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沒有絕對的公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海內承平、國富民強,老朱就開始折騰起來文官了。

登基之初老朱就和儒家槓上了,曾經一度將孟子抬出了孔廟。就是因為老朱對孔子的一些觀點並不認可,這也使得天下的讀書人哭鬧、哀嚎,那時候算得上士林一片嘈雜。

而現在好了,劉三吾等修《孟子節文》成書。主要就是刪去與尊君有礙之語,這也說明了史書或者一些所謂的經典,少不了是一些後人的理解、刪改。

老朱現在改了一些,但是這絕對不會是歷史上的第一人。而曲解先賢的一些概念,更是常見。

在士林,老朱的名聲算得上是徹底毀了。而朱雄英也好不到哪去,大概也就是因為老朱的‘皓月當空’,朱雄英的米粒之光所以才會顯得無關緊要,大家也不會多在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爺爺,今個那些人說你改了聖賢書,昨個說孫兒不恤百姓、不興德政。”朱雄英愜意的喝著酒,開著玩笑,“我不愧是皇爺爺的孫兒,史書上少不得要說咱爺孫兩個是暴君。”

老朱也笑了起來,開玩笑道,“也就是你瞎折騰,歷朝歷代的囚徒,多半也是關在獄裡,要不就殺了。可是你倒好,整天想著修路、修城,盡是折騰囚徒。”

朱雄英就不高興了,糾正道,“皇爺爺,歷朝歷代也多有刑徒服役,孫兒只是改了個名字。”

這是事實,歷朝歷代也有一些讓囚犯服苦役的。就算是所謂的現代文明,也有這樣讓犯人從事強制工作的例子,只不過有些直接叫‘勞改’,有些不這麼稱呼而已。

在封建社會講人權,朱雄英覺得那才是不折不扣的笑話。他這樣的實用主義者,可不在乎虛名。更何況那些記錄史書的人,多半也是有著自己的立場和想法,朱雄英可不會為了一個所謂的好名聲去迎合那些人。

老朱也不是特別在乎名聲的人,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虛名什麼的都不重要,只要江山穩固,在老朱看來比什麼都強,那些文人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反正死後也管不上。

“皇爺爺,這些時日孫兒在準備著會考的事情,發現些不好的跡象。”朱雄英也認真起來,對老朱說道,“北地本來就文風不盛,北地的學子在文章、見識上,也確實不如南方士子。”

老朱點頭,這個事情他知道,“說到底就是北邊在異族治下太久,又是遼人、金人,又是蒙元的,哪有什麼心思讀書。就算讀書,也不是讀的聖賢書。”

“蒙元那些異族人倒也算了,都是蠻夷。”朱雄英開口,說道,“但是如今可不一般,我大明一統天下。我們可不是南方人的皇家,也是北方人的皇家。大明的進士,不能只是南人。要不然的話,少不得也是宋時黨爭。”

地域出身在這個年代無比重要,是先天的政治資本、人脈資本,也會先天的去抱團。

老朱也認真起來,只是頗為為難,“英兒,這文人讀書之事,咱不精通,你也不拿手。這北地的士子讀書不成,總不能是咱不看卷子就給他個進士吧!”

這就沒辦法了,朱雄英覺得只能拿出後世的一些策略了,教育資源不同啊。

哪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家長在吐槽,可是實際情況就是每個省份、直轄市,確確實實存在一些教育資源的不同,大學的招生也是有著一些傾斜。要不然的話,高考移民怎麼就那麼熱門呢,主要還是資源不同的原因。

其實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其中往往又分層次,已經讓科舉成為一個層次、等級、條規、名目繁多苛嚴的龐大體系。能給參加會試的,都是各省各地的佼佼者。

但是朱雄英覺得這還不夠,因為現在的大明還真的需要政策傾斜一點。

這樣對南方的士子是不公平,可是朱雄英作為皇太孫,他需要的是為整個大明考慮,而不只是照顧南方士子的感受。這樣的一些不公平,也是沒辦法避免的,只能是相對公平的同時,也需要做出一些傾斜和取捨。

“開個南北榜吧。”朱雄英想了想,開口說道,“反正北平也會遷都,北方士子去北平應試。南方的士子就在應天府應試,這也讓那些士子少些舟車勞頓,現如今出個門也不容易。”

老朱沉默片刻,說道,“這樣一來,南方士子會有怨懟。”

“那也沒辦法,總好過北方士子不滿的強。”朱雄英嘆了口氣,頗為無奈的說道,“我大明剛剛收復北地,現在還在收復民心。這北地的學子,算是他們賺了。”

