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怒海暗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夏宮之中,海戰的結果還沒有傳來,倒是太平洋航線上,多艘商船和移民船被襲擊的訊息先到一步。

這件事情讓董書恆頭大如牛,因為襲擊的地點大都在東太平洋,發現船舶失蹤距離事發已經有了一段時間。

董書恆只能透過電報將這件事情委託給東華幫忙處理。

以前復興軍的商船在太平洋上也會受到襲擊。

後來交通部和軍部合作,給每艘商船上都配備了自衛武器。

那些臨時客串的海盜,以及海上那些駕駛著小艇的波西米亞海盜根本就不是復興軍商船的對手。

後來在太平洋航線上任何的海盜見到復興軍的商船都要躲著走。

這幾年,已經很少出現船舶失蹤的訊息,所以很多人已經忘記了維護太平洋航線安全的問題。

自從東華帝國成立以來,加入大華夏商業圈的國家是越來越多。

原本的廷根聯邦以及弛利都開始跟大華夏圈的國家進行貿易。

所以走南線島鏈的商船是越來越多。

另外移民船也在變多。現在的移民已經不再侷限於本土。

扶桑、半島以及南洋的移民也在增多。

大華夏圈在太平洋西岸的部分,大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

而在東岸的新大陸則人口稀少。

董書同也發現僅僅從本土移民華人過來,速度太慢,而東華帝國現在接連大戰,需要維持大量的常備兵。

這就讓勞動人口的空缺非常大。

其中最大的空缺就是礦工。

當地的殷地安人喜歡自由,一般都是從事農牧業。

讓他們做礦工會讓他們回想起以前被白人奴役時的生活。

所以想要要殷地岸人去做礦工,哪怕是開出更高的工資都很難。

因此,在兩年前,董書同開始引進安南和扶桑勞工。

這些人吃苦耐勞,矮小的身材也讓他們先天適合礦井中的工作。

現在東華帝國的收入有一半是透過礦業獲得。

鳥糞和硝石礦可以說是只要挖出來就是錢。

根本就是供不應求。

不僅僅是大華夏圈,就是米利堅和歐羅巴都在進口東華帝國的礦。

東華真的是那種家中有礦的。

雖然接連大戰,但是財政一點都沒有問題。

甚至將幾年前在復興軍治下發行的國債都給還清了。

在客戶的要求下,東華再次發行了五千萬的國債。這次所有人還是搶著買。

繼續發行國債,不是董書同有多缺錢。而是因為他將要修建兩條鐵路。

一條是從原來的聖地亞哥城向東穿過新潼關直接到達布宜諾斯城的鐵路。

這條鐵路將橫穿南阿米利亞大陸。

從東華輸送到歐羅巴的礦產資源將會縮短大量的海上航程。

還有一條是從庫斯科到莫延多,這樣東華的都城就能夠跟港口直接連線。

在安第斯山脈建造鐵路的成本是很高的。

現在有資金的來源,董書同決定先造起來。

經營一個國家與經營自己的家庭不一樣。

國家需要將錢都投資出去,變成實物,這樣才能夠產生出更多的價值,才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

而經營一個家庭,則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要給自己留一些應急的資金。盡量減少提前消費。

東華就是在這樣的超前消費中逐漸繁榮起來。

哪怕是它們現在與格里納達還處在戰爭的狀態中。

力馬城現在雖然不是首都了,但是這裡是東華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

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礦山交易重心。

全世界的商人在這裡挑選他們需要的礦石。

這裡不僅有現貨交易,甚至還有期貨交易。

因為幾種東華獨有的礦石,所以,礦石商人們誰都繞不開東華。

就連一直叫囂著制裁東華的大嚶帝國,也換上了尼德蘭人或者是比利時人的馬甲前來交易。

但是由於距離太遠,很多歐羅巴的商人們對東華望而卻步。

所以董書同決定要提前借款來修建到布宜諾斯的鐵路。

這雖然會將大量的商船都給分流到大西洋沿岸的布宜諾斯港。

不過能夠增加東華的礦石出口量,還能夠加強東華對廷根聯邦以及布宜諾斯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一旦布宜諾斯的港口對東華的商品進出口產生依賴,那些實際掌控著當地權力的大家族一定會繼續擁護廷根聯邦接受東華女皇名義上的統治。

