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三章 海盜血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行,那就什麼定下了。”

“鮑司令,祝你旗開得勝,楊威海外。”

……

星加坡港的戰事,那真是一波三折。

復興軍的戰略進行了三次大的調整。

從攻島消滅其艦隊,到直接偷襲消滅對方的艦隊。

再到現在從海陸兩個方向對港口的大嚶軍隊進行封堵。

前線指揮官頻道改變戰略,並沒有讓董書恆感到不快。

兵無常勢,前線的將領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改變戰略並沒有錯。

董書恆對於前線將領報上來的作戰計劃,幾乎是無有不從。

其實,要不是有電報聯通。前線的指揮部根本就不要就作戰的問題向中樞請示。

董書恆並不想插手戰鬥的指揮。

常校長的前車之鑑值得吸取。

話說,他已經有幾年時間都沒有直接指揮過戰鬥了。

有的時候去了前線,也就是去湊湊熱鬧,頂多就掛一個指揮官的名頭。

當初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他提了自己希望此戰達到的目標,僅此而已。

初級目標是控制海峽殖民地,徹底將大嚶帝國的海上勢力趕出太平洋地區。

高階目標就佔領錫蘭,引導印度地區的反抗軍,爭取將大嚶帝國的勢力趕出印度地區。

復興軍在海上能夠將對峙的前線移到印度洋的中部。這樣能夠讓太平洋後方更加的安全。

還能夠讓大嚶帝國喪失對澳洲的掌控。

海上勢力範圍的這種改變也能夠夠影響到陸地上的勢力劃分。

隨著大嚶帝國在印度洋海上的退卻,他們只能以非洲作為自己的前沿基地。

這樣以來,一些西亞地區的國家就有可能會脫離大嚶帝國的掌控。

而復興軍要取得亞洲地區的霸權地位,壓縮歐羅巴的空間,就跳不開西亞地區。

比如復興軍在土耳其地區的一些計劃和專案就一直無法展開。

其中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嚶帝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影響力比較大。

尤其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大嚶帝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控制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

這麼多國家願意聽大嚶帝國的話,是因為大嚶帝國長期以來樹立起的不可戰勝的形象。

上百年了,不管是反法戰爭還是克里米亞戰爭,一個個強大的對手在大嚶帝國的面前倒下。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大嚶帝國就是不可戰勝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因此,當復興軍對大嚶帝國宣戰之後,會有那麼多的人感到驚訝和不解。

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個月,復興軍的戰略意圖正在一個個實現。

星加坡港雖然還剩下港口在大嚶人手中,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局。

港口內的大嚶艦隊已經無法出港口。

他們現在體會到了沙俄黑海艦隊被堵在港口中的那種無奈。

不過林柏還沒有將艦隊坐沉,試圖以此潛在威脅來拖住復興軍。

只是復興軍並不買賬。復興軍有足夠的兵力優勢,根本沒有必要陪他們這麼一點點人在這裡耗著。

港口的北東西三面都已經被復興軍牢牢地控制住。這裡的防禦工事每天都在修建,壕溝縱橫交錯,壕溝的前方是鐵絲網。

這種架勢一看就是要圍困住他們。

但是港口內的大嚶軍隊沒有任何辦法。

主動反擊?他們那點兵力根本就不夠填的。

海軍也沒有辦法出港,復興軍在龍牙國有基地,距離這裡沒有多遠,留守的艦隊完全可以長期圍困星加坡港。

“這些可惡的復興軍,他們竟然在港口的出入口部署水雷,他們根本就不想攻擊港口。”

這個時候就連一向沉穩的老將林柏都有些坐不住了。

一直聽說復興軍的作戰經常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一直沒有真正地與復興軍作戰過。

這初次接觸,復興軍就給了他們一個意外驚喜。

他們一直在標榜星加坡港是連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

時間長了,就連大嚶人自己都覺得這裡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實際上整個馬六甲海峽很長,中間的港口也很多,星加坡絕對不是唯一的那一個。

原本這裡非常重要,能夠對整個海峽起到控制作用,那是因為大嚶帝國的艦隊駐紮在這裡。

很多人都忘記了,是艦隊控制了這條航道,而不是港口控制了這條航道。

正是看出了這一點,復興軍才敢於在沒有拿下港口之前就對錫蘭動手。

見到蒂尼茨將軍在抱怨,林柏將軍只能出來安撫:“沒辦法了,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如果這場戰爭發生在歐羅巴或者是中東,我們都有翻盤的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這裡是東亞,是復興軍的家門口,我們被動一些也是正常的,諸位不需要多想,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最後聽從上帝的安排吧。”