說到底就是朱雄英現在需要穩定北方的民心,北方的士子自然也是無比關鍵的一環。南方的士子委屈一點,現在也只能委屈一些了,誰讓朱雄英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接班人呢。

老朱想起來了什麼,說道,“這樣一來,朝堂上估摸著要亂成一團。現在朝堂上也多是南人,湖廣之地、江浙之地,文風旺盛。”

“吵吧,孫兒還想著異地為官呢。”朱雄英笑著開口,不算拍馬屁,“皇爺爺雄才大略、目光長遠,南人去北地為官,北人去了南地。不在家鄉為官,也少了勾連。”

這樣的事情其實也不只是老朱獨創,這樣的政策以前就有,以後也會有。

老朱和朱雄英也沒有立刻做出決定,現在只是提起來這個話題,自然也需要好好的合計一番。就算這爺孫兩個打定了主意,肯定也會拿到朝堂上議論這件事情。

老朱這個開國皇帝的權威無與倫比,說是獨斷專行一點都沒問題。只是有些事情,也確實需要做做表明文章,需要和臣子們商討一番,說不定也可以有些意外的收穫。

科舉的事情,真的是大事情,朱雄英其實也沒辦法做到絕對的公平。他也很清楚,總會有著那麼一些‘聰明人’會去想要鑽政策的漏洞,這樣的事情肯定也無法避免。

他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制定一個看起來儘可能公平的政策,減少一些鑽簍子的可能。

科舉的事情還需要慢慢考慮、琢磨,想要完善這麼一件事情,也不是說現在提起南北榜就立刻可以執行,還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去完成。

朱雄英自認為還算是比較有耐心的人,他也沒有想過一口氣吞下一個胖子的事情,他知道這樣的事情確確實實急不來,也根本不需要在這個時候立刻就想著取得一些成績,耐心一點沒有壞處。

更何況眼前頭等大事,還是削弱錦衣衛的事情,天怒人怨的錦衣衛需要收斂一下鋒芒了。在這個時候,朱雄英也需要趁機將錦衣衛簡化、精銳化。

其實歸根到底,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錦衣衛需要考慮重新服務主子了,這大概也是最關鍵的事情。

只要老朱肯放權,朱雄英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那麼多。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務機構,想想看還是比較刺激的,對於這個機構朱雄英也是非常在意的,他可不想當一個瞎子、聾子,不想只是聽著文武百官說著宮外的事情。

老朱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朱雄英其實也差不多,他對於別人的信任也是相對有限的,他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自己聽到的。

卓敬仔細的擬著奏摺,他要打響這一炮,這可不只是為了完成皇太孫交代的任務。卓敬也覺得這是皇太孫對他的培養,因為只要這件事情成了,他在朝廷、在天下也會有些名聲。

這樣的機會必須要把握住,如果連這樣的事情都辦不好,估計以後也很難從皇太孫那裡得到一些真正重要的任務了,皇太孫也不大可能真正的將他當做心腹了。

又是一天的早朝時光,朱雄英也習慣了離開溫暖的被窩,睡懶覺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誰讓他是皇太孫呢。

不過就算以後當了皇帝也沒辦法睡懶覺,除非學道君皇帝不上朝,那樣可能有機會睡覺睡到自然醒。要不然的話,就披星戴月的開始工作,為了大明的江山穩固竭盡全力。

文武勳貴們已經按照品級排列好了,這可不是給朱雄英看的,而是御史會監督記錄,誰也不想因為這樣的事情丟官去爵,甚至是遭遇到皇帝陛下的責罰。

面對威儀日盛的皇太孫,文武百官們還是有些壓力的。尤其是站在班首的朱雄英閉目養神,其他人在這個時候更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也根本不敢多說些什麼。

其實武勳這方面還好,比如說某個回到朝堂的混不吝。也不能說是一個吧,是一對。

常茂的舅舅藍玉是個囂張跋扈的人,常茂則是徹頭徹尾的混不吝,這兩位的存在就是讓無數文臣感覺到難受、不自在。

但是藍玉沒有這樣的覺悟,他是太孫在軍方的旗幟。而常茂已經做好了準備,只要誰敢違逆皇太孫的意思,先飽以老拳再說,大不了被罰俸,就算被削爵也沒關係,他只關心皇太孫。

鳴鞭響起,朱雄英帶著文武百官朝著奉天殿走去,上朝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