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這是盛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上皇要帶著皇太子祭拜皇陵,這可不是小事情,這是必須要重視的大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太上皇的‘孝順’,很多人早就有所瞭解。比如說明皇陵,那就是太上皇為其父母、兄嫂修建的,這也是明朝最早的皇陵,比老朱的孝陵還要早十多年。皇陵碑文為太上皇親撰,甚至在鳳陽營建明中都工程停工以後,用修建明中都城的材料被拿去修建明皇陵。

治亂世用重典,治盛世重孝行。

這也是老朱的觀念,在乾清宮左邊建奉先殿,供奉四代神位衣冠。面對祖先,老朱一直自稱‘孝子皇帝臣元璋’。

以孝治天下,這就是老朱的一些樸素的觀念。當然很多人也都覺得朱皇帝如此孝順,除了他本人確實孝順之外,也是因為如今的普世價值確實是‘孝’,這是華夏民族的融入基因的優秀傳統。

太上皇需要去祭拜皇陵,禮部、太常寺、太僕寺等部門自然也需要派出人手。很明顯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小事情,不要說天家的一舉一動關乎著國家大事。

太上皇祭拜父母,這是大禮,這是孝道!

只是在此之前,現在需要準備的是朝堂論禮,這也是大事。

朱允煐選擇的是在謹身殿舉辦大宴,這也是前朝三大殿之一,是皇帝上朝更換朝服以及冊立皇后、皇太子之處,皇帝亦在此殿受賀。

謹身之名意為帝王提醒加強自身修養,在這裡舉辦大宴,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老朱還是懂朱允煐的,看著這些安排,估計就是讓當代衍聖公難堪。他覺得自己的那個寶貝孫兒不是多麼討厭孔子,單純的就是看孔子的那些子孫後代不順眼而已。

孔訥確實是這樣,作為‘文官之首’,他看起來也是跟名士一般。只是對於四書五經、科舉等等事情,孔訥並不是很感興趣。和很多的衍聖公一樣,孔訥能夠‘陶冶情操’就足夠了。

對於孔氏家族的人來說,他們也不在乎坐在龍椅上的是誰。只要能夠給孔家地位,只要給孔聖人很多的土地,這也就足夠了。當得了大明的衍聖公,也做得了遼人、金人或者蒙古人的衍聖公。

不管是誰坐在龍椅上都沒什麼關係,也不需要在意那些,只要確保了孔家的利益就好。

這些也確實就是曲阜孔家很多人的想法,他們也根本不在乎老祖先的一些至理名言。對於他們來說,只要說出自己是孔聖人的後裔就好,這樣他們就可以有著很多的土地,可以在佃戶那裡收糧,而且根本不需要交稅等等。

這就是衍聖公的特權,這就是有著一個好祖宗的重要性。

文官們是激動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而皇家也是比較重視的,還在應天府的親王們全都要參加,武勳當中也讓幾個比較特殊的過來了。

小小朱換上了莊重的朝服,被他的母后牽著小手,他們也是要去參加的。這是代表著大明對此事的重視,這也是正名份的一場‘戰役’,讓大家看看朱家人的強勢。

此刻的謹身殿不說人滿為患吧,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級別有著自己的位置。很多人其實是看不到孔訥的,很多人也是根本沒辦法看到龍椅上的太上皇。

徐妙清牽著小小朱的手,這個時候鳴鞭響起,代王朱桂立刻領著文武百官大禮參拜。他雖然是朱允煐、徐妙清的叔父,但是他只是親王,而徐妙清是皇后。不要說徐妙清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了,就算是看似有些懵懂的小小朱,那也是朱桂等人的半個君主。

君臣的名份早就定下了。

“臣等拜見皇后殿下,殿下千秋。”

“臣等拜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徐妙清沒有說話,只是鼓勵的看著小小朱。她知道她的兒子被皇爺爺慣成了無法無天的小霸王,膽子大的厲害。而這一次,徐妙清也是希望她的兒子‘正式’出現在朝堂上。

小小朱看了看他的母后,隨即想起來了什麼,“愛卿,平身。”

奶聲奶氣,聲音有點小,但是小小朱沒有怯場,這就足夠了。而在大殿側旁的老朱和小朱就差擊掌相慶了,他們沒有立刻出現,沒有一起走上御階,就是想要看看小小朱的表現,就是想要看看文武百官的表現。

王承恩這個時候很有派頭,滿臉嚴肅的向前一步,拖長聲音,“皇太子教諭,眾愛卿平身!”

