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天有三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應天府送來的奏報,朱雄英自然是知道的,這也是老朱有意讓朱雄英知道的訊息。

比如說他的兩個皇妹在東宮大發雌威,比如說呂氏現在在奉先殿為皇太子祈福。也包括朱允炆,再次回到了鳳陽,估計短時間裡是沒辦法回到應天府了。

至於太子朱標的身體,只是過度勞累,所以這段時間必須要好好的休息了。

坐鎮天津的朱雄英一道詔令,秋冬季節即將到來,這也是歷年來北邊的遊牧民族叩邊的主要時間段。皇太孫嚴令,邊軍做好戰備、嚴查那些遊牧民族的動向。幾大藩王也需要做好準備,隨時都有可能需要率軍馳援。

朱雄英這個時候也向北平府等地下令,奏摺先送到北平府,不用直接遞向應天府。

這要是在其他朝代,或者說是如果現在坐在龍椅上的是其他皇帝。不要說皇太孫現在敢插手軍權、地方政務了,就算是皇太子這麼做,基本上也是會生間隙,甚至被廢黜。

但是在老朱這裡,他不會生氣,他會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子孫如此爭氣。他很樂意看到自己的子孫能夠早點承擔起來這些責任,他也會悉心指導、認真鼓勵,說不定犯了錯的時候先幫忙處理,然後再去處理那些拖後腿的文武。

老朱的眼裡,他的子孫不會錯,都是文武百官沒有盡心輔佐,他的子孫都是最優秀的。

朱雄英現在下令北邊的軍政都要送到他這邊,自然也不需要擔心有人抗旨。說到底就是朱雄英這麼做,也都是老朱允許的,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問題的。

李善長屁顛屁顛的趕到了天津,他確實不如年輕時那般精力旺盛或者考慮周全。但是很多的事情都是經歷過,基礎很紮實再加上多年的經驗,自然也不需要擔心。

昔日的中書左丞相、太師,如今只是皇太孫的幕僚,連知府這些都夠不上。

朱雄英看似稚嫩的面孔滿滿的都是威嚴,“李公,如今是多事之秋,還望李公能夠多多助力。天津和北平更是重要,還望李公在此坐鎮,排程好前方物資補給。”

李善長立刻點頭,算是認命了,“罪人領命。”

朱雄英笑了笑,平靜說道,“駙馬都尉任天津知府,李公也好一家團員。”

駙馬都尉李琪任天津第一任知府,正四品的官職可不算低。因為在老朱、朱雄英的規劃當中,除兩京所在之府長官為府尹外,其餘諸府一律以知府為長官,知府成為省之下、州縣之上的中級行政官。

李善長立刻感覺到皇太孫果然是皇帝的孫兒,都是一個德行!

覺得是有用之人,那立刻是壓榨到死。生怕這些人不盡心盡力,想著法的施加壓力等等。只是李善長這個時候也不敢多說什麼,他還想要翻身呢。

不為自己考慮,也不再奢求國公的爵位了。但是為了兒孫,這是可以考慮了。他覺得自己拼死輔佐、盡心盡力,兒孫們以後說不定可以有著一些機會。

畢竟皇太孫雖然像皇帝陛下,但是比起那個皇帝要多了點優容,沒有那麼刻薄。

李善長看起來也只能這樣了,他現在算得上是認命了。而朱雄英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想著人盡其才而已,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而已,他現在也需要將北邊打理好。

處理好北邊的事務,不只是給老朱、大朱分憂,更是小範圍施展自己的施政理念。

在將李善長給調到了天津後,朱雄英可以在這個時候朝著北平出發了。那裡也是重中之重,朱雄英也沒忘記一些大事。

在離開天津之前,朱雄英讓他的三舅負責押送戰俘,大明現在缺少勞改。

牢裡有不少罪犯,每年那些男丁也要賦徭役。可是到底是大明的子民,朱雄英肯定沒辦法往死了使。但是北邊抓回來的俘虜,或者是在高麗、東瀛抓回來的戰俘,那就難說了。

雖然會有一些腐儒有些意見,但是朱雄英也沒打算改變什麼想法,必須要這麼做。主要是這麼個年代,確確實實有著那麼一些個沒辦法的事情。科技生產力不夠,只能是用人力來拼了,有些人力成本也可以低廉一些。

既然是要開始搞基建,那就乾脆一點的直接開始,這個時候可不能有什麼好心軟的。

不要說現在了,就算是幾百年後也是一樣。很多的事情也就是靠人力,甚至是用人命去填,這也是根本沒辦法的事情,想要‘全自動’、機械化,真的不現實。

朱雄英繼續坐鎮北平,一道道旨意從福隆宮發出,這也讓不少九邊的邊軍,包括應天府的朝臣有些錯愕、迷茫。

以前都說如今的大明天有二日,大明有兩個主人。但是現在再看看,還是小看了這一切,大明根本不是兩個主人,大明是有三個主人。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皇太孫坐鎮北平,在大興土木的營建北平府,那是為了遷都而準備。只是現在北平府甚至談不上初具規模,現在這裡就有著一些比較明顯的‘政治中心’的意思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好在這些地方文武也不需要擔心太多,因為北平這邊的旨意,是應天府也認的,這也是來自應天府最至高無上的旨意。更何況北平府這邊的旨意,和朝政也沒有大的方向有什麼出入,皇太孫沒有想要‘開國’。

朱雄英只是繼續坐鎮,作為皇太孫,很多的事情他不需要親力親為,很多的事情也就是稍微的控制一下大方向、定下調子就好。

讓他去做工匠,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頂多也就是朱雄英大概的說了一點方向,比如說想要製造出火繩槍、不斷的和一些工匠描述思路,或者是大家集思廣益去豐富一些構想。

水泥這樣的東西,朱雄英也是在不斷的和一些工匠討論,也給足了人手和資源,可以多做一些試驗。

大明王朝的皇太孫高貴、威嚴,這也使得不少番邦的‘留學生們’心生畏懼。他們或許在自己的故鄉是權貴,但是到了大明就什麼都算不上了,很多的尋常百姓都看不上他們。

但是在國子監,他們有著最高的老師教授詩文、經義,偶爾皇太孫還會宴請,和這些人談笑風生,這也使得不少留學生想要留在大明,留在這個富強的國家。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走入殿內,說道,“爺,今天要去皇城走走,工部的人都在那邊候著呢。”

朱雄英頭也不抬,繼續寫著信,“再等半個時辰吧,讓宋忠去外面候著。該拿人就要拿人,該稽查就要稽查。你也帶著人過去,鎖入大獄後,有罪名要認、要確認,但是沒有的事情也不要往上加。”

王承恩立刻領命,皇太孫信任錦衣衛,但是絕對不會讓錦衣衛一家獨大。現在在北平,有著一些開始制約錦衣衛的體系出現了。

朱雄英繼續寫著信,他現在也越來越理解他的皇爺爺了。很多的事情,就應該注意這樣的一些平衡。一家獨大這樣的事情,朱雄英肯定是能夠避免的話肯定就要避免。

寫完信封好,朱雄英自然也不需要擔心的。他送到應天府的信,基本上也就是老朱會開。老朱不只是要看朱雄英寫給他的信,朱雄英寫給弟弟妹妹的信,老朱來了興致也要看看。

爺爺看看孫兒、孫女的信,很正常的事情,老朱覺得心安理得、理所當然,哪怕有些時候朱雄英故意悄摸摸的暗戳兩句,老朱依然我行我素,反正咱就是看了,大孫兒的信想看就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