“是,林柏將軍說的沒錯,我們至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堅守。”一旁的魯索上校最是盡職,他總是對自己的工作一絲不苟。

“總督閣下,既然要堅守就得節約物資了。從現在開始,由您將所有的物資都收集起來,統一發放,優先保證戰士們的需要,平民只要給他們基本的物質保障就好,。”林柏將軍看向布蘭德爾說道。

“好的,林柏將軍。港口原本就是主要的倉庫區。我們的物資儲備的很充足,原本用上半年都夠,但是現在有一萬五千多的平民,只能用上四個月左右。希望那時候,國內的援軍能夠趕到吧。”

“林柏將軍,我們難倒就讓復興軍這麼圍著,艦隊能不能突圍出去一些戰艦,哪怕是對復興軍的後勤運輸航線進行破壞也好啊。”布蘭德爾說道。

“很抱歉,我觀察過了,沒有辦法突圍,港口向外的水道很窄,復興具現在至少還有十幾艘鐵甲艦在外面守著,我們的老式戰艦速度慢,根本就突圍不出去,除非是遇到惡劣的天氣,他們回港避風,但是那樣我們出港的艦隊也會陷入危險境地。”

林柏將軍的話讓眾人都感到無奈且沮喪。

不過他話鋒一轉說道:“我們在東方並非只有這些軍艦,印度洋艦隊在印度沿岸還有十幾艘艦船,我相信他們會行動起來的。另外我之前留了一些巡洋艦和護衛艦在外面,他們會尋找機會襲擊復興軍的運輸船。”

……

馬來半島以東就是廣闊的南中國海,這裡有廣闊的海域以及星羅棋佈的島嶼。

歷史上,這裡一直不乏海盜出沒。其中有一些海盜的名氣還很大。

不過,現在這裡的海盜已經少了很多。

這兩年,隨著華人勢力的崛起,這片海域幾乎成為了復興軍的內海。

海盜的減少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原本這裡的海盜大都是華人的勢力,這些人不堪洋人的欺壓,在海上坐起了海盜的勾當。

復興軍崛起之後,南洋華人的生存大為改善,很多海盜都從良了。

甚至有華人的海盜勢力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比如在納土納群島建立的明珠國就是由南海的海盜勢力建立的。

另一方面,這裡現在一半以上的船隻都是華人的船隻。

復興軍給每艘商船上都安裝了自衛的武器。

海盜劫掠的風險比以前高出了很多。

這裡會出現海盜,說明這裡擁有產生海盜的土壤。

星加坡西南的邦家島靠近蘇門答臘的巨港。

這裡是尼德蘭人的勢力範圍。

此時在一處偏僻的海灣中,英軍的巡洋艦“獵狗”號帶著三艘護衛艦正在海灣中補給。

幾艘由當地土人划著的小船偷偷地靠近了艦隊。

“韋恩上校,這裡是你們要的物資,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幫你了,巴達維亞總督府命令我們要嚴守中立,你知道的我們現在沒有實力對抗復興軍,不能給他們任何的藉口。”一名尼德蘭殖民地官員抱歉的說道。

“非常感謝你,福塞特先生,放心吧,我們馬上就出海,不會有人知道我們在這裡呆過。”