朱桂等人帶頭謝恩,“臣等謝恩。”

就在文武百官起身後,徐妙清提醒小小朱,“太子,該你訓誡了。”

小小朱一下子迷茫了,他記得應該有什麼事情。只是現在好像一下子想不起來了,所以他立刻歪著身子看著御階的左側,他的父皇、他的高祖父都在那邊站著呢。

老朱樂了,推了一下朱允煐,“垠兒到底還小,你先過去吧。”

朱允煐立刻向前,龍行虎步的同時,鳴鞭再次響起。朱允煐徑直走向龍椅,而在朱允煐剛剛落座的時候,文武百官自然是三呼萬歲。包括小小朱,他才剛剛坐在自己的小案桌前,立刻就趴在那裡了,真的就是趴在那裡,小青蛙示的很有意思。

朱允煐同樣表情嚴肅,微微抬手,隨即說道,“眾愛卿平身。”

看著滿朝文武、宗室,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朗聲開口,“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不少文人立刻來了精神,這是《禮記-文王世子》,講述太子的教育問題及有關教育制度、人才選拔的辦法等。

再聯想到皇太子此刻也坐在御階右側,這就說明很多的問題了。大明的皇位傳承很明確,好像大家也習慣了一般,就是儲君會早早的出現在朝堂,皇帝會毫無芥蒂的放權。

雖然大明才開國三十年,只是大家好像已經潛移默化的認識到一些現實了,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朱允煐心情不錯,對堂下說道,“狀元郎,你是飽學之士,且為太子、諸位愛卿誦讀《文王世子》。”

如果不是新科狀元,陳?是根本沒有機會出現在這一次的大宴,他的品級不夠。本來都做好了成為小透明的準備,但是陳?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有如此殊榮。

為皇太子誦讀《文王世子》,這絕對是一種榮耀。據說皇太子不日就要入學大本堂,難道皇帝陛下有意讓新科狀元成為伴讀?

能夠從科舉闖關而出,陳?還是有十足的能耐,一篇《文王世子》對於他來說也沒什麼難度。

“成王幼,不能蒞阼,以為世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

“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謂之臣,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

“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敎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

陳?朗聲在背誦著《文王世子》,絕對不是沒有感情的在背誦而已,抑揚頓挫的在誦讀。有感情不說,看起來對於這篇文章也是非常的有感觸。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微微點頭,似乎是很欣賞這篇飄香奇文。

至於文武百官或者宗室們,很多人都是沉浸在陳?的誦讀當中,隨著節奏微微頷首,或者是眯著眼睛搖頭晃腦的,儒家經典。

只是也有其他人在這個時候忍不住多想一些事情,會覺得那個心機深沉的皇帝陛下在這個時候非要讓人誦讀《文王世子》,這難道是有什麼深意嗎?

這一次的朝堂論禮,很多人覺得這是安撫天底下的讀書人。畢竟剛剛結束的科舉當中,南北士子鬧的都不太愉快。很多的舉子被革除了功名不說,有些人甚至還要被送去勞改。

雖然今科進士們的文章已經張榜公開了,大家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才學。只是大明的仕林還是有不少人有些怨言,南方士子覺得委屈,因為北方士子搶走了他們的‘名額’。

而北方士子更加委屈,憑什麼我們北人就只能是三十個,我們北人不擅長和南人拼些文章啊。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浮想聯翩,覺得這一次的朝堂論禮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讓衍聖公前來,自然也是更加的不尋常,這裡面肯定是有著非常大的文章。

