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見效不更方【求訂閱,求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神了!”

一週過去後,李志陽再次見到林然第一句話便讚歎不已!

他老神在在的說道,“林醫生我這周一直堅持服用你開的湯藥,身體狀態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我是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變化的,這說明開的藥方起作用了,這不我趕緊過來找你繼續治療!”

林然自然還記得這位冠心病兼腦血栓的病人,見病人用過自己開的藥病情有所好轉,他還是非常高興的。

“李大叔,你的病有所好轉就好。”

說著他便又將這對老夫妻帶到了診室,跟在他們身後的李子嘉他們幾人也一直小聲討論。

“看來咱們主任對於中醫的理解半點也不比中醫科的那些老中醫差!甚至還要更強一些。”

他們之中有的人來到醫院入職也有兩三年了。

管床,抄方自然也沒有少幹,大大小小的病人也見過很多。

像冠心病,腦血栓這樣的老化性慢性疾病是最難治的。

而林然一個方子下去,僅僅一週病人的病就有了明顯的好轉了。

這不是醫術了得這又是啥?

馬志看著林然的背影,也暗暗道,“我一定要跟林主任好好學中醫!將來成為不說成為名醫,起碼要做個真正能治病的中醫。”

沒錯就是能治病,現在醫學院裡出來的中醫大多數都不會治病,他們只會用藥罷了,治好了,瞎貓碰上死耗子了,治不好只能說病人的運氣太差了。

正所謂,效不更方,將病人帶到診室後,林然又仔細給病人摸脈看舌,發現他的大膩舌已經有所好轉了,但依舊還是能說是膩舌的。

因此林然便笑道,“李大叔你回去後繼續服用原方一個月吧。”

李志陽自然是非常相信林然的。

林然說著又給他補了一下食療的方子。

之後李志陽看向自己老婆,又笑著說道,“林醫生,這是我老婆,邱淑蘭她比我小五歲,平時脾氣挺好的,就是時不時會頭疼,心煩意亂的,每每發病脾氣大得不行了。”

他剛剛說完,她老婆便一直點頭,“林醫生,你也給我看看,最好是能開個方子,我們夫妻二人一起吃中藥,省得他每天吃中藥的時候叫苦連天的。”

“哦……”

林然隨即看向了他老婆邱淑蘭。

只見她的面色微白!

這許是血氣不足的表現。

林然開口問道,“邱阿姨,你是不是有貧血?”

邱淑蘭一聽立馬點點頭,“我確實貧血,平時還會來個低血壓,暈倒過好幾次了。”

林然隨即給病人看舌摸脈。

舌質澹,苔薄白。

這明顯是血氣不盈所致的舌象。

脈弱滑!

三者結合,林然便能斷證了。

病人明顯是氣血不足,導致血瘀氣滯證,血氣無法榮養肢體,自然會出現頭痛肢痛等病症。

病明顯是血虛之證!

如此辯證清晰後用藥自然也不在話下了。

四物湯!

四物湯:四物湯是一道傳統藥膳。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味藥材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藥膳。

四物湯藥方最早記載於唐朝的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應用較為廣泛的藥方則是取自【太平惠民合劑局方】

一般來說,它具有補血調經的效果,可減緩女士月事疼痛。

夫妻二人都拿到了林然方子,樂呵呵的一起出門繳費抓藥去了。

見到這一幕林然還是比較開心的。

病人來找自己看病,自己給了他們滿意的答桉,也能給他們治癒疾病的希望多好。

“主任病人貧血是不是跟婦科疾病有關呢。”

病人剛剛出門,黃冰冰便開口問道。

林然點頭,“是有一定聯絡的,但病人年紀已經五十多歲了,應該也絕晶期了,所以她血氣不足的症狀就不要從婦科疾病入手,主要還是補血,養肝,調腎為主!”

李志陽夫妻二人走後沒有多久。

有一個老人來到醫院找林然看病,他患了什麼病呢?

頸椎病。

西醫的觀點: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嵴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

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嵴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西醫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嵴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痺,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多發在中老年人,男士發病率高於女士。

傳統醫學中並無“頸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狀近似於中醫的“痺症”、“悽症”、“頭痛”、“眩暈”、“項強”等,中醫書籍也有所謂“骨錯縫,筋出槽”等描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黃帝內經、素問》對痺症就做過描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

根據症狀和部位,將痺症分為筋痺、骨痺、脈痺、肌痺和皮痺。

這些描述中包括了對頸椎病的描述。

如此可見頸椎病多見於外感風寒溼邪傷及經絡,或長期勞損,肝腎虧虛,或痰瘀交阻,氣滯血瘀等原因引起。

《雜病源流犀燭》中:“凡頸項強痛,肝腎膀胱病也,三經受風寒溼邪。”多因外傷或感受風寒溼邪,以致筋骨勞傷、氣血瘀滯或痰瘀阻絡。

中醫治療頸椎病多採用綜合療法,如針灸,推拿,外敷,內服,等……時間一般為一到三個月不等。

據臨床驗證,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