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珍惜生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雄英心裡沉甸甸的,心情也無比複雜,但是他知道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了。老朱老了,朱雄英也必須要接受這些事情了,他知道不只是老朱需要改變,他也需要改變。

當朱雄英解除了禁足後,老朱立刻病了,現在輪到朱雄英這個皇太孫監國。

對於這個戲碼,文武百官都麻木了。他們也都很清楚,這根本就不是皇帝龍體有恙,單純的就是皇帝陛下現在在歇著,或者是在暗地裡盯著朝堂上的一舉一動。

站在御座前,朱雄英看著文武百官,監國這樣的事情他還算熟悉。

就在這個時候,梅殷站了出來,“殿下,《公羊傳》曰: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殿下如今正位東宮,當議君諱。”

任亨泰覺得這事大題小做,立刻出面說道,“駙馬都尉,現如今談及此事,是不是為時尚早?殿下正位東宮,現不是談及國諱之時。”

任亨泰的意思是很明顯的,主要是老朱還在呢,現在就談皇太孫的避諱之事,那是對當朝皇帝的大不敬。再者就是在任亨泰看來,等到皇太孫登基,不用‘英’、不用‘雄’就好。

朱雄英這個時候開口說道,“孤之名姓,確實需要改改。皇帝陛下編纂《祖訓》,孤之名姓不合。宗族名冊,孤之名姓已改,諸愛卿莫要擔心。”

皇太孫改名?

難道不是天底下的子民要去避諱嘛,這可是‘君諱’。可是現在倒好,為了方便天下子民,皇太孫居然主動改名,就是為了讓天底下的人方便起來!

當然也有人覺得不置可否,就像朱雄英說的,《皇明祖訓》在那裡呢。朱雄英的名字實際上有些人一直在吐槽,因為就是朱雄英的名字與眾不同,不知道的還以為朱雄英不是老朱的嫡孫呢,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瞎起的名字呢。

宗室的名字可都是有著嚴格的定式,也確確實實就是朱雄英與眾不同。

一旦朱雄英改名,到時候徐允恭肯定是要改名了。到那個時候,朱雄英肯定是要按照祖訓的一些名姓的定式來,這也算得上是開始正式起來。

想到這些,朱雄英繼續說道,“歷朝都有避諱,本朝也不例外。孤之名姓,同輩兄弟不需避諱。祖訓有定式,日後帝王登基,兄弟皆無需改名。”

避諱,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君王。其實避父母、聖賢,也都是很正常。比如說很多讀書人避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有的朝代也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之名。

按照禮制,朱雄英登基的話,同輩肯定不能用‘允’。但是考慮到老朱排出來的名字,同輩子弟就不需要避諱了,要不然這也是一個麻煩事。

只是以後朱文垠這小家夥長大了,這個‘文’不能用,這可能也是一個讓不少人頭疼的事情。不過朱雄英也不打算改什麼,也沒有必要去改些什麼。

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朱雄英下朝了,直奔文華殿處置一些事情。

梅殷這個時候也被叫了過來,朱雄英知道梅殷此前提及避諱的事情,肯定是老朱授意。

“臣梅殷見過皇太孫殿下。”梅殷很有規矩,可沒有拿喬。

朱雄英笑著抬抬手,說道,“姑父莫要多禮,這樣太生分了。”

對於朱雄英的親近,梅殷雖然心裡受用,可是也不諱大咧咧的受了。皇太孫親近,那是皇太孫的態度。梅殷自己的恭敬,那是他應該做的事情,這是臣子應該有的本分。

看著梅殷,朱雄英直接問道,“姑父,今日在朝上提起那事,可是皇爺爺授意?”

梅殷還是有才華的,雖然他是出身勳貴家庭,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但是梅殷可不只是武將那麼簡單,他精通經史,在文治方面還是有著很不錯的成績。

梅殷沒有隱瞞,說道,“確實是陛下授意,殿下可是覺得有何不妥?”

朱雄英搖了搖頭,對梅殷說道,“那倒沒有,皇爺爺可還交代了其他事情?”