現在陳?在誦讀的《文王世子》,包括此前皇太子殿下出現,這都是不尋常的事情。再看看很多的宗室也都來了,這明顯就是在強調嫡庶之分。聯想一下大明的一些皇位的傳承關係,很多人覺得自己好像是悟了,好像是明白這一次朝堂論禮的真正含義了。

不少文武覺得自己是悟了,包括一些宗室們在這個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想法的。

皇位什麼的,他們有些時候也就是敢私下裡在心裡想想而已。以前有他們的大哥皓月當空,他們的米粒之輝根本無法與之相比。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父皇的態度,從來都沒有任何想要培養其他皇子當儲君的意思,反而是不斷的壓制、敲打。

就算他們的大哥不在了,當時還有皇太孫呢。很多人實際上在他們大哥不在的時候剛剛有著一點小心思,結果他們的父皇立刻就操作起來了,那點小心思再次被藏在內心的最深處。

那張龍椅,只能是嫡脈才能坐的,其他人想都不要想,那是取死之道!

大家也早就認命了,也早就明白了這些道理了。可是現在倒好,還要大張旗鼓的弄一次論禮,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在敲打呢,還是說今上有些小家子氣呢?

朱允煐笑著點頭,對陳?說道,“狀元郎才學淵博,聽聞愛卿對於《禮記》也頗有研究。這樣吧,愛卿進東宮侍講官。”

這一下不少大臣羨慕不已,當然也沒必要特別羨慕。新科狀元也就是近了東宮,成為了皇太子的‘班底’。只是如今皇太子到底年幼,而今上也很年輕,所以也沒必要羨慕。

但是陳?這就無比激動了,他本來也就是進了翰林院。雖然是狀元,但是現在也就是清貴的翰林而已。東宮的位置可不一樣,雖然只是‘兼職’,但是一個仕講官,也算得上是皇太子的‘心腹’。

說到底還是大明朝的傳承有序,很多人都知道只要皇太子順利長大,帝位基本上是沒跑的。龍座都是黏在屁股上的,根本不需要擔心有人想要搶班奪權,也別想著什麼皇帝忌憚等等。

以前的皇太子朱標是這般待遇,當時的皇太孫朱允煐是這樣的待遇。而現在呢,懵懂的朱文垠也是這般待遇,小小年紀的,他的父皇就開始忙著幫忙組建班底了。

說不定到時候東宮的班底,實際上就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明的皇帝和皇太子共用一套班子,文武百官要學會‘變形’,前一刻還是皇帝的人,下一刻就要為儲君分憂。

小小朱可不懂這些,他只看到了他的母后好像很開心的樣子。小小朱端著他的小酒杯,當然裡面也就是果汁。看了看,很多人不認識,但是小小朱也不怯場、不害怕。

“喝酒,乾杯!”

小孩子最喜歡乾杯,小小朱也最喜歡陪著老朱喝酒,碰杯都習慣了。

朱允煐無語了,他還沒有多說什麼了,他的皇太子就是‘接著奏樂、接著舞’,小小朱可沒有忙著打仗什麼的,這就開始搞氣氛了,有點讓人頭疼啊。

但是朱允煐還是笑著端起酒杯,至於底下的文武百官們哪有太多的心思吃‘酒席’,一個個的都是盯著御階之上呢。看著皇帝、關注著皇太子,他們需要隨時注意響應。

皇太子倡議滿朝文武同飲,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這是大明文風盛事,必須慶祝一下。

老朱覺得自己還是需要再等等,好戲才剛剛拉開大幕呢,他現在還不急著出場。更何況他的重孫兒表現出色,讓老朱想到了年幼時的自己,那時候的咱可沒有垠兒這般大氣、豪邁!

嗯,老朱覺得自己厲害,但是他更加覺得自己的兒孫青出於藍勝於藍。他的兒孫們,一個個的都有著比他強的地方!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