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翱翔太陽系的可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韓元不知道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裡面到底含有多少科技。

但從目前的搜尋結果來看,裡面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科技是超出人類範圍的。

就拿高儲能的鋰電池來說,這份資料中儲能密度最高的鋰電,理論上的數值達到了9881wh/kg。

wh/kg的意思是平均每公斤的電池重量可以有300瓦時的蓄電量。

目前人類社會中,能量密度較高的三元電池也只不過是300wh/kg。

而這個能量密度,應用到汽車上大概能讓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達到六百公里左右。

而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中的這種高儲能鋰電能量密度接近一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應用到汽車上,一次充滿電,能讓汽車跑兩萬公裡。

羊城到京城的距離大概是兩千公裡左右,也就是說,這種汽車充一次電,能跑五個來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按照他自己以前使用汽車每年跑的里程數來看,大概一年充一次電差不多就足夠了。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種電池今天出現在了米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中,那明天可能就是導彈滿天飛的節奏。

這還僅僅是電池。

還有太陽能發電板--“鑭化鎵矽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板。”

這種東西對於現在的人類社會來說同樣妥妥的是一種黑科技。

目前人類社會中太陽能發電板對於太陽能的轉換率最高也沒有超過百分之三十。

或許某些實驗室中有超過這個標準的,那也還處於實驗室中,而且即便是超出百分之三十也不會太多。

但中級電能應用資料資訊中的‘鑭化鎵矽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板’對太陽能的轉化率超過了百分之七十。

很可怕的一個數字。

要知道光電轉化效率是有極限的,矽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的上限值為33%左右。

而‘鑭化鎵矽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板’的轉換率超過了百分之七十。

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妥妥的黑科技。

在看到這些科技資料資訊的時候,韓元的第一想法就是將“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高儲能的鋰電以及‘鑭化鎵矽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板’組合起來製造宇宙飛船。

從理論上來說,這完全是有可能實現的。

這些東西,無不讓韓元震驚,而這在系統眼中,這還只是中級資料資訊。

如果是高階的應用,那能誇張到什麼程度?

小憩了一會,將腦海中的知識資訊翻了一下後,韓元從藤椅上坐了起來。

他現在越發覺得時間不夠用了,愈發迫切的想要完成二級任務了。

是個男人,哪有不嚮往宇宙的?

未知和神秘才吸引人。

而從中級資料資訊中,韓元看到了未來和希望,看到了自己有可能踏入宇宙星海的一天。

熱血澎湃的想了一下未來後,韓元便冷卻下來收起藤椅便返回臥室去睡覺去了。

腦海中的資料再牛逼,那也是未來的事情,他現在連電晶體計算機都沒有搞定。

先解決當前的二級任務才是關鍵。

.......

一夜無話,眼睛一閉一睜,就已經到了第二天。

清晨,韓元從床上爬起來簡單的活動了一下身體。

洗漱,早飯過後,直播開啟,他帶著昨天晚上繪製好的圖紙前往化學實驗室。

收到訂閱訊息的觀眾湧入直播間中,傳送著彈幕和韓元問好。

虛擬螢幕上,一條條的彈幕劃過,昨天晚上翻閱到的資料資訊另韓元心情很不錯,笑著和觀眾打了個招呼。

空調開啟、通風扇開啟,韓元將昨天收好的碳化矽晶體先拿了出來。

將圖紙鋪到銀白色的金屬實驗桌上,韓元拉過鏡頭,先將圖紙拍給觀眾過目。

“桌子上的這些圖紙,是我昨晚下播後繪製的。”

“從型別上來說,這些圖紙都是三級電晶體,不過功能分兩種。”

“一種是訊號開關電晶體、一種是穩壓電晶體。”

“而我今天的目標,就是先將這兩種電晶體製造出來。”

聞言,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好奇的看著鋪開的圖紙,儘管圖紙上面的線條和資料都清晰無比,但很可惜的是。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觀眾都看不懂。

不過對於這種事情,這些觀眾早已經熟視無睹了。

自從韓元進入電氣時代後,他畫的圖紙普通的觀眾就看不懂了,看也只是看一眼熱鬧,然後傳送彈幕吐槽兩句而已。

【麻蛋,又是看不懂圖紙的一天。】

【日常看不懂圖紙的一天。】

【看不懂+1!】

【早就習慣了,發電機的圖紙我都看不懂,還指望我看懂電晶體的?】

【有沒有人解釋一下啊?】

【別,還是別解釋了,昨天的解釋弄的我今天都沒緩過來。】

【我也不想聽主播長篇大論。】

【不是,你們都沒上過大學嗎?這麼簡單的圖紙都看不懂?】

【??????】

【樓上群嘲?拖出去割小**。】

..........

韓元倒是沒理會彈幕,他帶著這些碳化矽電晶體來到實驗室另一側。

這裡有一臺小型車床,動力源是一臺小型的電動機。

結構很簡單,功能也很簡單,就是普通固距切削。

韓元從抽屜中取了一片車刀取了出來。

這種車刀和普通的車床刀區別很大,它是圓的,和翡翠原石切割的那種原鋸片很像。

固定好刀片,量好切割角度和給進量後,韓元取了一顆碳化矽晶體固定在可移動基座上。

電源連上,車刀轉動飛速轉動起來。

機器熱起來後,韓元直接拉動固定碳化矽晶體的基座,隨著拉動,一絲絲黑色的碳化矽材料被迅速切割了下來。

基座劃過刀鋒後,一道不深不淺的溝壑就留在了碳化矽晶體表面。

韓元檢查了一下切割後的晶材,看看有沒有出現裂縫,碳化矽晶材裡面有沒有氣泡。

確認沒問題後,他又掉了個方向將其固定在了基座上。

兩次切割後,碳化矽晶體上就出現了兩道溝壑,整體變成了一個山字。

其實用模具也能倒制出來這種,但電晶體的種類不同,形狀也不一樣。

如果全用模具倒制的話,他需要準備很多種不同的模具。

最關鍵的是,在沒有掃描儀器的情況下,他需要人工檢查一下晶材料內的狀態,確認沒有問題後才能使用。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