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小事、大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大明的稅制,朱雄英也是研究了一番,基本上是以唐宋時期的兩稅法為主。

初中歷史課本上有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推行,也使得大明的稅收提升了一大截。總的來說就是確立了賦稅及徭役制度,上承唐代的兩稅法下啟清代的攤丁入畝。

當時似乎是明朝社會矛盾激化的被動之舉,也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動選擇。不過這樣的政策,確確實實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至於這樣的政策自然也不是完美的,還是有著不小消極的地方。

好在朱雄英不是‘完美主義者’,他也知道不存在什麼完美的政策。現在找不到,以後也不會有。不管是哪一種稅制,實際上都是有著積極的地方,也少不了消極的地方。

有想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至於能不能做好一些計劃當中的事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關於稅收的事情,朱雄英現在也不是特別需要擔心,畢竟大明才剛剛開國的時間不算太久,現在的他不需要擔心土地兼併等等問題,這一般也都是一個王朝的中後期才會暴露出來的問題。

現階段還是繼續讓蘇州這樣的地區吃點虧吧,因為朱雄英需要考慮的是全國。其他的地方還在開發、恢復民生,包括荊楚這些地方,現在還談不上是真正的產糧區,這可不是清朝的兩湖地區成為了主要的產糧區。

稅收的事情該考慮,只是這也不是朱雄英覺得最迫在眉睫的事情,他還可以稍微的等一等,還可以先處理其他的一些事情。

徐妙清的心情不錯,主要是這段時間她也越發的品嚐到了如今全天下最為尊貴的女人的身份帶來的滋味。

“夫君,這幾日多有命婦向臣妾授意。”給朱雄英脫下披風,徐妙清立刻說道,“遷都之事,勳貴人家多半還是聽令的。”

捏了捏徐妙清的臉,朱雄英笑著問道,“哦?那你倒是和本宮說說,這些人是如何表態的?”

徐妙清俏臉一紅,不過還是很享受朱雄英的親暱,“殿下到底是皇明儲君,許多事情那些勳貴人家也不好多說。這些時日,那些命婦多是託人向臣妾打聽北平地價,或是向皇姑、郡主打聽皇莊位置。”

這就算的上是聰明的做法,這也是最簡單不過的表明自己態度的一個事情了,其實大家都能夠看出來這裡面的一些門道。

皇莊的位置,或者是北平的土地價格,這都是很輕鬆就能夠打聽到了。不要說勳貴人家了,稍微有點腦子的普通人,多問問也就可以知道這些事情了。

但是這些勳貴人家跑來問,顯然也就是因為這些人想要透過一些渠道,向朱雄英這個皇太孫表明態度,證明自己是跟隨著皇太孫的腳步同進退。

朱雄英微微點頭,有些事情大老爺們確實不好說,多少還是需要要點面子的,還是要稍微有點體面。

但是如果是女眷的話,自然也就可以打著一些個諸如家常、產業的理由,在閒聊當中稍微的表露一下自己家裡的態度,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操作方式。

現在看起來就不錯,朱雄英也比較滿意這麼幾個勳貴人家的表態,他需要的就是這些人能夠多開竅,他需要的就是勳貴集團更多的去支援遷都,那些人也該成為表率。

畢竟勳貴集團,基本上都是‘與國同休’,這些人和老朱家算得上是一條戰船上的戰友,當然需要同進退了。

朱雄英仔細的問了一下,徐妙清也確實記下來了不少勳貴集團成員的名單。

這是一個賢內助,雖然朱雄英在看到了名單後也覺得有那麼一些人不能算作是他的班底。那些人現在主動向徐妙清示好,自然也是在想著去向的策略,想著的是透過徐妙清來靠近朱雄英,這也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尤其是在遷都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這些人更是急切的在表達著自己的態度,這是他們看起來能夠主動靠近朱雄英的一個關鍵時刻,一個在他們看起來相當不錯的機會。

這些人示好,朱雄英未必就是要接納,他現在自然是有著足夠的資格去挑選自己的班底。

心情不錯的朱雄英和徐妙清也在聊著這麼一些,聊著這些勳貴集團的一些事情。勳貴集團總的來說也都是有著那麼一些底細,大家都很清楚這些人除了軍功之外,也是比較親近的關係,這些人確確實實就是朱雄英知道的。

