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水牛教授的傳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你們現在還年輕,才剛走進科研的大門,就已經參與到這麼前沿的專案裡來,這是你們的幸運,也是你們的不幸。”

“很快你就會發現,科研的真相。”

“而我,也會向你們展示,要成為真正的科學家,最重要的一點。”

黃勤越說越是興奮,語氣也變得無比激昂。

“那就是,對科研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興趣。”

“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世界,做出科學發現,沒有書本可以查答桉,全靠你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嘗試著一個又一個可能的道路。”

“你長久地陷在未知世界的迷霧中,只能憑藉著直覺,尋找正確的出路。”

“你會害怕,你會迷茫,但你堅定的內心,永恆的熱愛,將會成為迷霧中最亮的那盞燈,照亮你前進的路。”

聽了這段話,每個人都沉默了,久久無聲。

良久,才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忽然,實驗室大門嘎吱一聲響。

導師杜彪推門而入,一臉茫然地看著大家。

“你們在幹嘛呢?怎麼這麼熱鬧?”

他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個群情激昂,兩眼直冒綠光,看起來就跟進了傳銷窩一樣,頓時嚇了一跳。

“杜老師,你回來啦?”

學生們齊刷刷回頭,看著他兩眼發光,就好像在看一個論文大禮包。

“到底怎麼了?你們這樣子,我都有點害怕了。”

杜彪放下手中的公文包,隨手將外套掛在衣架上,表情驚疑不定。

黃勤看到老師這樣子,不由哈哈大笑。

“杜老師,別怕,絕對的好消息,他們剛知道自己的論文發表了,所以一個個都高興著呢。”

“年輕人嘛,發表第一篇論文的時候都有點激動,可以理解。”

“什麼?他們八篇論文都發了?就沒有拒稿的?”

這下換杜彪欣喜若狂了,他一個箭步衝進了人群,連聲催促。

“快快,把郵件都拿出來,我要親自看看審稿人都怎麼回的。”

“有沒有指出什麼錯誤,提出什麼修改意見?”

杜彪一一拿起學生的手機,仔細看了看回覆郵件,頓時喜形於色。

“不錯啊,都是核心期刊,還有三篇SCI二區,都快趕上老師我了。”

“直接就過了,都沒讓你們小修一下嗎?”

“哈哈,看來我的批稿功力還是寶刀未老啊。”

“不錯,不錯,現在你們總算有一篇論文了,畢業不用發愁,接下來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畢業之前早點把專案做出來。”

他摸著下巴,不由沾沾自喜起來,同時也不忘鞭策學生。

黃勤連忙道:“別擔心,我剛才給他們又佈置了任務,接下來幾個月他們有得忙了。”

“每個人起碼要再肝出來四篇論文,才對得起您老人家這番教誨。”

杜彪瞬間瞪大了眼睛:“不是吧,每人4篇?這麼重的工作量嗎?會不會太累了。”

怎料學生全都跟撥浪鼓成精似的,同時搖起了頭。

“不累,不累,跟著老師和大師兄幹活,心裡舒坦著呢,一點不累。”

杜彪頓時啞然,將“要不要放幾天假”這句話又吞回了肚子。

他彷彿有些認命般地揮了揮手。

“那行,你們隨便水一水就行,要求不要太高,三區四區的期刊都可以,能發出去就好。”

“反正有黃勤在實驗室盯著,我也就放心了。”

“下午我要去海市出差,參加交通大學的一場生物學術會議,可能要三天以後才能回來。”

“這個會議很重要,特邀嘉賓請了常三維院士,還有幾位細胞生物學的領軍人物,我得去混個臉熟,多認識幾個大老。”

“你們有啥問題,隨時微信上問我。”

黃勤立即投去讚賞的眼神:“老師,你學得很快嘛,已經開始為傑青而奔走了。”

“確實要多認識一些大老,到時候給你投票的時候,還得仰仗他們呢。”

“異種器官移植這個方向,在國內還非常冷門,你只要講講我們的專案,肯定能給大老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師,你作為全村的希望,可要支稜起來啊,我們實驗室就靠你出去social打響名氣了。”

杜彪尷尬地一笑:“我有那麼重要嗎?我怎麼沒覺得。”

“我這樣天天在外頭跑,不是跟院裡開會,就是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都沒啥功夫做研究了,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別到時候名氣響了,卻把口碑給壞了,那還不如不要。”

黃勤安慰道:“老師,以前你就是個無名之輩,哪有什麼口碑?”