依靠東華的庇護,至少還能為他們節約大量的軍費。

東華的首都庫斯科,現在有了一個新的中文名字,叫做雲端城。

這是一座建在高原上的城市,雲端之城,讓這座城市增加了一些仙氣。

就在去年下半年,戰爭告一段落的時候,董書同才跟所有的華人宣佈了這個新名字。

同時,他還以皇室的名義出資建立了一座綜合書院,同時還在力馬建立了一所礦業學校。

東華是將礦業當做自己支柱產業來發展了。

庫斯科城,白牆金頂的大皇宮中。

靖海侯聶大華走進了董書同的書房之中,昔日的伯爵已經升為侯爵。

一身將服穿在身上,配上下頜的鬍鬚,更顯得成熟穩重。

“執政王殿下。”聶大華很恭敬的鞠躬行禮。

東華帝國廢除了對皇室的跪拜禮。

因為還是受到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影響。

而且復興軍也一直不興跪拜。

只有那些從扶桑、半島或者是安南引入的勞工,總是動不動就喜歡跪拜,擋都擋不住。

“靖海侯,你來啦。最近在雲端城休養的怎麼樣?家裡面都安頓好了嗎?”董書同關心地問道。

“嗯,多謝執政王,家人們都非常喜歡雲端城,這裡的氣候涼爽乾燥,非常舒適,環境更是優美如畫,如同仙境一般。”

東華幾乎所有的高官,都已經將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整個家族從過本土遷移到東華定居。

有些人直接分配了新的府邸,有些人則是分配了土地給他們自己修建。

那些有頭有臉的商人也都在雲端城花重金買地,給自己建造一座府邸。似乎只有這樣才顯得高階大氣上檔次。

所以首都雲端城大部分都是居民區,工業設施很少,商業也只是為城內的這些高官貴族富商服務而已。

倒是學院、博物館非常多,而且以後還將更多。

所以說這個雲端城的定位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喜歡就好,我以前就說過要將東華建成我們華人共同的新家園,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在這裡自由地生活。”董書同滿是憧憬地說道。

回味這些年的經歷,從一個被販賣的豬仔到現在成為南阿米利亞舉足輕重東華帝國執政王。

董書同滿心都是感慨。

這其中有自己的奇遇,有妻子的支援,有弟弟在遠方的幫助。

更有身邊這些從本土來的同胞們的共同努力。

“嗯,是的,執政王,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好這塊樂土。”

“靖海侯,今天找你過來,是有一件事情要交給海軍去做。”

“從本土發來的電報說,最近一段時間有多艘商船失蹤。本土懷疑可能是有嚶國人的戰艦在東太平洋海域活動。”

“咦,在東太活動,我們這邊怎麼沒有訊息說船舶失蹤?”

聶大華的第一反應是東華海軍存在嚴重的失職。

靠近東華海域發生的事情,怎麼又是本土那邊先通報過來的呢?

“失蹤的船隻大部分都是望西邊走的船隻。我們東華的到岸船隻反而沒有失蹤的。”

“嚶國人在南太平洋還有紐西蘭以及新南威爾士兩個殖民據點,他們也可以繞開麥哲倫海峽,所以這個事情不能怪你們海軍。”董書同看出了聶大華有些自責,因此出言安慰道。

“執政,我會安排艦船去搜尋,嚶國的紐西蘭殖民地離東太也很遠了。我覺得這要是嚶國的艦船幹的話,一定是它們的老式風帆艦船。”

“那些風帆艦船不需要補給燃料,可以長距離的遠航,甚至都不需要什麼補給。”聶大華皺著眉頭思索道。

從呂宋群島到東華航線上的島嶼基本上都被復興軍給控制了。

嚶軍要是想要靠岸補給的話,那麼就一定會暴露,現在他們沒有暴露,說明他們一直沒有靠岸。

這說明這些嚶國艦船上的官兵意志力非常的頑強。

“嗯,聶將軍你分析得有道理,嚶國人要是鐵了心跟我們在大洋上躲貓貓,我們也得奉陪啊,這條航道可是我們東華的生命線。要是保不住航線,咱們每年必須的移民和財政收入都沒辦法保證。”

“我明白了,執政。既然這些嚶國人襲擊的都是回去的商船,那麼他們一定是以赤道以南的島嶼作為依託。”

“我們的艦隊要是沿著南大洋的島嶼搜尋,應該能夠搜尋到。”

