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新型太空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到這,韓元連忙重新開啟了任務資訊面板。

越過星鏈任務,一直往下,在未完成的任務中,材料研發任務赫然顯示在上面。

“材料研發任務要求:“完成十種全新材料的研發。”

材料研發任務獎勵:“依據研發的材料價值決定,研發的材料價值越高,獎勵越高;當前完成進度(4/10)。”

(備註:材料研發任務時間限制為三年,當前剩餘三百四十天。)

“三年,十種材料,差點就忘了這個任務了。”

韓元懊惱的一拍腦袋,三級任務的時候太忙,他沒辦法也沒時間去完成這個任務。

這次的星鏈任務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的時間內,雖然依舊很忙,但並沒有忙到三級任務那種程度,他是有一些悠閒時間的。

要不是剛剛在思索材料和勞動力問題是忽然靈光一閃想了起來,說不定等他再次想起的時候又過了多久。

雖然這個材料研發任務並非強制性要求的,即便是沒有完成也沒有懲罰。

但依舊這個系統的尿性,越是這種沒有懲罰的任務,獲取到的獎勵才越好。

還好,現在還有接近一年的時間。

如果真要錯過了,等到這個系統提示任務失敗的時候,他會後悔不已的。

至於當前任務進度十分之四,這個韓元並不是太過擔心。

脫離他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資訊去研發材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

且不說藉助人類科技的力量可以進行取巧,光是如今的他,掌握的海量知識資訊就可以進行新材料的研發。

目前進度十分之四,就是這一次他在新制一些原先沒有的工業裝置時,取巧藉助人類科技和材料越過的。

製造這些新工業裝置,有一些材料是他目前還未從腦海中知識資訊學習的,而這些東西是從人類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開來的。

這種改變,同樣被這個系統算作了新材料的研發。

只是韓元估計最終在判斷材料研發任務完成度時,這種取巧的方式應該會拉低不少的評分。

“還剩下六種材料需要研發。”

盯著虛擬螢幕上的材料研發任務看了一會後,韓元關掉了任務面板呢喃了一句。

有得有失,這剩下的六種材料研發任務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恐怕其中一半以上得走取巧的方式了。

雖然有些遺憾這樣可能會導致最終的獎勵少很多,但也沒有什麼辦法了。

一種材料的研發不難。

但是一種具有價值的材料研發很難。

而若是想要研發出來的材料價值更上一層樓,縱然是如今知識淵博的他也需要不短的一段時間。

可星鏈任務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年,才完成一個支鏈任務。

剩下兩年的他總計還需要完成四個任務,三個支鏈任務,一個主任務。

雖然第一年完成了工業裝置的升級,也製造出來了一臺目前足夠用的整合晶片計算機,但時間相對而言還是很緊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更別提現在又多加了一個材料研發任務了。

搖了搖頭,韓元輕嘆了口氣,這是他的失誤。

如果能早一些想起來還有一個任務,就不至於陷入這種被動了。

三級任務且不談,但過去一年的時間,他還是能在壓縮一點時間出來的。

“算了,都已經過去了,接下裡好好把握這一年的時間就行了。”

韓元自語,搖搖頭轉身洗漱後上床睡覺,既然已經錯過了一年,接下來進行彌補就好。

翌日,清晨時分,一道人影背負著沉重的揹包在森林中不停的奔跑著,半個多小時後才停下來。

早晨活動一下後,韓元回到了居住室,先取下了身上揹負的東西後,再清洗一下給自己弄了個早餐。

如今的他體質異於常人,普通的單純跑步和鍛鍊已經沒法對他起效果了,必須得增加負重,才能和正常人一樣鍛鍊身體。

否則單純的跑步即便是跑上兩三個小時對他而言都沒什麼壓力。

一邊吃著早餐,韓元一邊安排著接下來的工作。

星鏈任務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接下來第二年的時間中有兩個支鏈任務是要完成的。

一個是資源收集。

任務要求是需要在兩年內於收集這顆模擬星球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原生態元素,並冶煉合成出三種非自然元素。

另一個則是星球通訊。

要求是在兩年內製造一顆可通訊的人造衛星,並將其送入近地軌道,完成近地軌道和地面的通訊。

這兩個任務,都是要求在星鏈任務的兩年內完成的,現在時間還剩下了一年。

不過這倒也還在他的計劃和安排中。

原本韓元就打算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工業裝置的升級和中央計算機的製造,而現在這兩個都做到了。

只是昨天晚上突然多出來了一個材料研發的任務,讓他不得不重新安排和計算一下。

.......

一頓早餐吃完,韓元招呼了一聲系統,開啟了直播。

虛擬螢幕展開,觀眾湧入,透過彈幕和他打招呼問好。

韓元笑著道了個早,轉身進了工作間,從木質的牆櫃中找出來自己需要的東西。

工作室的實木板桌上,潔白的圖紙緩緩鋪開,繪滿圖文的卷面映入所有人眼中。

鋪開圖紙,韓元拉過鏡頭,道:“大家還記得我這一次直播,團隊為我定下的目標嗎?”

【核彈!】

【核彈。】

【核彈!】

【核彈。】

【核彈!】

【小男孩。】

【蘑菇。】

【老闆,我訂的貨呢?什麼時候發啊!】

......

聞言,虛擬螢幕上的彈幕瞬間暴漲,絕大部分人統一的刷起一片核武。

韓元:.......

