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我不期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八歲的朱雄英就遭遇到了催生的事情了,只不過對於這樣的事情,他也習以為常了。只是朱雄英也覺得挺無奈的,這不是他能控制的事情,沒能懷上有什麼辦法。

老朱可不會客氣,抓著朱雄英問道,“這一年了都沒個動靜,你自己給咱說說看,這算個什麼事?你可是咋答應咱的?”

“皇爺爺,孫兒也沒法子,就是沒動靜。”朱雄英開口,頗為無奈的說道,“今年,今年肯定沒有什麼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喝茶的大朱忽然問道,“英兒,側妃那邊?”

朱雄英立刻明白,說道,“兒子知道這些,太孫妃那邊,從來都沒讓她喝什麼湯藥。她沒有產下嫡子之前,其他妃嬪肯定是不可能懷上子嗣的。”

老朱和大朱立刻滿意的點頭,因為他們都希望確立一個立嫡長的規矩。

剛剛點頭的老朱忽然想起來,乾巴巴說道,“英兒啊,若是庶長子也沒事,到時候英兒自個兒記得嫡子就好。”

“還是不要搞那些事情,孫兒覺得還是等到太孫妃有著子嗣再說。”朱雄英笑著開口,隨即開玩笑說道,“皇爺爺,在尋常百姓家都是這般。庶長子的話,也會有麻煩。還是嫡長子更好,更加名正言順,少些波瀾。”

大朱滿意的點頭,對朱雄英說道,“就該如此,尋常百姓家爭得家產,也就是些許田地、宅子。若是我皇家亂起來,那就是天下動盪。英兒有分寸,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大朱看著朱雄英,說道,“馬上就是除夕了,英兒也該準備些許年禮賞賜諸臣。有些事情你自己去示恩就好,你手底下的那些文武倒也算懂事。只是少了些歷練,若是你有心,開年後調回來一兩個,位居朝堂方好進益。”

老朱一拍巴掌,頗為激動的說道,“就該如此,英兒手下的那些文武,大半都是新貴、新官,在一州一府做事倒也沒事。這不在朝堂,倒是少了些眼界,也小家子氣了!”

朱雄英點頭,這一點沒什麼好反對的,“那就讓卓敬、茹瑺入朝堂吧,嚴震直我得留著,暫時他還離不開。陳瑄倒也還行,也可入朝堂。他久在地方,處理事務倒是順手,就是這人到底眼界太短,眼皮子太淺了。”

大朱沉吟片刻,隨即說道,“既然調走了你的人,許你個翟善吧。這人倒也有些氣度、才幹,以貢舉人歷官吏文選司主事,如今也是吏部右侍郎。”

朱雄英一聽,頗為無語的說道,“爹,這不好吧。這個翟善去了北平,怕就是歷練、鍍金一番。這般做,成了兒子在給爹的班底練兵了。”

大朱繼續說道,“張紞這人也不錯,洪武初選拔為經明行修,為京兆教授。後歷任東宮侍正、通政司左參議、通政使、布政司左參政等官職。此前雲南紛亂,張紞主持雲南政務頗為出色,此時可去天津,讓你大姑父去北平。”

朱雄英覺得這些事情被安排的井井有條,這些事情也沒有什麼難度一般。

雖然李善長病了不能理事,李祺的能力讓朱雄英有些擔心。但是在朝堂上,還真的不缺一些有能力、有經驗的官員,可以順利接手,朝堂上的文武也可以放心。

朱雄英笑著問道,“皇爺爺,今年東瀛那邊入庫了多少白銀?”

一說到這個話題,老朱就激動了,“整整一百萬兩!本就探說是個大銀礦,結果這越挖越大。現在工匠多了,礦工多了,冶煉的銀子也越來越多。咱估摸著,得每年運回來三百萬兩才好。”

三百萬兩白銀的產出,朱雄英覺得應該是問題不大。如果可以的話,朱雄英覺得繼續擴大產出,這也是可以有著的事情,這件事情值得好好期待一下。

“嶺南之地入庫的百十萬兩,這些地方的金銀珠寶倒也不少。”大朱笑著摸了摸小鬍子,對朱雄英說道,“英兒說的那些事情也該考量了,銅錢也不是廢了它、不再用了,只是咱們也沒有必要多造銅錢了。”

大明缺銅,這一點是很多人都心裡有數的事情。真的要說完全廢棄銅錢,這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只是如今的大明,可以考慮以白銀、寶鈔為主,銅錢或者金子為輔,這就是全新構建的大明的主要流通貨幣。

