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算筆賬吧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朱非常的氣惱,當初眾封眾建的時候,他也曾經擔心過他的兒子們私下裡串聯。就算當時對於太子充滿信心,也提防著那些藩王的子嗣有其他的想法。

所以他可是說的很清楚,親王及嗣子是不許隨意離開藩地的。正常來說想要出門,需要派人去上奏朝廷,朝廷允許了才許離開。而且藩王們私下不許多來往,以及新天子登基,藩王遣使奉表稱賀、謹守邊藩,三年不朝。

這一切都是給了藩王們限制,防止藩王們造反等等。簡單的來說,藩王基本上是被鎖死在藩地了。自由什麼的,在封地自由就好,其他的地方是不許去的。

這也就是此前周王朱橚擅自跑回鳳陽老家,老朱氣的一度想要削掉朱橚的王位、險些將朱橚給發配雲南的原因,這簡直就是鐵律啊。

當然朱雄英的小老弟朱允熥也好不到哪去,私自跑去了北平找大哥,居然沒被多罰。

其實在大明,這些親王、郡王,多有囂張不法、橫行無度的。但是在有些事情上,這些宗室們可不敢胡來。‘離家出走’這一出好戲一共上演了兩次,一次是老朱的兒子,一次就算他的孫子,讓老朱異常惱火。

周王朱橚到底是在馬皇後跟前養大的,雖然比不上朱標,但是在老朱心裡還是挺重要的。而朱允熥呢,這可是太子朱標的次嫡子,雖然不成器,不過老朱還算‘愛屋及烏’。

朱雄英有點尷尬,抓了抓腦袋隨即說道,“皇爺爺,允熥到底還小,五叔一攛掇允熥就上當了。你也知道允熥的性格,那孩子就是貪玩沒甚主見。”

“是你五叔攛掇的?”老朱氣樂了,“你五叔膽子是不小,上一次咱教訓他一頓倒也老實了。就是允熥,越發無法無天了!要咱說,這小子這般胡作非為,遲早給關老家的高牆!”

鳳陽高牆可不是一般地方,那就是專門關宗室的,一般的罪名倒還不用過去。那地方基本上就是謀逆之類的,比起一般的犯人不見得好一些。

“允熥倒不至於,他沒那麼大的膽子,就是貪玩。”朱雄英也樂了起來,不過隨即保證,“皇爺爺也大可放心,皇叔們只要不謀反,孫兒可不會將他們關進高牆。”

老朱不理這一茬,只是問道,“咱問你,這事你準備怎麼處置?若是處置的不好,你其他王叔有樣學樣,到時候少不得是個麻煩事,以後子孫後代也要怨你。”

周王朱橚和朱允熥可以有恃無恐,這兩個‘吳王’不需要擔心被廢。但是他們一旦成為了其他親王、郡王的榜樣,說不定真的會帶來很多的隱患,這樣確實會增加一些藩王私下串聯之類的風險。

看似只是親王和郡王翹家,可是疑心病重一點的話,說不定要懷疑這個周王要去搶晉王的地盤。更何況這個周王的岳父可是馮勝,大明軍方最厲害的統帥之一。

朱雄英想了想,對老朱說道,“皇爺爺,孫兒其實也想過這些事情。自打四叔他們去東瀛打拼後,孫兒就覺得此前藩王戍邊的事情也該放下了。而且這些個藩王的封地,怕是封不起了,孫兒擔心啊!”

老朱板著臉,沒好氣說道,“咱都捨得給你這江山,你皇叔要塊封地就這麼難?”

這就是不講道理了,朱雄英覺得必須要說道說道才行,必須要講道理、看資料。

“就說五叔吧,他一開始是吳王,按說封地是杭州。但是皇爺爺也覺得吳地乃國家財賦之地,不適宜建藩,所以改了五叔為周王去了開封。”朱雄英可不害怕,說道,“西安有二叔、太原有三叔。四叔以前在北平,後來改封的是八叔的封地長沙。”

老朱板著臉,對朱雄英說道,“你八叔想不開尋了短見,你四叔和七叔如今去了東瀛。長沙和青州,現在是拿回來了,還可以給你兩個皇叔。”

“六叔就藩武昌、十叔在兗州,十一叔在成都。十二叔在荊州,十三叔在大同。”朱雄英開口,繼續說道,“十四叔一直在私下埋怨我,若不是孫兒攔著,十四叔要去甘州、十五叔他們也是差不多心思。皇爺爺,還有十二個皇叔沒有就藩!但是他們的王位,肯定是要給的!”