搖了搖頭,沒理會這群已經亢奮的觀眾,韓元接著道:“這一次的直播,一共有五個目標。”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完成了一個,完成了工業升級的目標。”

“這意味著我在接下來兩年的時間內,每一年都還要完成兩個目標,才能在三年內完成定下裡的五個目標。”

“時間雖然緊迫,但借住去年完成升級的工業化裝置,還是有希望完成的。”

“好了,其他的話就不多說了。”

“今年的任務,第一個就在這張紙上。”

“這是一張航天飛行器的構造圖,將用於我接下來的任務,運送衛星。”

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好奇的看向桌上的圖紙,一眼,頓時就紛紛吐槽起來。

【這不就是原先那個飛行器嗎?】

【好傢伙,沒想到主播你也會有一天拿一樣的東西來忽悠我們。】

【主播你變了,你再也不是那個總能不斷拿出新科技的天才了。】

【形狀好像有些不一樣的感覺,之前那個是帶弧度的等邊三角,這個有兩邊好像長一點?】

【等等,我記得之前主播好像說,勒落三角飛行器只能在大氣層內飛行吧?】

【好像是因為飛行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的原因?】

【沒錯,高度越高,空氣就越稀薄,能給主播之前那架飛行器使用的工質就越少,到最後無法吸取到足夠的工質時,就產生不了推力了。】

【沒有空氣就沒有推力,那怎麼使用三角飛行器將衛星送上天,近地軌道也是太空吧?】

【不知道,可能是修改了發動機?】

.......

直播間內,彈幕議論不斷,從一開始的吐槽,到後面察覺之前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無力攀登太空,彈幕轉變很快。

蹲守在直播間內的各國專家也對這架和之前幾乎一樣的勒落三角飛行器很感興趣。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各大國基本都已經復刻出來了,測試什麼的,也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其一部分原理如華國、米國這些強國已經剖析出來了。

正如這名主播說的一樣,之前用於勒落三角飛行上的電推進發動機是無法進入太空的,因為空氣工質不夠。

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電推進發動機完全是依賴大量空氣來作為工質的。

這種電推進發動機,採用的是電推進中的靜電式推力器原理。

是利用電能在靜電場中離解工質,形成電子和離子,並使離子在靜電場作用下加速排出,形成強大推力的技術。

這種技術比衝高,但技術複雜,因為它的電離區和加速區是分開的。

正好應對了電推進發動機中的‘離子電場’和‘等熱磁場’兩大區域。

唯一的缺點是,它需要消耗掉大量的工質。

所以一個擁有大氣層的星球才是這種電推進發送機適用的地方。

如果用人類對於地球大氣層的劃分,它的極限應該在八十五公里的中間層。

中間層雖然空氣稀薄,但還是勉強能供應電推進發動機的需求。

再往上,到了暖層,空氣就會稀薄到電推進發動機無法正常工作的程度。

而要將一顆衛星送上太空,哪怕是懸停在距離地球表面最近區域,那也是在一百六十公里的高空。

因為低於這個數字的話,地球的引力會將其拉向地面。

當然,一百六十公里這個數字並不保險,因為在這個高度依舊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衛星會因此緩慢下墜。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對衛星的軌道進行修正。

正如華國安置在三百千米高空的‘天宮’空間站一樣,需要隔一段時間便進行一次修正。

但即便是最低的近地軌道,距離電推進發動機的極限也相差了八十公里的距離。

各國專家對於韓元如何利用飛行器將衛星送上去很感興趣。

因為這肯定設計到了一種全新的發動機推進技術。

只是看強大與否。

.......

事實上,正如直播間內的部分觀眾及各國專家猜測的一樣。

這一架航天飛行器,雖然和之前的勒落三角飛行器很像,但卻是改進了不少東西的。

首先外觀,之前的勒落三角飛行器的外形已經不合適了。

雖然力大磚飛這一定理無論是在哪裡都適用,但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和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空完全是兩種概念。

後者需要對抗地球引力,需要將速度提升到7.9km/s以上,也就是接近24馬赫的速度。

用於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電推進發動機的確是有極限的,雖然可以做到這一地步,但它需要消耗掉極為龐大數量的空氣工質。

距離地表八十公里左右的中間層頂部就是它的極限。

所以由勒落三角飛行器演化而來的新型太空梭上有三臺發動被更換了,更換成另外一種‘電磁型推進系統’。

屬於‘初級航空技術知識資訊’中的科技。

和中級電力應用知識資訊中使用‘靜電式推力器’為原理的電推進發動機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電磁型推進系統’利用電場和磁場交互作用來電離和加速推進劑,產生推力。

它產生推力的推進劑離子加速不是透過單獨的電場來完成的,因此,噴出的離子束不受空間電荷的限制,同樣能產生相當大的推力。

比起靜電式電推進發動機來說,電磁型推進系統不僅僅推力要弱不少,而且在能源消耗方面更多。

但這是人類目前正在研發的一條電推進道路。

因為電磁型推進系統只需要提供足夠的電源功率就能產生足夠的推力。

如果能研發出來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那麼藉助可控核聚變提供的龐大電能,這種電磁型推進系統將一躍而起,成為強大的電推進系統。

可惜的是,人類目前應用的電源系統,在衛星上大部分為太陽能電池板,其功率較小。

只不過這是對於當前的人類科技而言的,對於韓元來說。

這種電磁型推進系統目前很合適。

首先是鑭化鎵矽太陽能薄膜發電板和鋰硫電池能提供充足的電能。

雖然在推力上比原先的靜電式電推進發動機要弱不少,甚至三臺發動機才能比的上一臺。

但它消耗的工質相對而言要少很多。

中級應用知識資訊中的電推進發動機之所以能做到消耗極少的能源提供龐大的推力,是因為它在工質方面做了大量的彌補。

否則又怎麼能在低能源消耗的情況下提供極為龐大的推力?

雖是黑科技,但總歸還是要遵守能量守恆的。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