大朱這個時候也開口說道,“父皇,兒臣此前和英兒也商討過,民間很多時不認寶鈔,多半也是寶鈔不可兌銅錢。現如今我大明銀庫充足,以後也該允准寶鈔兌白銀了。”

老朱仔細思考著,沉吟著說道,“這事咱知道,再等等。這才哪到哪,國庫裡還沒能堆滿白銀,現在可不能立刻放開了。”

“皇爺爺,也該統計一下了。”朱雄英開口,認真說道,“皇爺爺也是知道的,有銀子在手裡自然是好。只是在災荒年景,金子也買不來一樓糧食。金子也好、銀子也罷,算不得糧食。”

對於朱雄英這般的說法,老朱自然也是認可的。銀子多當然是好事,只是銀子再多也不見得就是可以解決一切的答案,足夠多的物資才是根本。

朱雄英則繼續說道,“我大明,也少不了有很多世家大族、百姓喜歡藏著一些金銀銅錢。若是一些世家倒也罷了,一些尋常百姓攢幾個錢不容易。現在大量白銀湧入,可不能衝擊了他們手裡的銀兩。”

可不能讓貨幣貶值太嚴重,朱雄英還是需要確保大明的經濟穩定。畢竟從海外湧入的白銀太多,這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老朱可不是一點都不懂經濟的,對於朱雄英說的這些事情,他自然也是心裡有數的。金銀銅錢當然好,可是若是這些金銀銅錢比糧食還多,那未必就是什麼好事情了。

朱雄英覺得自己應該是在這件事情當中給與一些建議,他也確實提供了不少的建議和思路,讓老朱和大朱可以作為參考。

只是在現如今的情況下,朱雄英看起來也就是一個負責北邊遷都前哨的太孫就好。他雖然可以插手不少的軍事、地方軍務,但是有著那麼一些個國政,朱雄英看起來也就是建議權等等。

老朱和大朱才是主心骨,這兩個人在這樣的一些事情上才會有著更多的溝通。朱雄英可以給出建議,但是敲定方案的事情,朱雄英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一些期待了,他還沒辦法做到所謂的一言而決!

這一家三口的興致都很不錯,爺孫三代人在一起看起來是在說著家常,但是很多的時候也都是在聊著一些天下大事,說不定就是一些讓人心驚肉跳的大事情。

大朱想起來了一些事情,對朱雄英說道,“年初的時候,英兒對那衍聖公多有微辭。這倒是好事,只是英兒也莫要著急,孔家到底是讀書人眼裡的聖人血脈,不好輕動。”

“咱前些時日讀了書,那儒生就是欺負咱是好人!”老朱很生氣、很憤怒,“在前元時,那些儒生可是不如咱的出身!”

大朱和小朱被逗樂了,朱雄英開玩笑說道,“皇爺爺,若是你當沙彌,他們不如你。就是你雲遊天下的時候,你那地位可不如那些讀書人。”

雲遊天下自然也就是委婉的說法,說到底就是老朱當時是在託缽行乞。

大朱也嘿嘿笑了起來,隨即說道,“前元鬧了那麼一出,讀書人的心氣也被打消了不少。我大明開國,不少讀書人也被咱們壓了壓氣焰。只是咱們這,倒也不能真的掀了儒家的供桌。”

朱雄英很肯定的點頭,也算是保證吧,“爹,你大可放心。儒家的地位如何,兒子自然是明白的。兒子只是不想儒家太過尊崇,要讓那些讀書人歇了一些共治天下的心思就好,不是說要滅了儒家,兒子知道那不可能。”

說到底就是儒家的根基太深了,這個民族的很多基因裡都是有著儒家的一些特點,自然不可能真正的連根拔起。

太過冒進的事情,朱雄英自然不會做,他也很清楚這樣的一些事情,暫時也確實急不來,踏踏實實的做好就行,很多的事情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推進。

還是繼續打理北平、天津的一些事情吧,還是繼續搗鼓自己的一些地方政務,研究著一些科學技術吧。或者小打小鬧的安排練兵打仗的事情,這也就是朱雄英現在職權範圍內的事情。

畢竟他只是十八歲的孩子,老朱和大朱捨得放權,但是很多的事情也不會給朱雄英太大的權利,很多的事情也都是需要這些家長們點頭的。

朱雄英也不急著搶班奪權,最好再給他兩三年的時間,他可以在北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可以將自己的一些計劃更好地執行。現在的他,還真的不願意被綁在應天府,還是一個人在北平更加的舒服。

仔細的想想看,在北平天高皇帝遠的,朱雄英又有著足夠的權利,這得是多舒服的一個事情。

現在的他只需要做好一些本分就好,也沒有期待著立刻坐上某個特殊的位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