只是這些勳貴集團,也確實存在著那麼有著一些良莠不齊的,這是大家心裡有數的。

第一代的勳貴集團,基本上都是隨著老朱起家的,那麼一些人也確確實實是淮西勳貴集團,很多人都是泥腿子出身,很多人也確確實實是暴發戶氣質十足。在老朱坐穩了天下之後,這些人也確確實實有那麼一些不會遵紀守法的。

慢慢看吧,朱雄英不希望自己的心腹班底當中少那麼一些渣滓,要不然肯定會很頭疼。

大明的遷都已經正式展開了,或者說這個時候的大明也確確實實開始了第一批的遷都工作,這一批朝廷中樞部門的人員名單已經確定。

只不過朱雄英也清楚,這樣的事情有著很多的前期籌備,這些事情顯然不是可以立刻成行的,準備工作必須要準備的更加充分才行,這些事情當然也需要朱雄英注意好。

擔心倒也沒必要太過擔心,主要就是這些文武官員也都不是在白拿俸祿的,一個個的其實也都是有著自己的能力。朱雄英對於自己的位置、定位,其實是非常清楚的。

他是皇太孫,他是這個偉大帝國的儲君,勤政這樣的事情當然沒有任何問題,這是一個優秀的品質。

但是要說事必躬親這樣的事情,朱雄英覺得還是有些沒必要的。確定好大方向,這對於朱雄英來說也確確實實就足夠了。

遷都的事情朱雄英基本上確定了,稅收的事情也是在穩步的推進,其他的一些政務也都是比較常見的政務,基本上這些也都是一個統治者每天都是在做的事情。

在朱雄英看來,很多的事情也都是比較有重復性的,很多的事情也確確實實就是有著固定的流程,政務方面的事情現在看起來也確實是相對來說得心應手了一些。

“我得想辦法,弄出來內閣這樣的也挺重要的。”朱雄英自言自語,揉著手腕說道,“內閣雖然可能和皇權有些衝突,但是他們確實可以給我幫忙,很多一些比較重復性的工作他們也可以處理好。”

朱雄英也越發覺得自己現在是有那麼點想要偷懶了,有些事情他只需要把關就好,反正絕對是沒打算學習他的皇爺爺,大事小事都是一把抓。

該偷懶的時候肯定還是要偷懶的,對於這一點朱雄英也算得上是心裡有數的,這些事情做起來也絕對算得上是心安理得。

老朱將朱雄英叫過去了,看起來這是有著突發情況了,看到朱雄英過來,朱雄英說道,“咱鳳陽老家亂糟糟的,遷民在冒充咱老鄉了。”

朱雄英一下子明白了,外地的遷民到了鳳陽後,肯定是各種不習慣。抱團的遷民們,也希望能夠和土著對抗,或者是留在帝鄉冒充土著,欺負其他的一些遷民。

“那就去清理吧,州府可以管好這些事情。”朱雄英不在意,對老朱說道,“那些遷民被遷到了鳳陽,多少也是不習慣的。若是沒有大過錯,也就小懲大誡。有大罪,自然嚴懲不貸。”

對於朱雄英的態度,老朱自然是非常滿意的,他知道他的孫兒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心慈手軟的人,他的孫兒殺起人來也從來都是不會手軟的。

老朱對於這些事情也算是不太在意,只是對朱雄英說道,“這是咱想的,朝堂上亂糟糟的,早朝大家都在吵也不好。以後奏事,要按照班次來。凡奏事首為都督府,次十二衛、通政使司,次刑部、都察院,次監察御史、斷事官,然後是吏戶禮兵工部,再次就是應天府、兵馬指揮司,最次欽天監。”

這樣也好,朱雄英並不反對,列出來一個奏事的順序,接下來可以省不少事情。有著一個順序的話,在早朝的時候可以有序展開,不用一窩蜂了。

在朱雄英點頭後,老朱說道,“開平的四屯衛已經好了,咱想著也該讓人去北邊走走了。”

開平四衛的意義不同,朱雄英自然十分在意。而現在又立開平四屯衛,從而加強了邊塞的防御能力。更何況年初的時候,有一些胡人的跡象出現在邊境。

這是要在遷都前打一仗了,小打一番敲打一下那些不安分的遊牧民族,不讓那些人有任何喘息的機會,要讓那些人持續的感受到高壓。

朱雄英不反對這些,笑著說道,“好呀,這事孫兒來安排!”

老朱搖了搖頭,說道,“這事咱來辦,咱得找個藉口,咱得老了。朝堂的事情,你出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