅友德繼續發號施令,“張玉、朱能,你二人各帥所屬千戶,接應先鋒!”

慢慢的,有些人好像感覺到有點不對勁了,要知道三路大軍當中,傅友德率領的這是很多人認為的絕對主力。幾乎都是邊軍精銳,以及從一些藩王那裡抽調的藩王三衛,這些軍隊以前可以說是拱衛北平的,但是這怎麼好像不是要直搗黃龍呢!

與此同時,藍玉表情無比嚴肅,“此戰,我等孤軍深入。所率騎兵先行,直搗韃靼王庭!此戰無需和那些蠻子纏鬥,殺傷部族、牽扯兵力就好!”

一些跟著藍玉南征北戰的部署也有些古怪,藍玉用兵的風格是比較激進、暴烈的,這在他最輝煌的捕魚兒海的大勝當中有所體現。只是這一次,藍玉看似是還要奇襲,只是大家也都覺得這一路大軍,居然有些成為偏師的意思了。

牽扯著一定的韃靼兵力,在草原殺傷韃靼的戰爭潛力等等,這樣的任務不該是涼國公藍玉來做。藍玉可是一把最銳利的刀,應該是一鼓作氣的將韃靼殺到膽寒才行!

藍玉何嘗不想殺個痛快,但是他也算是接到了一些旨意。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如果可以,希望徐輝祖等人可以建功立業,可以得到更多的鍛鍊。當然如果藍玉覺得這樣不好做的話,也不存在什麼抗旨不抗旨的,只要能打勝仗就好。

這對於藍玉來說也沒什麼問題,雖然有點憋屈,可是他也覺得只是偏師也沒什麼關係。他早就有了戰功,讓徐輝祖這樣的年輕人立些功勞也沒什麼不好。

陛下以後還需要年輕一輩的統帥,更何況徐輝祖有了戰功,對於太子的地位來說也是一種鞏固。大明朝的皇儲、國本,地位就是這麼的穩固以及超然,大家都知道大明的皇儲不需要想那麼多,只要安心長大就可以有龍椅可坐。

藍玉和傅友德,如今大明朝最能打仗的兩個統軍大將在這一次的戰事當中成為了配角。大明朝也就是這麼的奢侈,兵強馬壯的時候已經開始考慮起來培養新一代的軍方旗幟了。

對於徐輝祖的能力,傅友德和藍玉都不會懷疑,他們知道徐輝祖頗有中山王徐達的幾分風采。再者就是徐輝祖的部屬也比較多,都是精兵強將。更何況這一場戰事策劃了許久,是太上皇親自策劃,三路大軍的統帥也互通有無。

既然是這樣,自然也就有著更多的信心了,這一場戰事的走勢他們都心裡有數。更何況藍玉和傅友德這樣久經沙場的大將,也有著極強的變通能力。若是有些突發意外,他們也可以隨時兜底,將戰事的發展扳回原本預期的樣子。

壓力是有的,但是想著父親的威名,想著妹妹的地位,想著太子外甥,徐輝祖覺得自己就應該在這一次的大戰當中建功立業。

忠君報國,這就是他的父親交給他的責任,這也是徐輝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大哥,就讓咱領軍為先鋒!”徐膺緒激動無比的請戰,頗為激昂,“咱若是先鋒,必然會將那些韃子的部隊引入伏擊圈!”

徐輝祖看著他的二弟,認真問道,“老二,你也該明白,若為先鋒會有多少風險!”

“大不了馬革裹屍,咱也沒啥好怕的!”徐膺緒豪氣的說道,“咱爹是中山王,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是六王之首,咱的妹妹是皇后、咱的外甥是太子!咱現在也有子嗣,就算是死王事,咱也風光!”

徐輝祖看著他的弟弟,緩緩起身說道,“不愧是我徐家兒郎!你要記好了,大軍不到,你就算戰至最後一人也要拖著他們!那些韃子來去如風,咱大軍雖有騎兵,只是也不好讓他們逃了!”

大明朝的騎兵算得上是不錯了,但是相比起馬背上的民族,也不一定是有著什麼優勢。

最主要的是那些韃子打不過就跑,在茫茫草原上想要抓住這些韃子的蹤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必須要纏住了他們,才好真正的全殲那些狡猾的傢伙。

對於徐家人來說,尊貴的身份也是他們的壓力。他們從出生的時候就站在金字塔的頂尖,可是他們也需要為此揹負起來巨大的責任,他們幾乎也可以說是沒有其他的選擇。

朱允煐自然不知道這些事情,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會多說什麼。

慈不掌兵,這件事情朱允煐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也別管大舅哥還是什麼的,他是大明朝的皇帝,在很多的時候也就不能那麼的心軟,這就是他的責任,這是他必須要做出的決斷。

對於朱允煐來說,現在只是在看戲,在等待著衍聖公、孔家尷尬的時刻到來。

現如今很多人都看出來了朱允煐的心思,當今天子對於現如今的衍聖公很不滿。一個旁支取代嫡脈,這就是朱允煐相當不高興的理由了。現如今朝野上也都是在議論,孔訥這一支的根底也是在被一再的宣傳,這就讓孔訥比較尷尬了。

衍聖公這個爵位,孔訥肯定是不想讓出來的,好不容易才成為家主,成為了‘嫡脈’,他的子孫後代都會因此受益。真的要是‘高風亮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初孔洙讓出衍聖公的爵位,那也是因為蒙古人的壓力,可不是真心的。

哪怕都是孔家人,可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家族,很多人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心思和想法,不可能是真的完全擰成了一股繩。更何況就算是孔聖人的後裔,也不代表孔家人就是在老祖宗的遺澤感召下就是正人君子。

不說現如今的衍聖公成為了一個笑話吧,但是這個時候的孔訥繼續成為衍聖公,多少也是有著那麼一些難以服眾的,多少也是讓人有些微詞的。

這就行了,對於朱允煐來說這就差不多了。

作為皇帝,他自然也就是‘口含天憲’,只是有些時候也不能特別的獨斷專行。尤其是事關一些大事的時候,更加需要小心謹慎。哪怕霸道如老朱,也需要優待讀書人,也只是修改《孟子》而不是將孟子給抬出孔廟。

宋忠和王承恩這兩個特務頭子也是在給朱允煐不斷地傳遞著一些訊息,作為天子的耳目,他們也是關注著民間的一些議論聲,關注著文武大臣以及讀書人的一些觀點。

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來,頗有些得意的說道,“皇爺爺此前打的基礎比較好,讀書人被收拾的不輕。現在在春闈鬧了一出,現在又在搞衍聖公,讀書人的體面算是徹底的被我們揭下來了。”

這一連串的組合拳,當然也是有原因的,“衍聖公不衍聖公倒是小事,以後讀書人想要妄議朝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除非有功名,東林黨那些人得提前給他們製造一些壓力。”

朱允煐也很清楚,他肯定是沒辦法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很多的事情也確實是需要看後世子孫們的努力。不過他在現在就制定一些規矩,後世子孫們想要做些事情,也會方便一些。

這些事情,朱允煐覺得應該是讓他來做的,也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這才是朱允煐覺得應該做好的大事,這可是事關國策,這樣的事情也必須要更多的去關注。

登基的第一年,朱允煐需要做的事情還不少,哪怕有很多的事情是有著政策的延續性,是蕭規曹隨。但是朱允煐做的一些改變,也確確實實是有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