二十六個兒子,太子朱標不算在內,等於二十五個親王。除了老九夭折,再加上現在收回來了兩塊封地。但是等於老朱的兒子就要佔據二十二塊封地,這可不少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老朱的這些孩子當中,也可以根據封地看出地位。西安、開封、太原、北平、成都這些,位置特殊不說,普遍也都是比較有潛力的。

老朱還是不高興,只是二十來個親王,只是給了塊封地。更何況就算是有封地,也不能插手地方政務,能有多大的麻煩?!

朱雄英繼續開口,苦口婆心,“我爹有五個兒子,除了我之外又是四個親王。孫兒馬上就要有第二個子嗣了,以後說不得也是十個八個的,說不準更多。”

“多生些好,子嗣昌盛,你爹孃、你皇祖母都開心。”不高興的老朱忽然開口,血脈傳承可是大事,“你現在宮裡有五個了,你歲數也正好。要咱說,再納幾個。十個八個不夠,你也生個二十來個,到時候一起祭拜咱!”

朱雄英要抓狂,老朱這樸素的思想真的沒問題,老農民的思想、多子多福。更何況作為皇家,自然不需要擔心養不起孩子之類的,孩子多一點自然是好事情了。

朱雄英無奈,只能繼續說道,“皇爺爺,你肯定明白孫兒的意思。”

老朱也不裝糊塗了,沒好氣的說道,“等咱蹬了腿,你再去減宗親的俸祿就不成?”

“皇爺爺,孫兒自然可以到時候再改,只是有些事情孫兒也不想瞞著你,你也知道孫兒的心思。”朱雄英開口,對老朱說道,“咱們算筆賬,這總成了吧?”

看到老朱點頭,朱雄英說道,“如果國朝只是二十來個親王,自然承擔得起。只是眼看著大明的親王,這就是要奔三十了。等到孫兒這一代長起來,四十個、五十個親王也該有。”

老朱點了點頭,他的子嗣很多,輕鬆的達到了二十多個親王的指標。

“皇爺爺,親王歲谷四千八百石。咱們大明現如今北邊夏麥秋粟合起來兩石,南方產糧畝產剛剛過三石。差不多一千五百畝田地,供得上一個親王。這還不算絹四千八百匹,綿四百五十斤。若是一個親王,得三千畝地供養。”

看著老朱,朱雄英繼續說道,“十個親王就是三萬畝地,五十個親王就得十五萬畝地!這才三代,如果五代、世代,到時候我大明的親王遠超百個。到那時候得四五十萬畝地才能供得起親王的歲俸。”

老朱嘀咕著,說道,“咱記得前兩年的時候,咱大明的田地也到了四萬萬畝。”

大明的土地已經超過四億畝了,所以看起來親王的這麼點佔據份額算不上太大。起碼老朱覺得是這樣,應該沒太大問題。

朱雄英開口,繼續說道,“那郡王呢?親王世襲傳承,世子承襲,其餘皆是郡王。二叔六子,五子為郡王。三叔七個兒子,留個郡王。四叔我們暫且不說,五叔現如今就七個兒子了,看樣子二十個都有可能。”

周王雖然喜歡當驢友、搞醫學、研究植物,但是生孩子也厲害。估摸著,可能不遜色老朱。

朱雄英非常無奈,說道,“皇爺爺,咱們少算一點。每個皇叔均算一下,八個男丁不多吧?這就多了一百五十餘個郡王。郡王該米七百石、田六十頃,這一筆算起來不見得比親王的俸祿少。郡王傳世子,餘子都是鎮國將軍,六百石、田五十頃!”

老朱還是不大認可,說道,“這又如何?兩三代後,能吃垮了咱的江山?”

“皇爺爺,現如今沒事,但是五代過後,宗室就要過萬人了!”朱雄英無奈,對老朱說道,“咱們這,還沒算公主、郡主的俸祿,這也不少!”

老朱有點生悶氣,翻身不理朱雄英,“那咋辦?咱不管了?”

“管,只是不能這般管,生老病死全都管了,這可不成。”朱雄英開口,說道,“富貴肯定是要有的,但也不能這般。而且孫兒覺得若是等以後削了藩王兵權,也該允准宗室入朝、謀生,不能一個個的都沒個事情做。”

老朱一咕嚕坐起來,盯著朱雄英,“不怕宗室鬧事?”

“能鬧多大事情?”朱雄英不解,笑著說道,“更何況宗室當中也有人才,五叔就很愛醫術。若是五叔編纂醫術,也是流芳千古的事情。他不願在封地,就不在好了。”

將宗室子弟當豬養,這可不是朱雄英希望看到的事情。不管是歷史上的大明宗室的待遇,或者說是滿清八旗子弟的一些待遇,朱雄英都不是很認可,那也是經驗教訓。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宗室子弟的待遇肯定要削減,主要是老朱給的待遇實在太好,遍觀歷史也沒有這麼照顧宗室子弟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