“陛下令諸王下月起來朝覲見。”梅殷更加不會隱瞞,他隱約猜到了一些事情。

這一下朱雄英微微蹙眉,按照祖訓來說,親王是不許輕易離開封地的。而且新皇登基,正常來說是親王只需要遣使奉表稱賀,是三年不朝的。而一旦過了三年,才準親王依次來朝。

其實很多的祖訓改了,比如說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之類的,這就給老朱改了。因為要不然按照這個來,其他的皇子有意見,畢竟朱雄英是皇孫。說到底是朱標沒有登基,所以一些親王要是有想法,也正常。

再者就是在朱雄英的建議下,老朱也刪了關於親王可以‘清君側’的權利。畢竟按照原先的祖訓,朝中要是無正臣,內有奸惡,天子是可以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

這也就給了一些有心人機會,管你朝中是不是都是奸臣,管你有沒有密詔。我說有了就有了,我就是要清君側,殺了皇帝後我就可以偽造出來,搶了皇位再說我是逼不得已。

這些也算得上是朱雄英的小心思,現在的一些藩王手裡還是有些兵權。朱雄英不只是要拿掉那些藩王的兵權,也要從大義上壓制著那些藩王,讓他們不許碰兵權。

看起來老朱是真的下了決心,這是要徹徹底底的準備禪位了,是要做太上皇了。

這些親王們一旦來朝,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在老朱的強勢壓迫下,這些親王們必須要承認朱雄英的皇位,這些親王們是必須要確定君臣之分。

到那個時候,大義都沒了!

至於祖訓也不需要擔心,靈活變通一下就好,畢竟親王們來朝的時候,老朱還是皇帝。這些親王們來朝,不只是覲見皇帝,也是來拜見他們的父親,這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到時候‘順便’參加了登基儀式,那也就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了,是那些親王想不到的。至於心情再複雜也只能低頭認了,這些親王們可不敢在他們的父皇跟前齜牙。

看著梅殷,朱雄英問道,“這些事情,還有多少人知道?”

“臣不知。”梅殷沒有說謊話,他是真的不知道,“陛下只是交待臣辦好幾件事情,臣只是忠於皇命,不敢揣測上意。”

梅殷這麼說就是半真半假了,雖然皇帝到底在想些什麼,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梅殷確實不敢保證。但是這段時間皇帝陛下交待他辦的一些事情,讓梅殷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不是說擔心皇帝殺雞儆猴之類的,更不可能是清算之類的。作為皇帝最喜歡的女婿,梅殷絕對是老朱的心腹。而現在梅殷在辦的事情,怎麼看都是朱皇帝在交待後事一般。

不過對於這些事情,梅殷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是認可朱雄英的位置。盡心輔佐好皇太孫就是,再者就是考慮到妻子寧國公主和朱雄英的關係,梅殷相信就算是朱雄英登基了,他也會受到重用,依然地位超然。

沒有再多問什麼,在梅殷離開文華殿後,朱雄英開始批閱奏摺,時不時的傳召官員。

這些政務對於朱雄英來說還算得心應手,現在看起來也確確實實沒有太多的突發狀況,很多的事情都是進展順利,或者是有著一些章程,按照章程來辦就好。

不適應之類的事情是不存在的,監國對於朱雄英來說,可能也就是一種說法而已。不管是此前的太子朱標還是現在的皇太孫朱雄英,都算得上是‘常務副皇帝’,經常做著一些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做的事情。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朱雄英想起來了什麼,“明日讓允熞入宮,允熙也一併過來吧,本宮也好考校考校。”

王承恩自然記得這事,皇太孫交待的事情就沒有小事,他肯定都會辦好。更何況這樣的事情,也確確實實沒有什麼難度,要是忘記了才是不可原諒的大事。

既然很多的事情已經開始按部就班的準備起來了,既然已經很多的事情已經開始了全面的籌備,朱雄英自然也就需要在這個時候更加的忙碌。

不能什麼事情都是讓皇爺爺辦好,朱雄英自認為自己還算是可以做些事情的,或者他在一些事情上也是可以考慮的更加周到一些。

回到東宮的朱雄英看了看徐妙清,說道,“晚膳我們就去皇爺爺那邊吧,估摸著垠兒又在那邊淘著。”

徐妙清也確實是想兒子了,皇爺爺沒有去上朝,小小朱自然也就不會送回東宮,說起來徐妙清也是一整天沒有看到兒子了,心裡還是很記掛的。

多陪陪皇爺爺吧,朱雄英也知道他的皇爺爺心裡苦,也知道他的皇爺爺現在最重親情。這個時候多多的陪一陪老人家,這並不是什麼壞事情。

這些其實也不只是老朱會喜歡、珍惜這樣的生活,朱雄英自認為他也會很珍惜這樣的生活。

算起來的話,朱雄英知道這樣的生活或許所剩無幾了。以後的事情也很難說,還是好好的過好現在的生活、珍惜眼前人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