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章 朝廷大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身朝服的朱標帶著朱雄英列於隊伍的最前面,傅友德平定雲貴,自然需要給與他應有的榮耀。

老朱論功行賞,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食祿三千石,再次授予免死和世襲鐵券!

免死、鐵劵,或許這個時候已經有些人反應過來了,這也就是在安慰一些人的,其實這些東西能不能派上用場,真的就是全憑皇帝的心意。

曾經被老朱稱作‘功超群將,智邁雄師’的廖永忠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終年五十三歲。這一位,也是當年讓小明王韓林兒在瓜步時船翻而死的主事人。

平定浙閩、兩廣的永嘉侯朱亮祖,前幾年也與他的兒子朱暹被一同鞭死。

其實這些勳貴,有些也確實該殺,違法亂紀、橫行霸道,對於他們來說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管是廖永忠還是朱亮祖,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他們罪有應得。

不過現在的老朱還不算是大開殺戒,雖然空印案、郭桓案,確實殺了很多的官員。只是相對來說,現階段落在勳貴頭上的刀子還是比較有限的。

胡惟庸還沒有大肆牽連,藍玉如今還是東宮心腹,屠刀現在也確實沒有太多的理由落下。殺功臣,老朱現在還沒有大肆開始。或許在老朱的心裡,暫時也不希望將那些幫他打江山的兄弟們趕盡殺絕。

朱雄英現在還沒有想那麼多,他當然聽說過老朱殺功臣的故事。只是真的要說起來,也不是所有功臣都被殺,也不是所有勳貴都是無辜的。

雖然只是一小部分軍隊,但是這是一支百戰之師,這是一支常勝之軍!

朱雄英有些激動,這些人可是從元末亂世當中百死求生,這些人掀翻了元朝,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降服明升、大理段氏。

這是如今天下最強大的軍力,這可不是瓦窯堡後虛弱的大明,現在的大明可謂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時刻。

朱雄英是比較受人關注的,看到這位皇太孫神采奕奕、頗有嚮往的看向軍伍,一些文臣忍不住擔心起來。但是一些武將,這個時候顯得有點興奮和期待。

文臣們,已經不指望當朝皇帝猶如宋時那般寬待士大夫了。但是他們在期待著有寬仁之名的太子能夠寬待他們,希望皇太孫也能夠成為‘仁君’。

可是現在看起來,這個皇太孫可能是有些不太符合他們心目中‘儲君’的樣子。

至於武勳們,他們自然希望能夠有著一個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們期待著皇帝能夠重視軍人。如果是宋朝時武人極低的地位,那才是他們有些沒辦法接受的,那才是心裡最堵的。

傅友德風光了,他成為了潁國公,長子傅忠尚皇帝九女壽春公主。四子傅添錫在征戰雲貴時戰死,但是三子傅讓從天子親軍調入太孫身邊,隨太孫演武。

朱雄英感覺到身邊還算是慢慢的有著一點實力,這也是老朱和大朱有意識的在給太孫培植一些羽翼。哪怕現在這樣的實力弱的可怕,也只是有些‘兒戲’,但是這樣的待遇也讓很多皇子羨慕。

當今天子的子嗣當中,太子另當別論。而那些除了已經就藩的親王,如今還在應天府的皇子們,哪個敢結交文武、勳貴?

其他的皇孫們,老朱能不能記得那些皇孫都難說。錦衣玉食沒問題,但是想要接觸權柄,那自然是老朱無論如何都無法容忍的,就算是太子朱標也不能允許。

傅友德的榮耀,自然是他用軍功爭取而來的,但是這也是有些讓老朱無奈的。

因為李文忠年初時意外的病逝,終年四十六歲。這個本來應該是朱標登基後的軍方統帥,就這麼撒手人寰了,這自然打亂了老朱的很多計劃。

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配享太廟。而大明戰神李景隆,繼承曹國公爵位。

這大概也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很多的事情就是這麼的突然,就是這麼的讓人感覺到措手不及。不只是朱標的班底受到了影響,北伐的計劃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大打變成了小打,利用北元海道千戶也先帖木兒於西番反明,涼州衛指揮宋晟奉命進擊。大明邊軍大勝,將亦集乃舊城納入,稍稍緩解了大明在西北的邊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雄英還是那麼的沒有存在感,他依然只是一個模範皇太孫,只是在照顧老朱的飲食起居,以及偶爾被老朱耳提面命、不斷考校。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到了洪武十八年。

在這一年有兩件大事,一個是御史餘敏、丁廷舉告發戶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

這使得老朱暴怒,因為元末的官僚機構極為腐朽,官吏貪腐成性,以至於老朱在建國後十分注意政風甚至達到矯枉過正的地步。

這一次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盜賣官糧。因為涉案金額巨大,老朱將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處死。

再加上追贓時又牽連到全國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產的不計其數,地主對此怨恨極深,老朱為了平息怨氣又將審刑官吳庸等人處死。

貪汙數額實在太大,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大明朝一年的國家收入了。

這也使得朱雄英好像知道了一些事情,漢字當中的‘壹、貳、叄……’的出現,就是因為老朱要杜絕貪官汙吏透過篡改數字貪贓枉法。

老朱可不只是因為子孫的姓名擴充套件了‘化學元素表’,他發明的十三個數字記賬,數百年後還在沿用!

在這一年,徐達因為背疽復發,隨後去世。老朱領著皇太子、皇太孫親至徐達葬禮,將徐達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傳說中的燒鵝,根本沒有出現,老朱本來還希望徐達能夠繼續幫他鎮守北境。

朱雄英不知不覺看到了太多的離別,他知道自己或許還要不斷的面對這樣的離別。

“皇爺爺,此前答應過孫臣的,要讓孫臣去練兵、去邊疆。”朱雄英有點激動,再次開始求了起來,“皇爺爺,這可是我們說好的!”

老朱笑眯眯的看著朱雄英,說道,“也好,過幾日咱給你找個機會練練手。”

“皇爺爺,該不會是哪裡除了個草頭皇帝吧?”朱雄英無語,沒好氣的說道,“那些衙役都可以解決,何必讓孫臣帶兵。”

雖然現在天下大勢是太平的,只不過偶爾也會冒出來一些腦子不好的人想要效仿老朱。你一個曾經出家過的乞丐都能當皇帝,憑什麼不能是我?!

至於這樣的造反,就是兒戲,衙役之類的就可以鎮壓,實在沒什麼難度。

老朱反應過來,隨即笑著說道,“想去北地?咱可不答應,待你再長大一些好了,有你出去打仗的機會。現在,還是在宮裡。”

在批閱奏章的朱標忽然問道,“英兒,你是如何知道北地要打仗了?”

“看了奏章啊,皇爺爺和父王也沒避著兒臣,自然就知道了。”朱雄英無所謂,也毫不在意的說道,“知道這些事情,自然也不需覺得新鮮。”

老朱也笑了起來,在奉天殿、乾清宮或者武英殿,能夠站著說話、能夠做出決策的,包括他在內也就是三個人而已。三代人,在為朱明天下殫精竭慮。

老朱想了想,說道,“英兒自小聰慧,也明事理。眼下朝廷大事不少,英兒覺得咱首先要做些什麼?”

“繼續恢復民生、整頓吏治,勳貴們也需要管一管了。”朱雄英笑著回答,“北地也需要收拾一番,不過皇爺爺。說道這些,咱們是不是要遷都了?”

老朱和大朱一愣,隨即立刻直視小朱,遷都可是大事,他們可沒和其他人說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