韋恩雖然對於尼德蘭人的懦弱感到不快,但是他也知道福塞特只是一個小官員,他說話壓根就管不了事兒。

這次對方能夠給自己補給,已經是看在兩人朋友份兒上冒險做出的舉動。

他手下這支船隊原本是安排在星加坡東南海域監視復興軍的艦隊。

與他們一起執行監視任務的戰船原本有十幾艘。

在賀文雄發動偷襲的第二天,復興軍主力南下,大部分執行監視任務的大嚶帝國皇家海軍戰船都被復興軍給擊沉了。

韋恩上校帶領的船隊因為位置靠南一些,所以逃了出來。

他們這些天一直躲在復興軍控制力比較薄弱的南部海域。

尤其是爪哇島北部這裡,復興軍的戰船幾乎不會到這裡。

唯一需要擔心的蘇門答臘島上的幾個華人小國。

他們大部分也有自己艦隊。要是被他們發現了,訊息很快就會傳到復興軍那裡去。

韋恩在這裡等了一段時間,終於從尼德蘭人那裡得到了星加坡的訊息,原來港口已經被圍困了。

訊息無法從島上傳出來。也就是說韋恩得不到命令了。

韋恩知道自己手中這點力量根本就無法跟復興軍的鐵甲艦抗衡。

甚至自己都不能被對方發現,因為對方只要發現自己,以對方鐵甲艦的速度,自己肯定是無路可逃的。

因此韋恩必須要注意自己的隱蔽性,要避開復興軍的艦隊。

但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躲著。

大嚶皇家海軍的榮耀不允許他就這樣四處躲藏。

那麼他能做些什麼呢?

韋恩是正規的皇家海軍院校畢業。他知道大嚶海軍的歷史。

當年皇家海軍還弱小的時候就是靠打劫西班牙人的運寶船起家的。

這是一支擁有海盜血統的海軍。

現在復興軍的主力在圍堵星加坡港的東印度艦隊主力。

那麼南海地區復興軍的力量一定非常的薄弱。

於是韋恩決定北上尋找機會。

三天後,韋恩艦隊到達了蘭芳國西部海域。

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兩艘向檳榔港運送糧食的補給船。

韋恩直接下令將其擊沉。運輸船上雖然有一些自衛武器,但是哪裡是軍艦的對手。

不一會兒便帶著一船的糧食沉到了海底。

運輸船遇到襲擊在幾天後才被發現。杜航敢緊派了兩艘護衛艦前來檢視。

不過,此時韋恩艦隊已經流竄到加裡曼丹島的北部。

這次他們捕獲了一艘蘇祿蘇丹國的商船,洗劫了商船上的物資之後,韋恩下令將這艘商船上倖存的水手全部反鎖到底倉,然後將這艘商船擊沉。

銷燬了所有的證據之後,韋恩艦隊再次消失。

接下來,他們出現在了呂宋的西部海域。

再次擊沉了兩艘呂宋都護府本地華人的商船。

這次商船上有人抱著木桶活了下來。

訊息再次傳出。

甚至都驚動了軍部。

董書恆指示所有出海的船隊要結隊而行,復興軍海軍提供護航。

海軍還有近海守衛部隊的魚雷艇和炮艇可以呼叫。

不過韋恩非常的狡猾。他幾乎不靠岸,而且在一個地方只會作桉一次,接下來就會立馬轉移。

時間一天天過去,南海已經很久都沒有這麼緊張過。

就連那些漁船都接到了協查的通報。

復興軍一直有用漁船來監視海上情況的傳統。

很多漁船上的人都是海軍的民兵。

大部分的漁船上甚至還會配備槍支。

時間進入十二月分。

復興軍又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這是董書恆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

雖然現在正在跟大嚶帝國打仗,但是戰爭對普通民眾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影響。

大家對戰爭最直觀的感受來自於每日裡報紙上對於戰爭的報道。

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知道星加坡這個地方。

報紙上說這裡是咱們國家的門戶。

自己家的門戶自然是要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商人們可能是最支援這場戰爭的。以前大嚶控制著星加坡地區。

華人的商船過境總是要在那裡繳納高額的過路費。

這也導致進入印度洋的華人商船非常少。

大家只能將商品在港口賣給歐洲來的商人。

這樣總歸是要讓渡大量的利益給人家的。

這也是為什麼董書恆要跟葡萄牙這樣一個歐羅巴小國合作。

僱傭葡萄牙的船長,還要將商船懸掛葡萄牙的旗幟。

就是因為復興軍自己的船進了印度洋之後就寸步難行了。

沿途大嚶帝國的港口會用盡一切手段來刁難華人的船隻。

到現在為止,復興軍的遠洋航線還都是圍繞著太平洋的。

至於普通的百姓,他們對戰爭談不上喜歡、厭惡。

他們只是樸素地認為:國家強大了就應該控制更多的地盤。

因為近些年來本土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這種改善一方面是因為復興軍減輕了稅收,推廣了新的農業模式,以及發展工商業給了普通人新的謀生手段。

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地盤多了,冗餘的人口被遷移了出去。

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減輕了。

人們的吃飯問題最終還是要透過土地來解決的。

至於那些高知則要客觀理性一些。

PS:求月票,推薦票。馬上二十周年活動了,我在想要不要爆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