“你懂得,寫文章的功夫都在詩外,做科研也是一樣。”

“你要是評上了傑青,我們也臉上有光,畢了業出去找工作,誰都會高看一眼。”

“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反正院士和長江你是沒指望,以後就無欲無求了,可以專心搞你喜歡的研究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話說出來,聽得杜彪不由嘴角一抽,只能露出一個苦笑。

“你還怪看得起我的。”

傑青,傑青,雖然大家都說他手上這個專案非常前沿,非常高精尖,只要一出成果,被評上的希望很大。

但他心裡還是有點沒底,畢竟別人的真實想法他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能力自己可是一清二楚。

要是沒有黃勤帶資入組,給出研究方向,設計出各種實驗。

他是絕搞不出這麼大動靜來的,也沒臉去學術會議上混吃混喝。

他心裡很有比數,自己能拿著這麼大一個專案,在各種會議上胡吹海侃,收穫一大票同行不明覺厲的欣賞目光。

全都是靠學生們帶飛啊!

得徒若此,師復何求!

杜彪想到這裡,一臉感激的點了點頭,露出和藹的笑容。

“既然你們這麼說,為師肯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你們在實驗室好好幹,我就不打擾你們了,下午一點的會,我現在就得走了。”

大家紛紛鼓掌,為老師送行,氣氛之熱烈,言語之暖心,猶如送師上戰場。

“老師,你一定要爭氣。”

“老師,你酒量不好,我這裡準備瞭解酒藥,你記得帶上吃一點。”

“老師,多認識些人,等你回來跟我們聊院士的八卦。”

“老師,下午的會,一定要好好表現。”

杜彪撓了撓頭,總覺得哪裡不對,但他也沒多說什麼。

就這樣,大家表情誠懇,熱情洋溢地把杜彪送出了實驗室。

然後,就開始了下一輪的水論文大業。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大家實驗都上手得很快。

現在的基因編輯技術,簡單得連高中生都能做到,對他們來說,自然不在話下。

同學們動作嫻熟地將豬細胞裡的相關基因組去除,轉入對應的人源化基因組。

然後再與去除了細胞核的豬卵細胞進行融合。

自然界中哺乳動物的受精過程,其實僅僅是為了卵細胞提供染色體而已。

因為卵細胞裡面只有一半數量的染色體,無法自行補足。

需要透過受精來補足全部染色體,才能分裂發育成正常的胎兒。

當卵細胞去掉細胞核,植入擁有全部染色體的成體細胞的細胞核。

那麼,不需要受精,它也補足了所有的染色體,可以發育為正常的胚胎。

這就是克隆體。

這種成熟細胞核+卵細胞的技術,也被稱之為克隆技術,廣泛用於各種克隆動物。

不過他們不需要將豬真正地克隆出來,只是將卵細胞發育成一個囊胚,觀察基因改造過的豬胚胎的身體發育情況。

大概數週時間,觀察結束後,就會將豬胚胎直接銷燬。

一方面是研究豬胎兒發育過程中相關訊號分子的表達水平,另一方面則是看豬能不能正常發育,基因敲除或者引入人源化基因後,會不會有什麼畸形或突變。

這樣就能為後續構建某一基因改造的豬模型奠定實驗基礎,並為將來在豬體內再生人源化器官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整個過程記錄下來,經過適當的語言修飾,就能水出一篇不錯的論文。

事實上,這並不算真正的水論文。

起碼學生們都做了實驗,提供了真實的實驗資料。

對異種器官移植未來的研究,也很有幫助。

只是都是單一基因組的實驗,又受限於他們的水平,沒有對背後的原理進行深入探討,也沒有建立更加複雜的多基因組模型。

所以顯得水平比較一般,看起來有點水。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們論文發表得實在太多了。

當然,那些難度較大,比較復雜的研究,就屬於黃勤的工作了,只不過他需要更多的基礎實驗資料,才能進行下一步。

之前的8篇論文,由於每個人名下只有一篇,看起來還不算多麼顯眼。

但是,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每個人的論文開始井噴。

足足30多篇論文,如同雪片一般飛向了四面八方。

很快透過了稽核,開始在各大期刊上正式發表。

其中一半都發在了新手專用的三區期刊上,影響因子只有零點幾,基本沒啥人看。

只有一些發表在2區期刊的論文,影響因子在1-5之間,能引發一些關注,可能會被引用,但也僅此而已。

不過,黃勤後續的研究,卻都是建立在這些看起來很水很基礎的論文之上的,甚至要做大量的引用。

這些‘水’論文就如一塊塊不起眼的磚石一樣,撐起他研究的高樓大廈。

而他的研究,對國內才剛起步的異種器官移植領域來說,非常地具有開創性,屬於絕對的國際領先水平。

當然,具體能到達哪一步,這要看他最終的成果。

如果只是把基因改造豬的器官移植到狒狒上,這種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不少,存活率也比較高。