從東華回本土的商船都要先行駛五千多海里到顫香山,然後從顫香山到關島航行三千多海里。接下來還有一千多海里到馬尼拉,後面再到廣州或者廈門只要不到一千海里。

現在被襲擊的這段海域在力馬到顫香山的這一段上。

在這條航線的南邊有克隆群島以及波利尼西亞群島。

其中克隆群島原本在厄瓜多的控制下,現在已經被東華帝國佔領。

這個島嶼面積不小,周圍還有重要的漁場,已經是東華帝國新的開發地。

但是更西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島嶼,但是島嶼的數量很多,分部的海域也很廣。

復興軍沒有完全控制。當初劉大海在太平洋上掃蕩西班牙人的時候,也就只佔領了幾個重要的島嶼,比如聖誕島。

還有一些島嶼送給了普魯士人。更多的島嶼還在土著的手中。

嚶國人原本就是這裡的常客,他們也有自己實際掌控的島嶼。

……

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花果山號”飛剪船正在噼波斬浪,向西航行,踏上回家的旅程。

船長朱從海年年都說要將船給賣掉,然後回海州老家去養老。

但是每次有人要買他的船的時候,他都會以各種理由反悔。

就這樣,趙四喜已經混成了貨真價實的市長了,他還在跑船。

因為是老熟人,所以四喜還是很照顧他的生意。

每年他都要跑上兩個來回,送一些新鄭州在本土訂的貨物還要攜帶一些半島和扶桑的勞工。

回去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帶些白糖或是棉花、獸皮等貨物回去。

回去的貨物一般也是趙四喜幫他置辦。

這樣朱從海倒是省心不少。

趙四喜還準備在新鄭州給他分一塊地,讓他過去養老。

但是朱從海雖然是在海上討生活,卻一定要落葉歸根,因而拒絕了趙四喜的邀請。

不過那塊土地,他還是要了,他讓自己的三兒子一家遷到新鄭州,也算是給家族開枝散葉了。

在董書恆為了鼓勵移民的不屑宣傳一下。

家中有多個兒子的家庭,送一兩個去移民海外已經算是一種潮流。

更是被一些御用文人說成是開枝散葉、光宗耀祖的好事情。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朱從海也不能免俗。

今天是陰天,海面上的風也不是很大。

留著大光頭,一臉肥肉,看起來油膩膩的朱從海正在躺在甲板上的一個吊床上。

船上的水手大部分都在休息,船艙中傳來了吆五喝六的聲音。

這是那些閒的沒事的水手在賭錢。

回本土的路上事情不是很多,因為船上裝的都是一些常規的貨物。

“船長,有一艘船在跟著我們。”這時,主桅杆頂上的瞭望手朝著下面大聲地喊到。

朱從海眯著眼睛朝遠處看去,什麼也看不到。

他又舉起了望遠鏡,只能看到一面米子旗。

米子旗!

朱從海在心中暗道不好。

現在復興軍正在跟嚶國人交戰呢。

這裡可是東太平洋,怎麼會有嚶國人的戰艦呢?

“都他娘的給我滾出來,有敵襲!”朱從海也不拉響警鐘了,直接扯著他那大嗓門兒喊道。

“升帆,全速前進。去一些人去把貨物拋到海里。”

朱從海要落葉歸根,他可不想死在海上,正是這種心理讓他果斷地做出了拋棄貨物的決定。

那麼多的貨物即使是拋棄也要花半天時間。

要是旁人的話肯定是先嘗試一下帶著貨物逃跑。

“小獵犬號”巡洋艦是一艘嚶軍的老式戰艦。

這軍艘的艦長查理·迪皮尹就跟這艘船一樣老。

他已經五十幾歲,這個年齡的艦長在嚶軍中是絕無僅有的。

因為查理·迪皮尹的堅持,這艘老式風帆巡洋艦到現在都沒有加裝蒸汽輔助動力。

不過這艘戰艦也有他輝煌的歷史。

查理·迪皮尹曾用這艘軍艦載著一位博物學家進行過環球航行。據說這位博物學家前年發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書。

“小獵犬號”也隨著這個人的出名上了報紙。這讓老查理·迪皮尹感到非常的自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查理·迪皮尹其實早就可以退役,但是他愛這艘軍艦,愛在大海上冒險。他的理想就能夠最終葬身大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