在國內研究的機構不說沒有,卻也非常罕見,寥寥無幾。

光是這方面有所突破,就已經足夠帶飛杜彪,評上一個傑青了。

主要因為研究這塊的人太少,沒人佔坑,杜彪只要稍微有點成果,就能佔上一個坑。

如果能進一步研究透徹,改造出對人體徹底無害的豬器官,也不失宗師之位,算是本領域的領軍人物。

如果能證實基因改造豬的器官在人體的可用性,哪怕是體外透析成功,或者體內移植存活一段時間,也堪稱偉大的創新,屬於開宗立派的大人物,絕對院士有望。

至於結合幹細胞研究,真正研究出豬心人腎,再將人腎移植給病人,使病人存活下來。

那絕對是器官移植的二次革命,本領域開天闢地,堪稱祖師爺的存在了。

拳打中科院,腳踢諾貝爾,也不過如此。

走到學術會議上,院士上趕著稱兄道弟,長江學者敬酒拎包,傑青直接磕頭拜師。

沒辦法,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就是如此豪橫,流淌著奶和蜜,急需天才去開疆拓土,回報自然也格外豐厚。

若是夕陽紅的科研領域,到處都是填滿的蘿蔔坑,大道之巔都有數位院士鎮守,只給自家後輩留幾個小坑,後來人自然沒有什麼上升的通道了。

******

與此同時,國內知名社交平臺,逼乎。

一個問題突然冒了出來,並引發大量關注,很快衝上了熱榜。

《如何看待姑蘇大學的杜彪教授半年時間發表40多篇SCI論文?》

“近日來,我發現了一位奇葩教授,就是姑蘇大學的杜彪副教授,他半年發了40多篇論文,全都掛的通訊作者,雖然第一作者都是別人,但很明顯他參與很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怎麼看?”

下面評論眾說紛紜,一水的憤慨和譏諷。

“這就是傳說中的水牛大老?為什麼專門發這種二三區的低質量雷同論文?”

“平均4天半發表一篇論文?科研灌水何時休?”

“你們不知道嗎?生化環材就是這麼容易水論文啊,呵呵。”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個教授還不錯嗎?起碼他沒有搶奪學生的研究成果吧。”

“只是掛名通訊作者,很正常啊,說不定他收了20多個學生,每人水兩篇論文怎麼了?搞科研還不讓水了?科研狗氣抖冷。”

“看來杜教授的學生,畢業論文的壓力都很大啊。”

“我把這位杜教授掛名的論文都翻出來了,全是關於基因改造豬細胞模型的研究,一個基因就能水一篇,簡直水得喪心病狂。”

“堪比往石墨烯加雞屎,證實它能導電的灌水大法了。”

“你們可別汙衊杜教授,這位可是有心要衝擊傑青的。”

“不是吧,靠水之大道衝擊傑青?你咋不說他要衝擊院士呢?”

“如果這樣的人能評上傑青,我國科研真心沒救了。”

“不想一個個搜了,噁心,他發表這麼多論文,版面費就花了幾十萬吧,真夠有錢的,這些錢到底是誰在買單?”

“姑蘇大學好歹也是個211,裡面的教授都是這種貨色嗎?”

“我真想當面問一下他是如何培養出這麼多騙子學生,拿到這麼多國家專案科研經費的?”

“一個科研人員也該有社會責任感,要做對社會更有意義的事,從這些論文標題裡,我看不出他有做多麼深入的研究,有著怎樣的前瞻性,全是毫無意義的灌水,浪費國家的錢財,在投機取巧!”

“霍霍,這個話題這麼火了,學術大水車到底能否逍遙學術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國外也有教授一年發100多篇,哦,水100多篇論文,這有啥稀奇的,全世界學術界屁股都不咋乾淨,咱大哥別說二哥。”

“我說大家別罵了,你們罵是罵爽了,學生們畢業沒論文怎麼辦?”

“大家都是科研狗,你也不想畢業卡在論文上吧?”

“就是,研究生寫論文也不過是為了達到畢業標準罷了,你能指望他們發表什麼級別的期刊?《自然》?《細胞》?還是《生命》?”

“只要這個要求不變,研究生寫論文就會一直水下去,這就是國內的科研現狀。”

“有能耐去八那些院士和長江大老,做得比杜彪過分的有的是,天天盯著個為學生著想的青年教師八,撿軟柿子捏有意思嗎?”

……

網上熱議不休,杜彪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從另一個角度火了一把,成為網路上的知名‘水牛’教授。

網友們對他的看法堪稱兩極分化,科研圈的覺得能讓學生水論文的,毫無疑問是個好導師,一些考研學子頗為意動,甚至有了報他研究生的想法。

圈外人則是罵聲一片,都在噴他浪費納稅人的錢,亂花國家科研經費。

這樣的熱度,甚至連盧院長都驚動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